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此次展览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包括图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雕像,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饰以及萨卡拉地区新发现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和雕像等重磅展品。力图向观众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公布古埃及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b>女性木乃伊面具</b></p><p class="ql-block">粘合材料</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 <p class="ql-block"><b>人形棺盖</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 <p class="ql-block"><b>国王头像</b></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认为,人由以下几个元素组成:肉体、卡( ka )、巴( ba )、名字、影子。"卡"是人的生命力所在,在人死后继续存在,因此需要不间断的供养,墓室里死者的雕像就是卡的化身。"巴"是人的灵魂或人格,是一种动态的力量,显现为人头鸟身的形象。构成人的元素在人死亡时解体,通过丧葬仪式,坟墓为中心,它们被重新连接。</p> <p class="ql-block"><b>石 碑</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b>泰伊王后站像</b></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泰伊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是埃赫纳吞的母亲、图坦卡蒙的祖母。她出身于上埃及的非王室家庭,这在以母系血缘决定王位继承(即以迎娶嫡公主为先决条件)的古埃及是非常罕见的。泰伊王后在国王心中有着重要地位,二人的名字和形象几乎一起出现在当时所有的纪念碑上,她也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活跃于帝国的外交事务中,在埃赫纳吞统治早期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王后雕像身着贴身长袍,头戴假发,手持蝇拂。蝇拂通常由羽毛、象牙等精细材料制成,兼具实用功能和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权威、声望以及神的眷顾。挥舞蝇拂的动作象征着统治者在天地两界维持秩序和掌控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b>书吏坐像</b></p><p class="ql-block">灰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5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p><p class="ql-block"> 这座书吏雕像以工作时最常见的姿势盘膝而坐,头上的中分式假发是古王国时期流行的发式。书吏的工作包括撰写法庭文书、整理归档信件、抄写宗教文本、记录国王功绩等,还参与人口普查、土地测量、征缴税务、工程营造、采矿远征、商业贸易、军事活动等重大事务。成为一名书吏需要接受长期的文化教育,不仅要学习撰写各类文书,也要学习包括数学、几何学和宗教在内的各种知识。</p> <p class="ql-block"><b>彩绘镀金奥赛里斯像</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镀金面具</b></p><p class="ql-block">粘合材料、金、颜料、石</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 <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相信,亡者应拥有来世所需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墓葬因此往往设施完备,不仅存有供品和仪式用具,还通过壁画、浮雕描绘理想的现世生活,以使亡者在永恒的来世中延续、完善今生的幸福。</p><p class="ql-block">"事死如生"的观念也在古代中国的墓葬空间中得到实践。墓葬规格反映墓主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随葬器用与陶俑为冥界空间增添人世生活的气息。死亡作为个体的自然归宿,引发人类文明的共同追问。</p> <p class="ql-block"><b>阿蒙纽特纳赫特彩绘人形内棺</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彩绘人形内棺</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p> <p class="ql-block"> "事死如生"的观念也在古代中国的墓葬空间中得到实践。墓葬规格反映墓主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随葬器用与陶俑为冥界空间增添人世生活的气息。死亡作为个体的自然归宿,引发人类文明的共同追问。</p> <p class="ql-block"><b>彩绘木制鹰头人形棺模型</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件鹰首人形棺头戴蓝色假发,面部为金色,棺椁通体以黄色为底,黑墨书写,制作精良,风格独特。棺木中央写有一列象形文字铭文,为奥赛里斯的名字、头衔以及相应祷文,胸前描绘了六位木乃伊形态的神祗,左右两侧分别是伊西斯和奈芙西斯,中间为荷鲁斯四子。</p> <p class="ql-block"><b>阿尼彩绘石碑</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 <p class="ql-block"><b>黄金瓦塞赫项圈</b></p><p class="ql-block">金、红色玉髓等</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年—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 黄金瓦塞赫项圈属于中王国时期的公主努布霍泰普提-赫莱德。