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苏州 昆山市千灯镇歇马桥村</p><p class="ql-block"> 有厚重的文化,有江南的风情,有凭窗的美景,有令人陶醉的天然诗画。 </p><p class="ql-block"> 江南水乡特点,</p><p class="ql-block"> 文化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生态宜居特质,</p><p class="ql-block"> 和美乡村一一歇马桥村。</p><p class="ql-block"> 歇马桥村,位于苏州了昆山市千灯镇东南郊,水街相依,文旅交融。乡村村域总面积3.62平方公里。总户数476户,户籍人口1650人。村内拥有基本农田约2000亩,种植粮油、果树林地、池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特色街区</p><p class="ql-block"> 歇马桥村内保留有歇马桥、石板街、众善桥、节孝坊、陈宅等明清古建以及百年黄杨、百年桂花等古树名木,村内建有新四军淞沪(千灯)抗日史迹陈列馆暨周达明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歇马桥村,自古是沪苏昆边界繁华地,史有)“小香港”之称。</p><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中共抗日民主政权昆山县办事处(县政府)在歇马桥成立区政府。</p><p class="ql-block">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跳板茶始创歇马桥。</p><p class="ql-block"> 昆山特色美食白切羊肉从歇马桥起源。</p> <p class="ql-block"> 歇马桥</p><p class="ql-block">醒目的牌坊两对楹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村自南宋至明清乃繁華古鎮</p><p class="ql-block">此地以文化继遗産真瑰丽乐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東夷故址華夏發祥地</p><p class="ql-block">吴越水鄉淞南第一邨</p> <p class="ql-block"> 歇马桥</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马吗?”“这里有过韩世忠”</p><p class="ql-block"> 歇马桥村,因南宋末名将韩世忠在此屯兵歇马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清风明月读书群》跟着卢亮老师的走读课,从苏州木渎灵岩山西南麓不远的山林中有一片墓地。卢亮老师率先采点,公墓中很难找到了韩世忠墓。我们打着雨伞,踏着山路来到了唯一跟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四大中兴之一壮观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韩世忠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历经800多年沧桑变化荒废,苏州一民营企业家出资重修,同在墓冢的还有妻子梁红玉和三个妾。</span></p> <p class="ql-block"> 图 蕲王韩世忠墓宝顶 </p><p class="ql-block"> 韩世忠</p><p class="ql-block">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府绥德军人。南宋名将、词人,民族英雄,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p><p class="ql-block"> 韩世忠身材魁伟,出身贫寒,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北宋徽宗(赵佶)四年15岁的韩世忠在延安府军中,驾驭烈马在抗击西夏、金朝的战争中,勇冠三军。书画家赵估徽宗帝时期,出现了《清明上河图》李清照女诗人;出现了权相蔡京的努力,让宋江、方腊等的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出现了北宋武将梁红玉的祖父、父亲讨伐方腊因贻误被处死;出现了韩世忠在山洞中擒拿方腊,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贡献;并且出现了韩世忠与梁红玉情定终身。</p><p class="ql-block"> 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曾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p><p class="ql-block"> 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p> <p class="ql-block"> 韩世忠墓</p><p class="ql-block"> 韩世忠墓与梁红玉一妻三妾和葬墓,梁红玉出生于1102年,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名将。</p><p class="ql-block"> 梁红玉出身于武将家庭,自幼随父兄习文练武一身功夫。她与韩世忠在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相识,并结为夫妻。婚后,梁红玉辅佐韩世忠屡立战功,升官至浙西制置使。</p><p class="ql-block"> 在抗金战争中,梁红玉亲自上阵擂鼓助威,成为千古佳话。梁红玉协助韩世忠多次抗击金兵、平定苗傅叛乱,是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 逝世于1135年。