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一)

松月胡杨

<p class="ql-block">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重磅大展。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国国家文物局、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共同指导。</p><p class="ql-block"> 也许您到过埃及,看过金字塔和埃及国家博物馆,可未必观赏过该国多个著名博物馆考古文物的集中精华展示。就让我带您一起欣赏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精典文物,领略灿烂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它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也许您到过埃及,看过金字塔和埃及国家博物馆,可未必观赏过该国多个著名博物馆考古文物的集中精华展示。包括埃及国家博物馆、马尼亚尔宫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伊斯梅利亚博物馆、苏伊士博物馆等。还有一批最新发掘的埃及文物也在其中展出。</p><p class="ql-block"> 让我带您一起欣赏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精典文物,领略灿烂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它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序 言</b></p><p class="ql-block"> "法老的国度"以创世神话为起点,聚焦古埃及文明的地标﹣神庙与金字塔,探寻古埃及文明的底色,追溯文明的轨迹。当秩序诞生、王权始兴,法老时代的历史叙事由此展开,奠定了此后数千年的灵魂基调。而在历史舞台的最后一幕中,古埃及文明汇入地中海更广阔的世界,在与其他文明的融合中得到永存。这是一场横跨三千年的文明之旅,展现古埃及的宇宙观、神圣王权、贵族群体、工匠技艺、文人生活、信仰世界与墓葬习俗等,涵盖社会制度、日常生活到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解开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纱。展厅亦将呈现若干中国文物,以期在共鸣中展开古老文明之间、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双重对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古埃及与古华夏年代对照</b></p> <p class="ql-block"><b>古埃及地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辛努塞尔特一世雕像头部(拉美西斯二世挪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花岗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235厘米 第12王朝(约公元前1985﹣前1773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特拉希纳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辛努塞尔特一世是中王国时期第12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也是该王朝最强大的统治者之一。在位期间,他将埃及的南部边界扩展到第二瀑布,远征利比亚,组织开发了西部沙漠的绿洲地区,还在多地留下自己的纪念性建筑。雕像上还出现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拉美西斯二世是新王国时期第19王朝的著名国王。在这尊雕像中,辛努塞尔特一世头戴象征上埃及王权的白色王冠,下巴装饰着假胡子。雕像上还出现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也可能是古埃及留下最多雕塑作品的君王。在多个署名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中,有一部分制作于他的统治期间,另一部分则挪用自其他,这种挪用反映了埃及王权的一种政治逻辑,即以杰出先王的荣光和记忆来强化当代国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span></p> <p class="ql-block"><b>图坦卡蒙巨像,被埃耶和赫伦布挪用</b></p><p class="ql-block">石冕、雕料</p><p class="ql-block">第18王明(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卢克需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1922年11月26日深夜,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底比斯的帝王谷发现了国王图坦卡蒙的陵墓,其清理工作花费了十年有余。墓中出土了近五千件珍贵文物,奢华壮观,轰动了整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的金面具成为大众最熟悉的埃及面孔,引发了西方世界的"埃及热",以及大众文化对古埃及"了不起的"事物和人物的持续关注。