该项圈放置于公主木乃伊的脖颈处,被发现时其上珠子已经散落。埃及学者对这件文物进行了修复。</p><p class="ql-block"> 宽领项圈是古埃及非常受欢迎且常见的首饰类型,被称为“瓦塞赫”,在古埃及语中是“宽”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这件黄金瓦塞赫项圈由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彩珠串成,两端用近似半圆的黄金鹰隼头固定。</p> <p class="ql-block"><b>金字塔形碑</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 金字塔锥最初是金字塔的塔尖石或方尖碑的顶石,与神话中的原始山丘"奔奔石"相关,属于王室纪念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王国时期,国王们将陵寝隐藏进底比斯西岸的群山之中(即帝王谷),以自然起伏的山丘作为陵墓在地表上的"金字塔"纪念碑。金字塔锥则经历自上而下的变化,成为非王室的私人墓葬三层结构中的地上部分,也被一些学者称作金字塔型碑。</p> <p class="ql-block"><b>彩绘模型床</b></p><p class="ql-block">陶、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 一位妇人闲适地躺在床上,她的侍女站在一旁﹣﹣这一随葬模型生动地为我们展现出古埃及人的家居生活。现存的床几乎都来自国王与贵族墓葬,在墓中放置这类模型不仅体现出墓主生前的财富与地位,也带有死亡如同入睡、终将重新醒来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b>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圣甲虫</b></p> <p class="ql-block"> 埃及人最初使用了12位神衹的名字,这些名字后来被希腊人采用了。他们是最先给诸神设坛、造像、建庙者,也是首先把各种动物的图案镌刻到石头上去的。任何人只要亲自来埃及看看,即使他从未听人提起过埃及,只要他具有一般的观察力,也必定会察觉到,希腊人乘船前来的埃及是埃及人经过努力而获得的国度,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p><p class="ql-block">--【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p> <p class="ql-block"><b>帕赫里佩杰特彩绘石碑</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20王朝(公元前1186﹣前1069年)</p> <p class="ql-block"><b>书吏卡的塞尼特棋盒与13颗棋子</b></p><p class="ql-block"><b>棋盒</b></p><p class="ql-block">木、费昂斯</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 <p class="ql-block"><b>头枕(上)</b></p><p class="ql-block">赤陶 </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头枕(下)</b></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 头枕下方的女性形象双膝跪地,作托举状,或与天空女神努特托举太阳相关。在古埃及信仰中,头枕与死亡和来世有关,因为死亡和睡眠相似,是暂时的无意识状态。随葬头枕寓意着死亡只是一场梦境,而死者终将醒来。</p> <p class="ql-block"><b>尼弗特姆站像</b></p><p class="ql-block">青铜、玻璃</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及国家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 尼弗特姆是香气之神和疗愈之神,诞生于原初之水中浮现的莲花里。起初他可能是创世神阿图姆的一个化身,在每天日出时出生,在白天长大成熟,又在日落时进入死亡世界。他因孤独而落泪,其泪水创造了人类。</p> <p class="ql-block"><b>伊西斯怀抱荷鲁斯像</b></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伊西斯怀抱荷鲁斯的主题在后期埃及时期盛行,并延续至希腊罗马时期,可能是基督教中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子这一主题的灵感来源。这一时期,伊西斯不断吸纳古埃及其他女神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头饰的融合,如两侧牛角与太阳圆盘的造型来自哈托尔女神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b>彩绘木制方尖碑</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 作为古埃及最知名的纪念物之一,方尖碑通常以石材建造。这件展品更可能是做成方尖碑形状的仪式用品。上面以绿色颜料绘制了头顶纸草的伊西斯女神形象。伊西斯脚下是象征神庙围墙的图案,表明女神正站在神庙之巅。一旁的文字大意为:伊西斯,神之母,吾乃汝之姊妹,汝所爱之人。</p> <p class="ql-block"><b>塞赫迈特护身符(01)</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 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巴斯泰特持叉铃像(02)</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 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伊奥尼特女神坐像</b></p><p class="ql-block">石</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卢克索阿蒙荷太普三世神庙出土 </p><p class="ql-block"> 雕像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于卢克索的阿蒙荷太普三世神庙的庭院中,是考古学家发现的首个伊奥尼特女神雕像。