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三)

松月胡杨

<p class="ql-block">  本次大展所展出的古埃及文物神秘和美丽兼具,每件展品都是古埃及人智慧和技艺的结晶,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p> <p class="ql-block"><b>泰伊王后站像</b></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泰伊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是埃赫纳吞的母亲、图坦卡蒙的祖母。她出身于上埃及的非王室家庭,这在以母系血缘决定王位继承(即以迎娶嫡公主为先决条件)的古埃及是非常罕见的。泰伊王后在国王心中有着重要地位,二人的名字和形象几乎一起出现在当时所有的纪念碑上,她也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活跃于帝国的外交事务中,在埃赫纳吞统治早期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王后雕像身着贴身长袍,头戴假发,手持蝇拂。蝇拂通常由羽毛、象牙等精细材料制成,兼具实用功能和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权威、声望以及神的眷顾。挥舞蝇拂的动作象征着统治者在天地两界维持秩序和掌控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b>黄金花冠</b></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069年)</span></p><p class="ql-block">帝王谷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塞提二世是第19王朝的第五位国王(公元前1199﹣前1197年),他的王后是塔沃瑟瑞特。在继承人西普塔夭折后,塔沃瑟瑞特王后效仿三百年前的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登基称王并拥有了法老的头衔。</p><p class="ql-block"> 这件花冠由一个金圈和16朵玫瑰花饰组成,花瓣上刻有塞提二世和塔沃瑟瑞特王后的名字,可能是二人所生的一位小公主的随葬品。</p> <p class="ql-block"><b>阿蒙神妻舍普恩威瑞特二世像</b></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25王明(公元前747﹣前656年)</p><p class="ql-block">卡纳克窖藏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阿蒙神妻"是阿蒙神的最高女祭司的头衔,她们的形象通常戴有阿蒙神的双羽冠和秃鹫或眼镜蛇组成的王冠。这一女性神职最早出现在新王国时期,当时的阿蒙祭司集团愈发强大,国王因而设置了阿蒙神妻这一职位并任命王室女性担任,神妻也掌握着神庙中的一部分财团之间的权力博弈。权和人事任免权,这个职位的存在暗示着王室与祭司集团之间的权利博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神像</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双蛇狮鹫饰板</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岩板上刻有两条巨蛇和一只狮鹫。两条巨蛇可能是上下埃及的守护女神奈赫贝特和瓦杰特,都与王权相关。狮鹫是神话生物,有狮子的身体和鹰的头颅与翅膀,是古代中东和地中海地区最受欢迎的装饰图案之一。在古埃及,狮鹫往往与王权之神荷鲁斯相联系,因此浮雕可能代表上下埃及的守护女神对国王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b>阿蒙神头像</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8宝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头像的平顶冠及两倒残存的双羽饰表明它来自一尊阿萝神像。阿蒙起初是底比斯的地方神,其名字在埃及语中的含义为"隐醋"或"不可见"。从中王国时期开始,他的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新主国时期,阿霍成为整个国家的至嘉神,甚至被称为"众神之王",增及人为他修建了数不胜数的神庙。</p><p class="ql-block"> 阿蒙通常表现为戴着王冠的男性形象,王冠上插有两根长长的羽毛。他也会以公羊头人身的形象出现,狮子、巨蛇和埃及履时常被作为阿蒙的象征物。</p> <p class="ql-block"><b>伊西斯护身符 左)</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b>男性立像(上半部 中)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玄武岩</span></p><p class="ql-block"><b>伊西斯护身符(右)</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 </p><p class="ql-block">均为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均为萨卡拉考古遗址</p> <p class="ql-block"><b>串珠项圈</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阿玛尔纳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此项圈出土于阿玛尔纳的王宫附近,可能属于图坦卡蒙的父亲埃赫纳吞的某位女眷。