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印度池鹭

电教老曹

<p class="ql-block">印度池鹭是一种中型涉禽,通常驼背,它们在鹭鸟中显得很特别,粗壮的短颈部,短厚的鸟喙浅黄色或棕色,腿红色或黄绿色,夏季成鸟脖子上长出长长的饰羽毛。</p><p class="ql-block">食性:主要食物包括甲壳类动物,青蛙、水生昆虫,鱼类,蝌蚪。印度池鹭的伪装术非常优秀,经常允许人接近时才快速飞开。</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印度池鹭平时保持沉默,但有其他鸟类接近它们的巢时,会发出严厉嘶哑的鸣叫声进行威胁。平时栖息沼泽湿地或有水葫芦等漂浮植物的水域。在旱季,它们到草坪上觅食,甚至在干燥的草原觅食,有时也形成社区栖息,常群居,迁徙种类。</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在繁殖季节经常与其他水禽杂居,通常在树上或灌丛中用树枝搭建平台式鸟巢,雌雄共同建巢。每次产3~5枚卵,双亲共同孵化,孵化期18~24天。</p> <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摄于海南</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黑龙江版【版主推荐】</p> <p class="ql-block">122 黑喉石鹡</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鹟科石鹡属的鸟类。原黑喉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鹡</span> 分化出三个独立鸟种,即本种黑喉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鹡</span> 、东亚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鹡</span> 和欧洲石 <span style="font-size:18px;">鹡,</span>黑喉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鹡</span> 是中等体型(14厘米)的黑、白及赤褐色石 <span style="font-size:18px;">鹡</span> 。雄鸟头部、喉部及飞羽黑色,颈及翼上具粗大的白斑,腰白,胸棕色。雌鸟色较暗而无黑色,喉部浅白色。注意和白喉石 <span style="font-size:18px;">鹡</span>区别。喜开阔的栖息生境,如农田花园及次生灌丛,栖于突出的低树枝以跃下地面捕食猎物。</p><p class="ql-block">黑喉石 <span style="font-size:18px;">鹡</span> 与白喉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鹡</span>的区别:(1)黑喉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鹡</span> 雄鸟与白喉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鹡</span>雄鸟的区别:白喉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鹡</span> 雄鸟喉部白色,注意黑喉 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鹡</span> 雄鸟在换羽的时候可能喉部黑白夹杂,但仍不如白喉石鹡喉部的纯白色。</p><p class="ql-block">(2)黑喉石鹡雌鸟与白喉石鹡雌鸟的区别:白喉石鹡雌鸟似黑喉石鹡雌鸟,但背部灰色较重,飞羽基部色白。</p><p class="ql-block">食性:黑喉石鹡主要以昆虫为食,主要有蝗虫、蜂、蚂蚁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 :繁殖期4-7月。繁殖期间雄鸟常站在巢区中比较高的小树枝头鸣唱,雌鸟则致力于筑巢。通常营巢在灌丛隐蔽下的地上凹坑内筑巢,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5-8枚,1天产1枚卵。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12-13天的巢期生活,幼鸟即可离巢。</p> <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山西版加为【精华】</p> <p class="ql-block">123 乌 鸫</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鸫科鸫属的鸟类。俗名百舌、中国黑鸫。全身黑色,但嘴黄色,鸣声嘹亮,春日尤善啭鸣,其声多变化,故又称"百舌"。常在田圃或疏林间地上觅食,以甲虫、蝗、蚊、蝇等多种昆虫为食,为农林益鸟,也掘食蚯蚓。受惊则飞上枝头,营巢于乔木上。