</p><p class="ql-block"> 一百年来,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们越来越全面地复原了图坦卡蒙所处时代的生活场景。今天的我们,更为关心的是:图坦卡蒙所处的18王朝,古埃及正在发生什么样的转型?为何在此时的埃及出现了"一神崇拜"?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少年法老完成了对传统的回归?</p><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的时代",以埃及国家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为基础,从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地区进入帝国时代的背景入手,再现阿玛尔纳时期的惊天巨变,讲述埃赫纳吞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解读图坦卡蒙传奇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埃赫纳吞死后,年幼的图坦卡置在孟菲斯接受了加冕,但实权显然掌握在他的大巨埃耳军赫伦布手中。在继位的第二年,围坦卡蒙及其王后就将名字中带有"阿吞"的部分改为了"阿标志着传统信仰的全面回归,1931年春,芝加哥考古队在卢克索发现了一座由埃耶(约公元前1327﹣前1323年)建造布(约公元前1323﹣前1295年)完成的祭庙。遗址中出土了两座红色石英岩雕像,其中一座将整,收藏于埃及国家博物馆,另一座出土时破损严重,修复后藏于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p><p class="ql-block"> 在埃及国家博物馆的这座雕像上,埃耶的名字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替伦布的名字,说明挪用了前者的雕像,但雕像描绘的显然不是上了年纪的埃耶。面容的细节显示,雕像所刻画的轻的国王图坦卡蒙。他以仅式性的姿态站立,戴着宽项圈和尼美斯头巾、穿着象证王室的短畅的身体线条以及面部与肢体的细致刻画,又凸显了人物本身的自然特征。</p> <p class="ql-block"><b>拉美西斯二世像</b></p><p class="ql-block">花岗岩 </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以其军事能力名声大振,在其治下埃及与赫梯帝国达成和平,他也在卢克索、阿拜多斯、努比亚等地留下无数宏伟的建筑作品。</p><p class="ql-block"> 1881年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被发现。1974年,考古学家注意到它的状况不断恶化,于是将其送往巴黎接受真菌感染的治疗。在旅行前,拉美西斯甚至获得了埃及护照,其中标注了他的职业为国王。</p> <p class="ql-block"><b>泰伊王后站像</b></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 泰伊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是埃赫纳吞的母亲、图坦卡蒙的祖母。她出身于上埃及的非王室家庭,这在以母系血缘决定王位继承(即以迎娶嫡公主为先决条件)的古埃及是非常罕见的。泰伊王后在国王心中有着重要地位,二人的名字和形象几乎一起出现在当时所有的纪念碑上,她也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活跃于帝国的外交事务中,在埃赫纳吞统治早期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王后雕像身着贴身长袍,头戴假发,手持蝇拂。蝇拂通常由羽毛、象牙等精细材料制成,兼具实用功能和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权威、声望以及神的眷顾。挥舞蝇拂的动作象征着统治者在天地两界维持秩序和掌控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b>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神像</b></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制造了许多雕像以彰显权力和威严,并挪用大量中王国和新王国早期的国王与神雕像,以此增强自己与先王和诸神间的以确定,因其特征已被覆盖。拉美西斯二世在世联系。这件雕像最初描绘的是一位神,但身份难时通过许多方式将自己神化,例如在阿布辛贝神拉和普塔三位神明一起接受崇拜和供奉。庙中,国王的神化形象就与拉﹣荷拉克提、阿蒙﹣拉和普塔三位神明一起接受崇拜和供奉。</p> <p class="ql-block"><b>画有船、动物和鸟类的陶罐</b></p><p class="ql-block">陶、颜料</p><p class="ql-block">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5300﹣前3000年)</p><p class="ql-block"> 前王朝时期王陵出土的器皿显示,国王从这时开始使用某些特定的装饰主题来彰显王权。这只陶罐上出现的王室狩猎和船只航行图案一直被古埃及人使用到了法老文明的末期。</p> <p class="ql-block"><b>奥赛里斯三神像</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一前2160年)</p> <p class="ql-block"><b>河马图案陶碗</b></p><p class="ql-block">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5300一前3000年)</p><p class="ql-block">阿拜多斯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在文明之初就表现出了对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敬畏之心。