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莙政闪耀

杨镜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0px;">——缅怀科学巨擘李政道先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政道先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2024年8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家中与世长辞的消息引发了大家沉痛的哀悼。“巨星陨落,李政道先生千古!”。大家深切缅怀、纷纷撰文敬献对先生的哀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政道先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图是我家珍藏的小女儿1999年在苏州大学求学期间获得“䇹政学者”的证书和她们与李政道先生在座谈会后的合影。端详这些物件,再次激起了对先生深深的怀念。女儿深情回忆了当时情景,李先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青年学子充满关心和期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女儿的“䇹政学者”证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政道先生(前排左六)与苏大“䇹政学者”座谈会后合影(女儿前排左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8年,李政道先生为纪念夫人秦惠莙女士及其长期以来对女性教育的贡献,捐出个人积蓄、以其夫人和他本人名字命名,建立了“秦惠䇹-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即“䇹政基金”,用于支持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六所高校的优秀本科生进行科学见习研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儿1999年在苏大理学院学习期间,有幸获得“䇹政基金”资助参与见习进修科研活动,并被授予“䇹政学者”称号。在苏大毕业后,她报考攻读上海交大工程热物理专业研究生,以后投身于航天事业走上报效祖国之路。</p><p class="ql-block">  “䇹政基金”帮助了许多有志科研的优秀学子跨入科学探索之门,培养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促进学子科研萌芽的绽放。这是李政道先生与秦惠䇹女士对国家科技发展前瞻性的创意和支持!</p> 政亮䇹芳,星耀天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政道先生192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原籍江苏苏州,因战乱求学之路坎坷。他勤奋好学,1943年17岁时考入当时因战火而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后转学至西南联合大学。他天赋异禀,物理才华渐显,学问之志益坚。1946年,李政道在恩师吴大猷和叶企孙的破格推荐下赴美留学,就读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E. Fermi)教授门下,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1956年后他先后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57年,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华人科学家首次拿到诺贝尔奖。此后,他还被授予爱因斯坦科学奖、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政道先生的夫人秦惠莙是北宋文学家秦观33世孙,无锡陡门秦氏,祖籍无锡县秦巷镇(今无锡市洛社镇秦巷村)。秦惠莙1928年出生于上海,40年代中期去往美国,1950年与李政道结婚, 1996年去世。生前她时常与亲友聊说起自己祖籍是无锡。2010年6月李政道访问无锡时还曾深情地说:“我是无锡的女婿,我的夫人姓秦,秦家是无锡的大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李政道先生和夫人秦惠䇹女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世纪40年代,李政道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秦惠莙为美国堪萨斯州圣玛丽学院的学生。一次偶然机会的相遇,李政道对这位同在美国留学端庄秀丽的才女一见倾心,两人坠入爱河。秦惠䇹发病住院,李政道日夜不离地守护在她身边。两人感情越来越深,1950年喜结连理,相伴相守一生。婚后,秦惠䇹成为了李政道坚实的后盾。她贤良淑德,两人相互扶持、共同奋斗,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政道夫妇对祖国充满了深厚的赤子情怀与眷恋。他们二人年青时去美国求学,对祖国遭受的苦难记忆深刻。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李政道和秦惠䇹迫不及待地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祖国。回国时,他们带回了当时最新式的计算器,李政道还提议,将秦惠䇹父亲留下的贵重文物全部捐赠给国家。秦惠䇹非常赞成,她说:“财产没了可以再挣,可我们的祖国只有一个,此时不报效更待何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次归国访问后,他们心中燃起了为祖国科教事业发展作贡献的强烈愿望。1979年经过多方筹划,李政道创造性的发起 “中美联合培养物理学研究生考试计划”(CUSPEA)。他以自己在美国科学教育界的声望和影响,全力以赴促成这项计划的实施。他多方奔走、亲自写信向美国各一流大学推荐中国学子,促成每年向中国招收一百名研究生赴美深造,开辟了中国学生赴美国大学留学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些年里,李政道的家成了海外学子的家,秦惠䇹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们处理各种繁杂事务,单单是信件,每年就要投递上千封。家附近的邮筒塞满了,她就推着小车到较远的邮局去投寄,祖国强大是他们共同的心愿。这个人才培养项目计划一执行就是十年,为国内近千名学子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如今,这批人才成为中国科学事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政道先生用他杰出科学家的卓越眼光,针对科学人才培养提出多项建议,他促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建立,建言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制度、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制度,提议并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极力助推中国高能物理发展,为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6年11月,与李政道恩爱一生的秦惠䇹女士不幸患病去世,终年68岁。