为我国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各地常见的留鸟。</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体型略大(29厘米)的全深色鸫。雄鸟全黑色,嘴橘黄,眼圈黄,脚黑。雌鸟上体黑褐,下体深褐,嘴暗绿黄色至黑色,眼圈颜色略淡。</p><p class="ql-block">乌鸫和乌鸦的区别:乌鸫是一种极容易辨认的常见的中型雀类,不知者常误认为是乌鸦,其实乌鸫比乌鸦在体形上要小得多,和普通鸽子差不多,而乌鸦体型粗壮。在外观上乌鸫比乌鸦要秀气得多,乌鸦的喙是黑的,乌鸫的喙是黄色的,这点极易区别。</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于地面取食,在树叶中翻找无脊椎动物、蠕虫,冬季也吃果实及浆果。栖息于林地、村镇边缘,平原草地或园圃间,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跑,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栖落树枝前常发出急促的“吱、吱”短叫声,歌声嘹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找到蠕虫后,乌鸫会小幅度跳起,落下时急速啄食。</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 :雄鸟向雌鸟求爱时,先是努力显示自己,尽量显示自己的特殊本领。它围绕着雌鸟进行精彩的飞行表演,或打转转,取得雌鸟的垂青,然后就进行交配。</p><p class="ql-block">乌鸫喜欢在小溪、池塘、绿荫的道路附近筑巢。巢以枝条、须根、枯草、松针等混泥而造成深杯状,营置于乔木的枝梢上或枝丫间。巢深4~6厘米。一年产卵两窝,每窝4~5枚卵。卵呈浅绿色而缀以淡灰色斑纹。孵卵期为12~15天,育雏鸟13~14天,即出窝。</p> <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辽宁版加为【精华】</p> <p class="ql-block">124 长趾滨鹬</p><p class="ql-block">长趾滨鹬是鸻形目丘鹬科滨鹬属的鸟类,是不常见的过境鸟及冬候鸟。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华东及华中的大部分地区,越冬在台湾、广东及香港。</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体小(14厘米)的灰褐色滨鹬。上体具黑色粗纵纹,腿绿黄色。头顶褐色,白色眉纹明显。胸浅褐灰,腹白,腰部中央及尾深褐,外侧尾羽浅褐色。夏季鸟多棕褐色;冬季鸟与相像的红颈滨鹬的区别在腿色较淡,与青脚滨鹬区别在上体具粗斑纹。飞行时可见模糊的翼横纹。</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喜沿海滩涂、小池塘、稻田及其他的泥泞地带,单独或结群活动,常与其它涉禽混群。不似其他涉禽羞怯,有人迫近时常最后一个飞走,站姿比其他滨鹬直。</p> <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天津版加为【精华】</p> <p class="ql-block">125 灰头鹀</p><p class="ql-block">灰头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又名青头雀、青头愣。主要特征:头、颈背及前胸灰色,耳羽下具有月牙形斑纹。灰头鹀生活于山区的河谷溪流,平原灌丛和较稀疏的林地、耕地等环境中,常常结成小群活动,但是在繁殖季节会成对活动,生性大胆,不怕人,常能与人非常接近。</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体小(14厘米)的黑色及黄色鹀。繁殖期雄鸟的头、颈背及喉灰,眼线及颏黑,上体余部浓栗色而具明显的黑色纵纹,下体浅黄或近白,肩部具一白斑,尾色深而带白色边缘。雌鸟及冬季雄鸟头橄榄色,过眼纹及耳羽下的月牙形斑纹黄色。</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不断地弹尾以显露外侧尾羽的白色羽缘。越冬于芦苇地、灌丛及林缘。</p><p class="ql-block">食性:灰头鹀冬春季食谱以野生草种、植物果实和各种谷物为主,夏季灰头鹀以昆虫为主要食物。 于森林、林地及灌丛的地面取食。</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 :灰头鹀每年的5月中旬开始求偶,5月下旬到6月中旬筑巢,巢呈碗状,以草茎、草根和树叶等材料交织而成,巢址选择在低矮灌丛的地面或者近地面的树枝上。灰头鹀筑巢之后即行产卵,每巢产卵5枚左右,卵呈天蓝色,表面散布褐色斑点,孵化期12-13天。雏鸟生长迅速,留巢期12-13天。</p> <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黑龙江版加为【精华】</p> <p class="ql-block">126 白眉姬鹟</p><p class="ql-block">白眉姬鹟是雀形目鹟科姬鹟属的鸟类。