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纵贯城中,众水系左右簇拥

北湖月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母亲河纵贯城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众水系左右簇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伊水秋光(17)之扩展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湖月光 文/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第76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总第533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昨天的天气预报让我蠢蠢欲动——最高零上14度。这么“热”的天,不出去走走真对不起这不合时令的“高温”(后来的预报又有所降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句话叫“千条江河归大海”,伊通河也是由无数水流汇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期我写的雁鸣湖看似与伊通河无关,实则有着承接关系——那湖是那河的“远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天在导航地图上寻找雁鸣湖时,除了发现它与四间河以及两甲水库(小城子水库)之间及伊通河之间的联系之外,还发现距雁鸣湖很近的新月水库(新月公园)与四间河也是一脉相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新月公园顺着地图上的水系往南“捋”,可以找到天嘉公园。这一连串的河湖,在我们长春称为“串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往南,与天嘉公园一路之隔的,还有长春公园。不过从网上资料看,长春公园与“串湖”貌似无关(这座公园我在本美篇号里不止一次写过,包括对此公园名称表示困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嘉公园与新月公园以前我都没去过,甚至不知道有新月公园。但多年前我曾从天嘉公园的南北门前走过,只是没想进去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前所未知的是,在天嘉公园与新月公园之间,竟然还有珍珠溪公园和杨家公园——“新月”与“杨家”都是从村名“移植”来的,这两个村30年前我都曾去过(特别是杨家村,去过很多次)。但那时这两个村都没有公园只有农田。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农田阡陌变成了城市街路。虽然30年过去,河东还是河东,河西还是河西,但不论是河东还是河西,都已是沧桑巨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述4座公园从水系的角度说一脉相承,从地理位置上说是隔一条路一座公园。这种特色,在我们这座既缺少水流又每座有一定规模的公园差不多都是依水而建的城市里,貌似“只此四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期提到“雁鸣湖”这名称好,但我不知其来历。“天嘉”这名称有艺术感,我也不知其来历。“杨家”这名称比较传统,因为叫什么“家”的村屯非常多。“新月”这名称富有诗意,比如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有《新月集》(我买过,但没读)。但“新月”是沿袭了村名和水库名,属于“偏得”。“珍珠溪”这名称够亮丽,文字优美,意境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听着就很有画面感——虽然用“珍珠”二字做人名地名的也不少,但“珍珠溪”仍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4座公园与雁鸣湖都属于“串湖”水系。从网上资料中得知,1980年代之前,串湖水系的水质还是比较清澈的,不但用于灌溉,甚至可以饮用。后来一些“黑工厂”污染了这些水源,也连带影响到其下游伊通河的水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0年代初期,有段时间我经常去西安广场附近“公干”,有时也在附近走走。那里处于“串湖”沿线,当时给我的感觉像沼泽地,一大片纵横交错的水流和高矮丛生的杂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2000年起,串湖整治工程开始,现在是初见成效。这意味着,伊通河的水质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并且还会更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约15年前,我去当年“沼泽地”附近一个小区的亲戚家,那小区建设得很上档次,完全和“沼泽地”挂不上钩——要说有联系,是附近利用“串湖”建起了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除了串湖与伊通河相连,在伊通河流经长春市区的左岸,还有数条历史上著名的沟(比如老虎沟、黄瓜沟等),也通过明沟或暗渠的方式流入伊通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在伊通河右岸,除了我在本系列中所写《此湖彼潭,竟有“亲缘”》中提到的小河沿子河,还有在伊通河与北湖公园交界处汇入的东新开河。对于这条河,今年夏天我曾溯流而上走了一段,记得是走到东荣大路,再往南,河边就没好路可走了,我就转而去做其他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到东新开河,这是我从北湖这边去市里要经常路过的河。由于其河道未被利用,长了大量芦苇,倒是很有“蒹葭苍苍”的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没学过地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把海比为一级水域,流入鄂霍次克海的黑龙江算二级,流入黑龙江的松花江算三级,流入松花江的饮马河算四级,流入饮马河的伊通河算五级,流入伊通河的众水系算六级(这也是我写本系列中《微溪:汇入河流就可流入大海》的底层逻辑)。