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夫子庙全名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简称文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与吉林文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并称“中国四大文庙”。南京夫子庙起初是承担文教功能的古建筑群,民国时期作为市政府办公区域和戏曲文化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中国著名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境内,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开放式景区。景区以"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一十里内秦淮河为轴线,夫子庙为中心,东至东水关,西至西水关,素有"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彩风流,甲于海内"之称,内有夫子庙、瞻园、中华门瓮城等多个享誉国内外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聚贤楼</p> <p class="ql-block">南京味道</p> <p class="ql-block">金陵鸭肴</p> <p class="ql-block">金陵特产市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夫子庙的大照壁位于泮池南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5年),大照壁长约110米,高约10米,是中国照壁之最。在风水方面,照壁有装饰和遮蔽的作用,同时,照壁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制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照壁上雕刻着金龙飞舞的图案,底色为土红色,龙呈金色,在秦淮河水和灯光衬托下显得更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文德桥</p> <p class="ql-block">状元邮亭</p> <p class="ql-block">2024年南京夫子庙孔子文化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成门后侧为碑廊,地面的甬道两侧建有12座孔子的学生雕像,每个雕像的神情均文良谦让。大成殿为五开间,重檐式结构檐下有两层斗拱,正脊和殿前丹墀均刻有二龙戏珠的雕刻,边脊呈现出龙的形状曲线,造型优美。</p> <p class="ql-block">秦淮人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位于夫子庙东侧,始建于南宁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刚开始这里只是建康府、县考试的地方,规模较小,直至明朝初期,江南的乡试和全国性的会试都会在这里举行,规模也逐渐增加,成为了第一考场。</p> <p class="ql-block">魁星阁</p> <p class="ql-block">讨彩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人向来讲究吉兆彩头,以期生活美满、事业亨通。人们不仅在节庆活动中表达对金榜题名的美好愿望,在日常生活用具装饰上,也都有着许多表现登科吉庆的画面或文字内容。</p> <p class="ql-block">游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状元、中秋节卜状元、中秋节博状元会饼、"闱姓"赌博等都是以科举为内容衍生的社会习俗,在全国多地流传。此类游乐活动不仅能让普通大众获得身心的愉悦,也能起到寓教于乐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童试既是官学的入学考试,也是明清科举的预备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县试由知县主持,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主持各省文教事务的提学官(又称"学政")主持。院试录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乡试是明清正式科举考试的第一级考试,是在南京、北京及各省省会举行的选拔举人的考试,是明清改变士人命运的最关键的考试,乡试头场写三篇八股文,一首试帖诗,第二场根据命题写五篇八股文,第三场五道策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试是科举中的中央级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明清会试三场考试内容与乡试相同,第一场《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五经》文各一篇;第三场策问五道。会试的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有资格参加殿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殿试是科举中的最高一级考试,因在朝廷宫殿内举行,故称"殿试"。明清殿试结果分三甲:一甲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三甲通称为进士,考中进士者称为"金榜题名",进士是唐、宋、明、清各代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榜题名"对于士子命运及其家族历史的影响之大,使得有条件的家庭与有志于从事举业的士子都对通过科举考试改写命运抱有热望,而这一点也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民风民俗产生了广泛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科举民俗"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在古代民众生活中的文化缩影。本展区通过展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科举文化元素突出的建筑构件、生活用器、饮食习俗等内容,向观众揭示了科举时代下民众的生活面貌。</p> <p class="ql-block">“东汝秀士”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匾为云南永昌府官员嵇玫于嘉庆十三年(1808)为徐元英题写的匾。