它由红、黄、蓝、绿、紫等颜色的七排莲花花瓣形状的费昂斯串珠组成,莲花形态象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b>串珠项圈</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萤石</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阿玛尔纳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黄金瓦塞赫项圈</b></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年一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帝王谷56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馆藏</p><p class="ql-block"> 该黄金串珠项链由镂空金珠串联,矢车菊珠坠线条流畅,展现了古埃及金匠高超的设计和工艺技术。</p> <p class="ql-block"><b>黄金瓦塞赫项圈</b></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年一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帝王谷56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馆藏</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国王常常佩戴以黄金制成的舍布伊项圈,也会将它赏赐给有功之臣。被称为“荣耀之金”的舍布伊项圈由黄金珠串组成,象征太阳神的光芒和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b>有荷鲁斯之眼的手镯、黄金挂坠</b></p><p class="ql-block">金、铁(左)</p><p class="ql-block">金、银、青金石(右)</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945年一前71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彩绘人形棺</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 与通体涂为黄底的惯用手法不同,本件棺椁的下半部借用了木材本身的颜色,并直接在其上书写铭文。这种手法显然与棺椁主人的喜好或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也影响了文字的保存状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铭文大意:</b></p><p class="ql-block"> 杰迪蒙伊乌方赫之女,由"房屋的女主人"、正直的伊西斯梅赫所生的,帕伊梅丽特.薇扎伊西斯之言:向你致敬。正义之主,远离邪恶,永生于生命之中,直至永恒。你为我开启了土地。我在你的形象中转化,我在这魔法中强大。</p><p class="ql-block"> 请从这双玛阿特之地中的鳄鱼手中拯救我。愿你赐予我嘴,使我能够用它说话。</p> <p class="ql-block"><b>彩绘人形棺</b></p><p class="ql-block">新理型(公元前644﹣前320年) </p><p class="ql-block"> 人形棺以红、金、黑三色为主色调,描绘出死者理想化的形象和穿越冥世时所需的咒语。死者头顶绘有奈芙西斯女神,女神垂下的双翼围绕着脸部,象征庇护和祝福。人形棺中央是展开双翼的天空女神努特,她手持象征正义的羽毛和驱散邪恶的叉铃,努特下方为四列铭文,铭文两侧是守护死者内脏的荷鲁斯四子,基座上则绘有阿努比斯立像和代表奥赛里斯的杰德柱。</p> <p class="ql-block"><b>哈托尔叉铃残片</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 叉铃是哈托尔崇拜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一般用萨卡拉考古遗址 于舞蹈或仪式唱诵,在神像的巡游中,女祭司也使用叉铃来演奏音乐。叉铃的声音由上半部分的金属片发出,在古埃及人眼中,这种声音能使神灵感到愉悦,也能召唤死者前来加入欢庆的行列,同时也能驱逐邪恶,带来神的祝福和庇佑。</p> <p class="ql-block"><b>蓝冠(左)</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砖,带有纸莎草池塘图案</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费昂斯(右)</b></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圆顶石碑</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 这块出土于萨卡拉的圆顶石灰岩石碑为古王国第3王朝乔赛尔时期的遗物,石碑主人是国王的女儿奈布缇霍特普·荷瑞特和因特卡伊两位公主,二者的名字均被刻写在了碑上,一旁还附有头衔:"看见阿努比斯和荷鲁斯的人"。这几行象形文字围绕在国王乔赛尔的荷鲁斯名周围,构成了石碑的核心内容。在其右侧边缘,工匠还雕刻了象征力量的"瓦斯"符号和象征生命的"安卡"符号。</p><p class="ql-block"> 乔赛尔是最早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国王。在其统治期间,埃及的建筑工艺出现了巨大革新。乔赛尔对上、下埃及的治理也为古埃及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奠定基础,开创了延续千余年的"金字塔时代"。</p> <p class="ql-block"><b>塞赫迈特女神坐像护身符</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赞颂这"大猫",</p><p class="ql-block">为日神亲吻大地,</p><p class="ql-block">愿伟大安详的神安然复归,</p><p class="ql-block">使我洞悉造物之暗。