陶碗上的几何图案描绘了河马的形象,这种动物具有双重的象征含义,既是混沌和破坏力的化身,也象征着育、母性与再生。</p> <p class="ql-block"><b>镀金木乃伊面具</b></p><p class="ql-block">木、织物、灰泥、颜料、金</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p class="ql-block"> 面具主人生活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埃及,面具既有埃及艺术传统中的程式化特点,也有明显的罗马艺术风格的印记。该男子短发,蓄着络腮胡,眼睛大而圆,鼻子略呈钩状。他右手握着玫瑰花环,左手自然地置于右手下方,画中可见指甲,但未刻画出手指关节。他身着饰有紫边的白色托伽袍,肩披白色披风,二者同系于胸前,托伽袍左侧饰有一个淡紫色的"己"字。</p> <p class="ql-block"><b>绘有上下埃及统一符号的石片</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石</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16</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石 罐</b></p><p class="ql-block">斑岩、金、铜</p><p class="ql-block">第2王朝(公元前2890﹣前2686年)</p> <p class="ql-block"><b>石 刀</b></p><p class="ql-block">燧石或黑硅石</p><p class="ql-block">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000﹣前2686年)</p> <p class="ql-block"><b>鱼尾形刀</b></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前王朝时期,这类用燧石或黑曜石打制的鱼尾形刀被作为随葬品放置于死者的颈部。很多学者认为这种鱼尾形刀主要用于切断新生儿的脐带,当出现在墓葬中时,则与人死后的重生仪式有关。在古埃及人眼中,死亡是新生命的开始,因此需要以这种石刀象征性地斩断死者与此世的联系,帮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重新出生。</p> <p class="ql-block"><b>项 链 </b></p><p class="ql-block">红玉髓</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一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 首饰在古埃及具有全民性的影响力。从早王朝时期到希腊罗马时代,无论性别、年龄或阶层,古埃及人都乐于佩戴、展示、交换以及陪葬首饰,包括但不限于戒指、耳环、手锡、胸饰、项链、冠冕、腰带和护身符等。在第一中间期的动荡结束之后,中王国时期的首饰工艺出现了新的突破,镂空、雕花、凸纹、镶嵌等工艺被大量应用。</p><p class="ql-block"> 红玉髓是埃及本土一种常见的半宝石,它因其色泽而象征鲜血与生命,并和太阳神的力量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b>戴有假胡须的国王像</b></p><p class="ql-block">石英岩</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 新王国时期的雕刻艺术趋于成熟,相较以往端庄、威严、呆板的国王雕像,这时的雕像更突出优雅、柔和、精致的风格,虽然依旧遵循许多古典的准则,但表现较为自由。</p> <p class="ql-block"><b>阿蒙荷太普一世碑</b></p><p class="ql-block">(有拉美西斯四世铭文)</p><p class="ql-block">第20王朝(公元前1186﹣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 石碑描绘了身着盛装的第18王朝国王阿蒙荷太普一世,左上角是他的两个王名圈,周围一圈铭文则是拉美西斯四世的王名,表明石碑制作时间远晚于阿蒙荷太普一世的统治时期。麦迪纳工匠村中的工匠群体将国王阿蒙荷太普一世及其母后神化并奉为自己的保护神,这件石碑应出自某位生活在拉美西斯四世时期却依然信奉阿蒙荷太普一世母子的无名工匠之手。</p> <p class="ql-block"><b>泰伊王后站像</b></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 泰伊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是埃赫纳吞的母亲、图坦卡蒙的祖母。她出身于上埃及的非王室家庭,这在以母系血缘决定王位继承(即以迎娶嫡公主为先决条件)的古埃及是非常罕见的。泰伊王后在国王心中有着重要地位,二人的名字和形象几乎一起出现在当时所有的纪念碑上,她也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活跃于帝国的外交事务中,在埃赫纳吞统治早期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王后雕像身着贴身长袍,头戴假发,手持蝇拂。蝇拂通常由羽毛、象牙等精细材料制成,兼具实用功能和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权威、声望以及神的眷顾。