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饶市铅石山,位于广信区煌固镇沿畈村东面,面积约3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389米。山形如覆碗,四周绝壁如削。山上怪石琳琅满目,洞穴幽奇。最奇的是鼻子洞,悬崖上有两个鼻孔,一个流米,一个流油。</p> <p class="ql-block">水泥路盘旋到顶,下车只见眼前是一片宽敞开阔的空地,铅石庙便位于其上,庙宇古朴肃静,据石碑记载,早在唐朝就建有道教之庙,清末民初庙宇建筑发展到顶峰。</p> <p class="ql-block">沿畈章氏宗谱记载:“铅石山萃然起于苍莽之中,船岩垂象,鼻孔著形,金顶巍峨,向石人似拱秀。猫头苍翠,对灵岫而争峰,祀庇人等咸以为有仙气象。并有铅石生辉,数如八龙之称。而金顶白云、瓜坪清泉、石僧卧云、石僧负尼、鼻孔岩、猫头峦、船岩、石笋为铅石山八大著名景观。”清代贡生章甫(曾在同治年间聘修县志)就八大景各写五言诗一首,现寺庙里有其碑刻。</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小景观就更多了:老道迎宾、石马上山、神猴探头、神龟守门、老虎岩、石兔子、牛角尖、一线天、官帽石、大石磨、石门槛……</p> <p class="ql-block">从沿畈上铅石山有三条路。一条往水带田自然村上,可观赏石僧负尼(又称和尚背尼姑)和石笋;一条往灰山坞自然村上,可观赏猫头峦(又称鹰嘴峰)右侧面;还有一条往白山岭岗上,可观赏猫头峦左侧面、船岩和瓜坪清泉三大景观。往白山岭岗上的路没有石阶,路最长又比较险,很少人往那走。</p> <p class="ql-block">铅石山是煌固镇沿畈村与沙溪镇铅岭村的分界线。从铅岭村上山,可以远观主峰上的鼻孔岩(又称神仙洞或鼻子窟窿),还可近看小金顶上的官帽石和牌坊石。后两处景观虽不在八大景之列,但形象逼真,很值得观赏玩味。</p> <p class="ql-block">所有上山的路都通往主峰大金顶的谷底,也就是庙宙所在的位置。从谷底上金顶只有一条路,在谷底,主峰上的石僧卧云(又称和尚摊尸或石僧晒腹)景观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石笋在山东北面,这尊奇石,在半山腰拔地而起,高约20多米。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效果,东面看,感觉它摇摇欲坠,担心随时会倾倒,而从西面看,它却稳如泰山,像坐镇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石僧负尼也在东北面,就是两个山峰重叠在一起,像一男一女的头像。说是大人背小孩也行,说是和尚背尼姑,更具浪漫色彩和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猫头峦在山西南面,山壁上突出一块形似猫头鹰的巨石,尤其鹰喙很神似,有光滑的曲度感。我小时候常往白山岭岗上山砍柴,对这一景观已熟视无睹,听大人说每到傍晚,这里便有猫头鹰在叫。一次下山晚,果然听到“咕咪、咕咪”的叫声。山色暗淡,加上这种似哭非哭的叫声,我和小伙伴内心恐惧,敛声屏气挑着柴火走过那一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山上采石人将麻石滚下山时,出了意外,麻石不走寻常路,误撞了猫头峦,撞断了猫头鹰的头部。现在看这个地方,再有想象力,也联想不到猫头鹰了。</p> <p class="ql-block">船岩在山南面,是长50多米、深10多米的怪洞。洞中有池,泉水不竭。明朝大学士夏言游铅石山时,曾在此洞休息过。每遇战乱,附近乡民拖家带口来船岩及老虎岩躲避。两岩相隔200多米,在山路的两边。上了白山岭岗,往主峰方向走500来米,可以远眺两岩。上铅石山通公路后,这条路基本上荒废,荆棘丛生。</p> <p class="ql-block">瓜坪清泉也在山南面,大块连成片的麻石,叫西瓜坪坦,麻石上人工开凿了一个池子,清泉汩汩涌出,水质上乘,入口回甘。周边石板上泉眼众多,丝丝泉线细流,并长满青苔。</p> <p class="ql-block">石僧卧云、鼻孔岩、金顶白云三大景观在主峰上。石僧卧云,在主峰南面,站在谷底看上去非常逼真。小和尚双目微闭,两手交叉放在胸前,神态淡然,安静地躺着,从容地享受阳光。上金顶的路又狭窄又陡峭。行至石僧卧云旁边,看到的只是悬崖上的几块凹凸不平的石头而已,属于只可远看不可近观的风景。