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前一阵子普京冒着危险出访蒙古,让蒙古这个默默无闻的内陆国成了谈论的热点话题,借这个机会也把我前几年去蒙古国时的游记发出来与大家分享。<br> 去蒙古乘飞机到乌兰巴托最方便,可我们旅行总想多看,不想一下子飞过去。以前曾有过体验从北京到莫斯科火车的想法,始终没有遂愿,这次能乘火车到乌兰巴托也行啊。可朋友们都想自驾(或租车),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劝我回来时再乘火车。我们定下时间在二连浩特汇合。</h1><div><br></div> <h1> 下午二点到达二连,有点饿,朝克(我们的组织人)带我到一个蒙古村小店吃灌汤蒸包,羊肉来自苏尼特右旗,很鲜美,纯肉散馅,只添加了一点大葱,一咬满口汤,再加上蒙古奶茶,饱餐一顿,心情大好。以后怕是一提到二连,只会记住这顿羊肉包子了。主人都是蒙古人,告诉我内蒙古的羊肉锡林格勒的最好,二连和苏尼特右旗属于锡林格勒,更好。我记起北京东来顺用的羊肉就是用锡林格勒专供的,随后又说外蒙的羊肉比这边还好,他们有时也从蒙古捎些羊过来。蒙古那边人口少,草原大,水草比我们好,这边的草原负荷太重,过度使用了。这些人提起外蒙古脸上流出羡慕的表情,说人家水、电都不花钱免费使用。我问:听说外蒙古人经济发展不如内蒙,都想跑过来,他们都笑了。</h1><div><br></div> <h1> 下午体检,蒙古方面要求的,本来两国协商只有从事劳务和留学生才需要健康证明,朝克怕蒙古方面找麻烦,罚款。说蒙古海关经常敲竹杠、找外快。体检只是个形式,等于买个证明,费用371元/人,也够黑的,估计蒙古海关罚款比这个还要多,不然就没有人花这个冤枉钱了。<br> 还没去就听说蒙古人不太友好,海关刁难,警察找茬经常发生,要是没有蒙古人带队还真麻烦。心里不免有些紧张。我想起那年去平壤也是提心吊胆像是做错了事。还好,我们的领队朝克冬日布就是蒙古人,内蒙、外蒙两面跑。</h1><div><br></div> <h1> 以前二连只是个孤零零的海蓝楼火车站,现在商人多了,货运也多了,城市稍具规模,人口达到十万以上,其实当地人只有几万,蒙古族人居多。但这座城市致命的弱点是缺水,没有水源,当地人说以前居民家里都有大大小小的水桶贮水,水很宝贵。现在修了地下输水管道从苏尼特右旗把水引进来,解决了缺水的问题,二连的枢纽地位也稳固了。</h1><div><br></div> <h1> 只知道二连是有名的恐龙之乡,没想到城市历史也很悠久,蒙元时期这里设有玉龙栈,因为那时还没有库伦,这里主要任务是接待往来于哈拉和林(首都)和大都(北京)物资运输的差人和官员。史料记载,玉龙站曾接待过蒙古大汗蒙哥与其弟忽必烈。</h1><h1> 清顺治以后有了连接漠北的张库大道(张家口至乌兰巴托),二连位于大道的中间,自然要设一个驿站,称伊林驿站。伊林驿站遗址就在距二连南面九公里的地方,我去看过,还有不少出土的驿站遗物,现在已辟为博物馆。现存最早的伊林驿站照片是上个世纪初美国古生物学家来二连盆地挖掘恐龙化石时拍摄的。</h1> 伊林驿站旧址(博物馆)(上下图) <h1> 可以想见当年商贾们带着茶叶和丝绸去库伦、恰克图贸易,然后再到俄罗斯的伊尔库斯克“茶马互市”,驼队车马络绎不绝,相当于云南的茶马古道。伊林驿站再往北就进入漠北戈壁,商贾们都会选择在这里歇息、补给。<br> 光绪十五年(1899年),张库架设电话线,在二连设电报局,才将这里标记为“二连”。</h1><div><br></div> (图画)张库大道大境门货物集散地(上图)张库大道的骆驼队从张家口大境门外西沟出发去库伦(下图) <h1> 最近张库大道申遗的消息不绝于耳,说张库大道是北方的丝绸之路,有些道理。可要说这条古道从武汉甚至武夷山到莫斯科就有些令人不解。</h1><h1> 张库大道顾名思义是指张家口到库伦的古道,若说往北延长到恰克图倒是有依据,因为清朝政府当时限制俄罗斯商人到北京贸易,雍正年间中俄签了个《恰克图条约》(《尼布楚条约》之后),只允许俄罗斯在恰克图设市贸易,而恰克图的贸易又归库伦管辖。 张库大道南头应该是张家口的大境门,这也有依据,长城本来是防御北方外族入侵,但也限制了贸易,于是顺治元年(1644年)大境门被打开,等于在长城上豁开个口子,从此贯通了一千四百公里的张库大道。而大道的这一头的大境门(张家口)也成了北方贸易集散地,据说到民国初期大境门外的店铺竟达1500多家。到了民国(1918年)汽车取代了骆驼,张库大道(那时已是张库公路)进入最繁荣时期。</h1><div><br></div> <h1> 自从中俄《天津条约》签订,货物多从海路运输,恰克图贸易额急剧下降,失去了口岸的作用。再到1924年蒙古独立后关闭口岸,历经三百年辉煌的张库大道走向衰落。</h1><h1> 张库大道已成为历史,但现在的公路和铁路依然沿着当年路线铺设,二连浩特已是连接中蒙最大的陆路口岸和唯一铁路口岸,这里每年对蒙贸易占到中蒙贸易总额的70%以上。俄蒙那头的恰克图也换成苏赫巴托口岸(恰克图对面)。