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罗塘谈判的历史意义在于其为中央红军长征初期顺利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线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我党统战工作的光辉典范。</p><p class="ql-block">罗塘谈判发生在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准备长征前夕。根据朱德、周恩来的指示,中央派何长工、潘汉年从会昌来到罗塘与广东军阀陈济棠部的代表杨幼敏等进行秘密谈判。谈判获得了成功,并达成了五项协议,包括同盟停战、解除封锁、互通情报、红军可以在粤北设后方医院以及互相借道等。</p><p class="ql-block">罗塘谈判的成功为中央红军长征初期顺利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二、三道封锁线创造了重要条件。这次谈判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统战工作方面的智慧和策略,也为红军的长征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支持,确保了长征的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重兵“围剿”危急存亡</p><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p><p class="ql-block">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正规战、阵地战、堡垒战”</p><p class="ql-block">“短促突击”等错误战略战术,导致反“围剿”</p><p class="ql-block">接连失败,中央苏区大部丢失,已无在原地扭转战局的可能。经报共产国际批复同意后,中共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正确选择突围方向则是个关键问题。</p> <p class="ql-block">清平乐·会昌</p><p class="ql-block">现代毛泽东词作</p><p class="ql-block">《清平乐·会昌》写于1934年。这一首清平乐,于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当时,中共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德国人)“三人团”领导。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这首词上阕从黎明破晓时的情景写起,以景入情,用“东方欲晓"暗示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同时以"莫道君行早"告诫人们不要以先行者自居,要保持谦虚和警惕。接着用"踏遍青山人未老"来表达红军战士不断奋斗、永不言败的精神,而”风景这边独好"则是对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美。</p><p class="ql-block">下阕则进一步展开对革命形势的描绘,以会昌城外的高峰和连绵的山脉为背景,展现出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和远大志向。最后以战士们眺望南粤、看到更加郁郁葱葱的景象作为结尾,寓意着革命事业将不断向前发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密使往来 递柬传书</p><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p><p class="ql-block">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侵入华北;中华民族面临危急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肉战、共同抗日的倡议和主张,赢得全国上下的广泛支持。</p><p class="ql-block">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抓住机遇,作出与国民党粤军代表进行秘密谈判的决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