挥舞蝇拂的动作象征着统治者在天地两界维持秩序和掌控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b>串珠宽手镯</b></p><p class="ql-block">金、红色玉髓、青金石、绿松石</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年一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馆藏 </p><p class="ql-block"> 此类首饰多数属于王室女性成员。手镯的设计反映出古埃及文化对对称性和秩序性的崇尚。黄金条块有序排列,条块之间均匀分布着同色的玉石珠子,整体设计错落有致、匠心独具。红色玉髓、绿松石和青金石象征健康、荣耀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b>金、红色玉髓(上)</b></p><p class="ql-block"><b>金、长石(下)</b></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年一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馆藏</p><p class="ql-block"> 十二王朝时期,古埃及艺术的发展达到了新高度,独出心裁的设计、鲜明的色彩搭配、高水准的工艺和谐交融于首饰之中,工匠在首饰的应用设计方面也考虑到了佩戴者的实际需求。</p> <p class="ql-block"><b>斯芬克斯像</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b>男孩 男性 女孩木乃伊面具</b>(左至右)</p><p class="ql-block">石膏、颜料</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 <p class="ql-block"><b>男性木乃伊肖像、木乃伊面具及装饰配件</b></p><p class="ql-block">木、蜡画</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 <p class="ql-block"><b>佩德阿蒙的彩绘人形棺</b></p><p class="ql-block">西克莫无花果木</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p><p class="ql-block"> 新王国晚期,猖獗的盗墓活动改变了墓葬习俗,墓室装饰日益简化,棺木本身成为了来世信仰的载体,出现了以大量《亡灵书》咒语和神灵形象装饰的套棺。本次展出的佩德阿蒙套棺分为外棺、内棺和木乃伊盖板。采用这种层层嵌套式的棺木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亡者的木乃伊,另一方面是利用棺木上的图像和咒语构成形象化的死后世界,使亡者的灵魂获得永生。</p><p class="ql-block"> 索卡尔神、朱鹭头的图特神、奥赛里斯神、拉﹣荷拉克提、由豺狼拖内棺的棺箱侧面以纵向铭文带分隔出多组装饰画面,刻画了拽的太阳船、以及亡者跪拜生命之树女神和母牛形态的哈托尔女神的形象;另一侧与此相似,但太阳船的形象有所不同,船首为路坐在莲花上的玛阿特女神,太阳船后方刻画了一组人首鸟身的"巴",这些神灵居住在东方地平线,在日出时迎接太阳神的到来。棺底以象征奥赛里斯的杰德柱和冥界诸神的形象作为装饰,这些神灵以木乃伊的姿态出现,佑护亡者顺利通过冥界的重重关卡,完成重生之旅。</p><p class="ql-block"> 外棺的棺箱两侧同样以铭文带分隔成不同的画面。右侧刻画了复活仪式的画面,躺卧于丧葬床上的奥赛里斯抬起了上半身,表明他已经在诸神的帮助下完成了复活,被称为"生命之主"、"西方的至高者",在棺箱左侧同样的位置,复活后的奥赛里斯端坐于王座上,在伊西斯的保护下接受供奉。棺箱两侧均有荷鲁斯四子的形象:人头的艾姆谢特、拂拂头的哈比、豺狼头的多姆泰夫,以及鹰头的克贝克塞努弗,他们负责守护亡者的内脏,确保复活仪式的顺利进行。</p><p class="ql-block"> 外棺盖、内棺盖和木乃伊盖板均以金黄色为底。中央的主轴上是象征太阳神的展翼圣甲虫,圣甲虫的身体和头顶的日轮采用了凸雕的技法,日轮上依稀可辨镀金的痕迹,这种装饰方式大大增加了棺木的精致程度。死者佩戴着由多层串珠和莲花组成、覆盖了整个前胸的宽项圈。棺盖中部是展开双翼的天空之神努特,她的双翼和圣甲虫主轴将棺盖的下半部分隔为多个叙事空间,在这些画面旁有纵向书写的供奉祷文,这种图文对照的展现方式也是古埃及墓室壁画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相比之前繁盛的新王国时期,佩德阿蒙所在的第三中间期更为动荡,政权更选频繁,埃及也失去了在西亚地区的大国地位,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开始热切地将一切物质资源投入宗教信仰和对来世的向往中,使用了大量原先在礼法上只能由国王使用的宗教文献,因此这一时期的棺木装饰反而比之前要繁复奢华得多,佩德阿蒙的套棺正是反映出当时古埃及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状况。</p><p class="ql-block"> 外棺棺盖主轴两侧的主要装饰有奥赛里斯复活和亡者供奉奥赛里斯的画面。奥赛里斯为冥界的审判官,他身后站立着象征正义和秩序的玛阿特女神,亡者来到他们面前,献上供品并接受冥世审判,最后一组图案则刻画了亡者自己的巴。内棺的棺盖上除了刻画奥赛里斯和亡者的巴之外,也刻画了鹰头人身的索卡尔神。索卡尔是孟菲斯地区的冥神,在新王国时期,对他的信仰和奥赛里斯崇拜发生了融合,因此他的形象常与奥赛里斯一起出现。</p> <p class="ql-block"><b>彩绘木棺</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 这个制作精美的木棺棺椁主人名叫达格( Dag )。