</p><p class="ql-block">照亮我,让我看见您的美,</p><p class="ql-block">归向我,美丽而宽仁的神,</p><p class="ql-block">您若能复归,</p><p class="ql-block">我即得平宁。</p><p class="ql-block">致□□的灵魂( ka )。</p><p class="ql-block">生命、财富和健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双猫碑",新王国时期,戴尔·埃尔﹣麦迪纳工匠村出土,现藏于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 Ashmolean Museum )。</span></p> <p class="ql-block"><b>镀金木乃伊装饰布</b></p><p class="ql-block">亚麻布、粘合材料、金、颜料、灰泥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及国家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 装饰布以一种用多层亚麻布和纸草混合而成的粘合材料( Cartonnage )制成。图像为粗制灰泥模具上的镀金彩绘,在画布上加以剪裁后贴于木乃伊外部。装饰布被用于保护死者的身体,也寄托了关于死者在冥界通过各种考验从而获得永生、最终加入太阳每日循环的美好期望。</p> <p class="ql-block"><b>木乃伊面具</b></p><p class="ql-block">石膏</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 <p class="ql-block"><b>木乃伊串珠盖网</b></p><p class="ql-block">玻璃</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在希腊罗马统治时期,原先棺木上的精美装饰开始转移到木乃伊及其覆盖物上。这件盖网以华丽的玻璃珠编成寓意美好的图案,为葬礼过程增添美感,还传达了重生和死后生命延续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b>守护国王的鹰神雕像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灰岩</span></p><p class="ql-block">第30王朝(公元前380一前343年)</p><p class="ql-block">拉希纳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荷魯斯拥有人、鹰隼以及鹰首人身的形态,通常头戴上埃及的白冠。这尊雕像刻画了鹰隼形态的荷鲁斯神,它的双爪之间是国王的形象,象征着王权之神对国王的庇护。</p> <p class="ql-block"><b>舍尚克二世与阿蒙神像</b></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 </p><p class="ql-block">马特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在这件雕像中,国王手捧阿蒙神像,以展示其对神像的虔诚。这是后期埃及出现的一种雕像形式。在更早的时期,神的形象通常位于国王形象两侧,二者大小相近,但到了新王国后期,开始出现国王和官员怀抱神像或神龛的雕像,国王形象大于神,尽管其位置在神的后方,依然表达了对神的虔诚,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感"却增强了。</p> <p class="ql-block"><b>哈托尔站像(01)</b></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哈珀克雷特斯站像(02)</b></p><p class="ql-block">青铜 </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哈托尔坐像(03)</b></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哈托尔女神的一种形态为牛首人身,她掌管音乐、舞蹈、饮酒、爱情,以及外邦的土地和珍稀的物产。哈托尔也被赋予国王母亲或妻子的身份,有时与伊西斯等同。</p> <p class="ql-block"><b>荷鲁斯像 </b></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泰尔·埃尔﹣法拉因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鹰头鳄鱼像</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霍尔雕像</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1905年于卡纳克神庙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帕迪亚斯之子帕卡赫孔苏的方雕</b></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1904年于卡纳克神庙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狮子雕像</b></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包金朱鹭像</b></p><p class="ql-block">青铜、金、木</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类朱鹭像一般用于放置朱鹭的木乃伊。在下埃及的孟菲斯地区,神庙附近的水域饲养着大批朱鹭,它们活着时是图特在人间的化身,死后则被制成木乃伊放入朱鹭雕像或带盖陶罐。朝圣者会购买与自己信仰的神明相关的神圣动物木乃伊,供奉在神庙的祭坛上,用于探问神谕、祈求保护或虔诚还愿。