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br>徐行兵,笔名天空,江苏句容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协会、江苏省诗词协会、镇江市作家协会、句容市作家协会、句容市诗歌协会会员,句容市诗词楹联协会、句容市朗诵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北方文学》《诗潭》《核桃园》《棠香风雅》《多景诗词》《江海诗词》《竹韵格律诗词》《白桦林》《都市头条》《香港诗词》《东方之珠诗刊》《润州诗词》《拾贝诗刊》《黑龙江古体诗六社》《华阳诗韵》《南京都市报》《句容日报》等<br> 前言<br>皖南,如梦幻之地,引吾等欣然前往。踏上这片土地,仿若踏入桃源之境。晨曦中,皖南的山峦在微光下渐次苏醒,轮廓柔和似水墨晕染。古村落里,斑驳的墙壁,是岁月留下的印记,每一道裂缝都藏着往昔的故事。石板路蜿蜒,似在诉说古老的传说。溪流潺潺,清澈见底,如大地的琴弦弹奏着悦耳之音。徽派建筑精巧绝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尽显古人智慧。穿行其间,马头墙在眼前错落,似骏马奔腾。村落与自然相融,田园风光与人文景致交织,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吾等采风之人,如寻珠者,在皖南的怀抱里,探寻艺术之瑰宝,记录这触动心灵的瞬间,为这迷人之景留下深情的笔触。<br> 水墨汀溪<br>踏入水墨汀溪,仿若步入世外桃源。沿着溪流前行,溪水潺潺,清澈见底,似在弹奏美妙乐章。两岸青山如黛,翠竹摇曳,那浓郁的绿仿佛要流淌开来。<br>脚下是古朴的石板路,蜿蜒在山林间。呼吸着清新空气,心肺都似被洗净。途经飞瀑,水花飞溅,在阳光下形成绚丽彩虹。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尘世喧嚣远去。偶见溪边的小茶摊,喝上一杯茶,茶香与自然气息交融。山水画卷之中,身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真是一处人间仙境。<br><br>水墨汀溪<br>久慕汀溪水墨陈,驱车百里欲求真。<br>奇花异树尤无赖,怪石深潭更诱人。<br>隔世喧哗成净土,望云缥缈隔纤尘。<br>利名于我本非识,从此禅心作隐沦。<br> 皖南烈士陵园<br>走进皖南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之感扑面而来。沿着台阶缓缓而上,两旁的松柏像忠诚的卫士。烈士纪念碑高耸,上面的字迹诉说着那段悲壮历史。<br>在纪念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遗物,生动展现了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他们为了正义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这里不仅是纪念之地,更是灵魂的洗礼之所,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他们的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br><br>皖南烈士陵园<br>高山翠柏郁深深,忠骨长埋寄恨吟。<br>惊世奇冤凭谁吊,直教吾辈泪沾襟。 桃花潭游记<br>来到桃花潭,仿若踏入一幅诗意画卷。潭水清澈碧绿,如翡翠般温润,微风拂过,波光粼粼。两岸青山连绵,倒映其中,更添几分清幽。 <br>踏上古老的渡口,似乎能看见当年汪伦送别李白的场景。桃花盛开时节,粉花点缀四周,宛如世外桃源。沿着潭边漫步,呼吸着清新空气,感受着这里的宁静。远处的古民居错落有致,白墙黑瓦,充满了古朴韵味。在桃花潭边,心也变得纯净,沉醉于这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美景中。<br><br>秋日游桃花潭<div>踏歌古岸旆旌迎,青弋江天秋气清。</div><div>潭影涵虚谁与共,怀仙阁上觅离情。<br></div> 查济村<br>踏入查济村,仿佛走进了一幅水墨画卷。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高低错落,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典雅。