过了石僧卧云,山道分了两支,一支斜行往上去大金顶,一支往右侧去正东面的鼻孔岩。</p> <p class="ql-block">鼻孔岩是两个天然岩洞,洞口形似鼻孔,高3米多,宽近2米,深4米多,越往里越小,两洞相通。洞口下方有两个锅状坎。往神仙洞的路根本不叫路,有些地方只容纳下一只脚,穿鞋子是走不过去的,必须光脚,手脚并用,手扶稳石壁再挪脚。眼不能往下看,那是万丈深渊,绝对望而却步。</p> <p class="ql-block">往大金顶攀登,经过两个“S”型斜坡,到达顶峰。村庄、田野、山林、河流尽收眼底。不论天晴下雨,始终有一大块白云,白天停在金顶上,夜晚在铅石山上空飘游。亦即铅石山的第一景——金顶白云。有了这顶白云滋润,铅石山的茶成了云雾茶,汤色嫩绿明亮,口感鲜香甘醇。登上顶峰,山风拂面,空气清新。仰望蔚蓝天空,白云的丝丝缕缕都可见。</p> <p class="ql-block">早年金顶上只有几棵茶叶树和成片的茅草,在顶峰可以放眼四望。站在东北面可以看到近处的石僧负尼和远处的石笋景观。如今金顶上长着密密匝匝比人更高的灌木,东北面过不去。石僧负尼和石笋两处景观,只有从水带田方向上来才能看到了。听当地人说,现在一路遍布杂树和荆棘,想从这里上山很困难了。</p> <p class="ql-block">早在唐朝,铅石山就是道教福地,与三清山、葛仙山、灵山并列上饶境内四大道教名山。在山顶建有“金顶法坛”,州府官员逢节来此祭祀天地,祈祷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南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尚书太师太保章伯温(铅屏章氏之始祖)庆贺六十寿辰,在山上捐建了祖师殿,从此释道并举,香火旺盛。后来又陆续建了香林寺(始在铅石山麓沿畈横街头临河而建,涨水冲毁后重建扩建,山下山上都建有香林寺,又叫香林院),真武殿(铅岭庵),大士堂(慧定寺),沈大真仙庙,三官殿等。</p> <p class="ql-block">宋末元初,章伯温后裔章潜,考取进士官至翰林院,因不满当时社会现实,辞官还乡,在香林寺的崇福禅院笔立诗会。各地达官显贵积极响应,从之如云。一时文人荟萃、雅士云集,作诗赋词,以文会友。诗会成立之初,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来此参会。诗会历经40年之久,闻名全国。明洪武年间,香林寺升格为“丛林”,成了儒释道三教融合中心,各地僧侣来此集会讲学,盛况空前。至清同治年间,山上除了宏伟壮观的庙宇建筑,还有32直饭堂,供庙会时各地来的朝拜者食宿,有大戏台可供三个班子同时演出,还有庙产田地茶山上百亩。每年农历九月初一至初十庙会期间,成千上万人上铅石山朝拜,沿途摆满货摊茶摊,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铅石山宗教兴盛的景象一直延续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是年高化和尚贪污庙里财产被发现,他引兵夜焚寺庙以逃脱,那些金碧辉煌的庙宇毁于一把火。僧人陆续离去,只留下一两个守残庙。新中国成立后,守庙的僧人停止了佛事活动,回原藉参加劳动。寺庙的附属建筑,诸如戏台、神钟、烧纸炉、和尚塔、大庙石门、关口园门,作为封建迷信的遗物,统统拆除毁坏。“文革”开始,这里改为沿畈农场,各生产队抽调社员到山上种植茶叶树和油茶树等。改革开放以来,多位信徒出资出力,先后在原址上重建了庙宇,并将流传下来与铅石山有关的名家诗文70余篇,刻在青石碑上。</p> <p class="ql-block">2012年,政府投资修建了双车道的水泥路上铅石山,全长1.2千米,车子可以开到庙宙门口,极大方便了信徒朝拜和游客观光。<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UdzcabbUqv4XpBx2-9VyCQ"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印象中的铅石山八大景(作者:章晓红)</a></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日,行走金华群一行12位同学,大雁、雁婆、回忆、北山卧羊、忆江南、西岭、徐铭、一片云、胡一、英子、开心2人,走进上饶铅石山,奇石林立,危崖峭壁,一笋一洞一墙,感谢回忆先锋,感谢北山卧羊和一片云,感谢背绳的同学,感谢开车的同学,感谢大家一路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