棺身四周写有象形文字铭文,记载了达格的身份、社会地位及其宗教信仰。中王国时期,古埃及的艺术和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被称为埃及的"古典时代"。这样的木棺不仅是对逝者肉身的保护,也是其信仰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 木棺外侧描绘了一双荷鲁斯之眼。在神话中,荷鲁斯在与塞特争斗中眼睛失明,后来在月神帮助下复明,因此它具有保护、治愈和复活的象征含义,也是冥神奥赛里斯死而复生的关键。因而,棺椁上的荷鲁斯之眼,象征着神灵(尤其是荷鲁斯)在来世之旅中对死者的注视和保护。中王国时期的木乃伊一般都是侧方在棺椁中,对着荷鲁斯之眼,面向东方,死者通过这双眼睛看见每天升起的旭日,观念和现实也由此得以连续。</p><p class="ql-block"> 棺身上的横向铭文带,描写了死者向冥神奥赛里斯,以及死者的保护神阿努比斯等神衹供奉……文字则提到了死者内脏的守护神(即荷鲁…)及赫里奥波里斯诸神(他们分别代表天空、大地、空气和湖泊等大自然的元素)。</p><p class="ql-block"> 这些写在棺椁上的丧葬文献被称为(棺文),既继承了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铭文》,又是后来《亡灵书》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b>丧葬船模型</b></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 <p class="ql-block"><b>赛提尔伯尼的卡诺匹克罐(1组4只)</b></p><p class="ql-block">方解石﹣雪花石膏(石灰华)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会将特定的四个内脏取出,经过处理后分别放置在四个卡诺匹克罐里,以护佑亡者的身体在来世完整无缺地复活。卡诺匹克罐得名于首次出土之地的希腊名,而非古称。从第19王朝到新王国末期,卡诺匹克罐的顶盖雕刻进一步精细化,并被赋予了明确的象征含义,这时的盖子被雕刻为荷鲁斯四子的形象,他们是肝脏的保护者、人头的艾姆谢特,肺的保护者、拂拂头的哈比,胃的保护者、豺头的多姆泰夫,以及肠的保护者、鹰隼头的克贝克塞努弗。</p> <p class="ql-block"><b>阿匹斯神牛站像</b></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神话中,孟菲斯的创世神普塔使一头处子之身的母牛受孕,诞下了阿匹斯神牛,因此神牛在繁衍方面的力量也被视为普塔神力的显现。每一代阿匹斯神牛只有一头,上一任神牛死去后,埃及祭司会根据特定的毛色选择继任者,将其豢养在普塔神庙南边的特定区域。神牛在活着时受到供养,为埃及人提供所求的神谕,在死后会葬入神牛墓"塞拉皮雍"巨大的石棺中。生下神牛的母牛也被认为具有神性,作为女神伊西斯的化身受到供奉。</p> <p class="ql-block"><b>哈珀克雷特斯站像</b></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 1893至1894年间,由皮特里发现于科普托斯的神庙中"哈珀克雷特斯"是"哈尔﹣帕﹣凯瑞德"、即"孩童荷鲁斯一词的希腊语译名,在多数神话中,他是奥赛里斯和伊西斯的孩子,其形象为一含着食指的裸体男童,这个姿势原本是象形文字中"孩子"一词的标准形象,但在希腊化时期被赋予了与神秘和魔法相关的含义,哈珀克雷特斯因此也时常和魔法之神贝斯一起出现。</p><p class="ql-block"> 在罗马统治埃及期间,哈珀克雷特斯成为了一位受欢迎的家庭守护神,人们相信他能庇佑儿童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b>塞赫迈特三神组铜像</b></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p><p class="ql-block"> 铜像以狮首女神塞赫迈特的神座为中心,香气之神尼弗特姆和魔法与医疗之神海卡分立两侧,如此组合的原因可能是后两者在神学体系中皆有神子的角色,并与塞赫迈特有所联系。神座前方是面朝三神跪拜祈祷的人物形象,或为铜像的供奉者和拥有者。</p> <p class="ql-block"><b>阿努比斯坐像</b></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 阿努比斯是古埃及最古老和最重要的丧葬神之一,在木乃伊开口仪式和末日审判中扮演重要角色。对阿努比斯神的崇拜在中王国时期被吸纳进奥赛里斯崇拜体系:奥赛里斯被认为是阿努比斯之父,阿努比斯则将其尸体制成木乃伊,二者通过血缘关系的建构以及阿努比斯的防腐职能建立联系。</p> <p class="ql-block"><b>牛犊卧像</b></p><p class="ql-block">粘合材料、木、石膏、亚麻布</p><p class="ql-block">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1962年2月由埃及探险学会于拉迪姆发掘出土</p> <p class="ql-block"><b>“博物馆奇‘喵’夜”活动</b></p><p class="ql-block"> 上海博物馆将定期举办“博物馆奇‘喵’夜”活动,首场活动欢迎观众携带宠物猫一同参观展览——这在全球综合类博物馆中尚属首创。每场人流控制,限200只猫入场。