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嬗变

一叶扁舟

<p class="ql-block">  老家是苏北的一个乡村,在上好几辈时,由周边村民迁入而形成的村庄。经过断断续续数年的迁入,加之几代人的繁衍,到我有记忆起,村庄规模已基本稳定,大约40来户人家。</p><p class="ql-block"> 由于由种种原因,几年不回自己的老家了。今年春节,蒙先生慈悲,年初三就同意来到了我的老家。回到村里,邻里乡亲、亲朋好友相见,相互拜年、恭祝发财一番,真是喜气洋洋,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平日村里的人是很少的,都到外面的世界找工作挣钱了。跟我一样,只有春节只才能回归故里,温一温乡情。相互问候间扯起了很多的话题,多数是围绕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家乡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子变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 大家扯起闲来嗓门都大大的,相互间的交往也大气了很多。明显地是收入多了,更自信了,再不是当年的"面朝黄士背朝天"的"伯伯"了。</p><p class="ql-block"> 老一代打工族,多以瓦匠、木匠居多数。新一代的打工族,工种丰富,加上刻苦、踏实,再赶上好的形势,许多人都能争取到出国劳务的机会,一去两、三年,可挣得二、三十万,虽然与家人亲近的次数少了,但换得妻儿老小在家的风光也值了。早几年老公外出打工,农闲时便终日搓麻将的妇人族,如今亦忙忽起来了。很多人都进厂上班了,也拿起了稳定的收入。也有一些人到邻近的城市做保姆,每月能挣个千把块钱。亦有一些精明的主妇买几台织带机、缝纫机,叫上内个邻里,在家开了迷你织织带、服装厂,也为大厂子OEM小活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村里大多数人家,都有宽阔的庭院、精致的洋房,装饰精美,淋浴房、太阳能热水器、微波炉、洗衣机、煤气社、冰箱……,城里应有的,家乡多有了。好多户人家门口都停放了骄车,漫步村道,不时一道耀眼的光线反射入眼,好炫!</p><p class="ql-block"> 想当初10多年的寒窗苦读,到现在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工作,满以为回家过趟年,好歹能杨眉吐气一番了。现在却浑然没有这感觉,竟还是那句话 "你一直在奔跑,仅仅是没被别人拉下"。哈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头渐少了</span></p><p class="ql-block"> 我在家乡的20年,村庄的人口与大小均未有明显的变化。在我离开家乡前面的数年里,外出求学、户藉迁出,称得上是稀罕、风光的事儿了。后来政策宽了、观念新了、收入高了,基本上80%的孩子都能外出求学了,年轻人就变少了。亦有一些年轻人,出外务工,努力学得一门技艺,踏踏实实,也能在城市谋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即在当地买房安家了。这也是年轻人渐少的一个原因。</p><p class="ql-block"> 许多孩子在外立业成家后,就将父母接到自己身边,一方面尽尽孝心,另一方面也指望老人能再帮帮自己:照顾子女、打理家务、看看家,自已捞个省心、放心。这样的父母多数是闲不下来的,挖掘心思地在家时找活显身手,然后充分享受、弦耀着自己的战绩。子女极其不想涉足的繁杂家杂,竟让他们得到了莫大的愉悦。也难怪,在老家他们被羡称为"享清福"来了。年长者也就变少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收入较高的,设法到镇上或县城买房子,然后举家迁到新居。也只是过时过节或有事件才偶尔回来,看上一两眼就匆匆离开。户数就这样变少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事增多了</span></p><p class="ql-block"> 陪读,早几年只在媒体上接触到的名词,现在老家已很风行了。孩子上高中后,多数母亲就开始陪读了,一则为更好照顾孩子◇二则可看好孩子不致染上不良习惯。更有一些家境较丰的人家,刚初中就将孩子送进县城的学校,然后便开始陪读了。与他们聊聊得知,各种的开销完全就是城里的标准。</p><p class="ql-block"> 戒烟,在我记忆中,家乡没有男人不吸烟的,没有男人吸烟少的。我身处易燃易爆品管理甚严的环境◇眼见许多同事烟民,渐将几十年的瘾都扼杀了。至今还在惊叹这些人的顽强意志。不曾想一到老家,发现吸烟的人更少了。听说先是一些"富余族"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坚决开始戒烟;那些"经济族"们,自个儿思忖一番,便纷纷效仿……</p><p class="ql-block"> 搬迁,早几年镇政府已统计了各户房产面积,并颁发房产证现在已不再批新房建造申请了。眼看我们的村子越来越小,善分析人士称:可能不出几年我们村就要被合并掉了。普通老百姓喜忧参半:喜的是,规划面前一律平等,那些乡霸们不会再有什么士地特权了;忧是,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要为夷为平地,总是不甘。</p><p class="ql-block"> 夜,静静地,不能入睡,依然激动着家乡的变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