伊奥尼特是底比斯的一位地方神,在新王国时期被纳入卡纳克当地的九神组。</p> <p class="ql-block"><b>彩绘萨布提匣</b></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p><p class="ql-block"> 萨布提人俑的主要功能是替代墓主人在来世劳作,为亡者免除耗费体力的苦役。随着墓葬中随葬萨布提数量增加,用于放置人俑的专门容器萨布提匣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b>小雕像 (13)</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 这对雕像是以侏儒形象呈现的普塔神,也被称作"帕塔克 ( pataikoi )"或"普塔﹣帕塔克"。两件雕像皆附底座、形制较小,应该曾被用作护身符。 </p><p class="ql-block"> "普塔﹣帕塔克"的称谓最早见于希罗多德的《历史》。埃及学家沿用了希罗多德的说法,将此类侏儒形态的普塔神如此 命名,以区别于其他形态的普塔神。有学者认为,普塔以此形象出现,是由于侏儒通常被视作技艺精湛、善于创造的工匠,象征了普塔在孟菲斯神论中创世神的地位。帕塔克的形象也具有孩童之意,因此蕴含了保佑生育、顺产的内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人面挂饰(14)</b></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人面挂饰(15)</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span></p> <p class="ql-block"><b>彩绘人形棺</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 人形棺是中王国晚期以来最为常见的棺椁形制,这件萨卡拉地区新近出土的"绿脸"棺即其中之一。死者脸部呈现的绿色象征着传说中死而复活的奥赛里斯,同时也代表泛滥的尼罗河,是将神话元素以具象化的方式予以展现。除了绿色皮肤和假胡须外,死者还佩戴了尼美斯头巾和宽项圈,均是有意将其刻画为奥赛里斯神,象征其死后成神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b>彩绘普塔﹣索卡尔木雕</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span></p><p class="ql-block"> 普塔﹣索卡尔神也即普塔﹣索卡尔﹣奥赛里斯神。普塔是孟菲斯神论中的创世神;索卡尔则是孟菲斯地区的鹰神,最初可能是工匠保护神,但很快便与墓葬传统相联系,频繁出现于金字塔铭文中,因此又与奥赛里斯产生联系。到了中王国时期,三神合而为一。其形象如展品所示:头上有两根舒展的鸵鸟翎,翎下是由两只公羊角托起的太阳圆盘,身体呈木乃伊形态。</p> <p class="ql-block"><b>伊西斯护身符(左)</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男性立像上半部(中)</b></p><p class="ql-block">玄武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 <p class="ql-block"> 古王国时期的埃及礼制严密,等级森严。在雕像的制作中,往往通过形象大小来表现人物的身份,这也是礼制的体现,后来成为了古埃及艺术的准则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男性坐像(01、02)</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女性站像(03)</b></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一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男性站像(04、05)</b></p><p class="ql-block">木 </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女性站像(06)</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女性坐像(07)</b></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均出土于萨卡拉考古遗址</p> <p class="ql-block"><b>假门与供桌</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 从古王国开始,埃及人就会在墓中建造假门和供桌。假门是一种特殊的仪式建筑,不能真实开合,只是被雕刻为门的样式,为灵魂提供往来于冥界和现世的通道,死者通过假门来到祠堂中享用供品并聆听祭司的祷文,因此假门在祭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供桌是古埃及墓葬中最重要的物品之一,其图像也出现于墓葬壁画或假门上。生者将食物和奠酒摆放于供桌上,为死者的"卡"提供重生所需的能量。</p> <p class="ql-block"><b>带有阿蒙霍特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王名的木箱</b></p><p class="ql-block">木、费昂斯、象牙、乌木</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年—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 两件木箱发现于帝王谷墓葬中,每件上均有国王阿蒙霍特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名字,侧面展现了三千多年前这对法老夫妇之间的深厚情谊。这件装有黄金、象牙和费昂斯的收纳盒是古埃及文化遗产的不朽证明。(注:费昂斯,源自意大利语,指中世纪意大利费安斯出产的一种蓝色釉陶,是“原始玻璃”的统称。)</p> <p class="ql-block"><b>蓝 冠 </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费昂斯砖带有纸莎草池塘图案</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圆顶石碑</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 这块出土于萨卡拉的圆顶石灰岩石碑为古王国第3王朝乔赛尔时期的遗物,石碑主人是国王的女儿奈布缇霍特普·荷瑞特和因特卡伊两位公主,二者的名字均被刻写在了碑,一旁还附有头衔:"看见阿努比斯和荷鲁斯的人"。