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清早从霍州出发,目标洪洞县,距离73公里。</p><p class="ql-block"> 今天路程短, 沿途有几个国保单位,还有重头戏—洪洞广胜寺。</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531处,占全国总数的10.5%,数量位居全国第一。</p><p class="ql-block"> 国保单位中古建筑数量最多,为421处,其中只有极少数为大众熟知,大部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存在,它们或因规模小,或因地处偏僻至今仍是养在深闺无人识。</p> <p class="ql-block"> 霍州祝圣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四年(630年),由高僧清宣奉敕创建,原名为东福昌寺。</p><p class="ql-block"> 东福昌寺在元大德七年(1303年),毁于大地震。明景泰元年(1450年)进行了重建。万历年间重修时,正式更名为祝圣寺。</p><p class="ql-block"> 祝圣寺是2019年第八批国保单位,不知为什么国保的牌子至今也没立起来 。</p> <p class="ql-block"> 现存建筑大雄宝殿、后大殿,两侧为东西厢房,是一个四合院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为元朝木构建筑 ,我到的时候没有开门,建国后这里一直作为粮库存在,里面的壁画早就被毁了。</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的匾额是赵朴初题写,佛历二五四八年。</p><p class="ql-block"> 佛历以释迦牟尼涅槃后一年为纪元元年,比世界通用的公历早五百四十四年,佛历在佛教盛行的泰国被广泛使用。</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殿顶琉璃脊首是明代琉璃中的佳品。</p><p class="ql-block"> 1934年梁思成、林徽因到山西寻访古建筑曾来过祝圣寺。</p> <p class="ql-block"> 霍州观音庙是第六批国保单位。始建于元皇庆元年(1312年),历代屡有修葺,现存为元、明、清建筑,是集儒、释、道为一体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 观音庙内有供奉儒、释、道的大小殿宇十余间,成两条中轴线分布,从古建筑欣赏角度来看,价值最高的要数在戏台背后的过街阁楼。</p> <p class="ql-block"> 过街阁楼似殿非殿,似阁非阁,因彘(zhi)水流经此处,故名“彘川镇河”神皇阁楼。</p><p class="ql-block"> 从功能上讲,楼上敬神,楼下行人。</p> <p class="ql-block"> 过街阁楼顶部正吻题记“彘川雄镇”四字,是明代构件。</p> <p class="ql-block"> 过街阁楼矗立在庙墙之外,栏杆是最近才立的,不登临阁楼的话可以在庙外欣赏。</p><p class="ql-block"> 庙门一般都是紧闭的,门上有文保员电话,我拨打后一位大姐从里面开门,交十块钱香火钱即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过街阁楼是元代建筑,重檐歇山顶,底部有十八根立柱支撑,外檐一圈通顶承拖屋檐。</p> <p class="ql-block"> 阁楼二层空间宽敞,兼做戏台的后台,戏台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修建。</p> <p class="ql-block"> 阁楼可以登临,站在距今七百多年前的梁架斗拱面前,可以感受它的宏大古朴,也可以触摸它的结实粗壮。</p> <p class="ql-block"> 这种零距离体验在山西乃至全国也不多有。</p> <p class="ql-block"> 转角处的连接。</p> <p class="ql-block"> 霍州鼓楼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清代重修。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鼓楼建筑为三重檐十字歇山式阁楼,八卦琉璃罩顶。</span></p><p class="ql-block"> 鼓楼四周雕刻有精细的花卉、禽兽图案,一层楣额上方悬挂贴金匾额。二层设有观景台和木制围栏,同样刻有各式图案。瓦顶装饰有二十八宿琉璃造像和三彩琉璃脊兽,总高29米。</p><p class="ql-block"> 鼓楼楼顶正脊两端设有琉璃鸱吻,正脊中央有一琉璃葫芦宝瓶,附设避雷装置。</p> <p class="ql-block"> 山西的明清建筑一大亮点是屋顶使用了大量的琉璃。</p><p class="ql-block"> 琉璃在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山西地区在汉代已经出现低温铅釉陶,北朝时期开始运用在建筑屋顶装饰上,明代山西的琉璃制作达到巅峰。</p><p class="ql-block">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建筑的琉璃都是山西工匠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 出霍州市区不远有家霍州网红面馆—郭师傅哨子面</p> <p class="ql-block"> 一份面加一份红烧肉,味道中规中矩,其实哪有那么多的惊艳美味,口味适中 价钱适中就能得到认可。</p> <p class="ql-block"> 净石宫,俗称融宁宫,因建在净石山下而得名,创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是第七批国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院子里静悄悄的。</p> <p class="ql-block"> 净石宫无论是佛像还是小木作、悬塑在我看来都算不上精美。</p> <p class="ql-block"> 清顺治五年(1640年),在东西山墙及后墙绘制壁画</p> <p class="ql-block"> 下午时分到达洪洞县广胜寺镇 ,远远就望见飞虹塔矗立在霍山山巅。</p><p class="ql-block"> 霍山又名霍太山,为五镇之中镇。</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p><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一座寺庙是东汉永平十年(67)年洛阳建造的白马寺,比广胜寺早80年,广胜寺从建造年代上说能排进前五。