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据统计目前接近百分之三十的孩子不同程度都存在心理问题,情绪低落,有的闭门不出,不和人交流,大脾气,一天只吃一顿饭,自卑,厌学,对上学校有恐惧感,有的已经退学,无法继续上学,还有更可怕的……另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表面上看似正常,其实是带着心理问题坚持上学的,压力太大,内心焦虑,情绪低落。</p><p class="ql-block"> 一切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孩子的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深度的社会根源,有直接的个人、学校和家庭因素。</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优越条件下的娇生惯养</p><p class="ql-block"> 生活条件的优越,家长的溺爱,使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吃苦和抗压能力严重不足。</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穷人忙身子,父母在生产队劳动,我们六七岁就帮大人干活,给猪拔草,我十岁就上山割柴,从小吃苦,懂事早,体贴大人的艰辛。那时候,根本就不存在娇生惯养,孩子们都能吃苦,放了暑假,一大帮孩子一块儿爬秦岭山坡割柴。艰苦的时代,锻炼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品德和习惯,心理也比较健康,皮实,不但能吃苦,还经得起大人的打骂。一家三四个,五六个,七八个孩子,吃都吃不饱,根本就不可能娇生惯养,到了学校,老师再怎么管教都能够接受,觉得老师的批评是应该的,正常的,老师也打学生,惩罚学生,学生也有被冤枉的时候,但没见哪位同学受了批评挨了打就去寻死灭活,也没见哪位学生抑郁。当然了,那时候课业负担也没有现在这么重,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看看现在的生活条件,不缺吃不缺穿,想吃啥吃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里孩子的玩具能开个小商店,孩子是掌声明珠,动不动拍个照拍个视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稍微有点雨,就有爷爷奶奶给孩子打伞,热了有人给用扇子扇风……孩子无苦可吃,被照顾得无微不至,自然就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浪打,很少经历挫折的磨练,再加上表扬多鼓励多。这就是现代孩子高敏感,高自尊,高脆弱形成的原因,不能接受批评,也接受不了挫折。</p><p class="ql-block"> 生活条件优越,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生活条件的优越,在这里,家长的养育观念,也是问题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由于绝大多数家长不懂人性,不懂教育,只知道爱孩子,又不会科学的去爱,不知道科学的去养育孩子,一味地满足孩子,给孩子创设优越的条件,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幸福,结果培养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吃不了苦、敏感、脆弱、大脾气、任性的毛病和习惯。</p><p class="ql-block"> 任性,有多可怕?第一,任性的孩子只要别人听他的,他想要怎么样非得怎么样,没有理智,不管错对。第二,任性的孩子,该做的事只要自己不愿意做,就不想去做。</p><p class="ql-block"> 至于敏感,高自尊,大脾气,脆弱就更不用说了,都与条件太好,吃苦和挫折教育少,与娇生惯养有关。</p><p class="ql-block"> 人性中有一条,就是人的奴性,吃苦越多,越能吃苦,享福越多,越感觉不到幸福,越不知道感恩,都是娇惯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激烈竞争下的巨大压力</p><p class="ql-block"> 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岗位竞争激烈,考学与人才竞争激烈,家长为孩子的未来焦虑,校长为学校的声望和生源焦虑,教师为教学成绩焦虑,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最终都压在孩子身上!</p><p class="ql-block"> 过去大家都穷,农民们都差不多,工人们都差不多,干部和干部也差不多,各行各业内部都差不多,现在不同了,人和人差距越来越大,挣的钱差距越来越大,地位差距越来越大,于是乎,人们都在拼命,大人在拼命,让孩子也拼命,都怕被社会淘汰,于是就出现内卷。</p><p class="ql-block"> 现在最苦的是孩子,早早的起床,在学校学一天,晚上还要做作业刷题,小小年纪,许多孩子晚上十二点睡不了觉,稍有怠慢,作业出现问题,还要受老师的批评,有的老师态度和蔼,有的老师心理本身有问题,缺少人性,对学生恶语伤人,进行伤害,缺少人文关怀,这是后话暂且不提,这里主要讲孩子所受的压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孩子的心理问题出现在现在?文章写到这里,我们很自然的把前面两个因素进行碰撞,就会出现一对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孩子从小处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又被家人娇生惯养,高敏感,高自尊,高任性,高脆弱,缺少吃苦锻炼,承受挫折能力低下,另一方面,时代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激烈,孩子课业负担太重,压力太大,这一弱一强形成鲜明对比,弱怎么能战胜强?怎能不出问题?所以说,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时代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结论:娇生惯养和学习压力太大是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 三. 孩子个人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1. 孩子的心理特质问题,也可以说是性格问题。</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心理问题,与个人的心理特质有直接的关系,除了后天教育,人和人的心理特质,更有先天的差异性。