</p> <p class="ql-block"><b>木盒中的猫木乃伊</b></p><p class="ql-block">木乃伊、木</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 <p class="ql-block"><b>猫坐像</b></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b>木盒中的猫木乃伊</b></p><p class="ql-block">木乃伊、木</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 <p class="ql-block"><b>不带基座的猫木雕 (05)</b></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span></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猫坐像(06)</b></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约在公元前37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开始驯养小型猫科动 物,特别是体型轻盈,性情也较平和的非洲野猫。作为最早尝试驯养猫的民族之一,古埃及人也率先在艺术创作中描绘了猫的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塞赫迈特头像(07)</b></p><p class="ql-block">玄武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p> <p class="ql-block"><b>猫神与猫神庙(08)</b></p><p class="ql-block"> bubasteion 是希腊文名字,特指萨卡拉墓区入口处的猫神巴斯泰特祭祀区。据考证,新王国时期这里就有一座猫神庙,目前只有部分围墙保存下来,这是埃及境内存世不多的猫神庙遗址。在古埃及,巴斯泰特有三个重要的崇拜中心。除萨卡拉外,另两个分别为三角洲的布巴斯提斯( Bubastis )和中部埃及的斯皮乌斯·阿提米多斯( Speos Artemidos )。在萨卡拉巴斯泰特祭祀区,自公元前500年以后开始大量埋葬猫木乃伊。与别处不同的是,萨卡拉的猫木乃伊是埋在千年之前的新王国时期的古墓里。古墓中的猫木乃伊与其他动物木乃伊混杂埋葬,这是动物木乃伊的常规掩埋方式。</p><p class="ql-block"> 巴斯泰特集狮子与猫的特性于一身,有危险与温和两面。和其他母狮女神一样,巴斯泰特被看作太阳神"拉"的女儿、"拉神之眼"的化身,也是与月亮相关的"月之眼"。</p> <p class="ql-block"><b>彩绘木制金字塔锥</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 金字塔锥以红、绿、白相间的横纹作装饰,四面各绘有一位木乃伊形态的神,分别是塞赫迈特、阿努比斯、拉神和阿蒙神,一旁附有标注其身份的铭文。</p><p class="ql-block"> 金字塔锥是古埃及金字塔的顶石或方尖碑的最顶端。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它被称作"奔奔特",象征神话中的原始山丘"奔奔石",表明其神圣地位。古王国时期,它们通常由闪长岩、花岗岩或一种精细的石灰石制成,然后在上面覆盖金或银。到了金字塔时代晚期则以花岗岩为主要材质,并刻有文字和符号。新王国以降,一些贵族墓中也出现了放置于墓室顶端的金字塔锥,相比早期的用途,此时的金字塔锥发挥的更多是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b>木乃伊面具</b></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p><p class="ql-block">萨卡拉考古</p><p class="ql-block"> 最早的木乃伊面具出现在中王国早期。面具上刻画的并非死者本人的 粘合肖像,而是代表"脸"这个词的象形文字符号。无论死者去世时年龄有多大,面具上的"脸"都是年轻的,充满生机的,这样的面具覆盖在木乃伊皱缩的脸上,表达了古埃及人对复活后恢复青春的期望。这组展品显示出,在传统 的木乃伊面具中,人物的面部通常为正面,没有过多的个性化表达,而采用了一种程式化的、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表现手法。</p> <p class="ql-block"><b>带有贝斯神形象的木椅</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金、银</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 木椅出自泰伊王后的父母尤亚和图雅的墓葬。在图坦卡蒙墓被发现之前,尤亚和图雅墓堪称帝王谷中保存最为完好、随葬品最精美丰富的墓葬。在椅背的图案中,侏儒模样的贝斯神站在两位持刀的塔沃瑞特女神之间。贝斯是家庭的保护神,也司掌音乐和舞蹈。塔沃瑞特则通常被刻画成双足具有猫科动物特征的雌河马。雌性河马因其凶猛的护崽行为而被古埃及人尊为家庭的保护神。塔沃瑞特与贝斯两位神衹具有相似的职能,因此通常一起出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尤亚和图雅的凉鞋</b></p><p class="ql-block">草</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 <p class="ql-block"><b>尤亚的彩绘萨布提匣(上)</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尤亚的木制萨布提俑(左)</b></p><p class="ql-block">木、金</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尤亚的镀金萨布提俑(右)</b></p><p class="ql-block">木、铜</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 这是18王朝权臣尤亚夫妇的随葬品,两件萨布提俑和彩绘萨布提匣为尤亚所有,卡诺匹克罐则属于其妻图雅。