</p><p class="ql-block"> 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p><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在1961年与北京故宫一同被评为第一批国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在经历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两次灭佛后在唐大历四年(769年)重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当时的汾阳郡王郭子仪游历于此,奏请代宗皇帝李豫赐额“大历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胜名于世”,后来人们简称“广胜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p><p class="ql-block">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寺庙建筑全部被大地震震毁,大德九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现存建筑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三绝之一飞虹塔。</p><p class="ql-block"> 飞虹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p><p class="ql-block"> 央视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的外取景地就在此处,内部取景地是应县木塔。</p><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该建筑以高47.31米的塔身被确定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始建于唐朝,后因元时大地震毁坏,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开始重建,落成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历时十二个春秋。</p> <p class="ql-block"> 据建塔碑记载,塔为一僧人所设计,今襄汾柴村人,法名达连。</p><p class="ql-block"> 达连和尚为此塔精心设计了四十余年,后用十二年主持建塔,在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能建造出这样一座耸入云天的飞虹宝塔,不仅是中国建塔史上一巨大成就,而且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p><p class="ql-block"> 关于飞虹塔名字的来源有两个版本: 一是达连和尚号飞虹,为纪念他故此称为“飞虹塔”;二是因塔身在阳光照耀下五彩斑斓,欲飞似动 ,胜似彩虹而得名飞虹塔。</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屹立于山门的正面,呈八角形共13层,塔身由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 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p><p class="ql-block"> 琉璃中的蓝色最为珍贵,其烧制工艺现已失传。</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檐角均挂有风铎,微风吹拂下能发出悦耳的铃声。</p> <p class="ql-block"> 天启二年(公元1622-1623年)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增建了围廊,副阶周匝。</p> <p class="ql-block"> 1958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四枚特种邮票《中国四大名塔》。</p><p class="ql-block"> 分别是: 登封·嵩岳寺塔;大理·千寻塔;应县·释迦塔;洪洞·飞虹塔。</p> <p class="ql-block"> 洪洞·飞虹塔</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塔内转折攀登的梯道,设计巧妙,直通塔十层,为国内所罕见。二层入口,登塔由此进入。</p><p class="ql-block"> 现以封闭,普通游客无法登临。</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后为弥陀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灰筒瓦,蓝绿琉璃瓦剪边,中心有菱形聚锦。</p> <p class="ql-block"> 脊刹为琉璃匾式形状,上书“皇帝万岁”四个大字,匾两边各饰一凤凰。</p><p class="ql-block"> 这种脊刹形状和霍州观音庙的过街阁楼相同,同时代同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是相同的。</p> <p class="ql-block"> 弥陀殿内施六根大斜梁,减少两缝梁架,在结构上有独到之处。</p> <p class="ql-block"> 殿内奉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三绝之二—《赵城金藏》原存于此殿,抗战时期为躲避日寇抢夺被转移,解放后又转至北京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赵城金藏》是中国在宋代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覆刻本,由平民女子崔法珍独力劝募刻成,因其刻版于金朝时期、1933年首次被发现于山西赵城广胜寺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赵城金藏》全藏共6980卷,六千多万字。今存4000余卷,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赵城金藏》的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在北京荣宝2020秋拍中以495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为含佣金5692.5万元。