</p><p class="ql-block"> 我见到一个两岁女孩,胆子特别大,哪里都敢上,都敢跳,啥都不怕,孩子妈妈说,女孩有个哥哥,胆子又特别小,女孩竟然对哥哥说:“哥哥,我保护你!”同一个妈爸,孩子性格怎么就有这么大差异?这就是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和教育无关。</p><p class="ql-block"> 有的孩子心粗,一天大不拉拉,心大,凡事不放在心里,有的孩子心细,心小,特别认真,遇事爱往心里放,难以释怀。老师同时批评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在批评完了后没事一般,到操场蹦蹦跳跳,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另一个回到教室闷闷不乐,苦思冥想。</p><p class="ql-block"> 我教学的时候,见到一位女学生,学习成绩总是在后几名,但人家满不在乎,没有一点羞耻感,一天乐呵呵地,抬头挺胸,一下课就往学校小卖部跑,买小吃,送同学,人缘极好,课间休息,嘴巴不停。这些孩子,死猪不怕开水烫,心理素质特好。</p><p class="ql-block"> 说到孩子的敏感性,也分先天和后天,后天环境与教养,会影响到孩子的敏感性,比方说娇生惯养的孩子,自尊心强,比较敏感。</p><p class="ql-block"> 再如,孩子如果心灵受到过伤害,有被老师语言或者其他伤害,在孩子心理产生阴影,这孩子就会很敏感,这都是后天的原因造成的。</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天生的对自己要求高,同时也比一般孩子敏感,玻璃心,爱猜疑,总觉得别人在说自己,总怕自己不好,这些孩子烦恼就多。</p><p class="ql-block"> 有的孩子天生的是乐天派,有的天生的悲观。</p><p class="ql-block"> 2. 孩子的认知问题。</p><p class="ql-block"> 除了性格影响孩子的心理,认知也很重要。比个例子,有的孩子本来学习已经很好,是班里的第一名,但他总怕考试退到第二名,所以总是焦虑不安,以致心理出现问题,睡不着觉。其实,得不得第一,有那么重要吗?其他不是第一名的孩子还不活了?</p><p class="ql-block"> 许多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都是完美主义者,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完美主义会自找烦恼,会自卑,会活得很累,人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别人的不完美。</p><p class="ql-block"> 有人对自己要求高,对别人同样要求也高,有人认为自己能够办到的事,别人也一定能够办到,不懂得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p><p class="ql-block"> 有的孩子疑虑心强,还是讲个故事吧,有个孩子王璐,路过操场,走到几个正说话的孩子身旁时,那几个孩子突然就不说话了,她就怀疑人家在说她的坏话,不然,碰到她怎么又不说了?结果呢,那几个孩子在商量给王璐买生日礼物,直到王璐过生日那天,才真相大白。</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许多孩子因对某位老师有意见,就不再好好学习那位老师所教的课程,这其实也是认知问题,咱是给自己学本事,不要因老师的原因而和自己过不去。</p><p class="ql-block"> 再比个例子,王同学把自己的饮料送给了张同学,张同学又送给了李同学,王同学就很生气,从此和张不再来往,其实,你既然送给了别人,别人就有自己处理饮料的权利,王同学不必在意。</p><p class="ql-block"> 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人看问题喜欢看正面,有人喜欢看负面。看负面就会悲观,看正面会乐观。一位老师看到一位学生迟到了,就问:“今天怎么又迟到了?”那位同学很生气,心想:“这位老师怎么就和我过不去,专门注意我!气死我了!”如果是另一位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人家对老师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您这样的老师这么关注我关心我,是我的幸运,我一定能成功,谢谢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 四. 家长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但究竟会不会爱,又是另一回事,许多时候,我们做家长的,是在起破坏作用,自己还不察觉。</p><p class="ql-block"> 比如说,我们对孩子期望值太高,超过孩子的能力,使孩子压力过大,产生抑郁。</p><p class="ql-block"> 有的家长不懂得孩子青春期的特点,和孩子硬碰硬,结果造成悲剧。</p><p class="ql-block"> 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硬逼着孩子考学,学技术家长又看不上眼,最后孩子啥都没学成。</p><p class="ql-block"> 有的家长太强势而不自知,总想控制孩子,把孩子搞得人不像人。</p><p class="ql-block"> 有的家长啰嗦烦人,有的家长粗暴,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此文后面有附录《家长的思维盲区与误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五. 老师和同学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有些老师只顾学习成绩,对孩子缺乏慈悲心,讽刺挖苦学生,方法粗暴,对孩子随意收拾,不尊重孩子的差异性,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有的歧视学习差的学生,不能正面鼓励学生,不能用信任和尊重去感化学生,不能从正面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创造性,而是一味的指责痛斥和挖苦,只能打击孩子。</p><p class="ql-block"> 有的老师不是从学生一辈子去考虑,去教书育人,让学生全面发展,看不到某些学生的长处,只要学习不好就一概否定。这都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直接因素。</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方面,是同学间的问题,比方说受到同学的欺负霸凌,或者朋友关系的背叛,这都会影响孩子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 六. 