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经过全网招募和精心策划,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主办的“素人策展计划(第二季)”展览全新亮相。作为上海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着力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实施的“大美术馆计划”为引领,践行“人民美术馆”理念,邀请普通市民共谱艺术新篇章。</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推出“素人策展计划”,五组无美术背景的素人共同策划了第一季展览,其朴实、接地气的策展理念引发广泛关注。为提升普通观众的参与感,馆方再次举办素人策展计划。今年春季,馆面向大众发出招募令;金秋时节,五位充满创意的素人策展人脱颖而出,汇聚于中华艺术宫,呈现第二季的精彩内容。这不仅是对“人民城市”理念的积极回应,也是“社会大美育”计划的生动实践。</p><p class="ql-block">素人策展计划(第二季)将艺术成为了连接人民与城市的情感纽带,将策展人与参观者的个体记忆和城市脉动紧密相连,每个人都能在与艺术作品的互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体验艺术的独特魅力。这是全国美术馆界具有突破性的尝试,拓宽了中华艺术宫与观众的联系渠道,打造了一种美术馆与观众良性互动的全新策展机制,也给中华艺术宫的工作带来了新的视野和维度。</p> <p class="ql-block"><b>第一位策展人:肖旭辉(地铁站长) </b></p><p class="ql-block">我是肖旭辉,一名80后女性地铁站长。尽管名字中性,但我性格果断,行事雷厉风行,生活上追求简单舒适。作为普通人,我希望通过我的视角,带领大家感受平凡生活中的艺术之美。</p><p class="ql-block"><b>策展题目: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b></p><p class="ql-block">平生参观美术馆的次数不多,对艺术品的鉴赏也仅限于表面。然而,这次策展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艺术作品如同无声的对话,创作者通过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触动观者心灵,引发共鸣。</p><p class="ql-block">策展人如同空间中的讲述者,引导观众在展品间穿梭,感受故事的连贯性和艺术的魅力,自由选择切入点和退出点,从而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博物馆文物诉说着历史的深远,而美术馆的艺术品则展示着情感的丰富。</p> <p class="ql-block"><b>《磁悬浮腾跃 》刘曼文、鲁丹 </b></p><p class="ql-block"><b>油画2011</b></p><p class="ql-block">磁浮列车代表着什么不言而喻。它是上海的名片,不仅象征了这座城市的速度,更是上海地铁人的骄傲。作品从乘客视角捕捉了车厢、工作人员以及驶离的列车,细节中无一不体现了地铁与我们生活的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b>《炉前工》薛宝其 摄影1964</b></p><p class="ql-block">一张富有年代感的黑白老照片上,一名开朗爱笑的工人拿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杯子,脖子上挂着擦汗的毛巾。这是父辈们辛勤工作时的真实写照。在那艰苦的年代,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艰辛的劳动和生活中塑造了最高贵的灵魂,才让我们拥有了现在幸福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b>《母与子 》 田世信 雕塑2004</b></p><p class="ql-block">作品中的母亲将孩子护在怀中,不让孩子遭受风雨,帮他撑起一片天。这凸显了母爱的伟大,但同时她歪着的脑袋又像在思考着什么。母爱应该是最纯粹的,不管孩子是怎样的,爱孩子就是爱她的本身,而不该是孩子的优秀带来的光环。我们只需在他们人生的每个重要时刻予以守护和陪伴,让他们快乐成长。</p> <p class="ql-block"><b>《青年郭力》毛焰 油画年代不详</b></p><p class="ql-block">画中的男性脸上没有笑容,双目无神,严重后移的发际线和不修边幅、杂乱的胡须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不得志的中年人。然而,对于你不了解的人,不要第一时间去给他贴上标签。人与人的相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才能给出中肯、客观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b>《中国智造的“国家名片”》杜海军</b></p><p class="ql-block"><b>油画年代不详</b></p><p class="ql-block">画中的乘客携带着行李登上了开往不同方向的列车,有的出门旅行,有出差办公,有去往其他城市打拼。