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李氏祠堂落成

秋雨(李冰)

<p class="ql-block">庆祝李氏祠堂落成</p><p class="ql-block">秋雨</p><p class="ql-block">赴祠堂落成庆典</p><p class="ql-block">故乡来电,祠堂落成,乡愁夜入梦。</p><p class="ql-block">儿时卫河堤岸上,几多旧时景。</p><p class="ql-block">啊——儿时的往事来入梦,醒来竹影筛月扫窗棂。</p><p class="ql-block">窗外吹起微微风,尤似故乡送来的情。</p><p class="ql-block">李氏祠堂已落成,游子啊游子,拜祖踏归程。</p><p class="ql-block">深秋万木染黄红,归途风景,乡情浓浓。</p><p class="ql-block">茅舍变高楼,河湾被填平,茫茫芦苇无影踪。 </p><p class="ql-block">啊——儿时的故乡换新容,曾经伙伴如今各西东。</p><p class="ql-block">蓦然回首不孩童,别来五十个秋冬。</p><p class="ql-block">祭拜爹娘祭祠堂,游子啊游子,拜祖踏归程。</p><p class="ql-block">父老汇聚祠堂前,祭拜虔诚,祈祷虔诚。</p><p class="ql-block">锣鼓喧天闹,秧歌唱起来歌声,庆典的火红。</p><p class="ql-block">啊——祠堂的聚会格外亲,天南海北连着筋。</p><p class="ql-block">如今庆典共举杯,以后相见识人伦,愿我族人日月新。</p><p class="ql-block">游子啊游子,何时再归程?树高万丈叶落也归根。</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关于李姓及其他</p><p class="ql-block">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一姓姜,一姓姬,氏称列山和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时期,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依然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p><p class="ql-block">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百家姓》最早收集了四百一十一个姓氏,后增补到五百余个,其实中华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二千五百多个。李、张姓氏堪称中华大姓,河南的大姓当属王、张、李、刘,至于《百家姓》将赵、钱排在前面,那是因为《百家姓》编写于宋代,宋代是赵姓的天下,后宫娘娘姓钱。</p><p class="ql-block">李氏家族分布地域遍及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李氏郡望大体上有: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丽李氏、范阳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陇西徙京兆李氏等。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李姓人多名望而作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p><p class="ql-block">李姓的庞大有几种原因:一是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二是出自他姓改李氏;三是北魏叱李氏所改;四是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被赐李姓。</p><p class="ql-block">陇西是大唐李姓的标志,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自唐以来享有盛名。陇西郡,秦置,即今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州之地,治狄道,在今甘肃临洮县东北。唐朝时的陇西,当指今甘肃省的东南部以今陇西县为中心之地。或是出于某种忌讳,唐朝废掉了陇西郡,陇西作为大唐家族的标识,永不磨灭,千百年后的李氏家族,也以此为标识,可谓源远流长,荣耀无比。</p> <p class="ql-block">中华姓氏始祖像记载:李氏始祖李利贞。李利贞为颛顼帝后裔,因其家族历世为大理官,便以官为氏称“理氏”。商末为逃难,以木子为食,其母遂改“理氏”为“李氏”。从此子孙以“李”为氏(姓)。赞云:皋陶胤绪,世为大理,殷末避难,木子全生;易理为李,寓意其中,枝柯遍布,陇西望重。</p><p class="ql-block">李利贞得姓于苦地,苦地史称鸣鹿、真源、谷阳、仙源,公元1265年的元朝至元二年改为鹿邑县。李利贞后二十一代始有李耳,也就是在函谷关写《道德经》的那个老子,函谷关有两个,一个是现在的灵宝函谷关,一个在新安县境内。至于洛阳的孔老相会,二人相差三百年,怎么可能,也许有另外号称老子的人,历史上可是出过几个名叫老子的人,以至于不少地方都在争老子的出生地,名叫李耳的那个老子就出生在鹿邑县。凡四十代后有李世民。</p><p class="ql-block">为庆典故乡李氏祠堂落成,派出代表外出寻祖,找到了先祖石碑,上有“清光绪年”字样,清光绪年间是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自先祖至今已有十代人,一百多年不可能繁衍十代人,十代人大约需要250年。因此,我怀疑“清光绪年”只可能是后世立此碑的时间,而不是先祖辞世的时间,250年前大约是清乾隆年间。从先祖到泰、明一代,然后有有、震、天三代,到我曾祖天荣,是四代人,我曾祖于民国六年(1917)去世,上推百年到先祖一代,大概是1817年,‌1817年是清嘉庆二十二年。‌‌</p><p class="ql-block">嘉庆十年(1805),发生了镇压‌白莲教起义。‌嘉庆十八年(1813),发生了‌天理教起义,攻入皇宫,史称“‌癸酉之变”。泰、明两兄弟逃难,估计与这些天下大乱有关。</p><p class="ql-block">看了祠堂集资收支,知道资金已经用完了。是否需要再次自愿捐资?建议祠堂建个慈善基金会,以便有能力对特贫困族人给予帮助。也可以设个功德箱,旁边放个记事本子,随时将投入功德箱的集资人和款数登记。</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家谱序</p><p class="ql-block">壬寅阳春,李姓修谱,详加纂辑,传于子孙。李氏郡望,原始多门,有颛顼之后裔嬴姓者,有北魏之叱李复姓者。盛唐时期,多改李氏,建功立业被恩赐,为避灾祸随皇家。李姓万叶非一族,柯条神州不同根。因缺家谱,千里相逢擦肩过,是否同源互不知。史知进退得与失,谱晓远近亲或疏;国重修史以为鉴,民重修谱识人伦。</p><p class="ql-block">陇西世宅之李姓,得姓鹿邑县,祖名讳利贞,厥后老聃著道德,接踵李姓开盛唐。历史久远,人口众多,湮沦而莫能考之矣。嘉庆癸酉年间,泰、明兄弟逃难,觅生路作别后寺庄,为避祸落户孙庄村。依卫河而居,与他姓为邻,历经三代,分为四支。继后开枝散叶,分为九支。由今逆溯,继后辈分为:有、震、天、学、洪、永、章、青数代,后又有数代矣,青字代后急需辈分之字续谱。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也。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乎?</p><p class="ql-block">李姓世代,固守乡土,农耕为业,勤俭持家,开枝散叶,蕃衍盈升。李姓子孙,走出神州中原,走向东西南北。东过泰岱抵大海,西出玉门达天山;岭南飞渡天涯远,跨越长城北海边;后代有志走天下,海外亦有好儿男。后从百业,为国贡献,理工农医显身手,政商科技未等闲。军民工学政商各行业,专家教授公务高峰攀。</p><p class="ql-block">今春也,凯风自南,天朗气清,人和政通,万象更新。族人悉心采访,务令昭穆不紊,必须世次井然。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录,刊诸枣梨,传为家乘。他乡游子,喜闻修谱,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p><p class="ql-block">祖宗竣德世流芳,乐善根深族盛昌。</p><p class="ql-block">永矢弗谖久远播,开来继往广发扬。</p><p class="ql-block">先人种树求多福,后辈乘凉盼康庄。</p><p class="ql-block">厥我儿孙系故土,争光李族恋家乡。</p><p class="ql-block">秋雨 壬寅年三月于郑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