三条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潺潺的流水声如同悦耳的乐章。沿着青石板路漫步,古桥、祠堂、庙宇依次映入眼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德公厅屋那独特的元代建筑风格,让人赞叹古人的匠心独运。在这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切都那么宁静、美好,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br><br>查济村<br>墟落幽幽尘世外,祠堂立训代相传。<br>石桥不记曾经事,惟听清溪唱细涓。<br> 夜游屯溪老街<br>夜幕降临,屯溪老街华灯初上。青石板路在灯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街道两旁是林立的徽派建筑,马头墙在夜色中更显庄重。店铺里琳琅满目,文房四宝、徽州小吃应有尽有。灯光透过雕花的门窗,洒下斑驳光影。<br>我穿梭其中,品尝着黄山烧饼,感受那独特的酥脆。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一家家茶馆里传出欢声笑语。屯溪老街宛如一位温婉的老者,在夜色里将徽文化娓娓道来......<br><br>夜游屯溪老街<br>三朝古韵三江汇,鳞次商家十里程。<br>疑是天街人鼎沸,直教灯火彻宵明。<br> 新安江<br>新安江,宛如置身于山水画卷之中。江水清澈如镜,两岸山峦连绵起伏,山上植被郁郁葱葱,似一块巨大的绿毯。<br>清晨,江面上雾气弥漫,船只如在仙境中穿行,如梦似幻。岸边的古村落若隐若现,白墙黑瓦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沿途还能看到渔人撒网,那娴熟的动作带着古朴的韵味。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江水染成橙红色,美轮美奂。新安江的美,不仅在于山水,更在于那份宁静与自然。<br><br>新安江山水画廊<br>两岸群山翠欲流,新安江上好乘舟。<br>青山问我何来此,我与青山一对眸。<br> 胡适故居<br>今日有幸参观胡适故居,这里位于安徽绩溪上庄村。踏入故居,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映入眼帘,小青瓦、马头墙,庄重而典雅。庭院宽敞,正中是胡适的雕像,仿佛在诉说着他的过往。故居内的房间略显昏暗阴沉,但处处透露着古朴的气息。这里是胡适启蒙和娶亲的地方,婚房内的“月宫床”朱漆描金,隔扇门上的兰花雕板清雅气韵。漫步其中,能感受到胡适先生成长的环境与氛围,也让人对这位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多了几分敬意与感慨。<br><br>胡适故居<br>海外蜚声名赫扬,文思熠熠德昭彰。<br>徽风轻拂松筠翠,古韵恒存翰墨香。<br>照影波清桥宛卧,涵晖院静史犹长。<br>马头墙内春秋续,新学燃灯耀国疆。<br> 稠墅牌坊<br>一进村口,四座牌坊依次矗立,气势恢宏,那便是稠墅牌坊。吴氏节孝坊,静静诉说着吴氏守寡未育却抚养继子 38 年的艰辛。褒荣三世坊,彰显着汪氏家族三代的荣耀,那精美的雕刻和盘踞的石狮,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方氏节孝坊下,能感受到方氏守寡后独自抚养幼子、侍奉公婆的不易。父子大夫坊的“父子大夫”四字清晰可见,尽显家族的荣耀。这些牌坊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过去的故事与沧桑,让人不禁感慨万千。<br><br>稠墅牌坊<br>稠墅幽衢立石坊,漫延斑驳记年长。<br>檐牙振翅铃音绕,斗拱含情彩霭彰。<br>饱历寂寥凝素志,频经风雨笑沧桑。<br>皇恩似日千秋照,贞节褒荣万古扬。<br> 西溪南<br>踏入西溪南,仿若步入人间仙境。村口的古石桥古朴厚重,桥下溪水潺潺。穿过水口林,徽派建筑鳞次栉比,白墙黑瓦在阳光下闪耀。<br>沿着溪边前行,是大片的枫杨林。树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牛儿在林下悠闲吃草,鸟儿在枝头欢唱。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清澈见底的溪水,轻抚着水中的石头,也轻抚着我的心。在西溪南,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岁月的宁静,每一眼都能领略到乡村的魅力,令人流连忘返。