不管怀着何种心情出发,两列开往不同地方的列车终将抵达不同的目的地,载着所有人开启他们新的人生之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是墨系列 》庞飞 中国画 2014</b></p><p class="ql-block">这幅抽象画里,泼洒的水墨既像是恣意生长的崇山峻岭,又像是一种无序的状态,就像是生活中的困难总是出其不意,没有固定的规则。而另一幅画作中,初升的太阳照亮了陆家嘴的城市天际线。两幅作品形成鲜明对比,这像极了我们八零后一代的真实写真。面对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时,我们唯有咬牙坚持,相信穿过黑暗黎明就会出现,风雨过后就能看见彩虹,一切美好都需要经历困难的洗礼。相信明天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b>《日出东方﹣﹣陆家嘴现代城市建筑群 》</b></p><p class="ql-block"><b>徐乔健 油画2021</b></p><p class="ql-block">这幅抽象画里,泼洒的水墨既像是恣意生长的崇山峻岭,又像是一种无序的状态,就像是生活中的困难总是出其不意,没有固定的规则。而另一幅画作中,初升的太阳照亮了陆家嘴的城市天际线。两幅作品形成鲜明对比,这像极了我们八零后一代的真实写真。面对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时,我们唯有咬牙坚持,相信穿过黑暗黎明就会出现,风雨过后就能看见彩虹,一切美好都需要经历困难的洗礼。相信明天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b>《东方欲晓》钱瘦铁 中国画 50-60年代</b></p><p class="ql-block">此作品画出了山的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好像阶梯一样被缭绕的云雾环绕着。让人看不清脚下的道路,正如职业生涯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一般。这提醒我们,在拼搏事业的同时也要好好享受生活,享受生活时也不忘保持对工作的热忱,要在生活与工作中寻求融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二位策展人:李焱 (科研工作者)</b></p><p class="ql-block">自初中起,我对生物学的热爱便未曾减退,从华东到东北,再到西南,最终在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成为一名实验师。菌菇不仅是我的研究对象,更是我人生的导师。它们教会我,生命虽微小却充满力量,生活虽平凡却蕴藏无限可能。菌菇随遇而安,默默汲取养分,化腐朽为神奇,与世间万物共同编织出斑斓的生命画卷。</p><p class="ql-block">因工作关系,我与菌菇朝夕相处,心中满是对它们的痴迷。这奇妙的菌菇情缘,不仅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也激发了我策展的灵感。</p><p class="ql-block"><b>策展题目:微小而不渺小</b></p><p class="ql-block">展览中的抽象画作,线条交织缠绕,象征着各展出要素间的千丝万缕。正如六度空间理论所述,世间任意两人间仅需六人相连。同理,此次策展中,人物与人物、展品与展品、人物与展品、画作与菌菇间,亦存在诸多奇妙而独特的联系。</p><p class="ql-block">策展过程,不断发掘这些联系,犹如复杂而神奇的菌丝网络,赋予展览无限生机,使我深刻体会到策展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b>《裂变》 仇德树 中国画 年代不详</b></p><p class="ql-block">画面中有许多线条的交织与纠缠,仿佛显微镜下由菌物孢子生出的菌丝。它们生发、延伸、扩展、分枝、裂变、扭结、缠绕,在土壤中或草木中悄悄蔓延,暗中积蓄着力量。它们默默生长,努力扎根,分解利用有机废弃物,化腐朽为神奇……</p> <p class="ql-block"><b>《时空之谣》丁乙 油画 年代不详</b></p><p class="ql-block">此画乍看很像皮革的面色质地。令我想起我门团队的科研人民新近研制的菌物反革一直兰在特定条件下致密生长,经特殊工艺制成安革一样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皮鞋、安包、皮带、皮夹子、手表带,手机劳要在饰。未来将有望代移动物皮革。</p> <p class="ql-block"><b>《蔬菜图 》唐云 中国画 1990</b></p><p class="ql-block">伞状子实体有诸多用处,可食可补可药!想要膳食平衡,一荤一素一菇!</p><p class="ql-block">菌菇营养丰富,因富含氨基酸味道鲜美,更有着可爱奇特的外形。好看好吃又营养,是非常理想的食材。我所科学家也正在研制"菌物蛋白肉",生产菌物蛋白会比生产动物蛋白的过程更加低碳环保。</p><p class="ql-block">本图作者曾赠画给"陈蘑菇"-﹣上海市蘑菇研究第一人陈梅朋先生。