社会影响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个方面不必多讲,比较好理解,比方说现在的电子产品多,电视,电脑,手机,游戏满天飞,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孩子会上瘾,也会接触到不良信息,毒害下一代。</p><p class="ql-block"> 社会风气败坏,贪污腐化,自私自利,造假,唯利是图,色情,暴力,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不良环境,社会上的各种负面东西,都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书本上说的,老师教导的,和孩子在社会上所看到的,截然相反,使孩子迷茫,无所适从,苦闷。</p> <p class="ql-block"> 七,人类进化的飞跃带来的困惑。</p><p class="ql-block"> 人类进化本来是一个漫长和缓慢的过程,但是,不知为什么,近几十年,新生代的智力水平的提升显著加快,现在的孩子,比过去同龄孩子的聪明程度高出许多,社会对孩子的适应,和孩子对社会的适应,需要一个磨合期,在这个磨合期,必然加速了孩子心理问题的发生,也就是说,现在的孩子太聪明了,社会和家长还无法适应,没有找到适合现在孩子的教育方法。</p> <p class="ql-block"> 八. 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问题。</p><p class="ql-block"> 1. 学校教育一刀切的坏处。</p><p class="ql-block"> 手拍胸膛想一想,站在三十岁倒过来看十五岁,站在社会看学校教育,看家庭教育,你会发现什么?</p><p class="ql-block"> 一刀切的教育思想和体制,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违背人性的教育,是浪费时间的教育,是残酷的教育。让我们看看社会上三十岁的人们,是不是已经明朗化和分化,一些人考上大学,读研读博,有的找到了好工作,有可观的收入,一些人虽然找到了工作,但一个月只有两三千三四千的收入,一些博士生毕业还有送外卖的,一些人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上不了大学。</p><p class="ql-block"> 走进三十岁,走进社会各行各业,回顾一下,有多少人的工作与当年所学知识有关系?再回到十三四岁,十五六岁,十七八岁,当初在学校学的科目,对于许多人来说,有多少有用?</p><p class="ql-block"> 当然,初中是最基础的教育,初中毕业就开始分化,有人能上高中,有人上不了。问题是现在的教育采取一刀切,对所有的孩子同样要求,实际上人和人之间有差异性,有些孩子学习很轻松,有些孩子学习吃力,最终上不了大学,站在三十岁看问题,站在未来看今天,就会一目了然,我们没有必要把所有孩子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对于某些孩子,是打鸭子上架,孩子苦,老师苦,家长苦,到头来孩子终究不靠考学而生活,而是另谋出路。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孩子可能在某一个方面有天赋,老师和家长没有发现,没事重视,更没有鼓励开发,而只看学习成绩,如果成绩一般,就一票否决,从而埋没人才。所以,中小学教育应该分别对待,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方法,不能一刀切。试问:全红婵如果不是被发现有跳水天才,结果会是怎样样呢?</p><p class="ql-block"> 2. 国人的人才观应该改变了。</p><p class="ql-block"> 大家现在都有一种观念,小小的孩子,从一开始家长就奔着考大学去让孩子上学的,大家都认为考大学才是正路,搞科研,坐办公室才是上等人,认为学技术是下等工作,家长这么认为,老师也这么教育学生。</p><p class="ql-block"> 其实,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许多技术岗位又招不到人,如果家长当初让孩子去学习技术,许多孩子就不愁工作问题。</p><p class="ql-block"> 试问:有哪位家长愿意拿出买学区房的资金去投资孩子学习技术?哪位孩子又能够拿出高考前刷题到后半夜的精神去学习技术?如果能,哪有把技术学不精的?哪有找不到工作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强迫孩子一定要千军万马去过独木桥,而是因材施教,让孩子走适合自己的路,哪里还会有那么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总结一下,从小娇生惯养,学业压力太大,个人性格和思维方法是三个根本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请进入我的主页,翻阅其他有关篇目:《孩子个个都是人才》,《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也能成才》《是鱼儿就让它在大海遨游,是鸟儿就让它在高空飞翔》《为孩子设计目标》等)</p><p class="ql-block">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谢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期待开办一所特别学校,专门收录已经有抑郁的孩子,老师对孩子要求低一些,态度好一些,人文关怀多一点,让他们有个集体,有个归宿,有个伴儿。</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p> <p class="ql-block">附录:《家长的思维盲区与误区》</p><p class="ql-block"> 家长有许多认知盲区,只看到孩子的问题,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只看到表面现象,看不到问题的本质,看不到表像背后隐藏的真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许多问题,都与家长的认知有关,但是家长毫无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 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太大,最后,压出了问题,家长还一味怪孩子,不认识是家长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许多孩子,由于家长希望子女成龙成凤,所以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不能实事求是,不了解孩子的长处与短处,找不到孩子的真正位置,盲目的攀比,致使孩子的心理负担太重,为了实现家长的愿望,为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即使遇到很大的困难,还得硬撑,加上现在的课业负担太重,一眼望不到头的作业和试卷,不堪重负,结果孩子出现无望和厌学情绪,甚至心理有了问题,不想上学,不想与人交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第二个盲区是,孩子已经很用功了,家长只看到没达到满意的成绩,看不到孩子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现在的孩子太苦了,早出晚归,熬夜做作业,刷卷子,家长如果不理解娃娃,眼睛死盯着成绩,怪罪孩子成绩不好,孩子会很委屈,会和家长对着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在努力,要想取得好成绩,确实不容易,家长应该理解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 家长太啰嗦,总认为自己是在关心孩子,但越啰嗦越没有效果。