尤亚拥有"神之父、赫利奥波利斯的塞姆祭司、下埃及的重臣、阿蒙第二祭司"等头衔,其中"神之父"的荣誉头衔一般指国王的岳父,尤亚本人正是国王阿蒙荷太普三世的王后泰伊的父亲,他出身于上埃及的一个富庶之家,其名字的拼写方式似乎暗示着他拥有外族血统。尽管从未做过埃及国王,尤亚和妻子却被安葬在帝王谷中,这对夫妻在朝野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b>图雅的卡诺匹克罐</b></p><p class="ql-block">雪花石膏(石灰华)、颜料、石膏、金、木乃伊内脏、亚麻布</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 <p class="ql-block"><b>阿蒙荷太普四世(埃赫纳吞)巨像</b></p><p class="ql-block">砂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 阿蒙荷太普四世(公元前1353﹣前1335年),在其执政的第四年改名为埃赫纳吞,意为"阿吞神的阿赫",并大力推行以日轮之神阿吞为中心的一系列宗教改革举措。</p><p class="ql-block"> 这座埃赫纳吞巨像是一组造型相同的雕像的其中之一。这组国王巨像高约四米,曾矗立于卡纳克神庙东侧的一座阿吞神庙中。不同于传统国王雕像英武健美的风格,埃赫纳吞的形象阴柔,有着狭长的双眼和下巴。巨像的手腕和手臂上刻有埃赫纳吞宗教的祷文:万岁!在地平线上欢庆的拉﹣荷拉克提!如阿吞的光芒一样!</p> <p class="ql-block"><b>纳芙蒂蒂浮雕</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 石灰岩板正面是纳芙蒂蒂的头像浮雕,背面是一名呈跪姿的贵族女性形象,可能是某位王后或公主。阿玛尔纳时期初期,由于宗教改革下艺术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雕刻家都必须迅速调整自己的技艺。戴尔·埃尔﹣麦迪纳工匠村中发现了大量类似的习作。</p> <p class="ql-block"><b>拉美西斯二世与两女神像</b></p><p class="ql-block">红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19三明(公元前1295﹣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科普托斯神庙出土</p><p class="ql-block"> 这件雕像原本属于中王国园王辛努塞尔特一世,后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拉美西斯二世右侧为伊西斯,左侧为哈托尔,国王头戴尼美斯头巾,女神们则头戴三分式假发,雕像背面和王座侧面均刻有拉美西斯二世和两位女神的名字及头衔。</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他与赫梯帝国达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和平条约﹣﹣卡叠什条约。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期修建了大量纪念建筑,同时也将多位前任国王的纪念物挪为己用,这座难像于1895年被纳入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馆藏中。</p> <p class="ql-block"><b>由串珠组成的门纳特项链</b></p><p class="ql-block">青铜、费昂斯、玻璃</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 门纳特( Menat )是一种由多排珠子和护身符组成的项链,被视为哈托尔女神的象征物之一。哈托尔女神司掌音乐、舞蹈、恋爱与繁衍,人们在仪式中向女神献上门纳特项链以祈求其庇佑,特别是在生育和分娩方面。门纳特也是一种仪式乐器,在摇动时串珠发出的叮当声被认为可以安抚神灵、取悦女神,并带来她的祝福。这件门纳特项链上的护身符为哈托尔女神的形象,更加强了女神与其之间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b>赫伦布供奉凯普利碑</b></p><p class="ql-block">石英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 赫伦布被认为是新王国时期第 19王朝的奠基人,因其恢复了被埃赫纳吞改革中断的阿蒙崇拜而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这块石碑刻画了赫伦布供奉圣甲虫神凯普利的画面。凯普利象征初升的太阳、创造以及从无到有的显化,也象征着太阳神的每日更新和生命的循环。供奉凯普利意味着原本并无王室血统的赫伦布正式履行了国王的职责,他获得了神的眷顾,同时也担当起维系宇宙秩序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b>荷鲁斯圣船像</b></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这尊青铜雕像刻画的是鳄鱼神背上的荷鲁斯圣船。鳄鱼代表索贝克神,同时也象征国王的权柄与力量,它背上的荷鲁斯圣船中载有荷鲁斯的神龛,呈现了荷鲁斯战胜恶神塞特的庆祝场景。塞特象征着风暴、贫瘠和死亡,荷鲁斯神的祭司每年都会在节日中上演荷鲁斯与塞特战斗的宗教戏剧,以歌颂荷鲁斯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b>卡埃姆赫塞特及妻儿彩绘雕像</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p><p class="ql-block"> 墓主人及其家人的雕像在古王国时期贵族阶层的墓葬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意味着家庭成员在来世依旧能够温馨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卡埃姆赫塞特与妻儿的彩绘石灰石组雕,表现出了古王国时期此类雕像的关键特征:夫妻二人并肩而坐,身居高位的丈夫头戴精致的假发,正襟危坐,妻子则亲昵地用右臂揽住丈夫,表示对一家之主的支持和守护。