</p> <p class="ql-block"><b>《松、灵芝 》钱瘦铁 中国画 年代不详</b></p><p class="ql-block">灵芝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药用菌,白娘子为救许仙而盗的仙草就是它!虽然从现代科学来看,起死回生难免言过其实,但是灵芝作为产业体量最大的药用菌,其抗肿瘤作用与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已通过各项研究得到佐证。</p><p class="ql-block">也正是上海食用菌所第一任所长陈梅朋,通过研究突破了灵芝的种植难关,使其可以人工栽培。</p> <p class="ql-block"><b>《芝兰茂秀竹石峥嵘 》</b></p><p class="ql-block"><b>王个簃 中国画 1980</b></p><p class="ql-block">灵芝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药用菌,白娘子为救许仙而盗的仙草就是它!虽然从现代科学来看,起死回生难免言过其实,但是灵芝作为产业体量最大的药用菌,其抗肿瘤作用与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已通过各项研究得到佐证。</p><p class="ql-block">也正是上海食用菌所第一任所长陈梅朋,通过研究突破了灵芝的种植难关,使其可以人工栽培。</p> <p class="ql-block"><b>《傣族少女 》戴明德 中国画 年代不详</b></p><p class="ql-block">惊蛰节气过后,雨水丰沛、春雷惊草,菌丝体开始生成伞状的子实体,接受雨水的洗礼。</p><p class="ql-block">人类依靠智慧发明了雨天用于遮雨的雨伞和斗笠。菌物并无人类这样可以思考的大脑,但在漫长的进化中,竟然也演化出最适合阴雨气候的圆锥状伞盖,还有如同伞骨一样的菌褶起到支撑作用。不由得让人感叹,它们真的是大自然的小精灵!</p> <p class="ql-block"><b>《西双版纳之雨 》叶浅予 中国画 1990</b></p><p class="ql-block">惊蛰节气过后,雨水丰沛、春雷惊萱,菌丝体开始生成伞状的子实体,接受雨水的洗礼。</p><p class="ql-block">人类依靠智慧发明了雨天用于遮雨的雨伞和斗笠。菌物并无人类这样可以思考的大脑,但在漫长的进化中,竟然也演化出最适合阴雨气候的圆锥状伞盖,还有如同伞骨一样的菌褶起到支撑作用。不由得让人感叹,它们真的是大自然的小精灵!</p> <p class="ql-block"><b>《山村静悄悄 》邱瑞敏 油画 1996</b></p><p class="ql-block">你们看,《山村静悄悄》画面中的房屋(粮囤)是不是像一个蘑菇屋呢?各种卡通作品中我们也经常能见到红顶白点的有门窗的蘑菇屋。</p><p class="ql-block">其实,菌菇不仅能够做成菌物皮革,甚至还可以做成建筑材料。将菌丝通过紧压等工艺制成菌丝砖或者更大模块的材料单体,未来住进"真正的蘑菇屋"不是不可能呦!</p> <p class="ql-block"><b>《墙上秋色》吴冠中 中国画 1997</b></p><p class="ql-block">这幅巨幅画作的体量和画面都让我立即想起奥氏蜜环菌蘑菇圈。图中的线如地下蔓延的粗壮菌索,画中的点如蜜环菌小小的菌盖,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p><p class="ql-block">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画中彩点又仿佛是孢子从菌褶中飘散出来,寻找落脚点,等待春天开始下一代的发生发展。在一代代延续的,是生命,是知识,是文化,是奉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三位策展人:邵恬宜(营销人) </b></p><p class="ql-block">走过三十城,唯独上海令我停留十五载。自幼,“上海”二字便如一颗新奇的种子,深植心田,那关于上海滩的传奇与台北的“上海”情结,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无限憧憬。亲身经历后,方知这里不仅是江湖传奇的舞台,更是历史与未来的交汇,世界的缩影。</p><p class="ql-block">我爱上海,爱她的细腻关怀与温暖拥抱,爱她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无限自由包容。愿与您分享一个外地人眼中的上海——繁华背后的温情故事。</p><p class="ql-block"><b>策展题目:680-0KM </b></p><p class="ql-block">680公里,台北与上海的距离,象征着我在台湾时对上海的无尽想象。而身处上海,0公里则代表最真实的感受。这之间还有一层趣味性的含义:我与上海的关系在不断拉近,却又似乎永远无法完全读懂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城市……</p><p class="ql-block">我的策展理念是:原来,上海在这里。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与大家分享我对上海从想象到真实的体验,同时也希望借由这些艺术作品,激发大家对上海的新感悟。