</p> <p class="ql-block"> 图 南宋巨碑 </p><p class="ql-block"> 北宋末</p><p class="ql-block"> 1105年,北宋军久攻不下银川,韩世忠奋起御复,奋力破城斩首级。</p><p class="ql-block"> 1117年,出征西夏后,又随刘延庆在天降山筑城,击退前来阻扰的夏军。 </p><p class="ql-block"> 1120年10月初,北宋末年浙江淳安北爆发起义,韩世忠出击镇压,生擒方腊。</p><p class="ql-block"> 1122年,韩世忠辗转南北,与辽契丹军战于燕山南,宋军溃败。韩世忠率敢死骑士径直冲入辽军,袭斩执旗辽人,辽军北撤。</p><p class="ql-block"> 1125年,山东、河北盗贼蜂起,韩世忠击破强盗,累立奇功。</p><p class="ql-block"> 1126年靖康元年,金军女真人围攻开封,韩世忠任统领,出城突袭金军溃败。韩世忠在河北一代抗金,宋军见女真人闻风而溃,韩世忠机智勇敢,烧桥断路,阻止金军前行。韩世忠的战功,受到北宋宋钦宗的接见。</p><p class="ql-block"> 1127年靖康二年,韩世忠从龙之臣。靖康之变发生,开封城陷,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俘虏。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到达济州(山东巨野),随行的大臣们劝赵构重建宋朝,韩世忠也率所部到达济州,加入拥戴赵构为帝的行列。四月,韩世忠部将进击退侵犯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金军,韩世忠扈从赵构到达南京。赵构顺势在南京登基为宋高宗。高宗即位,授韩世忠被任命为左军统制。</p><p class="ql-block"> 南宋初期</p><p class="ql-block"> 1129年, 金国灭北宋后,搜山检海捉赵构。韩世忠相持黄田荡,防守镇江。让金军复我疆土,还我两宫,放你北还,气得完颜宗弼破口大骂。在镇江宋金古战场,两军击战,梁红玉在黄天荡亲执捊鼓,击鼓战金山,围困金军48天,韩世忠八千破十万。</p><p class="ql-block"> 1129年,南宋帝南逃之前钱塘,梁红玉飞马传诏,韩世忠等大将平息逼宋高宗让位的兵变之首苗、刘。</p><p class="ql-block"> 1134年,韩世忠大仪镇大捷,大挫金锐气。</p><p class="ql-block"> 1139年绍兴九年,高宗授韩世忠为少师。</p><p class="ql-block"> 1140年, 韩世忠不惧金军,闻警则动,见敌则战。金国撕毁盟约,大肆南侵,进攻刚被宋军接管的三京(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八月,韩世忠率军包围了被金军占领的淮阳,击败了来援的金军。 </p><p class="ql-block"> 正当韩世忠扩大队伍、规划进取之时,形势急转直下,主和派势力获得了高宗的支持,因为岳飞率领的抗金大军已在中原一带大得其势。高宗所担心的是一旦打败金军,迎回他的兄长(宋钦宗),将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在他的支持下,秦桧收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位抗金大将的兵权。</p><p class="ql-block"> 1141年4月,张世忠升为枢秘密使。因韩世忠对赵构有救驾之恩,明为升官,实为剥夺兵权之举。此后,韩世忠献上积蓄的军储钱一百万贯、米九十万石及酒库十五座,以求自保。</p><p class="ql-block"> 解罢兵柄</p><p class="ql-block"> 在南宋政权内部始终存在着主战与主和之间的斗争。以岳飞、韩世忠等武将为代表的主战派,拒绝妥协,反对与金议和;而以秦桧等文臣为首的士族势力,反对抗战,主张妥协,企图偏安一隅。</p><p class="ql-block"> 悠游而终</p><p class="ql-block"> 韩世忠反对议和,又曾抗疏直言秦桧误国,反遭秦桧党羽的攻击。他眼见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连疏请求辞去枢密使之职,并奏请告老。</p><p class="ql-block"> 韩世忠的评价</p><p class="ql-block">宋高宗授韩世忠为少师。</p><p class="ql-block">宋高宗赵构:</p><p class="ql-block">①虽古名将何以加。</p><p class="ql-block">②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p><p class="ql-block">③忠贯日月,靡渝金石之坚。</p><p class="ql-block"> 功若丘山,具焕旂常之纪。</p><p class="ql-block"> 南宋初年名相张浚于诸将中“尤称韩世忠之忠勇,岳飞之沉鸷,可倚以大事”。</p><p class="ql-block"> 金灭北宋,元灭南宋,大漠草原来袭,让福足的大宋改朝换代。</p> <p class="ql-block"> 中兴佐命、定国元勋</p><p class="ql-block"> 1177年, 韩世忠去世26年后,高宗儿子宋孝宗帝平反岳飞,追封韩世忠为蕲王,下诏修墓、建祠、立碑,宋孝宗为贤将亲笔题写神道碑提词。</p><p class="ql-block"> 南宋巨碑 神道碑</p><p class="ql-block"> 神道碑,天下第一碑,十二米高十个字1.39万字碑文(左图右图合高)宽两米,碑底座下有一米多高有龟趺驮赑屃,气势恢宏。 </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神道碑被飓风吹倒,碑石断裂十余段,龟趺首尾分离。</p><p class="ql-block"> 1946年五月,灵岩山妙真和尚邀集地方人士及韩世忠后裔,召工将神道碑断块分两段用水泥等制成混凝土嵌铁箍胶结,重新竖立于原处,但这次修正未能将神道碑重立于龟趺之上,碑原高三丈,现为一丈三尺(4米多)。