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门行》风雨兼程路

深秋柿子树

即将奔赴南方过暖冬,体验新地清馨治愈疾;忐忑心情不舍故居地,临摹国画《步出夏门行》——鼓励自己以壮行程。 《步出夏门行》本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年)作者北征乌桓凯旋之际。<div>  临摹大师国画乃是爱好所致,却恰恰能够表示我的心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看结果有点“照猫画虎反类猪”的尴尬——但我只为借画寓意自得其乐而已。</div><div> 临摹大师的这幅原创作品,可以感到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传达出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到画面传递出作品内在的表现,是不是表现出了明显的人物性格?!我们可以细思觉察画中人物曹操此刻心中反复涌动的激情希冀,他驰骋奔放的威武之躯在画面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我想,他的内心此刻也同样洋溢着无比远大的志向和抱负——面对眼前的波涛汹涌,面对这大自然的一切,人类似乎又都渺小了起来。</div><div> 画中的书法题字“步出夏门行”中的内容只写了《观沧海》这一章。之所以是一章,就是因为《步出夏门行》是曹操的一首组诗,其中共有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正文又分了四章:而第一章就是《观沧海》,也就是这幅画中所写的内容。第二章是《冬十月》。描写的是征讨乌桓胜利归来途中所见的风物;第三章是《土不同》。叙写黄河以北地区冬天的严寒景况与民风特点;第四章是《龟虽寿》则以慷慨激昂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div> 曹操在《步出夏门行》这首组诗的前序“艳”的诗词里,初意是描述自己原本打算南征荆州,施泽惠给江南人民。面对北伐和南征两种不同意见,便犹豫起来,不知如何为好。到达碣石后登高望远,看到百姓所受的压迫,心情更加伤感;但面对壮阔的大海、高峻的山峰,伤感的心情便释怀开来,随即情志便像海水一样波涛汹涌而来——碣(jié)石,原是渤海边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该石自汉末起已逐渐沉没海中。曹操“心惆怅我东海”,我何尝不忧我离去剩下的种种牵念? 曹操在《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观沧海》。描绘的是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的是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曹操所写的《步出夏门行》中的厦门,并不是现在的福建厦门市,而是当时的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br>  不过,《步出夏门行》这句话题又是我借喻的榜眼——我要去的地方虽不是厦门却也同样是南方临海城市。一路向东、风雨兼程。就像曹操诗词《步出夏门行》中的前序“艳”一样:“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曹操在《步出夏门行》的第二章是《冬十月》。内容是:“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其中后两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在诗词中每一章后面都有,属于加重语气浓郁情趣的重复句。<div>  冬十月之季节,我们离开这边的“北风吹气氛肃,天气寒冷寒霜重”之地奔赴温暖南方也是何其幸运啊!</div> 曹操在《步出夏门行》的第三章是《土不同》。内容是:“乡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蘴藾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土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div>  此诗的意思就是: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我为此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br>  在这里不得不用引用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所说:“他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div><div> ——如此枭雄大咖,竟被后人如此评价,不知曹操地下有知作何感想?但,既就是活着又能如何?实在是难掩众人之嘴?例如对范曾大师的毁誉参半大师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皓月不予星光争辉!</div> 曹操在《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是《龟虽寿》。内容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⒃,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我提笔临帖却显得拙劣丑陋不堪以观啊——见笑。<br> 《龟虽寿》每四句是一层意思。诗的开头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不可谓不大。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br> 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br>  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div>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是可以延年益寿的。</div> 我们去南方度暖冬,并不完全是旅游,就是冲着养生保健治疗愈疾而去——当然,将曹操这首诗词如此浓墨重写,不就是曹操所云的“养怡之福”吗?曹操在这里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