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8日,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在西安召开《不朽的军魂.诗歌券》新书发布会,会后我们“诗旅长安”团队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陕西博物馆是国家级的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馆藏文物达370000件,从上古时期的简单石器,到十九世纪的生活物品,横跨一百多万年,商周的青铜器、历代的陶俑、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等等,每一件都是宝贝,代表了陕西悠久的历史和古代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进口的狮子,是仿照唐顺陵走狮石雕的复制品,这尊石狮高3.05米,身长3.45米,身体与底座为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被誉为“东方第一狮”。</p><p class="ql-block"> 顺陵走狮不仅是中国发现的最大古代石狮雕刻之一,还代表了唐代石刻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它的造型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展现了唐代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气度。这尊狮子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唐代帝陵前象征守卫的石刻,象征着权力和威严。</p> <p class="ql-block">鸳鸯莲瓣纹金碗</p><p class="ql-block">鸳鸯莲瓣纹金碗由纯金制成,耀眼夺目。碗外壁是捶打出的双层仰莲花瓣,上层满饰鸟兽花草,野兽奔走,飞鸟展翅、芳草鲜嫩、花朵缤纷;下层满饰忍冬花纹、繁复华美,雍容雅丽。碗内底一朵团花绽开,外底一只鸳鸯回首,动静相生。整体布局规整,纹饰繁而不乱.大气典雅。</p> <p class="ql-block">孔雀纹盘顶银方盒</p><p class="ql-block">该方盒为盘顶,正面中部有锁鼻,是一</p><p class="ql-block">种盛放重要物品的容器。方盒除底面光素无纹外,其余各面均有装饰,正面、左面、右面纹饰以中轴左右对称布局,顶面背面纹饰从中心点向外布局,纹饰复杂,制作精细。值得注意的是,方盒正面中央刻画一对足踏莲蓬、相向起舞的孔雀,右侧孔雀羽翼丰满,左侧孔雀及足下莲蓬却素面无纹,应为未完成品。</p> <p class="ql-block">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p><p class="ql-block">该壶造型别致,采用捶操、焊接、鎏</p><p class="ql-block">金等多种工艺制成。壶身两侧各饰一匹翘首鼓尾、衔杯跪拜的舞马,栩栩如生的舞形象印证了《明皇杂录》所载舞马衔杯祝寿的史事。皮囊或马铅式壶是契丹文化的代表器物,这件银壶是中原汉族与北方契丹族文化交流的典型物证,在唐代金银器中尚属孤例。</p> <p class="ql-block">赤金走龙</p><p class="ql-block">何家村窖藏共出土了12条赤金走龙,均纯金制成,体形虽小而神态逼真,被认为是道教"投龙"祭祀仪式中所用的法器。在道教"投龙"仪式中,于坛场上呈列龙、璧、简等以供奉诸神。仪式结束后,用青丝将龙、璧、简等捆绑在一起投向山洞、河湖、大地,向天、地、水诸神祈愿。</p> <p class="ql-block">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古代文献中称作"水精""水玉"。唐代的水晶制品较多,唐诗中往往将其比拟为冰、水、露珠甚至月光。史籍中罕见有唐朝境内产水晶的记载,水晶制品多为西域国家向唐朝的供奉之物。</p> <p class="ql-block">何家村窖藏共出土了2件八曲长杯,器形和制作技法相似,有八个横向分层式的曲瓣和椭圆形矮圈足,具有萨珊多曲长杯的典型特点。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以和田白玉制成,口沿一圈很薄,从杯口至杯底,器壁逐渐增厚。水晶八曲长杯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唯一的唐代水晶容器,在古波斯地区至今尚未发现类似的水晶制品。这两件八曲长杯制作工艺精湛,反映出唐人高超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葡萄花鸟纹银香囊</p><p class="ql-block">香囊是唐代熏香器中引人注目的类型,</p><p class="ql-block">附有链子和挂钩,用于佩戴或悬挂。此香囊</p><p class="ql-block">造型别致,设计科学巧妙,呈圆球形,上下球体以子母口相合,其内设置两个同心圆环和一个半圆形香盂,香料置于香盂中。利用重心原理,香囊无论怎样摆动,香盂都不会倾覆。世界其它国家直至近代才发现这个原理,而中国最晚在唐代就已掌握了此项原理并熟练运用。</p> <p class="ql-block">惊世发现(上图)</p><p class="ql-block">1970年10月5日,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省公安厅下属的某收容所内,基建施工人员在挖地基时发现了一个大陶瓮和一个小提梁银罐,里面装满了金银宝玉。他们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文物工作者迅速赶至现场,接收了这批珍宝,并对周围展开钻探调查。10月11日,第二瓮珍宝也被发现。两瓮一罐共藏有金银器、宝玉珍品、贵重药材、中外钱币等文物近千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尚、工艺技术等方面揭示了大唐的时代风貌。