别名:花头黄、三色鹟。雄鸟上体黑色,下体黄色,具白色眉纹和白色翼斑。雄鸟和黄眉姬鹟区别在于眉纹白色。雌鸟上体橄榄绿色,无眉纹。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和华南等地。是中国夏季常见的一种森林鸟类,不仅羽色艳丽,鸣声婉转悠扬,而且全以昆虫为食,是重要的森林益鸟,在森林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体小(13厘米)的黄、白及黑色的鹟。</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地带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尤其是河谷与林缘地带有老龄树木的疏林中较常见,也出入于次生林和人工林内,迁徙期间有时也见于居民点附近的小树丛和果园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树冠下层低枝处活动和觅食,也常飞到空中捕食飞行性昆虫,捉到昆虫后又落于较高的枝头上。有时也在林下幼树和灌木上活动和觅食。繁殖期间雄鸟常躲藏在大树茂密的树冠层中鸣唱,鸣声清脆、委婉悠扬,性胆怯而机警,一遇危险,迅速藏匿。</p><p class="ql-block">食性: 白眉姬鹟食物主要有天牛科,雏鸟几乎全部以昆虫幼虫为食。</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 :繁殖期5-7月。通常在4月下旬5月初即见雌雄鸟相互追逐,雄鸟亦开始鸣叫迁徙。白眉姬鹟在我国长江以北以及四川和贵州地区主要为夏候鸟,长江以南地区多为旅鸟。每年4月中下旬开始迁来我国繁殖,到达东北繁殖地多在4月末5月初,秋季于9月上中旬开始南迁,少数迟至9月末还未迁走。 晨昏时雄鸟长时间地站在树枝头高声鸣唱,雌鸟时隐时现活动在附近,在雄鸟周围飞来飞去,或出没于天然树洞觅找巢位。通常营巢于阔叶疏林和林缘地带,也营巢于次生林,混交林、果园和人类住宅附近。</p> <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天津版加为【精华】</p> <p class="ql-block">127 原鸽</p><p class="ql-block">原鸽是鸽形目鸠鸽科鸽属的鸟类。又名野鸽子、野鸽、脖鸽。为人类所驯化的原鸽被称为家鸽。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32厘米)的蓝灰色鸽。翼上横斑及尾端横斑黑色,头及胸部具紫绿色闪光。尾上覆羽白色。此鸟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及家养品种鸽(家鸽)的野型。</p><p class="ql-block">区别辨识 :原鸽和家鸽(包括信鸽)的区别:从分布上看除西北、内蒙地区,原鸽极为罕见,个体之间羽色几无差异;而家鸽经过人工繁育,品种多样,羽色变化大。</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原鸽的食物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包括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如玉米、花生、芸豆、豌豆、高梁、甜瓜、蒲公英等。原鸽原本为崖栖性的鸟,被人类驯化后很快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在城市中很容易看到本种的驯化种群或再野化种群。</p><p class="ql-block">一般而言,结群活动和盘旋飞行是其行为特点,但据1928年的研究,栖息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原鸽飞行迅速而且常延直线飞行并一般离开地面不高,原鸽营巢的悬崖高度一般都在700米以下。</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 :鸽孵化期约18天,雌雄交替孵蛋,并都能从嗉囊中吐出乳糜以哺养雏鸽。巢为干草和小树枝搭建成的平板状巢,中央稍凹,一窝产卵两枚,卵白色。</p> <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山西版加为【精华】</p> <p class="ql-block">128 太平洋黑鸭</p><p class="ql-block">太平洋黑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外形特征 :太平洋黑鸭身长 47-61 厘米,雄鸭体重 642-1400 克,雌鸭体重 560-1400 克。整体羽毛主要是褐色,羽毛有白色或黄色边缘。头顶很具特点,以深褐为中间色线,通过与眼睛上下方,深褐色的顶冠与奶油色接壤,形成长而醒目的宽条纹。上层翼的覆羽颜色相同,二级飞羽明亮有光泽,有绿色翼镜。翼下内侧的白色在飞行很突出。年幼的太平洋黑鸭羽毛类似成鸭。