<p class="ql-block"> 浯溪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黎溪镇附近,离镇政府1.5公里。宋庆元元年(1195年),王安石之弟王安国第四世孙黄志先自上池瑶田徒居于此,成为浯溪始迁祖,距今800多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村中现有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59幢,其中明代31幢,清代28幢。</span></p><p class="ql-block"> 浯溪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村后青山,青苍翠绿,故村名浯溪。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王志先后裔王诰、王汝为、王常、王显、王昌、王统、王盛和王廷垣等官宦商贾,在外由儒而商、由商而官、官商结合,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财富,为光宗耀祖,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修桥铺路,形成了浯溪村建设的数次高潮。1958年冬,东乡兴建幸福水库,库内坂上村34户于姓居民移至该村,与王姓合居,所以,现村中有王、于两个主姓,其中王姓约占2/3,于姓约占1/3。</p><p class="ql-block"> 浯溪村呈长棱形,中间宽,两头窄,东高西低,面临浯溪河,房屋倚山而建,坐北朝南。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布局合理。</p> <p class="ql-block"> 浯溪村为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 从村名口一入村,路边便可见一座气势非凡的贞孝牌坊,它建于清道光年间,坐东南朝西北,麻石砌成,四柱三间五楼式,坊高7.1米,面阔7.9米,下有夹杆石,各间都有雀替,承担支撑额枋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贞孝牌坊浮雕分五层:第一层是“双龙戏珠”镂空雕刻;第二层是上面阴刻“旌表儒士王士柏未婚之妻李氏坊”;第三层雕有花瓶、人物、动物,有麒麟、大象,风景有青松、翠竹等;第四层是笔力遒劲的颜体、上面阴刻。“贞孝”二字,右侧刻有“道光二十五年春月吉日”,左边刻有“儒学教谕、儒学训导、东乡县知县、抚州府知府、布政使司布政使、提督全省学政、江西巡抚部院、两江总督部提请”, 两旁各有一文臣武将立雕,上面是整齐排列的荷花纹;第五层正中间是“圣旨”,圣旨有两对龙凤护卫。龙凤图案的两侧是四环四棱的花窗,两边各有一只昂首“仙鹤”,上面是整齐排列的菊花饰边。两边两间由两根高3.3米,方0.4米的石柱与主柱相互支撑而成;侧间内高2.2米、宽1.5米,浮雕分四层:第一层是花卉、人物场景镂空雕刻图案;第二层为菱形窗格;第三层为彩带花卉、人物场景图案;第四层为长方形窗格,两边各有一只昂首仙鹤图案。整个牌坊镂空浮雕工艺精细、形态逼真、面积之大、立体效果之强,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 此牌坊规格还较高,为恩荣牌坊,为旌表王士柏未婚之妻李素芳的贞孝牌坊,保存完好,在全区乃至抚州市都较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这幅雕刻应该是反映李氏照顾婆婆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时发现游客甚少,也许是缺乏宣传打造,也许是有其他多种原因,感觉非常冷静,农村人现在也是越来越少,游客停车场也只见一台小车。</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由南往北走几十米,穿过题额为“南垣萃秀”的南门楼,算是正式入村了。“南垣萃秀”门楼建于明末(1625年),距今有399年历史。门楼有落款“乾隆癸丑年孟冬月重建”。</p> <p class="ql-block"> 从“南垣萃秀”开始,便踏上450米长的“状元道”,直到题额“科甲里”的北门楼,“状元道”是为迎接王廷垣回村而建。王廷垣系王安石弟王安国第十九世裔孙,是明神宗皇帝最喜爱的儿子的老师,于明熹宗天启五年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编修。 王廷垣的辉煌在族人心目中便是“状元”,于是,当地学子和地方官员及王廷恒家族共同倡议在村中修建一条宽0.9米,似“铁轨”状的窄路,王家族人称其为“状元道”,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后人高中状元。道的两旁用条石砌界,中间铺上石板或卵石,穿村而过,通达南北。相传,只有状元才能走在路中间,其他人只能走路的两侧,状元道且与村里的条条巷道相连。