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宋艳婷

<p class="ql-block"> 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体现在按时完成作业的能力上。在我教二班以后,经过两个月的教学观察,我发现有些学生能够在课后服务时间内高效完成作业,而另一些则常常拖到晚上九点。通过与部分家长沟通了解到,那些作业完成较晚的学生主要存在写作业时分心的问题,不是做小动作就是抠手指,这样的状态怎能保证作业的质量与效率?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由于自觉性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完成作业往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然而,孩子们的可塑性极强,只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就能有效改变他们的作业态度,培养起良好的作业习惯。</p> <p class="ql-block">  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作业过程中的拖延问题,我决定在班级微信群内发布一条通知:“亲爱的家长们,为了改善孩子们作业时的磨蹭现象,从今日起,我们每天在群内分享每位孩子的作业情况,具体格式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姓名+完成时间+作业过程表现(如是否专注、有无磨蹭)+书写态度(如认真与否)。此做法旨在鼓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而非施加额外压力。”</p> <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我便收到了家长们关于孩子作业情况的反馈,结果显示磨蹭现象普遍存在。次日上课时,我首先表扬了那些能够积极主动、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并奖励他们精美的贴纸。接着,我装作不解地问道:“我们班居然还有几位同学在写作业时总是拖拖拉拉,字迹潦草。老师实在不明白他们为何要如此对待自己的作业呢?我们不妨问问这些小朋友,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能好好完成作业吧?”面对我的提问,那些平时磨蹭的同学沉默不语,只是低垂着头。随后,我继续询问全班同学:“你们认为,每天认真完成作业受到老师的表扬好,还是敷衍了事遭到批评更好呢?”孩子们纷纷回答:“当然是被表扬更光荣!”“我每天都被老师表扬,还获得了平台上的积分呢!”见时机成熟,我对那些表现不佳的学生说:“你们愿意改变现状吗?想要成为像其他同学那样优秀的人吗?”他们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我又转向其他同学:“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大家同意吗?”这一次,孩子们齐声回应:“同意!”</p> <p class="ql-block">  通过家长每日反馈及我在课堂上的持续引导,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得到了认可。同时,我也向家长们强调,在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除非遇到困难寻求帮助,否则家长不应过多干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责任,而非家长的任务。即使家长发现孩子作业中有不当之处,也应在孩子全部完成后才予以指导,避免因家长过度介入导致“学习变成家长的事”。家长应学会控制自己纠正错误的冲动,以免适得其反。</p> <p class="ql-block">  仅仅两周时间,孩子们的作业态度便有了显著转变,作业质量也随之提升。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反复,我会及时调整策略,确保他们能够逐步走上正轨,最终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