</p> <p class="ql-block"><b>狒狒形图特像</b></p><p class="ql-block">砂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图特是古埃及掌管月亮、医学和智慧的神,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形象,一为朱鹭,一为狒狒。图特被认为是众神的书吏,负责记录账目和各类文书,还被视作神庙里"生命之屋"的主人,管理重要的藏书和档案。图特还掌握强大的魔法和秘传的知识,在古埃及的神话里常常扮演调解者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尊森奈穆特怀抱公主奈芙尔拉的方雕。森奈穆特是18王朝女王哈特谢普苏特最宠爱的大臣,他虽出身平民,却因过人的才干而被提拔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享有80多个头衔,包括阿蒙庄园的大管家、女王家庭事务的总管、下埃及的重臣等等,他也是位于代尔·巴哈里的哈特谢普苏特祭庙的设计者之一。森奈穆特还担任了哈特谢普苏特和图特摩斯二世的独生女奈芙尔拉的家庭教师,这位公主曾被女王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培养,但不幸幼年夭折。雕像中的小公主梳着埃及儿童独有的侧辫,从老师的怀中探出头来,显得调皮而充满生机。</p><p class="ql-block"> 方雕是从一整块石头里雕出人物双手抱膝、坐在地上的形象,平整的表面则用来书写雕像主人的自传与祈祷文。在目前发现的森奈穆特的雕像中,有8座表现了他怀抱公主奈芙尔拉的形象,足见其特殊地位和与王室的亲密关系。</p> <p class="ql-block"><b>伊蒙尼彩绘石碑</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阿拜多斯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这块石碑本应是墓室假门的一部分,最顶端是红白黄三色相间的纵向条纹,下方刻有象形文字文,铭文下是彩绘场景。石碑属于伊蒙尼,他正头戴假发、穿着白色短裙坐在供桌前的椅子上,身后站立的女性可能是他的妻子,供桌对面的男子正在为他献上供品。</p> <p class="ql-block"><b>凯伊彩绘石碑</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span></p><p class="ql-block">阿拜多斯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许多中王国时期的石碑是多人共用的,不仅包括石碑主人自己,也包含其亲朋好友。这件绘有近三十人的供奉石碑正属于此类。石碑的画面分为四层,墓主夫妻的形象位于最上层,男主人凯伊坐于供桌旁的椅子上,他的妻子跪坐在供桌另一侧,与他一样做出嗅闻莲花的动作,身旁是他们的子女。第二层是凯伊的父母,以及他们所生的子女和孙辈。最后两层则刻画了凯伊的同僚们,人物的大小和精致程度与其身份地位直接相关。</p> <p class="ql-block"><b>高级书吏霍尔﹣马赫贾的方雕</b></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马特鲁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门图霍特普拱顶彩绘碑</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块拱顶石碑的顶部为供奉套话,中间和下部为墓主及家人的形象。墓主门图霍特普坐在供桌前,一只手伸向供桌上的面包,身后是他的妻子,面前是他的儿子,他的其他家庭成员则位于画面的下半部分。</p> <p class="ql-block"><b>假 门</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5至6王朝(公元前2494﹣前2181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假门是一种特殊的仪式建筑,不能真实开合,只是被雕刻为门的样式,为灵魂提供往来于冥界和现世的通道,死者通过假门来到祠堂中享用供品并聆听祭司的祷文,因此假门前通常会摆放为祭祀仪式准备的祭品、水盆和供桌。</p> <p class="ql-block"><b>阿赫孔苏之子霍尔的方雕</b></p><p class="ql-block">杂砂岩</p><p class="ql-block">第25王朝(公元前747﹣前65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雕像的主人是一位高级书吏。在古埃及,书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人对古埃及的了解也有许多源于书吏笔下的各种记录。除了行政职能外,书吏也与工匠和画家等一起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b>拉美西斯二世石</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向图特摩斯三世献礼石碑 </b></p><p class="ql-block">黑花岗岩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span></p><p class="ql-block">谢赫村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图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第五位国王,"图特摩斯" 为"图特所生"。图特摩斯三世幼年继位,由作为其姑母和继母的哈特谢普苏特担任摄政,后者在图特摩斯三世在位的第七年前后加冕为女王,与图特摩斯三世共治。</p><p class="ql-block"> 图特摩斯三世在青少年时期就学习了射箭、马术、徒手、格斗等技能,成年后逐渐展露出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哈特谢普苏特死后,图特摩斯三世重新掌权。