</p> <p class="ql-block"> 啸月轩里的“绣花楼”与“贞孝牌坊”是一个生动、真实、凄美的戏本。牌坊女主人叫李素芳,家住现金溪县合市镇斛塘村,与浯溪村相距不足10公里,其父名叫李棠奏,是一位监生,李素芳到婚嫁年龄,父母做主,与浯溪村才子、官宦子弟王士柏定亲,定亲后,王士柏进京赶考,喜中进士,被钦点为两广粮道按察史,因急顶缺位,王士柏被封官后即启道上任,不料途中感染伤寒,未及时就医,客死异乡。闻此噩耗,18岁的李素芳毅然素服出嫁到王家,住在王家大宅名为“啸月轩”的绣花楼上,孤灯作伴,独守韶华,一边绣花,一边孝顺婆婆,在绣花楼上生活了54年,一直到72岁终老。她用坚守见证对长辈的孝敬,对爱情的忠贞。李氏忠贞不二,坚守孝道的故事经层层上报,被道光皇帝阅审,当即发圣旨筑贞孝牌坊,旌表绣花楼女李氏素芳的忠贞孝道。后人也曾将它的纪实改编成戏剧《绣花楼》广泛展演。这种事如果出现在当今,还会有李素芳第二吗?感恩这个伟大时代吧!</p> <p class="ql-block"> 浯溪村的古宅在建设上,墙基近一米多高,用的都是大麻石,严丝合逢,起到牢固、防湿防潮作用;其上再砌青砖;窗户用石板镂空雕刻成花窗。</p> <p class="ql-block"> 村中巷道曲径通幽,宽度两米不到,依地势在路侧设排水沟,排水通畅,这也是古人选址为什么要依山傍水的一方面原因。地面用青石板和卵石铺砌,大小巷相互连通,小巷两边是高耸的院墙,王廷垣官厅也在小巷中。</p> <p class="ql-block"> 王廷垣官厅,世称“官吏府”,建于明代,整个建筑为边长28米的正方形,面积784平方米,高6米余,分南北两栋官厅相连并列,建筑形式相同,面积相等,各由上下两个天井分成三进。两栋之间共一堵砖墙,墙上开有卷门两扇,以贯通全府。</p> <p class="ql-block"> 大门外各有高4.1米且宽大的照壁,照壁主体由45度斜放的方砖贴砌而成,照壁墙至大门口地面均内大石板铺砌。官厅内部是抬梁式砖木结构,梁柱粗硕,无不流露出奢华和大气。</p> <p class="ql-block"> 北栋官厅看来进行了修缮,干净整洁,毕竟是村内显赫人物,尽力打造。</p> <p class="ql-block"> 这门坎设置的较高,不愧是大富人家,高攀不起。</p> <p class="ql-block"> 房间的窗户设计的也比较高,以免有人偷偷窥看。</p> <p class="ql-block"> 这块石门坎被踩磨了不少,也是岁月的见证。可想,只要功夫深,铁棒真的能磨成绣花针。</p> <p class="ql-block"> 令人痛惜的是南栋官厅毁于九十年代火灾,好在隔墙很高,没殃及隔壁。但从硕大的花纹石柱础和地面条石布置看,是标准的两天井三进规制。</p> <p class="ql-block"> 一经山房。是王廷垣官厅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 五世恩荣。</p> <p class="ql-block"> 儒林第,由敕封儒林郎的王诰建于明嘉靖二十年,有主人起居、读书、赏花、会客所等9幢建筑。屋内门、窗、梁、柱、石磉、石板等,都雕刻着动物花卉等各种精美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奕世甲科”门楼,明代末期建筑,由东乡知县为纪念王汝为一家四代7人名登甲科而建。该门楼通高5.4米,宽11米,正门两侧各一偏门,正门门楣上镶有一块长4米,宽0.8米的麻石匾额,刻有“奕世甲科”四个楷体大字。门楼前立有一对高大憨厚石狮,它似乎有顾盼之情。</p> <p class="ql-block"> “奕世甲科”门楼匾额上方长条石刻有“永乐丁酉乡贡进士文林郎父王汝为,赐进士巡按两直广西监察御史子王常”。旁门右边上层刻有“赐进士奉直大夫孙王显,甲午举人文林郎孙王昌”。下层刻“天启乙丑进士翰林院编修来孙王廷垣”。旁门左边上层刻有“赐进士朝列大夫孙王统,甲午举人承德郎孙王盛”;下层刻“詹事府詹事晋礼部左侍郎来孙王廷垣”。王汝为一门四代五个进士、两个举人,确实了不起。明清时期,该村共出13名进士,21名举人,算是人杰地灵,光宗耀祖。</p><p class="ql-block"> “奕世甲科”门楼的右边有“应宿第”古门楼,“应宿第”是官厅当年接待文武官员拜见王廷垣的一座旅店。</p> <p class="ql-block"> 凝翠居(泉碧流辉)。</p> <p class="ql-block"> 浯溪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民风纯朴、古建众多,既古朴典雅又具赣派园林特色,当地政府对村内一些主要古建筑及环境也进行了维修整理,但还有不少古宅古屋濒临自毁,及待抢修和保护,对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旅游发展前景的古村落,真的不可遗落。</p><p class="ql-block"> 浯溪村还有凄美而感人的传说,良好的村规家训,古人崇尚刻苦求学、不断进取的传统,对善良厚道,热情待人之民风的传承,对钟情人的守信、忠诚、真爱的无私付出,这些恰恰更是我们应该在心里恒久弥留的品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