</p> <p class="ql-block"><b>《"中华第一街"上海南京路 》</b></p><p class="ql-block"><b>何小薇 油画 年代不详</b></p><p class="ql-block">18年前,一个阴雨的午后,第一次见到了"上海的上海"。发现上海滩本尊,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充满江湖气,但给我一种从历史延伸到未来的感觉,俨然一个世界舞台。</p><p class="ql-block">黄浦江边,滚滚涌来的人潮,充满活力,又像奔流而来的机会。那一刻,心底升起一个念头,我也要到世界的舞台走一遭,我要来上海工作。</p><p class="ql-block">回到台湾后我换了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然而机会都像是近在眼前的流星,实现梦想的路不远却走了1000多个日子。</p> <p class="ql-block"><b>《神秘的金色花朵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哈诺德.库德 油画 2002</b></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中央金碧辉煌的景致,就像众人前来参观、被众星拱月的旗舰店,而画面下方左右都有打扮精致、拿着手机在拍照打卡的女孩们。</p> <p class="ql-block"><b>《复兴公园》刘海粟 油画 1981</b></p><p class="ql-block">公园多,是上海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在人民公园,转角不一定能遇到爱,但一定能遇到有趣的事。有花有草、有吃有喝。相亲角、高级珠宝展、比teamLab还要teamLab的声光影音展,在这里都有。第一次来人民公园,是来看江湖上传说已久的相亲角。而后,人民公园的各种展览,以近距离又亲民的方式,一次又一次打开了我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b>《您好!上海 》王成城 版画 年代不详</b></p><p class="ql-block">这幅画让人分不清时间,像黑夜,像早晨,也像白昼,有着无时无刻的寓意。画面中摩登又现代的上海,正在持续进展的工事,象征着上海时时刻刻在变化与创新,每一次太阳升起都有新鲜事可晒。</p> <p class="ql-block"><b>《南方风情 》沈柔坚 版画 1986</b></p><p class="ql-block">画中一个小人独自坐在繁花绿树丛中的小空间。就像异乡游子只身来到繁华的城市,却融入不了。外面越繁华,一个人就越孤独。</p> <p class="ql-block"><b>《活动的空间 》冈田博幸 油画 年代不详</b></p><p class="ql-block">刚来上海时还没有微信,想念家人朋友只能打电话,为了节省电话费,买了许多国际电话卡。一天打一张,是最初适应一个人在外生活的每晚的例行公事。这幅画中撕扯开的不同颜色的长方块,就像被撕开的电话卡和包装袋,让我想起了当年那一张又一张连结起思念和陪伴的电话卡。</p> <p class="ql-block"><b>《上海迪士尼 》邓翰墨 油画 2021</b></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上海是魔都,我认为她最魔幻的地方,就是只要太阳照常出来,就有新鲜事可以晒。回家路上可以去到处林立的旗舰店晒张照片;周末还能到迪斯尼晒个太阳。</p> <p class="ql-block"><b>《棱镜的戏弄 》多田裕子 油画 1994</b></p><p class="ql-block">我的工作是品牌营销、媒体公关和会员经营,就像桥梁一样连接品牌与人、人与人,用贴心的商品和服务带给人们更便利有品质的生活。这幅画中,从左到右的紫色、彩色、灰色的色块,就像连接起两岸世界的桥梁。而画面中温柔的颜色,呈现了一个被美好温暖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b>《十八颂3 》李磊 丙烯画 2010</b></p><p class="ql-block">宝岛四季如春,是一首从年头唱到年尾的小清新的歌。上海截然不同,像一首交响曲,随四季起伏,浪漫又蓬勃。</p><p class="ql-block">春天一到,轮番绽放的花朵和枝头喷发的梧桐叶,让人感觉被打满了气。夏天,走在路上,就能闻到咖啡香,阳光洒在街边懒洋洋喝咖啡的人身上,那种惬意是上海独一份的享受。秋天,阳光透过梧桐树洒在老洋房的屋顶,一抬头满是耀眼的温柔。最特别的是上海的冬天,爬满全城的圣诞老人,没有雪,但够浪漫的。这幅画融合了多种色彩,如同四季景致尽收于画中。</p> <p class="ql-block"><b>《空间 》虞华 油画 2007</b></p><p class="ql-block">很多人觉得上海人排外,几个上海人在一起就讲上海话,用人一头雾水的绝招,令外地人知难而退。</p><p class="ql-block">但在大是大非前上海人绝不含糊。疫情封闭中,楼栋里的人不分彼此团结起来。有人缺物资,就有人豪爽相助。一句"依好,有人在家伐?"敲开门,放下物资就走。</p><p class="ql-block">当老人家心脏不舒服需要紧急就医,整栋楼联合起来打热线、串联街道,全员灯火通明地等待医护人员上门,直到看见老人家上了救护车灯才一户一户地灭去。