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沙湾古镇,在今天的广州市番禺区,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番禺县续志》有载:“由广而至番禺之青萝乡,前踞虎门之巨川,后依青萝山之峻岭。由于古镇始建于宋代古海湾的半月形沙滩之畔的“猪腰岗”,故名“沙湾”。现古镇占地2300多亩,旅游核心区占地约265亩,覆盖沙湾东、南、西、北村及沙湾社区。</p><p class="ql-block">2024.11.9.参加了薇薇大舞台的大型舞蹈培训,姐妹5人由番禺万达广场赶往沙湾古镇。</p> <p class="ql-block">这是有着800年历史的岭南秀美水乡,有别于江南的婉约,岭南古镇散发出来的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宗族文化和民间信仰,广东音乐、飘色、龙狮、兰花、饮食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古镇保留了400多年间民间明、清、民国时期的祠堂、庙宇等古建筑。沿着麻石路一路走,一座座精致而整齐的镬耳房岭南建筑,还有筒竹、蚝壳墙等,恰似一幅古色古香的精美画卷。微微的晨光洒落,古镇宛如刚刚苏醒的女孩,朦朦胧胧的,恬淡安静。</p> <p class="ql-block">“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这是明朝大儒陈献章赠与沙湾何族的一副堂联。也是沙湾宗族的最佳写照。他们一方面住民耕沙,一方面重教兴学,所以“耕读传家”成为沙湾极富特色的地方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沙湾古镇还头顶着很多光环: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飘色之乡”、“中国龙狮之乡”、“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民间雕塑之乡”、“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深深的古朴街巷给人以强烈的追寻与怀旧的感觉,置身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之间,仿佛自己步入古老的年代,在百年的时光中穿梭,似乎时时与它们对话,很有老朋友相遇时的那种亲近感。其实我是第三次来,在一房一廊中体会出无比的亲近,北人南识,在文化中相亲相近。</p> <p class="ql-block">生存门</p><p class="ql-block">沿路前行,来到了生存之门。这里的石牌上记载着自公元 1233 年何族始迁祖定居沙湾后的发展历程。这里山可樵、草可牧、水可渔、田可谷,何氏家族在此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经过王、何、李、赵、黎等氏族的共同努力,沙湾逐渐从一个小村落发展成为了以耕读文化名贯岭南的富裕乡镇,“生存之门”见证了古镇人民的奋斗与坚守。</p> <p class="ql-block">留耕堂</p><p class="ql-block">留耕堂是沙湾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为番禺沙湾大族何姓的宗祠。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 年),历时40年建成,面积达 3000 平方米。整座祠堂气势恢宏,建筑风格融合了元、明、清各个朝代的特色,木刻、石刻、灰塑等装饰精美绝伦。大堂内的对联“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更是成为了何氏家族的传家祖训。留耕堂不仅是何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更是岭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沉淀着岁月的痕迹和家族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留耕堂”匾額于大跃进时为防洪需要被埋于大堤之下,30多年后的1984年才被发现、挖出,经省市文物专家精心清洗与保护,并陈列于此。据考证,“留耕”二字为明中叶学者兼书法家,人称“白沙先生”的陈献章“茅笔”所题。又据族谱和旧县志所载,何族第十一世何宗濂是陈白沙的学生,祠中许多楹联、匾额,及其父的墓志都为其师手笔。还记载有清顺治二年“贯义社之乱”,掠村强徒曾焚烧留耕堂之事。故依其上款可以推断:此匾是清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年)本祠重修时,族人根据残存“留耕”二字,并补书“堂”字翻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在沙湾古镇的祠堂边可以看到许多旗杆石,旗杆如林。这是古人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就到祠堂前去竖旗杆,可谓是光宗耀祖,可见何氏族人对教育十分重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玉虚宫</span></p><p class="ql-block">玉虚宫与留耕堂仅一墙之隔,是沙湾居民供奉北帝的神庙。玉虚宫原为何氏申锡堂,建于明代,传说庙内的神像是以明成祖像为模特铸造而成,修整时揉合了清代的建筑风格。玉虚宫建筑为硬山顶结构,通花博古灰脊,青砖砌成墙壁,是清代中叶的建筑风格。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时,玉虚宫就变成了沙湾人的活动中心,各方民众纷至沓来,飘色、醒狮、舞龙、鳌鱼都来助兴,鼓乐喧天,盛况空前。</p> <p class="ql-block">玉虚宫两侧大字楹联“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昭示了沙湾人供奉北帝的初衷和美好愿景。步入堂内,迎面所见的是一个大铜鼎,这个铜鼎是沙湾何氏后人何厚铧所赠,铜鼎上铸有“何厚铧赠”的字样,据说原澳门特首何厚铧每年都要来沙湾的何氏大宗祠祭拜。厅堂内但见香烟袅袅,房梁上吊满了塔香,塔香吊起如同一个个斗笠紧密相挨,整个堂内光线昏暗,营造出浓浓的宗教氛围。每逢初一十五就有很多的香客来进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何世良艺术馆</span></p><p class="ql-block">何世良艺术馆创建于有着 200 多年历史、修缮后成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原沙湾乡“仁让公局”旧址内。何世良作为全国砖雕大国工匠、广州砖雕非遗传承人,馆内展示了他近年来在岭南广府砖木雕刻技艺传承、探索、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以及美术工艺创作的成果,让我们能近距离领略到砖雕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何炳林院士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坐落于车陂街的衍庆堂——何炳林院士纪念馆,记录着何炳林先生的辉煌一生。何炳林先生 1918 年生于番禺沙湾,先后就读沙湾象贤私塾、广州培正中学、西南联合大学,后与妻子陈茹玉赴美深造,并于 1956 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携家返回祖国。他是“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为我国的科研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细的介绍,展现了何炳林先生的学术成就、科研精神以及他对祖国的深厚情怀。