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的概述和比较中外文学评价,心情难平。有几点感受,记录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故事情节串联了一下;主要情节和精彩片段采用了原文:抄捡大观园及晴雯之死、黛玉与宝玉最后一面、宝玉离家和宝钗王夫人的告别等,感触很深,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许多情节相当于再熟悉一遍。宝玉离家一段,对宝钗和王夫人怀有极度的同情。以前因为同情黛玉,对宝钗王夫人多有腹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红楼梦》真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书中众多女子的悲剧命运,令人泪目同情和极度感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想那宝钗如何冰雪聪明,却只能眼睁睁往火坑往里面跳。家庭环境上,除了母亲的爱,她是表面上付出爱与关怀最多的人,处处想着别人,在所有人中维持一个好印象。婚姻爱情上,明知道宝玉爱黛玉,可怜宝钗无别的选择,一条道走到黑,強做欢颜要一个宝玉的孩子稳固宝二奶奶的地位,孤儿寡母地撑起一个没有丈夫的家。宝钗做女儿、做妹妹、做妻子、做妈妈、做诗人,因为环境需要,显得道德绑架和理性制约。她的纯真快乐,只是在扑蝶一章表现得无忧无虑,尽显少女本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红楼梦》博大精深,每次翻阅只关注几个点,今在夏志清论文版,对宝钗的同情如滔滔江水。今天时代的女性,再不以宝钗幸福观为容、为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薛姨妈曾经许诺给黛玉宝玉做媒,事实是在各种因素平衡中,让自己的女儿做了宝二奶奶,对黛玉的毁灭性打击不能没有责任;可怜黛玉没有长辈提携做主捅破爱宝玉的窗户纸,看到的一点点希望,亦被忽悠。这是我最不能理解薛姨妈的地方,怎么忍心呼弄一个对你绝对信任,对爱情十分难以启齿的柔弱少女?你明明有别的心思,办不到这个事情,怎忍心伤害在心灵上寄人篱下孤苦无依柔弱多病的黛玉?这不是要她的命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王夫人应该是最成功的女人:丈夫高管、长女皇妃、长媳本分、长孙爱学习有前途、还有一个万般宠爱的宝贝疙瘩小儿子宝玉,妥妥的人生赢家。然而,丈夫不疼,看不到丈夫爱意;皇妃女儿抬高其地位,却无寻常母女之情;长媳妇本分教子,孤儿寡母的,并未得其关照爱护;最疼爱的小儿子宝玉,只能远远窥探是她做母亲的悲哀,宝玉更多是对她地位的保证,作为母亲,王夫人对自己的非常优秀儿女,一个也当不了家。在婆媳关系中,婆婆贾母不待见,对自己儿媳妇孙子不闻不问冷若冰霜。作为家族一脉领导,无大局观,容易冲动,报私仇不择手段,破坏家族繁荣昌盛。为女人的内心苦楚一句不能说,只能在木鱼声里愤懑祈祷。实在无可奈何地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姑娘媳妇丫鬟婆子们的快乐、才情,在大观园相对单纯的人文、自然环境中,得到充分发挥。</p> <p class="ql-block">9.无条件喜欢黛玉。看书确实觉得黛玉小性子多,又总能原谅她。心里和黛玉对话,像黛玉说宝玉:“你可总是改了吧!”为什么喜欢黛玉?可能感觉她的小性子,是每个女孩子小时候的小性子。会站在她的生存空间,理解她。黛玉给人的代入感最强,她仿佛活在你的身边或者心里,忽略她是书里的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看《百家讲坛》周汝昌讲《红楼梦》说钗戴性格是一个女孩子性格的两个方面,作者有意地扩展夸大一个人性格的两个方面,让人看得更清楚形象。这是文学的权利。作家想塑造谁,可以拆分一个人的性格,也可以把许多人的特征捏合成一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人是复杂的个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言为心声”在许多时候是不真实的。人说出来的话,虚虚实实,看看《红楼梦》里人物对话,便知。复杂的百科全书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黛玉最后说:“宝玉,你好,你好,你……”人生的无奈便是“我家后院有一棵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有些话,说了咋样,不说又咋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性不同,看问题方法结论不同。童年是黛玉,职场是宝钗,青年是王熙凤是探春,老年是贾母是王夫人是薛姨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青年是孙悟空,“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晴雯黛玉史湘云个别时候有这样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宝玉是谁?过尽千帆皆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