我们这次的蒙古之行恰好也是沿着张库大道的路线,可以亲眼目睹这条北方的茶马古道。</h1><div><br></div> 二连边境(上图)改装后的吉普车,座位提高,座位底下装货(下图) <h1> 以前的张库大道全程都在国内,二连只是个驿站,歇息一下继续赶路,现在是中蒙边界,必须通关,比大清商人麻烦多了。第二天一早先是通关、边防检查,排着长队。蒙古人(商贩)素质较差,也很无理,推开前面的人就往前挤,怎么说也听不懂。幸亏我们有帮助通关的车拉着行李和人跑,不然与他们挤一上午就累了。蒙古方面的吉普车都是破烂不堪,经过改装座位抬高,座位底下塞满行李,人也挤得满满当当,应该说结结实实,前面的驾驶员都被挤到了一边,勉强能驾驶,从他们的表情看好像司空见惯。整个海关像在赶大集,幸运的是我们的领队遇到蒙古方面的移民局长,熟识,开了后门,让我们轻松了不少。</h1><div><br></div> 扎门乌德火车站广场(上图)扎门乌德市容(下图) <h1> 出了关就是蒙古的边境城市扎门乌德,这是蒙古的边城,也是过去张库大道的驿站,就是靠着口岸的优势近年日子过得不错,号称蒙古的“小香港”,但看上去还是很落后。扎兰乌德的市中心就是火车站广场,房子不多,有一个银行、一家超市和几家小餐馆。广场中央有三个旗杆,挂有蒙古国旗。广场上还有人放着个塑料池子莫非是游泳么?与我们的乡镇没法比。</h1><div><br></div> 一路上除了骆驼群、羊群和蒙古包几乎见不到人烟,连加油站也没有(上下图) <h1> 事先租的两部越野车在这里等我们,车龄都在二十年以上,司机都是位赛车手,车开的很猛。去乌兰巴托,大约六百七十公里,几乎全程是草地,草并不茂盛,他们叫戈壁,却不像我们青海的戈壁滩,其实就是荒漠草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漠。蒙古北部水资源丰富,南部干旱少雨都是戈壁省份,我们穿过的就是东戈壁省。从扎门乌德到赛音山达大约二百三十公里,一路上除了骆驼群、羊群和几处蒙古包几乎见不到人烟,连加油站也没有。</h1><h1> </h1> 没有人烟的大漠(上图)当年张库大道上的帐篷(上图) <h1> 当年张库大道的驼队怎么跨过这漫长的大漠,或许那时中间会有些驿站,可是驿站的补给又怎么解决?据资料显示,库张大道鼎盛时期每年有几万多峰骆驼在路上,补给确实是个问题。那时的骆驼队单程就要跑上四十天,东戈壁的夏天的气温四十度,我们很容易就能想见当年“跑草地”(那时称呼去库伦的商贾)运送茶叶的驼队所历经的艰辛。正如清朝的旅行家描述的那样:张库大道上,饥渴痨病,寇贼虫狼,日与为伴。</h1><div><br></div> 东戈壁省的门户(上图) 藏传佛教的庙马林寺(上图)香巴拉能量中心(下图) <h1> 接近赛音山达市的时候,朝克要带我们去体验一个被称为香巴拉(Shamnhala)磁场中心,其实是一座叫哈马林寺(Khamar Khiid)的藏传佛教寺庙,共有一百零八座白塔。中间垒了一座敖包,旁边有一座塔,塔身上刻着一首五世活佛作词、作曲的歌曲。当地人围着这个敖包转三圈,唱着这首曲,相当于将蒙古二十一个度母的经文诵一千遍。而躺在中心则可以增加体能,后来我查了资料,这好像还真是有名的世界能量中心,说也是五世活佛在世时建的,认为那是去天堂的地方,后经科学测量,此地的确有能量,世界上共有两处,另一处在西藏,不知真假。我们躺了一会似乎并没有什么感觉,却多跑了七、八十公里。</h1><div><br></div> 能量中心的白塔(上图),在能量中心体验(下图) 围着敖包转三圈,唱五世活佛作词作曲的歌曲(刻在塔身下面),相当于将蒙古21个度母的经文诵1000遍(上下图) <h1> 再往前跑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镇,要不是蒙古人介绍打死也不会信这是东戈壁省首府赛音山达市。要在这里吃放,其实都不饿,朝克说路上不会再有吃饭的地方,到达乌兰巴托可能会夜里一点钟。<br></h1><div><br></div> 东戈壁省首府赛音山达市 <h1> 晚上十一点到达戈壁苏木贝尔省首府乔伊尔,我们在这里停车加油,从城市的灯火来看,这似乎是个比较大的城市。果然朝克介绍说,以前苏军驻扎在这里,城市建设比其他城市要好,也比较繁华,大部分建筑都是当年苏军修建,居住条件也比较完善。据说苏军在蒙古驻军最多达十万人。我们都揣摩苏联驻军的目的,针对中国的可能性也有,但更多是针对蒙古,这里离乌兰巴托很近,是不是震慑蒙古政府?直到苏联解体驻军才撤回。其实现在戈壁苏木贝尔省在蒙古国二十一个省中,人口最少,只有一万多人。</h1><div><br></div> 昔日驻蒙古的苏联军队(上图) <h1> 晚上路上的车挺多,可能是为了避开白天的酷暑,戈壁的夜晚很凉快。夜里一点半到达乌兰巴托的成吉思汗大酒店,酒店很老,也算是乌兰巴托最好的酒店之一,可在我们看来也就四星级吧。</h1><div><br></div><h1>(未完待续)</h1><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