孩子有时候叛逆,是因为家长爱唠叨,孩子讨厌了,引起反感,一见家长张嘴,就一个字:“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 家长总认为自己为孩子好,爱孩子,于是管的太多。人是要有自己的空间的,有自己的自主性,孩子也是这样。大人不能啥都给孩子安排好,啥都管,而应该多征求孩子的意见,放手让孩子自主成长,按孩子的意愿发展,孩子该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没有自主性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大人啥都管,孩子也会反感,大人还说,我都是为你好,岂不知这样反倒害了孩子,使孩子缺少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 第五个盲区,利用一切机会开导孩子,特别是啥都可以与学习联系起来,以为这样就会起作用,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自觉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样做只有一个结果,孩子会很反感,很烦,很讨厌家长,对孩子学习没有一点帮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 孩子告诉家长,老师批评了他,孩子觉得委屈,家长一开始就站在老师一方,开导孩子说:老师也是为你好。这样,孩子会认为家长不爱她,是和老师一伙的,都来整他,从而对家长产生不信任,并感到孤苦无助,心理产生创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 家长为了孩子没有后顾之忧,给孩子说:咱们家不缺钱,几套房子,几百万(或者更多)存款都是你的,你一心一意好好学习。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优越感,产生享乐主义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或者给孩子说:我和你爸(妈)一天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这样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并且有一种负罪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 以为实话可以实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个例子,孩子磨蹭,你总是训斥孩子:你就磨蹭!结果呢,孩子越来越磨蹭,他要磨蹭磨蹭给你看,你说我磨蹭,我就磨蹭,咋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你的话本身没错,孩子确实磨蹭,但你越这样说,孩子越磨蹭。这就是对着跛子说瘸子,揭人家的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 用学习来惩罚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许多家长,包括老师,孩子犯了错,会让孩子抄写模范作文,抄写生字十遍,以此来惩罚孩子,这样做,就等于把抄写模范作文和生字这些学习活动当成负面的东西,就像劳改犯该做的事,从而对学习产生反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 用物质金钱和孩子的学习成绩做交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考试成绩达到90分,给孩子奖励多钱,达到95分又给孩子奖励多钱,或者买什么东西,结果呢,孩子不是为自己学习,而是为金钱学习,为家长的期待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 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在睡觉前教育孩子,在孩子犯了错,他自己已经知错的时候教育孩子,当着别人面教育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 拿自家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家孩子的长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3. 认为孩子成绩不突出就不是人才,成绩好就一切好,不认为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只有考大学一条路,每个孩子都是人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4. 发现情况了,直接指责孩子早恋,不会巧妙开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5. 不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总是监督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6. 有的家长,总是给孩子讲道理,岂不知这样孩子会烦,讲了也没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7.以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其实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主性和创造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 家长为孩子的设计,不一定都适合孩子,有些家长很我执,非得要孩子按照家长的设计去塑造和成长,其实,我们应该让孩子活成他们自己本来的样子,家长的期望,要适合孩子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19. 家长太强势而不自知,控制孩子,总认为自己是对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