</p><p class="ql-block">再多的言语都比不上行动的力量。这就是上海的人情味。</p><p class="ql-block">画中的房间犹如一个密闭世界,就像封闭了的城市。然而其中的每一个栋楼都闪烁着各自的温暖和光芒,成为一个个温暖的小小互助体。</p> <p class="ql-block"><b>《无题 》黄渊清 油画 2003</b></p><p class="ql-block">画中一颗颗的心象征着人与人,心与心的排列与远近错落则象征着彼此间的距离。上排右侧孤零零的心就像异乡游子,怎样才能在陌生的土地上找到连结与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b>《抚爱 》雪儿 版画1992</b></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上海特别偏爱女生,这铁定是在上海生活过才知道的。生活的安全、便利和多彩多姿,让这座城市成为女孩们的天堂。</p><p class="ql-block">而在职场上,上海的性别平等,也让初来乍到的我惊叹。在这里女性也能自在地挥洒,有梦想,就能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b>《婺源老妇 》黄阿忠 水彩画2021</b></p><p class="ql-block">在上海,我的第一个房东是俞阿姨,一个特别温暖的人。当我第一次遇上梅雨季,正苦于衣服晾不干,地板又湿又黏时,突然接到阿姨的电话,问我在不在家。一会儿,阿姨竟带着一台烘干机出现,还费心地帮我装好,教我怎么用。</p><p class="ql-block">后来,工作变动,需要到厦门生活。阿姨得知后,便主动提出让我把家当寄放在她家,等我找好住处再帮我货运过去。当时我独自在外,身边还没有朋友能帮我,阿姨就像真正的亲人般替我着想。十多年过去了,俞阿姨的举动,至今还温暖着我,让我感受到,在异乡我并不是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b>《黎明上海 》</b></p><p class="ql-block"><b>刘之远、何曦 中国画 2021</b></p><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从不曾停歇。在这里的每一天,有太多有趣的事值得去体验,有太多机会值得去把握,一点也不想停下来。</p><p class="ql-block">什么地方可以给人这么多可能,可以让人永远热情,可以让人1年体验到3年的变化。除了上海,实在想象不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四位策展人:杜可欣 (心理咨询师)</b></p><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亚的打工度假经历,激起了我对痛苦的深刻兴趣,从而转行投身心理学领域。在艾利克森式催眠与表达性艺术疗愈的引导下,心理工作与来访者赋予了我诸多启示。如今,我不再渴望成为参天大树,而愿化作一片沃土,让每一棵树都能在此扎根成长。</p><p class="ql-block">我已成长为儿时梦想中的女性,自由而坚韧,勇敢且温柔。这些特质赋予我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我将继续前行,探索更广阔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b>策展题目:致生命力 </b></p><p class="ql-block">曾读到一句诗:“无足鸟永不停歇。”世间有许多被迫沉默的灵魂,或因表达能力欠缺,或因缺少倾听者,或因缺乏安全空间。艺术家们以身作则,展示了表达的力量。同一主题,亦能有千变万化的表达方式。艺术作品如同天然的疗愈之窗,观者借此窥见自我与他人的心灵世界。这是一条多么美妙的通道,一切可能性皆在艺术与观众的眼中。</p><p class="ql-block">希望通过此次展览的互动与对话,吸引更多人关注艺术疗愈的价值,鼓励大家正视自己的情绪与经历,激发自我表达的勇气,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b>《宝石、白石与镜像7 》</b></p><p class="ql-block"><b>石至莹 油画 2021</b></p><p class="ql-block">湖泊倒映出宝石和白石的样子。谁也不知道此处水深几何。</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事情,痛苦或快乐。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创伤和成就,有意或被迫。虽然无法定义什么是好,但可以确定的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生活得足够好的能力。若他人还未化作和煦的风经过你的水面,你的潜意识湖泊可以自行翻涌出过往和现在,并力量十足地奔向你选择的未来。你或许也可以选择走进咨询室、翻开一本书、建立一段人际关系。请为自己探索更多疗愈的可能性吧。</p> <p class="ql-block"><b>《中国山.