</p> <p class="ql-block"> 曾经用来存放《赵城金藏》的柜子</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前两颗古老的柏树。</p><p class="ql-block"> 这两棵树栽植于唐代,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让人好奇的是这两棵树一东一西,树纹也是一左一右。</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单檐悬山式,五间均置隔扇门,前有檐廊。</p> <p class="ql-block"> 殿内神龛之上有雍正继位前亲笔“光辉万古”及私印的六龙二珠牌匾。落款是“皇四子和硕雍亲王敬书”,时间是“癸已菊月”即康熙52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1713年)</span>,当时雍正还未登基,所以称“亲王雍正”。</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与康熙乾隆相比,雍正一生留下的字画很少,如说乾隆留墨如牛毛,康熙赐字如鹅毛,雍正题匾便如凤毛般珍稀。<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因此这块匾也是广胜寺的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 殿内正中置木雕神龛(亦称佛道帐)三间,神龛内置一佛二弟子,文殊、普贤胁侍两边,算是比较典型的华严三圣布置,两山墙分列十八罗汉。</p> <p class="ql-block"> 毗卢殿又称天中天殿,为单檐庑殿顶,琉璃镶边屋面。</p><p class="ql-block"> 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隔扇门镂雕精美,是木刻艺术上的上乘之作。</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三佛四菩萨,四周供奉八十八佛,北壁墙上为十二圆觉菩萨巨幅壁画。</p> <p class="ql-block"> 琉璃脊刹,蟠龙牡丹,鸟兽仙人,灿烂夺目,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 水神庙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三绝之三—水神庙壁画 。</p><p class="ql-block"> 在明应王殿内,殿内四壁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是“我国古代惟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p><p class="ql-block"> 壁画主要分布于前檐廊下板门两侧和殿内的墙壁上,面积约220余平方米。这些壁画内容丰富,布局严谨,画面人物大小不一,最高者约1.8米,最低者仅20多厘米高。</p> <p class="ql-block"> 元代戏剧壁画“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是我国发现的惟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 画中“粉墨登场”的演员共11人,男角7名,女角4名,分前后两排站立。因服饰脸谱各异,使人一看便可分辨出生、旦、净、末、丑各行当及乐人。 </p><p class="ql-block"> 起源于蒲州的中国最古老的梆子剧种——蒲剧是梆子戏的鼻祖。至今临汾、运城两地近三十个县(市)县县都有蒲剧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 广胜寺水神庙的“尧都见爱”的“忠都秀”戏班,很可能就是当时深受当地群众所喜爱的第一流蒲剧班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水神庙元代戏剧壁画给研究中国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戏剧舞台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图画式例证。</p><p class="ql-block"> 1998年,该画与打球图同时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 捶丸(打球)图</p><p class="ql-block"> 捶丸,是宋代出现的一项类似高尔夫的竞技运动,由唐代的马球演变而来,这幅图印证了宋元时期捶丸活动的盛行。</p><p class="ql-block"> 此图入选中国体育博物馆,是中华民族体育历史进程的实物佐证。</p> <p class="ql-block"> 下棋图</p><p class="ql-block"> 画面上下棋人使用的棋盘和棋子儿,既有现代中国象棋的影子,棋盘上有“汉界楚河”之隔;又有现代围棋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棋子,类似围棋;棋盘,类似象棋。</p><p class="ql-block"> 所以,广胜寺水神庙的下棋图壁画,对研究中国古代棋类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探讨的判实资料。</p> <p class="ql-block"> 售鱼图</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弯腰驼背、衣衫简陋的渔夫与肥头大耳、衣冠楚楚的官员;渔夫的卑微困顿与官员的吝啬奸诈,都体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售鱼与授雨谐音,称鱼又暗喻称心得雨,看似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处处显示老百姓求雨的迫切需求。</p> <p class="ql-block"> 水神与大臣们在静听降雨,面露喜悦之情, 两只仙鹤昂首啄羽为天降甘露而喜庆。</p> <p class="ql-block"> 一个地方官员跪拜水神,手中拿着一块写着"清风细雨乾坤令"七个大字的奏折,正在向水神求雨。仔细看,上面的字历经600多年,依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尚食图。</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描绘水神宫廷生活的壁画。描绘王宫膳食房的一角,9名侍女,各司其职 ,打扇、捧食。