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甘南魅力川西之旅(6)

畹馨之行摄

棒托寺 曾克寺 <p class="ql-block">甘南川西除了游览大美山川草原,沿途随处可见的诸多藏族寺院,亦独具魅力。据查,仅阿坝州就有253座寺院。</p> <p class="ql-block">今天又是早起,5:30就出发,计划<span style="font-size:18px;">拍摄被河流环抱的阿坝城晨曦。出发时,雨就一直下着。抱着一线希望,还是按预定目标</span>抵达某个山坡拍摄点。</p> <p class="ql-block">雨依然不停,只能在车里等待。昨夜就晚餐时已是21时,今又早起,一个个睡眼朦胧。至早晨六点半,雨依旧,无奈离开阿坝县。</p> <p class="ql-block">前往色达的路途比较遥远,沿途顺道游览两个寺院,也算是一种不错的安排。上午途径<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坝州壤塘县茸木达乡</span>棒托寺时,景区工作人员还没上班呢。棒托寺就在公路边上,依山傍水。</p> <p class="ql-block">该寺始建于元代,属于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寺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寺内共有32座喇嘛塔,分别建于明、清、民国时期。这些</span>塔群与西藏的降扎寺、甘孜色达寺塔群并称为全国藏区的三大塔群。</p> <p class="ql-block">棒托寺藏语意为“草坝上的寺庙”,<span style="font-size:18px;">寺庙僧侣200余;</span>占地万余平方米,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寺的石刻大藏经和喇嘛塔群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研究价值,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石刻大藏经刻于明清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60余名石匠用50余万片石双面刻成,历时9年。</span>大藏经高9.7米、长46米,占地近六百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石刻大藏经周围点缀着大大小小32座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中的降妖塔建于1427年,塔体高32米,内有明代佛像和壁画,是塔群中历史最悠久的喇嘛塔。</span></p> <p class="ql-block">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塔脖子上都绘着一双慧眼,还有两弯眉毛。细看,各塔的眼神也略有区别。你若看它,它便看你;你内心祥和,它亦如此。</p> <p class="ql-block">塔群以正方形塔基、瓶肚形塔身和十三轮塔刹为特色;高的有42米,低的只有6米。</p> <p class="ql-block">寺院背靠的瞻巴拉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传说公元前4世纪时,有一位印度圣人曾在此修行成佛。寺院南面的公路边是大渡河支流——</span>则曲河,河对岸的象山如伸出长鼻畅饮则曲河水,河流成“U”字形环绕着象山。</p> <p class="ql-block">棒托寺以其稀世的石刻大藏经、壮观的塔群以及周围秀美的山水傲居于青藏高原一隅。</p> <p class="ql-block">在壤塘县吾依乡境内,还有一座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曾克寺,也是位于国道公路旁,依山傍河。该寺院于1954年创建,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以其独特的米拉塔建筑和彩色塔林闻名。</p> <p class="ql-block">曾克寺又称“碉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5座米拉塔、1108座彩塔林。</span></p> <p class="ql-block">修建于1954年的米拉塔,是藏区仅有的两处米拉塔之一,又名引度众生见者解脱塔。公元九世纪前,曾有多名西藏高僧莅临此地。塔形规模与西藏洛扎米拉塔一致。塔内存有大量的唐卡、佛像和经书。</p> <p class="ql-block">建于1993年的九层米拉塔,也是25米高,木石结构。<span style="font-size:18px;">之后又分别建了三座米拉塔。我沿着螺旋式木梯,</span>登上了米拉日巴塔七层,塔内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均有窗门可打开,可俯瞰曾克寺周边全貌。</p> <p class="ql-block">米拉塔旁边干余座形态各异的小塔,构成了壮观的彩塔林。</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曾克寺逐步修复和扩建。许多高僧也都曾在此地宣讲佛法,吸引了大量信徒前来朝拜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沿山边小路漫步,时有老僧、信徒走过。小路旁边堆着许多刻着经文的玛尼石,这些玛尼石的雕刻技艺还相当精细。</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材料制作的转经筒,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最古老的是羊皮制作的转经筒,然后是人造革制作的;最近的都是黄铜皮制作了。</p> <p class="ql-block">转经筒大小不一,大的转经筒一房一只,有的一房两三只。</p> <p class="ql-block">公路边上,这种模式的转经筒是坐椅子上踩踏的,“吱嘎吱嘎”的好像在纺纱线一般。在这里,寺院的金碧辉煌与信徒的贫穷常常会令人唏嘘不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