窟山序列02 》</b></p><p class="ql-block"><b>蔡广斌 中国画 2023</b></p><p class="ql-block">中间一拦,一座山脉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一半赤地千里,一半郁郁葱葱;一半大雾弥漫,一半雪朗天晴;一半遥不可及,一半触手可得。</p><p class="ql-block">你有多少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呢?有时坚强,有时脆弱;有时快乐,有时忧伤;有时亲和,有时孤僻;有时勇敢,有时胆怯……也许,这些词汇并不生长在对错之间,它们也可以互相拥抱,彼此共存。</p> <p class="ql-block"><b>《重合之三 》鲍莺 中国画 2023</b></p><p class="ql-block">生长在崇山峻岭间的,被撕开又被缝合的,曾离开又终到达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我初中时遭遇过校园暴力。曾经每一年都以为自己好了,但到下一年就发现伤口并未愈合。直到研究生第二学期,这个议题关于我个人的部分不再有变化,只在学术上有进步。后来,这段经历有了别的用处:是写作素材,也是在注意伦理边界的情况下的工作工具。我想,如果初中的我知道这段经历已经成为了盔甲的话,她会开心的。</p> <p class="ql-block"><b>《蓝沙发 》杨佳玥 版画 2009</b></p><p class="ql-block">老房子挂满老照片的角落,那张蓝色布纹沙发安稳地落在那里,散发出好闻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哪里让你感到舒适和安稳呢?你的安全感如何建立呢?你记忆中那张永远柔软温暖的沙发,如今可以摆在哪里呢?如果长期处在战反应,神经紧绷,身体会很疲惫哦。也许,是时候可以重拾休息的能力,让身心都好好睡一觉。</p> <p class="ql-block"><b>《时间 》周胤辰 油画 2020</b></p><p class="ql-block">曾经的一个念想,从侧腰开始发芽,一直往上,于夏至成树,在耳后的位置开花结果,触达云端。</p><p class="ql-block">2021年,我申请了"行走的力量"的行者名额。我是16岁时知道的"行走的力量",这是我接触心理学的开端,也在我大四决定去澳大利亚打工度假时帮了我一把。再到法律转到心理学,做咨询师,看自己走的路、来访者走的路,我觉得心的力量太大了。后来有幸入选,虽然因为疫情没有最终成行,但怎么不算圆满呢?我想,我会一直行走的。</p> <p class="ql-block"><b>《无题 》朱德群 版画 2001</b></p><p class="ql-block">本该震耳欲最后却沉默的,以为不可磨灭然而短暂的,在此相遇。</p><p class="ql-block">大学时光是自由支配的,我的大学比高中忙很多。那会儿在华东政法大学念法律,最忙的时候,平均睡眠时间长期不足6小时。我的"逃反应"灵活到了极点。我足够忙碌,就能"强大"到"无暇照应我的痛苦"。但它的确带给我成长,是我成为"万能工具人"的基础﹣﹣可以为别人解决问题,别人就不那么容易离开我。到大四毕业,我很累,不想上班或读研,就逃跑去澳大利亚打工度假了。</p> <p class="ql-block"><b>《墨尔本莫那西大学画廊 》</b></p><p class="ql-block"><b>查寿兴 水彩画 2001</b></p><p class="ql-block">和煦阳光下的莫那西大学校园,这几棵树让我想起阿德莱德的几棵树。</p><p class="ql-block">去澳大利亚前,我就查过打工度假倒霉事件,也做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会那么倒霉。我住过许多青年旅社,经常和不同的人聊天。我看别人的痛苦,也看自己的痛苦,就对痛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痛苦到底是什么,为何大家的痛苦如此不同?哪怕遇到的是同一件事情,大家的痛苦表现和持续时间也截然不同。于是,我就去多伦多大学学咨询心理学了。</p> <p class="ql-block"><b>《雪中红雨 》萧勤 丙烯画 2011</b></p><p class="ql-block">雪地里的一片红雨,新绿的小草正在迎接今年的暖流。</p><p class="ql-block">刚念研究生时,时常不习惯,日子太好过了,我每天吃好睡好学习就好了。老师同学特别好,家人一如既往尊重我的决定和生活。</p><p class="ql-block">学习成瘾的时候,读到《饮酒:女性和酒精之间的亲密关系》中的一句话:A martlet never rests,无足鸟永不停歇。我想,这是描述我最恰当的一句话。至此,我从一只不愿意也不能够休息的无足鸟,变成了一只,感谢自己能感知痛苦、有能力追逐热爱事业的无足鸟了。</p> <p class="ql-block"><b>《太湖风景 》朱怀新 油画 1977</b></p><p class="ql-block">散步在朝露遍布、晨雾未散的森林。</p><p class="ql-block">内在小孩不止创伤形态,也有灵活自由敢爱敢恨的状态。我们既可以听一听受伤害小孩的哭泣,为他/她平反,也可以被创造力的小孩领着重拾玩耍技能,释放纯真天性。</p><p class="ql-block">若选出来的这些作品,能让你想到一些什么、发生一些什么,那就太好了。过去已逝,未来未来,不如尝试一下,更快乐地活在现在。你见了我的样子,我其实也好奇你的样子。