</p> <p class="ql-block">沙湾广东音乐馆</p><p class="ql-block">沙湾是广东音乐发源地,历史上产生了广东音乐先驱何博众及享誉中外的“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创作出了《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广东音乐名曲,对广东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沙湾也因此成为历史上广东音乐最活跃和广东音乐历史遗迹最多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乐曲声在古镇的大街小巷中回荡,让人沉浸在广东音乐的独特魅力之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湾民俗文化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沙湾民俗文化博物馆犹如一本立体的历史书,是了解古镇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这里展示了古镇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节日庆典等方面的内容,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古镇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通过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古镇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稔厅</span></p><p class="ql-block">三稔厅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因厅内有一棵由何氏族人种植的三稔树而得名。它历经百年之久,音乐成就辈出,粤乐先师何博众、“何氏三杰”何柳堂、何少霞、何与年等在此创下无数粤乐曲目,为享誉世界华人地区之经典。三稔厅也成为广东音乐界、曲艺界精英荟萃之地。</p><p class="ql-block">太喜欢院内这株百年三稔树,“三稔”是粤语方言,因为杨桃有三纵棱,所以也被称为三稔。明末清初番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有详细记载,“三稔”,也称“山稔”,是珠三角栽植历史很长的传统树种,外形像杨桃,但它的果汁极酸,长年绿荫、果实累累,因粤语“好酸”与“好孙”谐音,所以三稔树通常被前人寓意为“多子多孙”。上一次我来到“三稔”树下,吃了一个树上刚刚掉下来的一个杨桃,好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峰塔</span></p><p class="ql-block">文峰塔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是何族留耕堂的风水建筑。文峰塔曾是古沙湾镇的制高点,该塔六角三层,塔内供奉了“文魁星”神像,原为乡中读书人和儿童“开冬学”必来叩拜之神。建塔意在昌盛沙湾文风,勉励读书人努力学习,奋发进取。据说在升学及功名方面十分灵验,因此,凡是要经历考试,特别是高考中考时,学生及家长们都会到这里来祈福,希望能够学有所成。</p> <p class="ql-block">岭南喜事文化馆</p><p class="ql-block">沙湾古镇喜事馆展示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喜事文化,从传统的婚礼习俗到喜庆的装饰,婚俗展品十分丰富,有传统的聘书、红盖头、新娘礼服、大红花轿、嫁妆等物品展示。有特色的开篷花轿,是馆内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些物品精致且具有浓厚的岭南特色,直观地感受岭南传统婚礼的独特魅力,让我们领略到岭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广彩艺术馆</p><p class="ql-block">沙湾古镇胡同里,藏有许多广彩艺术馆,精美的广彩瓷器让人眼前一亮,恨不得都搬回家。广彩是广州地区特有的彩瓷艺术,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大师们的精湛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创作。</p> <p class="ql-block">误进了一间青萝茶舍,里面的布置文艺又清雅,每一个角落拍出来感觉都好美,是一个以茶饮、茶文化体验为主要特色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清介居</p><p class="ql-block">在胡同里瞎逛,路过一家清介居的阳光小院,被写在外墙的字所吸引,忍不住地拍,冬天里,如约三五知已在小院晒太阳,喝茶闲聊,岂不美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胡同小巷</p><p class="ql-block">数不清沙湾古镇有多少胡同小巷,每一条都充满了诗意与韵味,拍不完,写不完似的。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建筑,哪怕是一扇小木门,斑驳的墙壁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清介居,骏兴门,茶舍,小酒馆,咖啡铺,崖柏馆,随手一拍,都有画面感。漫步在胡同小巷中,仿佛穿越到过去,感受着古镇的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走进沙湾古镇,“石阶石巷”的格局依1上旧保存完好,有许多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宗祠古屋错落有致,檐橼梁枋巧饰雕琢,在这里能看到古色古香、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以及一筒竹、三间两廊、镬耳屋、高楼、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特色建筑。此外,作为广东“民间雕塑之乡”,沙湾还保存有大量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沙湾曾是古海湾,河涌甚多,蚝壳沉积丰富。古人就地取材,用粘土把蚝壳垒砌作为墙体,因此蚝壳建筑遗存不少,宋元时期就有出现,明清时期更是流行。沙湾古镇现在还有保存完整的蚝壳建筑,用这种材料构建的屋子,冬暖夏凉,不积雨水,很适合岭南的气候。整面墙体的蚝壳呈鳞状向下45度方式堆砌,这样便于雨水下泄避免雨水渗入内墙,保持室内干爽。蚝壳墙凹凸不平,阳光斜射下极具线条感和雕塑感,美观又实用,也成为岭南地区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沙湾古镇,这里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展馆、每一条小巷,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慢慢探索。</p> <p class="ql-block">来到沙湾古镇,怎么能错过这些地道的美食呢?均安鱼饼、鲮鱼饼、牛肉饼、墨鱼饼应有尽有,炸牛奶、姜撞奶、火蒸粽和均安蒸猪也是特色,顺德鱼面和钵仔糕更是童年的味道!一天下来,要增肉2斤啦。</p> <p class="ql-block">好姐妹沙湾古镇开心一日游,一起看世界,何惧岁月催人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