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章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子这里作出了分析,说出了爱的层次差等。</p><p class="ql-block">对于物(朱熹注释说,指禽兽草木),主要是爱惜。爱惜的具体表现,按照朱熹的说法,就是要“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种思想,倒是有我们今天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了。</p><p class="ql-block">对于民,也就是老百姓,需要仁爱。仁爱的具体表现,按照朱熹引程颐的看法,也就是孟子在《梁惠王上》里面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这种推己及人的仁爱,对禽兽草木等“物”是谈不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亲,也就是自己的亲人,则不是爱情和仁爱的问题,而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爱,是爱之中最自然最亲密的一个层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只有当你能够亲爱亲人时,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爱百姓;只有当你能够仁爱百姓时,才有可能爱惜万物。不然的话,就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能维系下去的。所以,爱虽然有亲疏,有差等,但这些亲疏差等之间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爱之所以有亲疏,有差等,不是我们主观方面随意决定的,而是因为客观方面,这些对象本身有所差别,用朱熹引杨氏的话来说,叫做“其分不同,故所施不能无差等。”,总起来说,有差等又有联系,“统而言之则皆仁,分而言之则首序。”(程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人不亲,反其仁”,如果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就值得从自己的仁爱找原因,更进一步,是从最根本的与父母的关系上找原因。</p><p class="ql-block">我反省自己,有时候我对母亲不够耐心,觉得她说话有点啰嗦,还觉得她太节俭了,连一个塑料袋也不舍得扔。</p><p class="ql-block">母亲已将近八十,身体硬朗,特别关心我,这是我多么大的福分啊!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应该万分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和父母好好说话!</p><p class="ql-block">母亲节俭,是爱物的表现,要物尽其用,正是值得我学习的优良品质啊!</p><p class="ql-block">感恩润泽园提供的公益学习孟子心解的机会,使我可以借助经典的光辉,照见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p><p class="ql-block">2024.11.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