现存情况龟趺头、身分离,位于碑亭东面。碑身有裂纹,有补砌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赫赫有名的爱国将领,称作“真万人敌”,顶天立地。风骨伟岸,纵横两浙,勇夺三冠,得以善终。</p> <p class="ql-block">韩世忠墓的文宝碑</p> <p class="ql-block"> 韩蕲王祠堂</p><p class="ql-block">内有林则徐为韩世忠题词:</p><p class="ql-block">“祠庙肃沧浪,更寻来一万字穹碑,新焕岩前榱栋;</p><p class="ql-block">威名镇吴越,还认取七百年华表,遥传江上旌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题韩蕲王庙 清 尤侗</p><p class="ql-block">忠武勋名百战回,西湖跨蹇且衔杯。</p><p class="ql-block">英雄气短莫须有,明哲保身归去来。</p><p class="ql-block">夜月灵旗摇铁瓮,秋风石马上琴台。</p><p class="ql-block">千年遗庙还香火,杜宇冬青正可哀。</p> <p class="ql-block"> 歇马桥村定胜桥</p><p class="ql-block"> 定胜桥俗名北石桥。相传宋金交战,金兵十万,而韩世忠仅率领三军兵八千,但宋军个个是报国尽忠兵,以一挡十无所惧。两军曾激战黄天荡(今江苏南京附近),韩世忠率军最终杀得金兵败了阵,宋军凯旋震乾坤。</p><p class="ql-block"> 韩世忠得胜班师回朝,百姓曾在此桥迎候宋军,并为三军将士赠送定胜糕,以后此桥改名为“定胜桥”。</p> <p class="ql-block">千灯 正宗万三蹄</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淞沪抗日史迹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周达明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两次 上海事变</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淞沪抗战</p><p class="ql-block"> 1932年1月28日—5月5日</p><p class="ql-block"> 日本人称一·二八事变,是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侵占中国东部沿海富庶区域而发动的侵略事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占中国东部沿海附属区东三省,为了转移国际视线,选择了上海侵华战争中的进一步侵略扩张。</span></p><p class="ql-block"> 1931年1月18日,日本效仿“九 一八”制造事件,再一次在上海通过日本侨民与上海工人发生事端。21日,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市长提出了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日本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27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时以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p><p class="ql-block">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令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p><p class="ql-block"> 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但均遭败绩。爱国将领率军在闸北、吴淞等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最终迫使日军更换了四次主帅,死伤近万人。</p><p class="ql-block"> 暂时下野的蒋介石委托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说服蔡廷锴避免与日军冲突,并调宪兵第16团接替上海第19路军防务。日方接到吴铁城答复表示“满意”,却又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不待答复便于当晚突袭闸北。</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国民党政府为集中兵力在江西“剿共”,对日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军政部长何应钦急电第19路军忍辱求全,令上海市长吴铁城于28日13时45分,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无理要求。</p><p class="ql-block"> 第十九路军和随后参战的第五军张治中军长率部坚持抵抗了一个多月,取得了重大战果。</p><p class="ql-block"> 最终,中日双方于1932年5月5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中国军队不能驻扎,只能由警察接管,而日本反而可以在许多地区驻扎军队。这一协定遭到上海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网图 十九路军死守闸北</p> <p class="ql-block"> 罗伯特·肖特</p><p class="ql-block"> 军政部航空学校美籍飞行教官、美国志愿援华抗日烈士</p><p class="ql-block"> 罗伯特·肖特(1905年—1932年),美国志愿援华抗日烈士。