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暑假以来,我便沉醉于探访周边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庆假期的尾声,10月7日这天,我特意前往郏县,归途之中又顺道拜访了汝州文庙。由于未选择高速公路,抵达文庙时已是傍晚六点,时间紧迫,只能匆匆一瞥。一个月后,当我再次踏上回乡之路,心中挂念着文庙内的汝瓷博物馆,那是上次未能一探究竟的地方,此次定要弥补遗憾。</p> <p class="ql-block">汝州文庙坐落于河南省汝州市望嵩中路65号,占地约22亩,其历史可追溯至元代,初为忠襄王祠堂,直至明洪武三年(1370年)才改建为文庙(学宫)。历经六百余年的风雨洗礼,文庙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南北长325米,东西宽40米,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文庙内的建筑布局严谨有序,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启圣宫、大成殿、文明坊、大成坊等古建筑,东西两侧则对称分布着廊房,共有百余间明清建筑,保存完好,令人叹为观止。2006年5月25日,汝州文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彰显了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成坊作为学宫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文庙南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采用单檐硬山式结构。斗拱、脊饰一应俱全,高高的殿台、圆鼓形柱基、细小的昂首和卷云状耍头,无不展现出古人的匠心独运。大成坊顶部覆盖着青瓦,内部供奉着历代儒学大家的牌匾,供后人瞻仰。遗憾的是,大成坊现位于汝瓷研究所内,游客只能从门外窥见其背影。如今的文庙已被分割为两个部分,令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文明坊位于大成殿前,同样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但采用了过廊悬山式的建筑风格,曾是古代儒家学子求学之所。尽管经过后人的改建,文明坊依旧保留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3月,为了适应军队建设和新解放区政权建设的需求,豫陕鄂军区在鲁山县文庙创办了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同年6月,学校迁至临汝县汝阳中学(即文庙)和临汝师范院内,并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更名为中原军区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中原军政大学”。这所学校的建立,不仅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文庙增添了一抹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中原军政大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然而,面对眼前这座神秘的大缸,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它究竟是何物?或许只有深入探究,才能揭开它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无疑是文庙内最为宏伟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式的屋顶覆盖着绿瓦兽吻,正檐下悬挂着斗拱。尽管我已两次造访,却始终未能踏入大成殿的大门。据网上资料记载,殿内设有四根金柱,明间脊檩上刻有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的字样。殿内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四周环绕着孟轲、曾参、颜回、孔伋等弟子的塑像,以及端木赐、冉雍、宰予等十二贤人的塑像。殿门上方曾悬挂着清朝历代皇帝题写的匾额,如康熙二十三年(1634年)的“万世师表”、雍正三年(1725年)的“生民未有”、乾隆三年(1738年)的“与天地参”、嘉庆四年(1799年)的“圣集大成”、道光元年(1821年)的“圣协时中”等五块。屋顶覆盖着琉璃瓦,古代以金、朱、黄为最尊贵的颜色,用于帝王、贵族的宫室;青、绿次之,用于百官第宅;黑、灰最下,用于民舍。清雍正年间,皇帝特许孔庙可全部使用黄色琉璃瓦,并以绿色琉璃瓦“剪边”,以此彰显孔子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巍峨壮观,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门前的石狮威风凛凛,守护着这片圣地。</p> <p class="ql-block">启圣宫位于大成殿之后,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硬山式的建筑风格简约而不失庄重,这里是供奉孔子父亲之处。启圣宫造型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却透露出一种质朴之美。</p> <p class="ql-block">清代石碑静静地矗立在文庙内,记录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汝瓷博物馆位于汝州文庙内,1983年在原文庙部分建筑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作为汝州市唯一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唯一以收藏、展览汝瓷为主的专业性场馆,汝瓷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新汝瓷,第二部分展出古汝窑和古瓷片标本,第三部分则是《汝帖》展厅。这里汇聚了自1957年恢复汝瓷生产以来,不同时期烧制的汝瓷精品,生动展现了当代汝瓷恢复与发展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宋代瓷片虽已残破,却依然散发着古朴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现代汝瓷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陶瓷爱好者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距离文庙不远处,便是法兴寺塔。这座建于唐代的砖塔,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兴寺塔坐北朝南,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通高20.87米。塔基平面近似正方形,塔身正南面设有一圆券门,顶端残留三层方形叠涩檐砖,体现了唐代砖塔的建筑特色。塔身上部为八角形密檐叠涩九层,雄伟挺拔,造型独特,呈现出优美的抛物线形,融合了唐、宋、金三个朝代的建筑风格。法兴寺塔不仅是研究中国唐、宋、金时期建筑学、力学及工艺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更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