这几行象形文字围绕在国王乔赛尔的荷鲁斯名周围,构成了石碑的核心内容。在其右侧边缘,工匠还雕刻了象征力量的"瓦斯"符号和象征生命的"安卡"符号。</p><p class="ql-block"> 乔赛尔是最早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国王。在其统治期间,埃及的建筑工艺出现了巨大革新。乔赛尔对上、下埃及的治理也为古埃及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奠定基础,开创了延续千余年的"金字塔时代"。</p> <p class="ql-block"><b>彩绘人形棺</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萨卡拉考古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 与通体涂为黄底的惯用手法不同,本件棺椁的下半部借用了木材本身的颜色,并直接在其上书写铭文。这种手法显然与棺椁主人的喜好或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也影响了文字的保存状况。</p><p class="ql-block"><b>铭文大意:</b></p><p class="ql-block">杰迪蒙伊乌方赫之女,由"房屋的女主人"、正直的伊西斯梅赫所生的,帕伊梅丽特·薇扎伊西斯之言:向你致敬。正义之主,远离邪恶,永生于生命之中,直至永恒。你为我开启了土地。我在你的形象中转化,我在这魔法中强大。请从这双玛阿特之地中的鳄鱼手中拯救我。愿你赐予我嘴,使我能够用它说话。</p> <p class="ql-block"><b>石 碑</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阿努比斯像</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苏伊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头部受损,但仍能看出昔日的威严:豺狼形态的阿努比斯神蹲伏在圣龛之上,头颅高昂,以警惕的目光凝视前方。</p><p class="ql-block"> 阿努比斯是墓地之神,掌管木乃伊防腐和开口仪式。游荡于沙漠边缘的豺狼有吞食尸首的习性,这可能是古埃及人将它们当作"冥界引路人"的原因。他最初负责守卫国王的陵墓,后来演变为所有亡者的接引者和守护神。在奥赛里斯崇拜兴起后,阿努比斯也被纳入到前者的信仰体系中,成为重要的墓地之神。</p> <p class="ql-block"><b>三种文字书写的双语石碑</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3年于丹德拉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罗马埃及时期(公元前30﹣公元395年) 石碑的铭文分别为圣书体埃及文、世俗体埃及文和希腊文。文本记录了帕纳斯之子托勒密为伊西斯﹣德尔莫提斯(伊西斯女神的半人半蛇形态)神庙捐献土地的事迹。据推测时间为奥古斯都统治时期。有趣之处在于双语侧重点的不同:希腊文强调他以埃及人身份跻身罗马政府高等官职,埃及文则突出其在外国政府内对传统宗教可贵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b>带翼圣甲虫</b></p><p class="ql-block">费昂斯、木、金</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特殊形状的骰子(05)</b></p><p class="ql-block">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骰子(06)</b></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骰子(07)</b></p><p class="ql-block">石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方形骰子(08)</b></p><p class="ql-block">板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均为拜占庭时期(公元395-641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五孔笛</b></p><p class="ql-block">芦苇</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彩绘船桨模型</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 船桨模型表面描 了莲花图案。在古埃及人的想象中,天空和冥世都与现实中的埃及一样,拥有一条类似尼罗河的大河,神明和亡者乘船在其中往来,船和船桨因此具有了接引亡者前往冥世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b>"巴"小雕像</b></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b>黄金手指套</b></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8王朝之后,木乃伊制作中开始使用手指套和脚趾套,</span>目的是保护死者的遗体,防止脱水过程中手指和脚趾的脱落,有时也用它们来代替死者残缺的指头。这种做法源于奥赛里斯的神话﹣﹣奥赛里斯被弟弟塞特杀死分尸,妻子伊西斯拼凑起他的尸块,将他做成了第一具木乃伊并使其复活。</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因此相信,完整的身体是成功进入来世的必备条件,手指套、脚趾套等"义肢"因而盛行一时。</p> <p class="ql-block"><b>手形象牙响板</b></p> <p class="ql-block"><b>人形棺盖 </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 这件人形石棺盖是托勒密时期的,死者头戴厚重的假发,有着一双夸张的大耳,双唇微微上扬,神态安详而平和。胸前的宽项圈足有九层之多,由数串饰品组成,点缀着花卉以及几何形状图案,两端为鹰隼形态的拉神头像。胸饰下方是张开双翼的努特女神,再下面以两列《亡灵书》的铭文为中心,左、右各有三层图像。与常见的人形棺不同的是,本件棺椁完全没有刻画出死者的双手,而是以巨大的宽项圈作为主要装饰,这使得棺椁整体稳重而气派,雕刻疏密有致,体现出死者生前的显赫身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