</p><p class="ql-block"> 1930年来华任美国波音飞机公司试飞员兼教练。1931年6月任军政部航空学校飞行教官。</p><p class="ql-block"> 1932年1月28日晚,驻沪日军向上海发起进攻。日本空军对上海进行狂轰滥炸,引起军政部航空学校教官罗伯特·肖特的愤怒,当即自发驾驶波音P-12E驱逐机升空迎战;击落日机2架,击伤1架。</p><p class="ql-block"> 1932年2月22日,肖特独自驾驶战机飞往杭州笕桥机场,于苏州上空与日本海军第一航空队大尉小谷进率领的由六架战机组成的机群相遇。肖特率先发起攻击,击落敌机一架后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27岁。安葬于上海虹桥公墓,并举行隆重葬礼。</p><p class="ql-block"> 罗伯特·肖特是第一个在与日军战斗中捐躯的美国飞行员。肖特在空中捐躯,其座机冒着火焰向右倾斜,最后坠落在河中。</p><p class="ql-block"> 1932年2月25日,苏州市民用楠木棺收殓了肖特的尸首,并举行了隆重的出殡仪式。4月28日,一万多群众参加了在苏州公共体育场举行的肖特的追悼大会,并募资在苏州公园民德亭后树立了纪念碑,苏州市车坊镇民众还在肖特殉难处建起一座花岗岩纪念柱。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肖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壮举。</p><p class="ql-block">罗伯特·肖特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后世纪念</p><p class="ql-block"> 2014年9月1日,罗伯特·肖特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p class="ql-block"> 苏州市名人馆,展示了肖特的抗日的英勇事迹缅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上海事变</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13日一11月12日</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1932年在上海发生,是日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军事冲突,日军称“一·二八事变”,开始了时间长达一个多月的“淞沪抗战”。</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1937年8月在上海发生事变,亦称"八·一三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战争在上海制造的事变。</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9日,驻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斋藤要藏,驾军用汽车强行冲击虹桥中国军用机场,被机场卫兵击毙。事件发生后,日军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上海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沪会战。</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16日,日本军队开始对昆山进行了多次轰炸,空袭昆山多处,炸毁了青阳港铁路大桥。11月14日,冈本、长谷川、竹下等日军兵团沿京沪铁路西进,向昆山进攻,并炮击昆山城区。</p><p class="ql-block"> 最终,1937年11月15日晨6时,日军占领了昆山县城,昆山沦陷。</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日本飞机首次轰炸苏州,主要集中在街巷、学士巷和军事营地等地,导致大量人员伤亡。</p><p class="ql-block"> 同年11月,日军对苏州进行了持续的轰炸,主要集中在机场、火车站等重要设施,投弹数量达到4200余颗,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p><p class="ql-block"> 一个近百岁的老人告诉我:“院子里炸的深坑,地下埋的书、东西都炸翻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淞沪抗战,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p><p class="ql-block"> 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22万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投入</p><p class="ql-block">73个师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淞沪会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淞沪抗日将士千灯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叶 挺 时任新四军军长</p><p class="ql-block">项 英 <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任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陈 毅 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p><p class="ql-block">粟 裕 时任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 </p><p class="ql-block"> 员 苏浙军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谭震林 时任新四军江南人民军抗日救国 </p><p class="ql-block"> 军东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王必成 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参谋长</p><p class="ql-block">顾德欢 时任中共淞沪中心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诸 敏 时任中共昆山嘉定县委宣传委员</p><p class="ql-block">何克希 时任浙东游击队纵队司令员</p><p class="ql-block">陈 挺 时任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二支 </p><p class="ql-block"> 队长</p><p class="ql-block">顾复生 时任中共青浦县工委组织委员</p><p class="ql-block">朱亚民 是任浙东游击纵队淞沪支队长</p><p class="ql-block">周达民 时任淞沪游击队中队参谋长</p><p class="ql-block">陈伟达 时任中共淞沪地委书记兼军区 </p><p class="ql-block"> 政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昆山县委宣传委员</p><p class="ql-block"> 重点展示了新四军淞沪(千灯)抗日游击区军民抗日对敌的全过程;第二展馆名为“留在记忆中的光辉形象”,集中展示了“新四军淞沪游击纵队”参谋长周达明烈士在淞沪千灯抗日游击区率部英勇抗敌、光荣牺牲的事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危亡时刻,昆山人民紧急动员,纷纷成立抗敌后援会、民众救国会等抗日团体,誓死保卫家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6月中旬,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苏南,7月初在千灯歇马桥地区同昆山、青浦抗日游击队成功会师,建立了新四军淞沪(千灯)抗日游击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0年6月,中共淞沪中心县委、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淞沪游击纵队在昆山大慈成立,并在尚明甸、歇马桥等地建立五个区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初春,淞沪游击纵队参谋长周达明率领昆青支队从歇马桥出发,准备与朱亚民率领的浦东游击队在松江天马山会师。行军途中,在谢石关村突遭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淞沪行动总队袭击,周达明和80多名指战员不幸壮烈牺牲,只有20余人趁着夜色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在歇马桥地区群众的掩护下,隐蔽在淀山湖的芦苇荡里,同当地抗日武装一起坚持斗争。之后,这支部队随朱亚民的淞沪支队进入浙东军区,全军整编后为解放军第20军第60师。这就是发生在歇马桥地区的昆山版“芦荡火种”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四军淞沪抗日史迹陈列馆暨周达明烈士纪念馆所在地歇马桥村深藏在苏沪边界太湖流域之中,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村庄,它由一条“龙形水系”贯穿南北,村落沿河呈带状空间布局,构成了江南水乡“水街相依、窄巷深弄”的传统风貌格局。2014年,歇马桥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昆山唯一的国家级传统村落;2020年,歇马桥获评江苏省第四批次特色田园乡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歇马桥村坚持传统村落保护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相融合,保留白墙黑瓦、水清岸绿、炊烟袅袅的古村落环境的同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集中呈现古村落、古桥、农耕等文化特色,真正让历史“看得见”“摸得着”“活起来”。同时,聚焦“歇”文化品牌打造,推出半山诗雨、野蔌斋、金谷里(金谷礼)、老茶馆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实现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为都市精英、青年旅客增添体验乡村慢生活的新选择。</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淞沪(千灯)抗日史迹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p><p class="ql-block"> 珍爱和平 面向未来</p><p class="ql-block"> 1939年7月,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东进苏南,在千灯歇马桥地区同昆山、青浦抗日游击队胜利会师,建立了新四军淞沪(千灯)昆南抗日游击区。</p><p class="ql-block"> 在1939年到1945年的6年烽火征程中,新四军淞沪(千灯)昆南抗日游击区的战士们,累计歼灭了日军200余人、伪军1500余名,策动了伪军、国民党残部数百人,成为淞沪地区抗击日、伪的主要武装力量,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士气。