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记:红色寻踪——井冈山(阿胜随笔)

鹿林

<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p> <p class="ql-block">[阿胜随笔]</p><p class="ql-block"> 红色寻踪——井岗山</p><p class="ql-block"> 上井岗山,一直是我心中永远放不下的一件心事。有人这样说:“去了井岗山,保你能升官发财。”不过我来井岗山,既不为官,也不为财,更不为游山玩水,我只为踏寻红色的足迹,缅怀牺牲的先烈。</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早上六点半,雨天霁雯,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井岗山进发。经过近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下了高速,一面"井岗山"旗帜,威然挺立在路口,向往已久的井冈山已在眼前,我终于踏上了这片神圣的热土。</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位于江西吉安市境内的赣湘两省交界处,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群峰耸立,层峦叠峰,竹林青翠,山花火红。1927年9月毛泽东主席率领工农红军上井冈山,以茨坪为中心,开创了中国革命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由此成了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在车上放眼远望,初秋的井岗山,并非自己想象中睛天的那样的秀美风光:丹桂飘香,红叶漫山,杉黄枫红,层林尽染。而是细雨绵绵,雾气缭绕,山影和云雾时隐时现,像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的确,井冈山是一座神圣的山,不朽的山,天下第一山。因为,正是由于井岗山这个新中国革命的摇篮,这个共产党初心的发源地,才孕育了中国革命后来成功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似乎觉得我们行进的道路,并不是一条普普通通的道路,而是一条中国革命的光明之路。当年,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带领秋收起义后的部队,就是沿着这条山路上了井岗山,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成为了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第一个立足点,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第一座历史丰碑。由此,这一革命的星星火种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燃遍了中华大地,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了胜利。</p><p class="ql-block"> 试想,假如当初毛泽东、朱德、彭徳怀带领的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平江起义的三支部队在失败后,不是当机立断,毅然改变原定部署,直奔井岗山,而是继续强攻大城市,以卵击石,没有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暂时保存自己,另谋远图,完成事关革命大局的战略转移。那么,中国的历史恐怕会被改写。</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这次踏寻的第一站——是位于井岗山茨坪红军南路上的井岗山革命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高大恢宏,共4层,建筑面积一万多平米,有八个展厅,展览了“黄洋界保卫战”,“挑粮上山”,“八角楼灯光”等十九场当年井冈山革命战斗主要场景,陈列展览了近三千多件文物和历史照片。馆的后面竖立着一座象征“胜利的起点”雕塑。</p><p class="ql-block"> 参观前,我们按要求每个人都穿上了一套红军服装,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在那宽阔的馆门庭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纪念照。也许是我戴眼镜的缘故,拍完照后,同行人说我像当年的连指导员,我说是你高抬我了,当时的排长建国都当了元帅,如果我是连指导员,那岂不成了“元帅+”了?这牛皮可真的让他吹得太大了。</p><p class="ql-block"> 在馆内,我迈着沉重的步伐,仔细端详橱窗里那一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句句歌谣和名言。尤其引起我注意的是当年毛泽东撰写《井冈山的斗争》时用过的油灯、砚台和朱德在井冈山挑粮用过的扁担以及红军战士用过的草鞋和绑腿带,还有那几样南瓜、红米、辣椒等仿真品;我们也聆听和观看了部分声光电多媒体。这些都生动形象逼真地反映了当年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初心的井岗山革命斗争历史面貌。</p><p class="ql-block"> 站在毛泽东用过的那一盏油灯前,我凝神注目,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我眼里,仿佛这不是一盏普通的油灯,而是一盏中国革命的指路明灯,它初始看似微弱,点燃的却是燎原之火。</p><p class="ql-block"> 更令我不能忘怀的是朱德用过的那根扁担,让我想起了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朱德的扁担》课文,写的是朱德总司令在井冈山打游击时,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的故事。不禁让人感受到了当年的红军司令身先士卒、官兵平等、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感人场面。这一根扁担,担的不是粮食,担的是中国革命必胜的重任担子。</p><p class="ql-block"> (校友克胜)</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34岁,上井冈山奠定了红色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  朱德30岁成为了护国名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语文课文《朱德的扁担》讲述了朱德同志带领红军巩固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的故事,其中涉及到红军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不断挑粮、爬山等困难任务,展现了战友情和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