山长水阔,有缘相见吧。</p> <p class="ql-block"><b>《青花.山茶》 李脉森 水彩画 1990</b></p><p class="ql-block">阳光洒下来,墙壁上留下花朵美丽的影子。孤独这种情绪常常使人困扰。我太不孤独一方面是因为家人朋友很好,另一方面,是我在文字中找到了与作者的连接感,我觉得我们可以聊天。我们是这么不一样的个体,但我们竟然可以聊天。</p><p class="ql-block">不知道你的独特的疗愈方法是什么,是来自猫咪专注的无条件注视,还是冬天里的草莓糖葫芦,亦或是拥抱你的树朋友。疗愈的可能性也许很多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五位策展人:饭小兔(资深记者) </b></p><p class="ql-block"><b></b>中文系出身的资深媒体人,穿梭于各大文艺新闻现场。作为长沙的深二代、新上海人,曾长期生活在长沙、芜湖、深圳、珠海、广州、台南、上海七座城市。身材娇小、性格温婉的文艺女中年,渴望拥有巨大的能量,从惧怕变化到主动拥抱变化。</p><p class="ql-block">夏日将逝,一年即将过去,不禁心生感慨。偶然读到日本女作家伊藤比吕美的《初老的女人》中的一句话:“热烈的从来不是天气,而是用力生活的心。”瞬间被治愈,重拾前行的勇气。</p><p class="ql-block"><b>策展题目:步履不停 </b></p><p class="ql-block">通过艺术探索人生的种种转变与无限可能。移动、迁移、变化,在当代人身上愈发常见。这可以是地域间的迁徙,职业间的切换,婚姻内外的徘徊,人生起伏的体验……</p><p class="ql-block">步履不停,意味着告别稳定与习惯,迎接勇敢与未知的挑战,同时开启无限可能。愿此次展览不仅呼应个人的人生轨迹,更能触动大众的心弦,赋予人们勇往直前、拥抱变化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b>《藏书票 》杨可扬 版画1993</b></p><p class="ql-block">选择这组藏书票,是因与书籍结下的深厚缘分。</p><p class="ql-block">高考填报志愿时,几乎排在最末志愿的中文系,竟让我一读就是七年。其实大二时曾经有过换专业的机会,但我考虑再三,觉得中文系才是最合适自己的。</p><p class="ql-block">从小我就喜欢阅读,并且阅读速度相当之快,一本两三百页的书通常一个小时就能看完。</p><p class="ql-block">我刚进文汇报的工作内容,也与书籍相关,编辑书摘书评。日常生活中,书籍是人们安顿心灵的好去处。面对喧嚣、经历迷茫时,总能从书籍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b>《捕鲸 》黄永玉 版画 年代不详</b></p><p class="ql-block">黄永玉是我十分喜爱的艺术家,多才多艺,涉猎广泛,游刃有余地穿行于文学、音乐、木刻、书画等各个领域。同时,黄永玉也和我同为湖南人,同样少小离乡。更难得的缘分是,黄永玉曾经一度和我是同行,他曾经在江西赣州的一家报社担任美编。</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很有乘风破浪的感觉,有种湖南人特有的"霸得蛮"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b>《深圳"荔枝公园" 》朱怀新 油画 1993</b></p><p class="ql-block">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我度过了从三年级到高中的时光。</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涌动着无限希望。当时的同学们几乎来自全国各省份,甚至有的来自北京、上海、几乎每学期都有从内地转来的新同学。大家大多和我一样,是随父母的工作调动,来到这里开始新生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画的荔枝公园,是深圳最有代表性的老牌公园,就在老市政府隔壁,也是我少年时代常常玩耍的地方。更巧的是,它诞生的1993年,恰是我随父母举家搬迁到深圳的那年。</p> <p class="ql-block"><b>《玫瑰 》日阿宾娜 版画</b></p><p class="ql-block">想以这件作品呼应今年的热播剧《玫瑰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人生固然不是爽剧,拥有剧中黄亦玫般美貌与才华的女孩太过稀少,但希望,每一个女孩都像黄亦玫一样,总能拥抱人生路上的变化,总能勇往直前,哪怕迷失也总能找回自己。</p><p class="ql-block">能够坚定地做出选择,主宰自己的人生,每个女孩都可以是"大女主"。</p> <p class="ql-block"><b>《心象世界》彭泰一 版画 1993</b></p><p class="ql-block">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只要敢想,人生便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b>《NO.0702.G 》朱帆 版画 2006</b></p><p class="ql-block">跨界,斜杠,人生处处都有新可能。