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影、制作:王旭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音乐:四渡赤水出奇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11月8日</p> <p class="ql-block">沿着遵义至茅台的高速公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就能抵达被誉为“中国酒都”的遵义仁怀茅台镇。</p> <p class="ql-block">车子驶入茅台镇,迎面而来的是扑鼻的酒香。整条街两旁几乎都是卖酒的商店和酒厂。</p> <p class="ql-block">茅台镇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飘散着醇厚的酒香,还拥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位于仁怀市茅台镇朱砂堡。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三次渡河的纪念塔。</p><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16日,红军先头部队由此第三次胜利渡过赤水河。在茅台镇,红军将士用茅台酒解乏疗伤,军民鱼水,再出奇兵;“茅台策划”,毛泽东抛出锦囊妙计,鼎定乾坤!</p><p class="ql-block">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塔名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塔高25000mm,寓意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塔身由四片形似浪柱的建筑依序错落而成,凸显主题--四渡赤水。2006年5月25日,作为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仁怀是红军三渡赤水的主战场,这里留下了许多红军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机枪连痛歼“飞贼”</p><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之后,新组建的中革军委警卫营在营长杨梅生的组织下开展防空练兵活动,将机枪装上可移动的三脚架和简易对空射击瞄准器,使中央红军增添了一支对空作战力量。</p><p class="ql-block"> 3月18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之后,中央纵队在茅台镇附近的蜿蜒山路上行进时,3架敌机飞过来,低空盘旋一阵后,扔下了一枚枚炸弹,好几个战士倒在了血泊中。危急时刻,杨梅生请示纵队首长后,冲过敌机轰炸掀起的烟雾,来到警卫营机枪连的位置,命令机枪连的战士们架起了四挺机枪。当敌机正好进入机枪连火力范围时,四挺机枪一齐射击,一架敌机被击中,冒着浓烟连人带机坠入茅台镇附近的赤水河里。</p><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的四渡赤水作战似游龙戏水,其高度的隐蔽性也归功于有效的防空作战。</p> <p class="ql-block">特殊的长征纪念</p><p class="ql-block">谭政在参加红军长征时,脚掌上长了一个十分硬的东西,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走路的时候如果碰到这个硬块,就会十分痛。</p><p class="ql-block">后来医生帮他做了手术,但因为毕竟当时的医术有限,那块硬物并没有被清除掉。后来医术提高后,那块硬物被肌肉紧紧地包裹着,已经无法取出来了。</p><p class="ql-block">但谭政好像个没事人一样,还笑嘻嘻地开玩笑说:“取不出来多好,这样我就有可以证明我走过长征的纪念物了。痛点怕什么,人最怕的就是忘记苦痛。”</p> <p class="ql-block">茅台策划</p><p class="ql-block"> 红军的“工兵王”“地雷王”“爆破王”王耀南带领工兵连,将纤绳和铁丝的一头拴在一棵老黄桷树上,一头打桩固定,中间用船做“桥墩”,铺上租来的门板,在朱砂堡、银滩、山羊坳搭建浮桥。</p><p class="ql-block"> 红军对征集的每只盐船预付赔偿30块大洋,由于材料征集快,没费多少时间就修好了浮桥。</p><p class="ql-block"> 踏着这些浮桥,红军于3天内在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隐藏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茅台镇,留下了著名的“茅台策划”。毛泽东让刘伯承问王耀南,前次(即二渡)架的桥还在不?如果还在,就赶紧派人去保护好,把桥看起来。未来的第四次渡江果然用了这些桥。毛泽东还强调“能把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p><p class="ql-block"> 此次声东击西的渡江,红军大张旗鼓地行军,作出将要北渡长江的态势,诱敌西进。贵州仁怀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一鸣说,“如果说‘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那么,‘三渡’就是他的点睛之处!”</p> <p class="ql-block">仁怀红军歌谣</p><p class="ql-block">红军在鲁班场战斗期间,到处张贴,散发《中国共产党十大纲领》等文告,宣传革命真理,当地老百姓也编歌一首记述其事:</p><p class="ql-block">红军贴布告,字字金光耀。</p><p class="ql-block">穷人看布告,个个拍手笑,</p><p class="ql-block">豪绅看布告,抱着脑壳叫!