<br><br>过西溪南<br>丰乐河澄岸影长,西溪南镇盛名扬。<br>遥瞻翠幄枫杨密,近览琼楼岁月藏。<br>旧馆无声凝旧忆,新花浥露焕新妆。<br>徽风似解游人意,轻送桃源十里香。<br> 储家滩<br>雨中的储家滩别有一番韵味。细密的雨丝如珠帘般垂落,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像是大自然轻舞的裙摆。远处山峦在雨雾中朦胧如梦,仿佛是一幅水墨画卷。岸边的翠竹被雨水洗刷得更加翠绿欲滴,那沙沙的声响似在轻吟。小船静静地泊在水边,雨滴在船篷上跳跃。撑伞漫步湖畔,呼吸着湿润清新的空气,水汽在眼前氤氲。雨中的储家滩,少了几分喧闹,多了几分静谧与神秘,宛如仙境。<br><br>储家滩<br>江南川藏画中看,结伴储滩兴未阑。<br>山鸟啁啾栖树杪,徽风缱绻卷云端。<br>舟摇镜面金波漾,屋隐林间黛瓦攒。<br>一入桃源尘念杳,清心此处好凭栏。<br> 渔梁坝<br>雨中踏入渔梁坝,古朴之气扑面而来。坝身横亘在新安江上,全由巨石砌成,虽历经岁月,依然坚固。江水从坝上潺潺流过,雨滴打在水面,溅起无数水花。<br>走在古老的渔梁街上,脚下是被岁月打磨光滑的青石板。两侧的民居古旧,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历史。这里曾是徽商起航的地方,仿佛能看到昔日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的热闹场景。远处山峦如黛,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渔梁坝,就像一位沧桑的老者,默默守望着新安江,承载着徽商文化的记忆,令人着迷。<br><br>渔梁坝<br>巨龙横卧镇江川,逝水滔滔续旧缘。<br>榫卯相衔凭浪打,晨昏交替枕云眠。<br>犹怜往迹商魂在,且遣遗珍史话传。<br>两岸风柔帆影动,一桥虹彩耀霞边。<br> 徽州古城<br>徽州古城,仿佛穿越时光。高大的古城墙威严耸立,城墙上的砖石有着岁月的斑驳,默默诉说着往昔。<br>沿着古街前行,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典雅。斗山街曲径通幽,青石板路延伸向远方,街边的老宅子门户半掩,似乎藏着数不尽的故事。陶行知纪念馆庄严肃穆,展现这位伟大教育家的一生。<br>来到许国石坊,其精巧的构造令人惊叹。八脚牌坊气势恢宏,雕饰精美,堪称建筑艺术的瑰宝。古城内的店铺琳琅满目,有特色的徽州小吃,也有精美的手工艺品。漫步其间,空气中弥漫着历史与文化的气息,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古城独特的魅力,它就像一部厚重的史书,等待人们细细翻阅。<br><br>徽州古城<br>粉墙黛瓦和鸣吟,无尽繁华岁月沉。<br>城阙嵯峨牵皖梦,牌坊庄肃奏徽音。<br>如珠巷陌遗风绕,似带街衢古韵侵。<br>每念幽怀情缱绻,千年余响至于今<br> 屯溪老街<br>走进屯溪老街,就像走进了历史的长廊。青石板路蜿蜒向前,街边是林立的徽派建筑,马头墙错落有致。 <br>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散发着墨香的文房四宝,精美的徽州木雕、石雕,还有各种特色小吃。尝一尝黄山烧饼,酥香可口。<br><br>屯溪老街<br>屯溪毓秀水云长,逸兴遄飞意未央。<br>酒旆翩翩招远客,砚雕熠熠映斜阳。<br>痴怜黛瓦关情永,难忘粉墙遗韵香。<br>古埠明珠商贾地,盛华如旧耀琳琅。<br> 后序 <br>皖南采风行,宛如一场穿越古今的奇妙旅程,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如今回首,那画卷般的景致与深刻的感悟依然萦绕心头。<br>在这次采风中,我们穿梭于皖南的山水之间,犹如踏入了世外桃源。每一座古村都是一部活着的史书,那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生活哲学。 <br> 而此行更宝贵的是对皖南文化的深入探寻。从古老的徽州雕刻艺术到传统的民俗风情,从徽商的传奇故事到民间的手工艺品,我们看到了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传承与发展。这些文化元素如同璀璨的繁星,照亮了皖南的历史天空,也为我们的创作注入了无尽的灵感。<br>这次采风行,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