抗战胜利后,根据“双十”协定,新四军淞沪(千灯)昆南抗日游击区共1500余人在歇马桥、青浦一带集结,北撤至江苏涟水地区,后整编为新四军第1师第3旅第7团。全国解放后,全军整编,序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第60师。</p><p class="ql-block"> 淞沪(千灯)抗日游击根据地军民万众一心,团结拼搏,浴血奋战,用鲜血染红了革命的战旗,以生命熔铸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他们的民族气节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永不枯竭的宝贵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抗战中的昆山</p><p class="ql-block">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把位于京(南京)沪线上的昆山视作上海战略后方。</p><p class="ql-block"> 从1937年8月18日到10月30日的两个多月内,连续不断地对昆山的火车站、城乡交通枢纽地段、公路桥梁、航运船只、进行狂轰滥炸。昆山县城的中大街179家商店被夷为一片废墟。</p><p class="ql-block"> 在这民族危亡时刻,昆山人民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激励下,紧急动员起来,纷纷成立抗敌后援会、民众救国会等抗日团体,誓死保卫家乡。</p><p class="ql-block"> 9月下旬,9架日机再次闯入昆山上空,其中有一架被击落,坠于陆杨乡杨家湾,飞行员2人毙命,一人被俘。空战告捷,万民奔走相告,前往参观战果超过半个月。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一共组织了民众16000余人,调集民船3000余艘,供应粮食1万多石:设战地临时医院3所,担架队员120多人,运送伤员8000多人,就地治愈伤员2000多人。</p><p class="ql-block"> 据1939年初统计,仅县城和9个乡镇被毁房屋10961间,死亡3700余人,财产损失6.9亿余元。</p><p class="ql-block">图左 淞沪战役日军轰炸昆山铁路桥</p><p class="ql-block">图中 日军占领昆山县后街</p><p class="ql-block">图右 日军在昆山华藏寺记下了训练笔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p><p class="ql-block"> 1939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派杨浩庐、周达明等返回东路。在到达常熟后,与在阳澄湖畔养伤的夏光和在常熟东唐市一带坚持抗日斗争的江南特委、常熟、苏州两县负责人张英、李建模、翁迪民等会面,决定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重建“江抗”武装(通称“新江抗”)。初步目标确定为发展1个加强营,即四个连的武装。由夏光任司令,杨浩庐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黄峰任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同时,决定加速发展“民抗”,由任天石任司令,薛惠民任参谋长,李建模兼政治部主任。11月6日,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在唐市附近举行成立大会。</p><p class="ql-block"> 图上 从1939年11月~1940年4月、“新江抗”已发展为3个连,常熟“民抗”发展为3个连和1个教导队、以及7个区常备队,共近千人、枪,同时收编了太仓国民党省保安4团余部八九十人,近2000支枪。</p><p class="ql-block"> 图下 江在上海部区及昆山(千灯)地区活动。</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 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江南</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后,江南大地变成沦陷区,江南水乡人民热望新四军进入江南敌后领导抗战。</p><p class="ql-block">图 上 西部枪声不断,华军攻击中。</p><p class="ql-block">图 上 陈毅好东进报题写报头</p><p class="ql-block">图 下 1939年,周恩来到皖南军部,传 </p><p class="ql-block"> 达六届六中全会精神。</p><p class="ql-block">图 下 新四军向华中敌后的战略展开示 </p><p class="ql-block"> 意图</p> <p class="ql-block"> 江抗在千灯</p><p class="ql-block"> 昆山版“芦荡火种”</p><p class="ql-block"> 北有沙家浜</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新四军江抗西撤,主力部队转移苏北根据地,留下部分伤病员,在昆山、常熟阳澄湖地区养伤,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掩护下,坚持斗争,谱写了一曲军民渔水之情,为革命留下了抗日的火种。这广为流传的抗日故事发生在昆山北部坚持抗战的新四军“江南抗日救国义勇军部队”。</p><p class="ql-block"> 在沙家浜,该部于1940年3月编入新四军6师18旅,10月北上进入苏中地区,归第1师,后发展成为第20军59师175团“沙家浜连”。