榜书字体秀美且筋骨强劲,"东汝秀士"表达对徐元英德行才艺的一种认可,明清时期秀才也被称为"秀士"。受匾人徐元英,字子千,黄陂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举人,有《怀文堂诗集》,其诗文收录于《晚晴簃诗汇》。</p> <p class="ql-block">“贡元”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匾为贡生章勋懋于清同治十年(1871)十一月立的匾。贡生是明清时代,在府、州、县学的生员,经考选升入国子监读书,被称为贡生。清代科举制度中有五类贡生,总称"五贡",包括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皆为正途出身。</p> <p class="ql-block">科举四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鹿鸣宴"是为乡试所设的宴会。明清时期,乡试放榜的次日,考官、新科举人和重赴鹿鸣宴的年老举人至各省巡抚衙门赴宴。齐唱《诗经 小雅》中的首篇《鹿鸣》诗,故称"鹿鸣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琼林宴是殿试后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宋代赐新进士之宴会,初沿唐制为闻喜宴。太平兴国五年(980),在琼林苑举行宴会,故称琼林宴。元代以后,赐进士之宴称恩荣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鹰扬宴是清代武乡试放榜后所举行的庆祝宴会,取威武如鹰之飞扬之意。新科武举人要先拜谒各位考官,然后依次入座开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武宴是武科殿试放榜后,在兵部举行的宴会,以彰显新科武进士的荣耀。清代规定,武进士放榜次日,在兵部举行宴会,赏武状元盔甲、腰刀等,诸武进士赏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孝廉指的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亦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到了隋唐只举秀才而孝廉渐废,明清时俗称举人为孝廉。随着科举制的繁荣,虽然孝廉科被废止,但以"孝廉"为标准的价值取向与道德评判渗透在选官用官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耕读为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耕"指农耕,"读"指读书,"耕读"是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基本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物质与精神层面的价值取向,长久以来便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这其中既有恣意淡泊的人生境界,又有入仕报国的理想追求,故而"耕读为本"、"渔樵耕读"常见于古建筑的装饰题材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与科举考试被录取,即为登科。科考及第、入仕簪缨不仅使自己可以安身立命、名扬乡里,更使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家族获得无上荣光,于是"登科"便成为了许多读书人的毕生追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号舍是贡院内所建号房,为考生白天考试,夜间住宿之所。江南贡院在清代鼎盛时期号含数量达20644间。号舍均按《千字文》排列,每一字号里的号舍多则近百间,少则五、六十间,形成号巷。号高六尺、深四尺、宽三尺、外墙八尺,所有考生都要在其中度过九天六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号舍间以砖墙相隔,无门,墙上有两道砖缝,以便承板,白天为案,夜间为床。考生食宿作文均要在此,因南京乡试正值秋老虎季节,蚊虫蝇鼠张狂肆虐,气候闷热难熬,其艰苦是可想而知的。中国最后一位探花,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的商衍鎏先生曾应试三科,会试两科,总共在号舍中度过了45日,他在著作中无限感慨地写道:"忆前尘梦影,不觉可怜而失笑矣!"</p> <p class="ql-block">历代状元名录</p> <p class="ql-block">《南闱放榜》照壁</p> <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牌坊</p> <p class="ql-block">清代科举考试考官、场官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雍正十年(1732年),郑燮赴南京参加江南乡试,金榜高中。乾隆元年(1736年)考中进士,乾隆七年,奉命赴山东为官。他在南京期间,写下了《长干里》、《金陵怀古》等不少吟咏秦淮的诗、词佳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二十六岁时,到南京参加乡试,但不幸落第。以后多次参加乡试,仍然榜上无名。直到四十二岁才中岁贡,六十多岁时,被委任为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被撤职。由于仕途困顿,晚年专意著述,写出了著名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 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苏州人。十六岁参加秀才考试,名列榜首。二十九岁即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在南京贡院参加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 第二年,在北京参加会试,因涉嫌舞弊案而蒙冤入狱。从此,无意功名,致力于书画艺术,被称为诗、书、画"三绝"。</p> <p class="ql-block">南京大牌档</p> <p class="ql-block">朱炳仁.铜</p> <p class="ql-block">吉象</p> <p class="ql-block">四喜神牛</p> <p class="ql-block">南京记忆文化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雨花石来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距今的1400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时,一位法号云光的高僧,在南京中华门外石子岗附近设台讲经,精诚感动上苍,天降花雨,落地化作五彩石子。