他一生征战于西亚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并将战功刻在卡纳克的阿蒙神庙中,这些记载也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古埃及军事行动记录。</p> <p class="ql-block"><b>舍本索普度特坐像</b></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45一前71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雕像的主人舍本索普度特是阿蒙第一祭司和赫拉克利奥波利斯的将军尼姆洛特之女,也是国王奥索尔孔二世的孙女。她头戴宽大的假发,左手持莲花,双足赤裸,四肢外侧刻有神灵。雕像上可见奥索尔孔二世的王名圈。</p> <p class="ql-block"><b>伊蒙荷太普铜坐像</b></p><p class="ql-block">青铜、金、银</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伊蒙荷太普是第3王朝时国王乔赛尔的宰相,也是萨卡拉梯形金字塔的设计者。由于开创性地发明了金字塔这种纪念性的建筑。伊蒙荷太普逐渐被神化为智慧与学识的化身,这种变化很可能始于后期埃及。他也被尊奉为书写和医药之神,希腊人将其等同于自己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p> <p class="ql-block"><b>军队指挥官像</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一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马特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的主人名叫马达( Mada ),是古王国时期的军队指挥官。他头戴假发,面部五官刻画较为扁平,肩膀宽厚有力,双手呈握拳状垂于身体两侧,表现出典型的古王国艺术特征。</p><p class="ql-block"> 古王国时期的雕像端庄古朴,人物往往采取站立或端坐的姿势,神态肃穆,服饰与其身份相符。国王的形象往往高大伟岸、身材健硕、目光坚定,这种形象自然而然也被官员和贵族们竞相模仿。健康强壮的形象,也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于永恒来世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b>怀抱阿蒙神龛的玛胡赫跪像</b></p><p class="ql-block">片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人物跪像是兴起于新王国时期的一种雕像类型,雕像主人一般为当时身份显赫的官员。雕像呈跪姿,怀抱刻有太阳神颂歌的石碑或装有神像的神龛。这座雕像的主人玛胡赫是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阿蒙第一祭司,他身穿精致的带褶长袍,头戴假发,双手环抱着他所侍奉的阿蒙神的神龛。神龛上的铭文写有玛胡赫的其他官街:世袭贵族、地方长官、王室书吏、上下埃及的祭司总管、阿蒙神的谷仓总管。</p> <p class="ql-block"><b>彩绘夫妻坐像</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5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祭司拉美斯的跪姿抱碑像</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苏伊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贵族墓碑的经典形制形成于中王国时期,为圆顶长方形石碑,通常立于墓前或祠堂内。新王国开始,在这一经典形制之外又出现了新的碑刻类型,墓主跪姿抱碑像正是其中一种。</p><p class="ql-block"> 石碑顶部为日轮和太阳船的图案,祭司拉美斯身穿豹皮长袍,呈现跪姿,手中抱有一块石碑,下半部分为太阳神颂歌。</p> <p class="ql-block"><b>某王后的斯芬克斯像</b></p><p class="ql-block">蛇纹石</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阿蒙荷太普二世坐像</b></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纳芙蒂蒂像头部</b></p><p class="ql-block">石英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纳芙蒂蒂的头雕由红色石英岩雕刻而成,属于第十八王朝。</p><p class="ql-block"> 头雕的眼睛和鼻子受损较为明显,额头以上和脖子以下的部分皆缺失。雕像发现于1916年,最初被记录为“十八王朝末期一位英俊国王的头像”,后来又被认为是纳芙蒂蒂的头像。它可能是阿玛尔纳时期一个雕像组合的一部分,包括纳芙蒂蒂和埃赫纳吞的公主们。</p><p class="ql-block"> 纳芙蒂蒂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埃赫纳吞的王后,雕像刻画了这位女王优雅的容貌:高高的颧骨,斜视的眼睛,弓形的眉毛,丰满的嘴唇和细长的脖子。整个头雕具有强烈的阿玛尔纳时期的艺术风格。埃赫纳吞在其在位的十七年里领导了一场文化、宗教和艺术的大变革。在他在位的第六年,他把首都从底比斯迁往北面的阿玛尔纳,并将其改名为埃赫塔吞,这一时期也因此被称为阿玛尔纳时期。阿玛尔纳时期除了著名的宗教改革,其艺术形式也呈现出相当特殊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b>古埃及人的生死观</b></p> <p class="ql-block">  展览2024年7月18日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开幕向公众开放;展期13个月,至2025年8月17日。</p>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