曾荣获全军“抗洪抢险英雄连”</p><p class="ql-block"> 南有歇马桥</p><p class="ql-block"> 鲜为人知的是,在昆山歇马桥地区同样也活跃着一支抗日的队伍,演绎着“芦荡火种”的革命故事</p><p class="ql-block"> 1941年初春,淞沪游击纵队参谋长周达明率领的淞沪游击纵队昆青支队,从昆山歇马桥村出发,准备与朱亚民率领的浦东游击队在松江天马山会师。在昆青交界的谢石关村,突遭“忠救军”阮清源部袭击,周达明和80多位指战员,不幸壮烈殉国。只有20余人,趁着夜幕,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隐蔽在歇马桥、淀山湖的茫茫芦苇荡里与当地抗日武装一起坚持斗争,留下了昆青游击队在昆南抗日武装的革命火种。</p><p class="ql-block"> 这支部队后随朱亚民的淞沪支队进入浙东军区,全军整编后为解放军第20军第60师</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战斗在千灯</p><p class="ql-block"> 1944年夏,两名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队员潜入茜墩市镇,袭击正在理发的日本兵,因日兵强扭理发师做掩护未成。两名江抗队员在转移途中,将北大桥的伪岗哨打死,至张家桥独屿墩时,遇日本军汽船,双方交火,其中1名江抗队员在泅渡中被日军射中,不幸牺牲,另一名脱险。</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新四军浙东纵队从水路北撤经过茜墩,宣传队员上岸到处张贴告示,大意是:新四军军纪严明,不惊扰百姓,请勿自扰,安居乐业等等。 </p><p class="ql-block"> 下署:周令何克希</p><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下旬,淞沪游击纵队在石浦西南的东横露宿,石浦伪军倪品样得到密告后纠集伪军落考、向桂荣等200余人,向淞沪游击队驻地包抄围攻,游击队在吕炳奎的指挥下英剪反击,伪军伤亡多人后向青浦方向退去,淞沪游击队牺牲2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40年11月,中共昆山县委在歇马桥建立区委,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开辟了淞沪(千灯)昆南游击区。</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淞沪(千灯)昆南游击区转入地下,除少数同志坚持地下活动外,其余同志调到苏州、上海、浙东等地工作。保存下来的同志,为免受敌人的迫害,在昆南地区逐步开展点线工作,公开武装斗争基本停止。至1944年6月,抗日武装力量从70-80人发展到200多人,当时歇马桥、石浦等地区成了游击队的公开的或半公开的活动地区,1944年8月,为了扩大部队巩固游击区,青昆区委(相当于县委)决定建立昆山中队,徐友纪的部队常在杨湘泾,歇马桥一带活动。</p> <p class="ql-block"> 周达明烈士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留在记忆中的光辉形象</p><p class="ql-block"> 周达明烈士抗战初期,险页出江安到认院闻新问军军,作为都永涅和回军一支队东达江事,祖建江闽虹日改图义电率(简桥江靳)参加了新四甲长名的为次度实战之一的异墅欠火车站战斗"江探"西抛后,在池质林条掉下重浙江南,任汇坊"东路新四军水沪游牛核队参口长,中部在昆山,东江地区开展抗日对敌活动,建业,昆南海山湖抗目斯告区,进行了艰合卓绝特拉日对改谈习,对驻守在昆南沂山湖地区的旅汉给予了力生118</p><p class="ql-block">传本的中</p> <p class="ql-block"> 抗日救国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 周达明原名周和康,1914年5月出生在浙江省上虞县丰惠镇一个职员家庭。在丰惠镇小学毕业后,周达明随家迁往上海,就读于浦东中学。</p><p class="ql-block"> 1931年冬,参加“上海青年援马(占山)抗日团”。不久,随团北上,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流落到北平,在我党地下交通联络站办的工艺美术品厂搞绘图设计。</p><p class="ql-block"> 1932年暑期,考取北平美术学院。两年后毕业,校方以公费送他去德国深造,在大连被日军扣留,后又回到上海,初在上海东亚建筑公司从事广告工作,后在天一影片公司任布景师。</p><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赴皖南新四军教导队第八队任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至浙江孝丰“国民党江南挺进队第一路指挥部”朱希部工作,配合中共浙江省临时工委搞兵运工作,不久任该部参谋主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的抗日,得到了人民的拥护。</p> <p class="ql-block"> 千灯 顾炎武故居</p><p class="ql-block"> 亭林 顾炎武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p><p class="ql-block"> 伟人精神 永放光华</p><p class="ql-block"> 1657年,45岁的顾炎武开始了长达25年的北游生涯,行程三万余里,行经10省90余县,九州历其七,五岳登其四,北至山海关,南到杭州湾,东至东海,西达周至,主要行经地包括山东、北京、直隶、山西、陕西、河南等。在北游期间,顾炎武出入险阻,广交豪杰,置产章丘,垦荒雁北,两涉牢狱,坚贞不金,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p><p class="ql-block"> 顾炎武几十年的游学生涯,几万里的文化苦旅,晚年的顾炎武身心疲惫,日渐憔悴。他深感时间的弥足珍贵,以“君子之学,死而后已”的精神著书立说,传道授业。