伴着共同的事业,爱历久弥坚。“䇹”字有竹子的意思,妻子去世后,李政道先生作画用墨色竹叶抒情,画面题词:“竹神萧萧问秋风,君影茫茫去何处”,寄托对夫人无尽的哀思。为纪念秦惠莙和她长期以来对中国女性教育的贡献, 1998年李政道及家人捐赠积蓄,以其夫人和他本人名字命名,设立“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䇹政基金”),用于支持选定大学中优秀有志的本科学生开展科研见习,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完成科研项目取得成效者给予“䇹政学者”的荣誉。遵照秦惠䇹女士遗愿,“䇹政学者”应不少于一半为女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政道先生为秦惠䇹女士所作墨竹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衬印在“䇹政学者”证书上清韵淡雅的墨竹图案是李先生夫妇深情挚爱的见证,是他们对祖国发展奉献的一片挚诚之心!</p> 与上海交大的跨世纪情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政道先生与交大缘源悠深。他将各类文献手稿、诺贝尔奖章、科艺作品、及在上海的房产均无偿捐囎给上海交通大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政道岳父秦梦九1911年毕业于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大前身),是学校早期的知名校友。校史资料记载:秦梦九,江苏无锡人。曾任财政部赋税司科员,北京审计院核算员等职。秦梦九也是最早倾力支持交通大学发展的校友。1926年,秦梦九出售北京寓所将资金捐献给母校援建工业馆(现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工程馆),工程馆建成之时为上海乃至全国最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工程教学实验大楼。今年是我进交大60周年纪念,回忆当年在工程馆阶梯大教室内上课和实验室做试验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感谢为母校发展作出贡献的前辈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交大校史资料历年同学姓氏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秦以钧(秦梦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交大工程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家有五子一女,李政道排行第三。五十年代,李政道的五弟李学道、小妹李雅芸先后毕业于交大船舶系,以后李学道曾于六十年代执教船舶系,李雅芸七十年代曾执教固体力学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改革开放以来,李政道就一直与交大保持着密切的交往。1979年李政道到上海交大访问期间赠送工程力学系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并商谈交换研究人员和学生等事宜。李政道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他多次访校授课,做科学报告,为学生作励志讲坛。2011年李政道将其毕生积累收藏的各类科学文献、研究手稿、通讯书信、书画作品,以及荣获的诺贝尔奖章、证书等珍贵资料和位于上海宛平路的旧居悉数捐赠给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他提议在交大建设一个类似丹麦“玻尔研究所”的世界顶级科研机构,汇聚最顶尖的国内外科学家,推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重大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4年李政道图书馆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正式落成,巍峨高阁立黉宫 红瓦映长空。李政道捐赠的珍贵物件均陈列于其中,成为培养师生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的重要基地。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宣告成立,致力于从事21世纪物理和天文方面最前沿的科学研究,目标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座落在交大闵行校区的李政道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57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向李政道颁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政道获得的诺贝尔奖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p> 先生千古,精神永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政道先生,这位科学巨擘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物理学的浩瀚苍穹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先生的高尚品德、情操和风范,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又令人敬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李政道先生心通天宇,情系华夏,用近百年的物理人生谱写出不朽的传奇华章。大家由衷怀念他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德,缅怀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8年在“䇹政基金”建立20周年纪念时,李政道深情地写道:二十载“莙政”引奋发有为青年学子们积极参与,我喜悦而欣慰。感逢祖国繁荣富强和谐好时代,愿同学们敬时爱日,不懈进取,崇实创新,永攀高峰,不负昭华,正德厚生。衷心祝愿青年学子似水流年再奋进,锦上添花赋新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纪念“䇹政基金”建立20周年李政道先生题词手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斯人已逝,他们留下的“䇹政基金”仍在继续,“䇹政”的精神和理念在发扬光大。李政道先生的辉煌成就和为祖国科学明天的无私奉献永载史册。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他笃行致远的科学精神,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与学子不懈奋斗,铸就中国科技新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无锡名人文化研究院 杨镜明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08</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此文刊载于《江南文化》2024年第三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