</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太平洋黑鸭是澳洲很普通的野鸭,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森林池塘、潮汐泥滩、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一般成对或集小群活动,在城市池塘活动的该鸭变得非常温顺。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主要以沼泽地和湖泊区的植根、草籽、叶、草果、稻谷等为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 :太平洋黑鸭交配最高峰是在雨季。伴随着求偶仪式化雄鸭用双翼拍打并追逐雌鸭转动。用植物草茎营建成一个碗状形巢,鸟巢高于附近的水泽,隐蔽于水草丛中。每巢产卵4至12枚,孵化时间21至25天。幼鸟49天离巢,通常由雌鸭单独孵化,孵化后依然由雌鸭照顾,小鸭跟随雌鸭身后觅食。</p> <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山西版加为【精华】</p> <p class="ql-block">129 黄爪隼</p><p class="ql-block">黄爪隼是隼形目隼科隼属的鸟类,外形特征 体小(30厘米)的红褐色隼,中国二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雄鸟:头灰色,上体赤褐而无斑纹,腰及尾蓝灰。下体淡棕色,颏及臀白。胸具稀疏黑点。尾近端处有黑色横带,端白。雌鸟:红褐色较重,上体具横斑及点斑,下体具深色纵纹。前额污白色。幼鸟:和雌鸟相似,但上体纵纹和横斑粗著,腰和尾上覆飞淡棕色,中央尾羽蓝灰色,仅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外侧尾羽棕色,具黑褐色横斑。</p><p class="ql-block">虹膜-褐色;嘴-灰色,端黑,蜡膜黄色;脚-黄色。</p><p class="ql-block">区别辨识 :黄爪隼雄雌两性均似红隼,但体型较小而纤细,雄鸟色彩较鲜艳,黑色点斑较少。雄鸟翼上覆羽蓝灰,且无红隼眼下的深色条纹。飞行时尾呈楔形。爪浅色,而红隼爪黑。</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黄爪隼栖息于开阔的荒山旷野、荒漠、草地、林缘、河谷,以及村庄附近和农田地边的丛林地带。性情极为极活跃,大胆而嘈杂,多成对和成小群活动。常在空中飞行,并频繁地进行滑翔。叫声尖锐。主要以蝗虫、蚱蜢、甲虫、蟋蟀、叩头虫、金龟子等大型昆虫为食,也吃啮齿动物、蜥蜴、蛙、小型鸟类等脊椎动物。通常在空中捕食昆虫,主要以昆虫为食。较红隼少停在空中鼓翼,振翼甚快。迁徙时结大群。</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5一7月。营巢于山区河谷悬崖峭壁上的凹陷处,也有在大树洞中营巢的。</p><p class="ql-block">通常每窝产卵4一5枚,偶尔有多至7枚和少至3枚的。卵的颜色为白色或浅黄色,有砖红色或红褐色斑点。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但以雌鸟为主,雄鸟仅在白天偶尔替换雌鸟。孵化期为28一29天。</p><p class="ql-block">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主要由雄鸟觅食饲喂,大约经过26一28天的巢期生活后,雏鸟即能飞翔和离巢。</p> <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辽宁版加为【精华】</p> <p class="ql-block">130 东方大苇莺</p><p class="ql-block">东方大苇莺是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和华南等地。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其模式产地在日本。</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体型比大苇莺略小,为19厘米的褐色苇莺。具显著的皮黄色眉纹。虹膜-褐色;嘴,上嘴褐色,下嘴偏粉;脚,灰色。</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喜芦苇地、稻田、沼泽及低地次生灌丛。</p><p class="ql-block">东方大苇莺与大苇莺的区别:两者地理分布无重叠;东方大苇莺体型较小19厘米,大苇莺20厘米。东方大苇莺初级飞羽的凸出较短而胸侧多纵纹,大苇莺胸部为白色无纵纹。</p> <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拍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天津版加为【精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