</p><p class="ql-block">当青年农民们了解了红军是为干人翻身求解放的队伍,纷纷报名参加红军,并用山歌表达他们的心愿:</p><p class="ql-block">爬坡要爬芦竹坡,过河要过赤水河,走路要走长征路,当兵要当红军哥。有心上树不怕高,有心下海不怕潮,有心跟着红军走,不怕雷打与火烧!</p><p class="ql-block">红军离开仁怀县境时,广大群众依依不舍,纷纷唱着歌把草鞋、布鞋送给红军:</p><p class="ql-block">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干人一片心。亲人穿起爬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去把魔鬼全消灭,干人翻身享太平。针脚密密线路清,一心做鞋送红军。灯油点了不要紧,革命成功安电灯。</p><p class="ql-block">红军走后,全县各地人民常常怀念红军,憧憬光明,不断用花灯、歌谣等形式表达他们的心情。长岗区太阳乡兴关村民组仡佬族农民朱国珍编了一首流行甚广的花灯词《十二月唱红军》,还有一首花灯词《五更调》,其流传范围更广,几乎妇幼皆知。</p><p class="ql-block">久旱的禾苗望下雨,雾海的航船望标灯。</p><p class="ql-block">红军啊,受苦的苗家盼望你,就象黑夜盼望月亮和星星。</p><p class="ql-block">无娘的鸡崽望白米,离群的山鹰望树林。</p><p class="ql-block">红军啊,受苦的苗家盼望你,好比隆冬黑夜盼天明。</p><p class="ql-block">红军走了两年半,穷人眼睛都望穿。亲人啊 啥时再回还?</p> <p class="ql-block">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塔下方就是赤水河。</p><p class="ql-block">茅台渡口,是赤水河畔的重要渡口之一,1935年3月中央红军由此三渡赤水,这是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过程中,彻底摆脱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中的重要一环。</p> <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中旬,红军三渡赤水,再次入川。随后,又出奇不意地于3月21日四渡赤水,佯攻贵阳,然后又向西北方向急进。</p> <p class="ql-block">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墙</p> <p class="ql-block">茅台渡口,位于仁怀市茅台镇河滨社区赤水河西岸,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三次渡河的主要渡口。</p><p class="ql-block">茅台渡口纪念碑高11.7m,碑名由著名书法家陈恒安题写。纪念碑临河而立,寄托着人民对红军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的深情。1982年2月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红军桥</p> <p class="ql-block">沿赤水河岸拾阶而下,就是原红军搭建浮桥的渡口,当年架设的浮桥早已不见,如今建起了一座悬索桥。桥面铺着木板,桥栏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红星。</p> <p class="ql-block">赤水河在雨季会变红,主要是因为赤水河流经的地段地表岩层主要为紫红色砂岩和页岩,这些岩石覆盖的土层较为松软。每到雨季,大量紫红色土壤被雨水冲刷进入河流,导致河水变红。</p><p class="ql-block">此外,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北部,流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处,河水因含沙量高而呈现赤黄色。</p> <p class="ql-block">走在桥上,只见河水赤红,奔流不息,仿佛走进了红军将士三渡赤水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一渡赤水</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在组织上、军事上、政治上进行了新的调整,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蒋介石如坐针毡,急忙调兵“围剿”红军。为避其锋芒,红军转出遵义,1月29日一渡赤水进入川南。</p> <p class="ql-block">二渡赤水</p><p class="ql-block">2月中旬,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出其不意的又向遵义方向挺进,28日,再次攻占遵义城。蒋介石闻讯,手忙脚乱地调兵遣将,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p> <p class="ql-block">三渡赤水</p><p class="ql-block">3月15日,红军进占仁怀县,17日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剿”红军于遵义的美梦。</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p><p class="ql-block">3月21日,红军以1个团的兵力伪装主力,继续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引诱敌人。主力则以快速的行动回师东进,于22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次折回贵州境内。