他们的儿子立于父母之间,身高仅到父母的小腿,赤裸全身,吸吮食指,留有短发,体现出古埃及儿童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 同时,雕像体现出古埃及人对于不同性别的刻画:丈夫和儿子的肤色为红褐色,因为男性往往在户外劳作,晒得较黑;女性则应久居深宅、肤色白皙。肤色是男女不同社会角色的体现。这也是古埃及艺术的特点之一:用象征性的图像语言来传达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含义。</p> <p class="ql-block"><b>女性站像(左)</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5-6王朝(公元前2494﹣前2181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卡埃姆赫塞特站像(右)</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p> <p class="ql-block"><b>彩绘太阳船模型</b></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p class="ql-block"> 太阳船与拉神密不可分。神话中,太阳神拉在白天驾太阳船航行于天空,照亮人间;晚上则进入冥界,击败混沌之蛇阿佩普,照亮冥界。太阳船模型通常作为随葬品放在国王和贵族墓中,以帮助死者穿过冥界,到达永恒的神之领域。</p> <p class="ql-block"><b>房屋模型</b></p><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p><p class="ql-block"> 古王国的墓葬中出现了这类随葬模型,其中多数是从事各类劳作的仆人形象,劳作的内容包括农事、制作食品、狩猎、捕鱼、造船、家务和宗教仪式等,展现了古埃及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b>仆人和牛犁地像</b></p><p class="ql-block">木</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 <p class="ql-block"><b>普塔大祭司夫妻像</b></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945一前715年)</p><p class="ql-block"> 雕像属于第22王朝的普塔大祭司谢苏﹣奈费尔图姆及其妻子。与其他重要的神一样,普塔在孟菲斯的神庙中拥有自己的祭司团体,而普塔大祭司的职务会被一些祭司家庭垄断。普塔大祭司被称为维尔﹣凯瑞普﹣海姆,即"工匠的伟大首领",这一职务一直延续到托勒密埃及时期。</p> <p class="ql-block"><b>舍本索普度特坐像</b></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945一前715年)</p><p class="ql-block"> 雕像的主人舍本索普度特是阿蒙第一祭司和赫拉克利奥波利斯的将军尼姆洛特之女,也是国王奥索尔孔二世的孙女。她头戴宽大的假发,左手持莲花,双足赤裸,四肢外侧刻有神灵。雕像上可见奥索尔孔二世的王名圈。</p> <p class="ql-block"><b>敏霍特佩姆哈特努彩绘石碑</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span></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件中王国时期的典型丧葬石碑,石碑四周的装饰效仿神龛的样式,画面中的墓主坐在堆满供品的供桌前,向供品伸出一只手,有接受供奉之意,画面右侧为四排供奉者的形象。墓主身着短裙,头戴假发,颈上戴有宽项圈,为贵族阶层的标准形象,他的面前还有插着莲花的香膏罐供其闻香。面包、啤酒、肉类、蔬果和香膏均为献给亡者的供品。</p> <p class="ql-block"><b>阿蒙涅姆赫特彩绘石碑</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p> <p class="ql-block"><b>梅米彩绘假门</b></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5至6王朝(公元前2494﹣前2181年)</p><p class="ql-block">萨卡拉出土</p> <p class="ql-block"><b>内萨蒙之子霍尔的方雕</b></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23王朝(公元前818一前715年)</p><p class="ql-block"> 在新王国至后期埃及的一千多年中,方雕成为了神庙中最常用的贵族雕像类型。方雕是以一整块石头凿成的人像,人物的标准姿势是双手抱膝,呈蹲坐状,身体细节隐藏在斗篷之下,整体呈现为线条简洁的立方体。蹲坐通常是休息的姿态,象征着保护、再生与平静,同时也表现出对国王或神灵的臣服。方雕可以作为主人的替身在神庙中接受供奉和节日祝祷,方雕表面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来刻写主人的名号和传记。因此方雕时常作为研究新王国官员的重要考古依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