</p><p class="ql-block">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他亲笔写下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正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他要为祖国的思想宝库留下更多的财富,他要召唤后人为民族独立、国家昌盛、民族复兴而不懈奋争。</p><p class="ql-block"> 伟人英名,永垂史册;</p><p class="ql-block"> 伟人品格,永馨人间;</p><p class="ql-block"> 伟人浩气,永驻天地;</p><p class="ql-block"> 伟人精神,永放光华!</p><p class="ql-block"> 《顾炎武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顾炎武一生矢志不渝,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在行走中孜孜探求济世安邦之路。他一路考察民生民情,一路写下利国利民的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代表性著作或创作于北游期间,或在北游过程中得到了重要的修订与补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还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p><p class="ql-block">《礼义廉耻 是谓四维》</p><p class="ql-block">《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p><p class="ql-block">《保天下者 匹夫之践 与有责焉耳矣》 </p><p class="ql-block"> 对后世的学风转变和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顾炎武以其独特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对中国清代学风的演变起到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顾炎武以其“采铜于山”、强调实学、注重创新的治学方式,践行了“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的人生理想。</p><p class="ql-block"> 一一纪念馆展</p><p class="ql-block"> 天下兴旺 匹夫有责</p><p class="ql-block"> 顾炎武认为国家的兴亡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而天下的兴亡则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州大学文学院杨旭辉教授,给我们卢蕴老师的《清风明月读书群》走读课上讲到:</p><p class="ql-block"> 顾炎武,倡导“实事求是”学风</p><p class="ql-block">颐炎武《与人书》(十):“尝谓今人纂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已。所铸之钱,既已粗恶,而又将古人传世之宝,舂到碎散,不存于后,岂不两失之乎?承问《日知录》又成几卷,盖期之以废铜,而某自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p><p class="ql-block"> 顾炎武所著的著作如:</p><p class="ql-block">《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事求是"的学风和"经世</p><p class="ql-block">录》等,都体现了实学术理想。</p><p class="ql-block"> 顾炎武:“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非数十年不能通也。”(顾炎武《与施愚山书》,《亭林文集》卷三)并身体力行,以实学之风研究经,这对廓清儒学,恢复元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清代朴学导乎先路。</p><p class="ql-block"> 沿承这一学术道路,并将清学引向繁荣的当数吴中惠氏,杨向奎先生在《清儒学案新编.三惠学案》中这样说道:“此风(按:指清代朴学)顾亭林开其端,惠士奇畅其流,至戴震、钱大昕而张大其帜,段玉裁、孔广孙时遂臻极盛。</p> <p class="ql-block"> 千灯迎福禅寺</p> <p class="ql-block">千灯 迎福寺塔</p> <p class="ql-block">孝悌</p> <p class="ql-block">苏州人家</p><p class="ql-block">书香积善门弟</p><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人家</p> <p class="ql-block">远山如黛,近水悠然。</p><p class="ql-block">水街相依,天然入画。</p><p class="ql-block">花卉相绽,争艳色美。</p> <p class="ql-block">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p> <p class="ql-block">千灯石板街</p> <p class="ql-block">窄巷深弄</p> <p class="ql-block">苏州奥灶面</p> <p class="ql-block">再见!</p><p class="ql-block">谢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