</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p><p class="ql-block">通过四次渡过赤水河,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最终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p> <p class="ql-block">茅台渡口纪念碑</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p> <p class="ql-block">我在红军桥上走了两个来回,也算是”四渡赤水”了。</p> <p class="ql-block">流传甚广的“中国代表怒摔茅台酒,一碎振国威”故事,讲述了100多年前,中国国酒代表茅台酒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茅台镇五一广场上碎酒坛雕塑就讲述了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当时,梳长辫着长袍的中国人被视为“东亚病夫”,参展的茅台酒用陶罐盛装,因其貌不扬而无人问津。</p> <p class="ql-block">眼看展会即将结束,中国展品无功而返。代表急中生智,佯装失手打碎了一瓶茅台酒,顿时酒香四溢,把评委们一下子全都吸引住了,经品尝评定后评委一致认定“茅台酒”是世界最好的白酒之一。于是,会务方向中国茅台酒颁发了金质奖章。</p> <p class="ql-block">尽管这个故事有点传奇,但人们还是宁愿相信它,并成为茅台镇历代酿酒人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红军仁怀境内停留时间虽只有三天,但是红军在茅台镇却留下了如茅台酒一样回味悠长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王稼祥等领导人发布了一个保护茅台酒的布告,强调茅台酒为民族工业,是保护的对象,红军应该公买公卖,对酒具、酒瓶等都应当予以保护等等。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及身边的工作人员带头遵守红军纪律。</p> <p class="ql-block">长征时期任工兵连长的王耀南在1983年写的《坎坷的路》中回忆道:“当时,工兵连就住在靠河的一个酒厂旁边,于是,我领着毛泽东和朱德的警卫员一起来到酒厂买酒。酒没有容器装,我们就找了两段碗口粗、半人来长的竹子,用烧红的铁条把中间的竹节捅开,只留最下一个竹节,然后在竹筒里盛满满灌上酒,上面再用玉米瓤子紧紧塞住。当我按时价把四块白花花的银元递给酒厂老板时,他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p> <p class="ql-block">长征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治委员的杨成武在1982年写的《忆长征》一书中写道:“……此后,我们又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攻打遵义之西的鲁班场守敌,打了一夜,未彻底解决,又奉命转移到茅台镇。著名的茅台酒就产在这里。土豪家里坛坛罐罐都盛满茅台酒。我们把从土豪家里没收来的财物、粮食和茅台酒除部队留了一些外,全部分给群众。”</p><p class="ql-block">贫困群众得到红军打富济贫的帮助后,从内心逐步认可了这支人民的军队。</p> <p class="ql-block">红军到达茅台镇时,酒香四溢,极大地提振了红军将士的精气神。长征时任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干队队长的肖劲光,他在1987年出版的回忆录中写道:“茅台镇很小,茅台酒却驰名中外,我们在茅台驻扎了三天,我和一些同志去参观了一家酒厂。有很大的酒池,还有一排排酒桶。我们品尝了这种名酒,芬香甘甜,沁人心肺,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在茅台酒的熏陶下,红军将士作战起来犹如神助,取得了不错的战绩。</p> <p class="ql-block">茅台酒不仅芳香醉人,还有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的功效。红军战士到了茅台镇后,就用打土豪没收来的茅台酒疗伤、擦脚。曾三将军回忆:“为了治疗长征和战斗途中留下的脚伤,会喝酒的,都感受到了茅台酒的清香,不会喝酒的,也都装上一壶,留下来擦脚活血,舒舒筋骨……有的同志打趣说,要不是长征来到这里,这辈子哪能喝上茅台酒呢!如果单凭这点,还得好好‘谢谢’蒋介石呢……”</p> <p class="ql-block">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国民党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污蔑红军在茅台酒的酿酒池里洗脚。时任国民参议员的黄炎培先生,挥笔写下一首《茅台酒》:“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里洗脚来。是真是假吾不管,天寒且饮三两杯。”用轻松活泼的语言,狠狠地批判了国民党的无知。</p> <p class="ql-block">红军在茅台镇的时间虽短,但茅台酒为红军疗伤治病的故事,以及红军将士若干年后对茅台镇及茅台酒的悠长回忆,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p> <p class="ql-block">驰名中外的茅台酒厂的一个边门。</p><p class="ql-block">这些红色佳话,既是茅台酒的红色情缘和对外宣介的有效方式,也是茅台酒时至今日仍然独领风骚的重要元素。</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茅台镇走了一圈,吃了皮薄馅多的蒸饺,老板热情和善。逛过太多的古镇,从没经历过连空气中都酒香四溢的,我也是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