左下角还有两个小侍女,一个一手钩炉火一手持扇, 另一个则一手扶水壶一手遮头顶似乎怕炉灰弄脏头发。</p><p class="ql-block"> 画面细腻生动,生活气息浓郁。</p> <p class="ql-block"> 司宝图</p><p class="ql-block"> 表现的是水神侍女们的后宫生活。画中侍女有抱古琴,执荷花,捧花瓶,端果盘…</p><p class="ql-block"> 画面重点是桌案下方有盛着水果的斗,在果菜的一旁还放有白色块状物,据有关专家断定,这是古代冷藏食物的冰块,是壁画中出现最早的冰箱。</p><p class="ql-block"> 这说明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懂得冷藏食物的道理,也说明元代人储藏冬冰以备夏用的习俗,而且这种习俗一直沿用了几百年。</p> <p class="ql-block"> 下寺后佛殿即为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悬山顶,建于元代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距今已有700多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大门上有光绪年间的金文“宝筏金绳”牌匾,取自李白诗《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的诗句。寓意:金绳为界引导觉悟之路,佛法如筏渡过苦海迷川。</p> <p class="ql-block"> 后殿殿内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均属元作。</p> <p class="ql-block"> 空空荡荡的墙壁上也曾布满精美的壁画,这片白墙总能让每一个站在这里的中国人感到悲伤。</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八年(1929),寺庙僧人联合当地乡绅,以1600银元的价格将壁画卖给文物贩子卢芹斋,从此广胜寺前殿和后殿共计4幅180余平方米的壁画颠沛流离,流落异乡。</p> <p class="ql-block"> 残存于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细,色彩富丽,为建殿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美国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中,有一座名为“中国庙宇”的展厅,专门用来展示中国佛教艺术。</p><p class="ql-block"> 展厅中,水月观音像的后方便是来自广胜寺后殿西壁的壁画《炽盛光佛佛会图》。</p> <p class="ql-block"> 壁画局部</p> <p class="ql-block"> 壁画局部</p> <p class="ql-block">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广胜寺后殿东壁的壁画《药师经变图》。</p> <p class="ql-block"> “经变”即是佛经的另一种不使用文字的变化表现。</p><p class="ql-block"> 药师经变,就是药师经用图画变化表现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前殿的两幅壁画《炽盛光佛佛会图》和《药师佛佛会图》,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在专设的“中国圆厅”内。</p><p class="ql-block"> 这两幅壁画篇幅稍小,但其内容同样十分丰富精彩,画风与前两幅大壁画基本一致。</p> <p class="ql-block"> 从广胜寺出来已接近傍晚时分,今晚住距离广胜寺十七公里的洪洞县。</p> <p class="ql-block"> 洪洞县特色: 解手场—公共厕所。</p><p class="ql-block"> 解手场背后的故事:相传洪洞大槐树移民迁移的过程中,官府为防止人们逃跑将人们双手捆绑后串在一根绳子上上路,路途中人们需要上厕所,就说“报告老爷,请解开手,我要上厕所”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上厕所叫成解手,从此流传并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解手场”也就取代“公共厕所”成为洪洞县所有公共卫生间的统称。</p> <p class="ql-block"> 第七批国保单位—洪洞关帝庙。</p><p class="ql-block"> 洪洞关帝庙又称为苏三还愿处。据说当年苏三曾在这里求得一签,最终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 苏三的故事与洪洞县的紧密联系,大部分人是通过两句家喻户晓的话而知道洪洞县的,一句是著名的京剧唱词“苏三离了洪洞县” 故事里女主角苏三被关押的监狱至今犹存,许多人来到洪洞都要专程去凭吊一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二句是“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span>因元末惨烈的战争破坏,全国许多地方人口锐减一派萧条。明初数度由未遭战火摧残、相对富庶的山西向外移民,帮助各地恢复元气。移民集结出发地就在洪洞大槐树下,六百多年来,散布在全国乃至海外的移民后裔一直不忘故乡,把大槐树作为共同的根来追寻纪念。</p> <p class="ql-block"> 关帝庙占地面积不大,身居闹市却基本保存完整。相传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1306),后来屡次修缮,现存的多为清代遗物。</p><p class="ql-block"> 此庙坐北朝南,依次有春秋楼、山门及倒座戏台、献殿和正殿,两厢有钟鼓楼和东西配殿。</p><p class="ql-block"> 春秋楼也称关爷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1531),由邑人郭铖等筹资创建,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的十字歇山顶三层砖木楼阁,最初同时供奉真武大帝、二郎神、关帝,因而又称三真阁。</p><p class="ql-block"> 春秋楼通高二十余米,据说原来曾是县城中最高的建筑,是紧靠在关帝庙山门前的过街楼,其二、三层均出回廊,现在三层内供奉着关羽读春秋塑像因此被称作春秋楼,但百姓还是觉得叫关爷楼更亲切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