此后,讲经台被定为雨花台,产于周围砾石层中的五彩石子被称为雨花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唐宋以来。许多文豪雅士都钟情于雨花石。据传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用饼换取小孩子捡到的雨花石;著名书画家米万钟也曾出高价广收雨花石。曾经六个王朝先后在南京定都,南京的雨花石成为被观赏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江苏名酒:三沟一河。</p><p class="ql-block">1.洋河大曲 </p><p class="ql-block">洋河大曲起源于隋唐,隆盛于明清,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民间长期流传着"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 糟糠落地,游鱼得味成龙"的楹联,说的就是洋河酒。</p><p class="ql-block">2.双沟酒</p><p class="ql-block">双沟大曲酿造历史悠久,到明清时进入鼎盛阶段。相传,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他 60 岁生日期间,曾用双沟美酒在"千叟宴"上与全国65岁以上老人同席饮用。</p><p class="ql-block">3.汤沟酒</p><p class="ql-block">汤沟酒起源于北宋年间,明末清初闻名于世。清代著名诗人、戏剧家洪升曾写下"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之名句。</p><p class="ql-block">4.高沟酒</p><p class="ql-block">高沟大曲始于西汉,盛于明清。</p> <p class="ql-block">南京人是会吃滴!</p> <p class="ql-block">没有一只鸭子能飞出南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盐水鸭,民国文人张通之在《白门食谱》中考证:南京以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号称桂花鸭。其实非也,原是指在桂花开放时,鸭子最为肥美,皮白肉嫩、香肥不腻,唯此肉能让人久食不厌,乃是下酒绝佳之品,故美称为桂花鸭。</p> <p class="ql-block">益德成闻药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宁织造是明清两朝在南京设局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皇商,三大织造作为皇商,共同经营江南地区的丝绸产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江宁织造多由皇帝亲信的八旗人内务府大臣担任,其地位仅次于两江总督,能直接向清政府提供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宁织造府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類、曹)三代袭官居住地曹雪芹在此出生。</p> <p class="ql-block">文源桥</p> <p class="ql-block">慢城故事</p> <p class="ql-block">中国科举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则徐,(1785 -- 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人,嘉庆进士。在江苏任职期间,针对江南贡院科场弊政,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和道光十五年 (1835年),提出创设信炮、置立灯牌、明定入场规则等改革办法,将各县士子何时何门点名,先期布告,改变了入场混乱状况。这些措施,在以后江南乡试中相沿成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謇(1853-1926),字季直,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家。光绪十一年(1885)六月,参加北京国子监考试,取得第一名。光绪二十年(1894)参加会试,考中贡士第六十名。接着参加殿试,考中一甲第一名,即"状元"。张謇认为实业与教育为"富国之本",故一生致力于办实业、兴教育,此外著作甚丰,是近代史上成就最为辉煌的状元。</p> <p class="ql-block">赶考</p> <p class="ql-block">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p> <p class="ql-block">"科第世家"府邸牌坊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牌坊由吴鸣先生所赠。据藏者称,该牌坊为明代第一位状元吴伯宗家族故居之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伯宗(1334-1384)名佑,明初金溪新田人。明洪武四年(1371)状元,天文学家,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曾祖吴可,南宋登仕郎,漕贡进士(举人)。其弟吴名扬参与文天祥勤王军;祖父吴泰运;父吴仪元代乡贡进士(举人),时称"东吴先生";伯宗之弟吴仲实亦获功名,并任三河知县。由此可见,吴伯宗家族确系名副其实的"科第世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宾兴礼多是指清代府州县地方官为参加乡试的生员举行的送别典礼,意在祝福考生在乡试时月宫折桂、高中五魁。宾兴礼作为一种仪式,不仅宣扬了科举制度的崇高性,而且也由此衬托出应试者的荣光与高贵,进而可以放大科举对于荣耀乡里、光宗耀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德桥历史悠久,上溯六朝,时为浮航,公元1585年建成石墩木架桥,后改建为石墩水泥桥。文德桥取"文德以昭天下"之意而命名.因该桥位于子午线上,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夜,皓月当空时,可观桥左右两侧各有半边月的奇景而闻名天下,誉为"秦淮分月".1998年,秦淮区人民政府翻建文德桥为花岗岩石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