</p> <p class="ql-block">旟鼎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国宝级文物之一,造型厚重庄严,纹饰精美。旟鼎内壁铸有铭文四行28字,记载了西周初期的一次土地转让事件。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占有制形态。旟鼎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厚重庄严,纹饰精美,口沿下方饰有兽面纹,以雷纹为底纹。旟鼎的铭文是研究西周初期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是最早的土地确权证书。</p> <p class="ql-block"> 五祀卫鼎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1975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董家村。该鼎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重11.5千克。五祀卫鼎的造型简单大方,内壁铸有铭文207个字,记述了西周共王五年正月的土地交易事件。铭文反映了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交换和买卖仍需通过王朝重臣的审核和批准。五祀卫鼎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所以这个點号日就是中国最早的土地交易合同。</p> <p class="ql-block"> 多友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1980年出土于陕西长安斗门镇。该鼎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重35千克。多友鼎的造型为半球形体,器腹较深,蹄足。其装饰花纹简单,仅在器腹上部装饰两道弦纹。器内壁有铭文二百七十余字,记载了西周厉王时期与猃狁的战争及其胜利情况。铭文详细描述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对研究西周晚期的历史和军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各种宝物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令人目不暇接 ,讲解员只能侧重一部分做介绍,很多藏品都有标签注解,可以自己欣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青铜龙(战国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青铜龙(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p><p class="ql-block">长240厘米,宽100厘米,高40厘米,重92.5公斤。非常巨大的一件。</p><p class="ql-block">这只青铜龙曾被不发分子分割为八块,试图运往境外,后于1993年被公安机关截获,移交给陕西历史博物馆。经文物工作者仔细拼对、修复,才有现在两条盘绕的威武的青铜龙。根据专家检测,现存龙身仅为完整器物的四分之一,即便如此,依旧十分珍贵。大概再没有这么巨大的青铜龙了。关于这件青铜的用途,有学者认为是用于祭祀的礼器,也有学者认为是巨型乐器如钟、罄的底座。</p><p class="ql-block">龙头略方,鼓目、张口、翻鼻,龙身饰有鱼鳞纹。龙额头处还有类似于玉器上“谷纹”的纹样。整件器物体形巨大,制作精良,威严、神秘,令人震撼。一件国宝。</p> <p class="ql-block">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陶俑,这些陶俑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陶俑的藏品时代包括秦、汉、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这些陶俑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十二属相陶俑</span></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盛唐时期三彩釉陶器,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在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高58厘米,长43厘米,施蓝、绿、黄等单色釉。骆驼昂首直立于长方形座上,张口嘶鸣状。驼背铺有带花边圆形垫子,其上搭一平台,用刻花毯子覆盖,其上有七个男乐俑盘腿朝外坐于平台四周,手持笙、琵琶、排箫、拍板、箜篌、笛、萧正在演奏,中间立一体态丰腴载歌载舞的女子。造型新颖,器形硕大,骆驼健壮,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逼真,陶塑艺术精湛,色彩艳丽,被誉为唐三彩俑中的压卷之作。</p> <p class="ql-block"> 美术学院的学生现场模仿制作陶俑,惟妙惟肖,引起游客关注,手艺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这座汇聚了陕西地区丰富历史文物的博物馆,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感受到了中华古代文明的辉煌历程,也为身为华夏儿女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p> 感谢您到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