不过,这个我推导出来的逻辑关系没有什么“普适性”,因为有些小水流可以“无差别”直接流入大海。那些直接进入大海的小水流除了为大海增加水量,还有什么作用我不知道,但我上边说的一级一级的“万水归一”可有作用,比如可以通航什么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伊通河在历史上也是可以通航的,就像我上面说的通江达海。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长春上游的伊通河段修建了新立城水库,主要作为防洪和城市供水之用,水库下游的伊通河就“瘦身”无法通航了。现在伊通河长春城区段的水量,一是两岸大小支流的汇入,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新立城水库的“恩赐”——给多则多给少则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再通航的伊通河,在市区段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景观,所以新立城水库如果不是因容量过大而放水,也要为满足长春的景观需要而放水——我小时候伊通河水浅,是因为没有“景观”一说水库不放水。现在市区段的河道除特殊情况外总是有充盈的河水,成为市内著名景观,也让两岸盖满了高楼大厦——想拍夕阳靠近水面在市区段内基本上没可能,那得到南四环以南或我此前提到的北边的“城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处我用了识花APP,因为天嘉公园中的水草看起来与其他水域中或陆地上的芦苇不太一样——这个“芦竹”是否对得上“号”我不知道,但让我想到天嘉公园的北侧是新竹路,是不是人们要让这座公园与“竹”字“沾亲带故”呢(至于新竹路的名称,是因为这附近的诸多街路以我们宝岛台湾的一些地名命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春人,但对这座城市还有很多不了解甚至完全陌生的地方——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城市格局与面貌变化都较大(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变化慢,但与自身相比也是“今非昔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要的变化之一是公园数量大幅度增加——不仅伊通河两岸增加了很多公园,很多公园竟然与伊通河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些星罗棋布于各处的公园,让附近居民有了休闲娱乐和运动的好去处,而细究起来,很多公园中的水系与伊通河有传承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伊通河两岸的这些水流与伊通河“相亲相爱”,主要取决于长春市的地形地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边提到过,我没学过地理,对水文更是一窍不通。通过两个多月来断断续续的“巡河之旅”和这几天的“追根溯源”,我对我们城市的“母亲河”有了更多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些年外出时,我也见到过长江黄河等一些大江大河,但那都是一走一过而已——虽然也会想到长江黄河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那更像是一个概念。而长久处于身边的我们这座城市的“母亲河”,则更有切身感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只是我选择的这个季节不是看水景的最佳季节,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心情——秋冬季节没有鲜花绿草,但更方便走到水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桥叫“白狗桥”,比那些以街路命名的桥更有特色——我估计这是有故事的,只是我目前还不知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经常提到钓鱼的事——从伊通河两岸到其他各大小水系,这是老百姓喜欢的一项活动(运动)。虽然我不是垂钓爱好者,但我理解他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东新开河,它从我们这座城市的东南方向,义无反顾地流向西北方向的伊通河,而它与伊通河的交汇处,恰好又是北湖公园的入水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伊通河两岸的一些水系,只有在雨季时水量较大,平时多数径流很小。比如东新开河与伊通河交汇处,河道很宽,但平时水并不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粒米汇成箩,滴水汇成河——从上游到伊通河两侧或大或小的水流,共同“合成”了伊通河,一路滋润着沿岸的土地,让她成为两岸人民的“母亲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东新开河的“终端”,过了桥就进入伊通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斜拉桥,在本系列中我多次用到过它的图片,我的手机中更是存了很多未曾用过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处与前边所用的东新开河图片,在距离上没隔几里地,在宽度上则相差悬殊——小河汇入比它大的河,也要“秀肌肉”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河道水少处,芦苇丛生——给你看“蒹葭苍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以上图片除最后7幅外,均拍自天嘉、杨家、珍珠溪和新月公园及附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