</p> <p class="ql-block"><b>《群体的寓言N0112 》</b></p><p class="ql-block"><b>孙源 现代装置 2023</b></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城市里一个个渺小的人,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行色匆匆。就像这件现代装置作品里众多小小人儿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坚定步伐,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b>《春运 》杨顺泰、张安朴 油画 2014</b></p><p class="ql-block">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求学、工作离开家乡,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因而,春运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迁徙。</p><p class="ql-block">春运也是我儿时重要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每年春节前夕,我和父母都要抢票挤绿皮火车从深圳返回长沙老家。那时火车很慢,从深圳到长沙,要开约12个小时,度过一整个晚上。因为抢不到卧铺票,我们还曾在餐车上将就过整晚。</p><p class="ql-block">而近年来随着高铁的普及,这段路只需要不到三小时。交通工具的选代发展,其实也让如今的春运没有了往昔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b>《初级结构 》7 现代装置 2023</b></p><p class="ql-block">家长林里海量的未波信息、孩子考砸的成绩、长辈的头疼验热……都让我集虑、工作不得不"开小老"、</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工作和生活并不那么容易平衡、对于女性来说、在职终与家庭之间随时切换身份要是不易。</p><p class="ql-block">犹想用至一的这件现代装置作品、折射女性随时需要调整状亦以达成职场与家庭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可以使尾尾悠悠、也要是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b>《被拆迁的房子和搬家的人们 》</b></p><p class="ql-block"><b>曾素钗 油画 2006</b></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总会经历无数次搬家。印象最深的一次搬家,是举家从长沙搬到深圳。新家却仅仅是一间20来平米的单间,位于没有电梯的八楼顶层,厨房是用阳台隔出来的,与此前我们家的居住条件相去甚远。后来我才知道,不是所有的选择,在当下都立竿见影地通往更好,但人们总是希望,它能通往更好。</p><p class="ql-block">在那个简陋的单间里,我们一家三口蜗居了两三年,最终搬进一套位置有些遥远的三房两厅新居。</p><p class="ql-block">但愿人们的每一次搬家,都将通往更为理想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b>《从中国馆到中华艺术宫的华丽转身 》</b></p><p class="ql-block"><b>郑宪章 数码喷绘 2010</b></p><p class="ql-block">上海美术馆,也即今天的中华艺术宫,是我工作以来接手的第一个条线。这是我从中文系背景跨界到艺术领域的一个起点。</p><p class="ql-block">当年的上海美术馆,是今天市历博所在地。在这里,我采访过上海双年展、美术馆进入免费时代等标志性事件,后来更见证上海美术馆迁移至世博会中国馆,华丽变身为中华艺术宫。这幅摄影作品正记录了这样的蝶变。</p><p class="ql-block">十几年过去,上海的美术馆格局也发生了惊人变化。今天,全市美术馆数量多达100家,看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芦雁 》林风眠 中国面60年代</p><p class="ql-block">年轻时当过今天夫美,国美两所"顶流"艺术棉的的校长,该是怎样的意气风发!然而,很快林风眠的人生在不断沦落。</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有着沉郁孤寂的意境,又莲涵着勃发的生命力,暗藏着林风眠的人生态度。很多时候,他就像面中的飞鸟,倔强往前飞。纵然历经岁月苦难,终究淡然于世。用艺术支撑孤寂的身躯,留作品任后人评说。</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人生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无论人生经历怎样的低谷与沉寂,都可以倔强飞过,飞向辽阔天地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