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近这几天,期中考试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绕不开的话题。虽说几家欢喜几家愁,但真正对孩子成绩满意的家长毕竟是少数的。很多父母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我到底应该做什么?”其实,有针对性地做什么固然重要,但在做什么之前,必须知道什么是不能做的。<br>今天我就来聊聊“不做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供各位家长朋友参考。<br>首先,不要盲目攀比。<br>家长最喜欢做的事,莫过于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br>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成绩那么好?<br>为什么我的孩子每次都考不过人家?<br>为什么别的孩子学的那么轻松,而我们家不但孩子苦,家长也这么累呢?<br>盲目攀比,只会增加烦恼与焦虑,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要比,那就引导孩子自己和自己比:<br>这次比上次进步了,还是退步了?<br>原因是更加努力了,还是更加懈怠了?<br>作业质量更高了,还是上课质量更差了?<br>其次,不要情感绑架。大家千万别把孩子的成绩与家长的辛苦联系起来。不要总唠叨、抱怨孩子:<br>你怎么这么不争气?<br>你考这么点儿分数,对得起我们吗?<br>我们起早贪黑,累死累活,还不是为了给你创造更好的条件吗?<br>情感绑架,只是在发泄情绪,只会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背上更加沉重的包袱。非要讲情感,那就表达我们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哪怕成绩再差一点,父母的爱都不会改变,都会永远和他们站在一起,共同面对未来更多、更大、更难的挑战。<br>再者,不要打击孩子。看到孩子成绩不好,不能气急败坏地发泄情绪,不管不顾地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自信。<br>不要质问孩子:你怎么才考这点分数?<br>平时是怎么学的?<br>我早就告诉你,像你这么不认真,怎么可能学的好呢?<br>打击孩子,就是在长他人的士气,灭我们自己的志气。要蔑视,也应该去蔑视孩子学习上的那些困难。我们平复心态,和孩子一起查看试卷,分析错题,看看什么原因做错了,是不是真的不会,接下来怎么办。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你看,你的实力远不止这些,只要你细致审题,锻炼思维,提高成绩绝不是问题。<br>最后,不要转嫁责任。很多家长朋友会这么想:既然成绩掉下来了,既然我们陪着孩子学了半学期都没用,那还不如找个地方、找个老师去补课呢!哪怕成绩还是上不来,至少我们也尽力了,孩子再学不好也怪不到我们!转嫁责任,轻松的是家长,辛苦的是孩子,实质问题仍未解决。说实话,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绝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规避风险。孩子学习上最大的风险,莫过于低效甚至无效劳动。孩子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我们能否控制好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关键在于是否能坚持训练、不断提升孩子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br>除了不做以上这些之外,我们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件事。<br>第一,我们要修复关系。<br>不只学习,孩子身上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上找到蛛丝马迹。不要说青春叛逆期,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孩子拒绝沟通,我们都会丧失教育好他们的各种可能性。不谈学习,每个都是好孩子,一谈学习,就和父母对立。这是因为,在学习这件事上,孩子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短期内满足我们的需求,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好像每次都从学习开始。所以,我们能不能尝试寻找更多的沟通话题?撇开学习,其它的事聊多了,关系才有可能得到缓和。当关系好了,学习问题才容易共同面对,齐心协力地解决好。<br>第二,我们要明确目标。不只学习,很多事情速度慢、效率低,都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平时嘴里说的,只能算“口号”,只有那些置于脑中、记在心上、付诸行动、拼尽全力去靠近的,才是真正的目标。目标分很多种,可不管什么目标,都要看适不适合孩子,能不能被他们真正接受,是不是可以促人奋进。再好的目标,孩子觉得达不到,那充其量只能叫“幻想”。再低的目标,只要孩子认可,愿意为之努力,总有一天会让孩子实现更高、更远、更大的理想。<br>第三,我们要寻找动力。关系好了,方向明了,还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支撑孩子。动力可能源自感恩父母和老师,也可能是因为孩子真正感兴趣,甚至可能只是因为孩子想证明自己给身边的人看。帮助孩子发现学习的兴趣,不断获得成就感,相信相信的力量。和孩子一起看到可能发生的事,努力尝试,争取进步,进而渴望得到更好的结果。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自律,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br>第四,我们要坚守底线。做任何事,都要有底线思维,孩子的学习自然也是如此。孩子贪玩、爱偷懒,正常;孩子学习状态不稳,正常;孩子成绩下降了一些,正常;孩子不听我们的话,再正常不过了……请问,什么才是不正常的?哪里才是底线?面对孩子的折腾和试探,我们不能毫无底线地退让、妥协。孩子不做作业,痴迷手机,学习作假,躺平摆烂……假如这些我们都能忍了,那么突破底线后的苦果,恐怕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品尝了。家长朋友们,如果你不想承受这些后果,那就学着改变自己,学会向他人求助,和孩子一起共同努力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