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山人的美篇

盘龙山人

<p class="ql-block">祁连山下有轶闻</p> <p class="ql-block">说起“镇夷古城”与“黑河三峡”,不仅是我们内地人鲜为人知,即便是西北人也是知之不多。</p><p class="ql-block">我从高台县图书馆的县志里了解到,该县罗城堡乡一个处在大漠中的天城堡村,就是鲜为人知的镇夷古城的故址所在地。因镇夷城自汉唐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大西北的兵机要塞之地,加之厚重的历史文化,200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与它地处不远的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在流经大戈壁中的合黎山时,由于受黑河下流的猛烈冲击,形成了三道险要的峡谷。目前由于这里尚未被开发而人迹罕到,其原始地貌与自然景色,仍保留着其独特孤寂与大漠苍凉之美!</p><p class="ql-block">本来我对名山古刹不感兴趣,偏爱于苍凉浩瀚的大漠古塞。因这样的去处不但比较契合我的出游意向,而且镇夷城与黑河三峡就在我准备去往东风航天城途中。所以,在离开高台县“西路军纪念馆”后,就决定到镇夷城与黑河三峡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就在决定前去天城堡的那天下午,非常幸运的搭乘上了从高台县城发往天城堡的唯一一趟班车,下午将近五点钟来到了镇夷城所在地天城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达目的地后,车上的几个乘客已经不知所踪。这时才发现,天城堡现在就是一个处在大戈壁中的一个仅有几十户人家自然村,根本没有商业性的吃饭和住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想找个人打听一下吧,放眼望去周边一片沉寂荒凉而不见一个人影。眼看天色越来越晚,而这里距离罗城乡所在地还有20多公里。想返回到罗城镇住宿,没有交通工具已经没有可能了。</p><p class="ql-block">怎么办?我只好开始开始寻找能够在这里过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这时候我发现离我下车的地方不远处有一个学校,然后我就决定到那个学校去试试看。</p><p class="ql-block">校园里静悄悄的没有看到一个学生,只看到远处办公室有一位老师在,然后我就直接往老师办公室走去。</p><p class="ql-block">那位老师看我走近办公室,急忙热情的过来客气地问我,老先生你有事吗?</p><p class="ql-block">这时候我简捷的向他介绍了自己,并把我想在学校求住一宿的事情告诉他,不想他热情的对我连声的说可以!可以!</p><p class="ql-block">那位老师很客气的自我介绍说,我姓F,是这里的老师也是这里的校长!今天周末,其他年轻老师都回家休息了,我一个人在学校值班。</p><p class="ql-block">F老师大概将近六十岁了吧,举止言行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很有文化人修养的知识分子。这时候已经下午将近六点了,F老师急忙打开液化气灶开始做晚饭,并热情的邀请我和他一起吃,我不好意思的婉言谢绝了。说我带的有吃的,只要有开水就行。</p><p class="ql-block">我们简单的吃过饭后在一起聊了起来,我对他讲起了我是因慕名镇夷城遗址与黑河三峡来旅游的,以为这里应该有商业性吃住的地方,完全没有料到这里周边竟是如此的荒凉!</p><p class="ql-block">F老师告诉我,因目前的镇夷城遗址与黑河三峡尚未被开发,而被掩埋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我们正在做积极发掘工作,并准备通过旅游开发,而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的古往今来与源远流长的古塞文化。</p><p class="ql-block">真的没有想到,在这里偶遇的这位F老师,是一位资深的天城堡地方史研究学者!</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在F老师热情的带我们到天城堡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故址上游览。F老师像导游一样,对每个故址上的历史渊源如数家珍的给我逐个进行详细讲解。</p><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F老师虽然大汗淋漓,但讲的却是兴趣盎然、一丝不苟。</p><p class="ql-block">已近午时我们返回学校,F老师又给我提供了他和一些专家学者对天城堡历史研究成果的专著。专著中的字里行间,都让我从中深深的领会了,这个荒漠小村以及黑河三峡历史的恢弘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一、话说天城堡与镇夷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看来,高台县罗城乡天城村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地处偏僻、周围一片荒漠,毫无区位优势可言。但在历史上,天城堡曾承担过边陲要塞的重要角色。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是一条直通居延海的水上通道。黑河在流经这里时形成了一道三峡奇观!</p><p class="ql-block">天城堡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一面是黑河水绕村而过,一面是合黎山合围拢抱,一山一水形成天然的防卫屏障。登高俯瞰天城村,绿树掩映,屋舍俨然,城廓隐现、古朴沧桑。</p><p class="ql-block">上山听民谣,下河问渔樵。据《山海经》记载,上古时期,祁连和合黎二山之间,湖泊密布,千流纵横,泛称“石海”。而天城又是这个区域海拔最低的地方,完全是一片汪洋大海。为了让积水下泄,传说是大禹劈开了合黎山,让洪水一泻而下直至居延海。</p><p class="ql-block">在高台的历史上有“先有天城,后有高台。”之说。</p><p class="ql-block">明洪武五年(1372年),太祖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西将军,兵出西路与元军交战,一路攻城掠地,平定河西。为巩固战果,大批将士便留在河西担任屯防任务,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p><p class="ql-block">由于驻军来自天南海北,还有明、清两代实施移民政策,天城村呈现出姓氏繁多的历史现象,这个700多户的村庄,现有单姓90多个,大抵是驻军或移民的后裔延续而来。</p><p class="ql-block">洪武三十年(1397年),将哨马营筑城扩建,设立军政合一的县级政权——镇夷守御千户所,此地始有了相当于当时的县级编制的“镇夷城”。这一建制比高台守御千户所早49年。 </p><p class="ql-block">明史史载,镇夷千户所管辖了12个百户所,每百户所下设总旗2个、小旗10个,每小旗编制10人。主要承担防御和维护治安,闲时屯田生产,战时扛枪打仗。</p><p class="ql-block">清代沿袭明制,一直延续到清雍正三年(1726年),在大将军年羹尧平定青海罗布藏丹增叛乱后,才将镇夷、高台二所合一,镇夷城县级政权存续330年。</p><p class="ql-block">由是而观,镇夷古城曾经方圆四里,管辖近三百里区域。从地方志所绘镇夷城平面图看,古城城池方方正正,四角都有角楼,城内有城隍庙、文昌宫、文庙、普济寺、关帝庙、钟鼓楼等数十处建筑,布局十分精致。</p><p class="ql-block">如今,天城村仍遗存着明清古城的东、南两面的城墙,高约七八米,基宽五六米,东面有角楼,城墙外有宽广的壕沟。村外还有长达数公里的明长城,历经沧桑至今仍横亘在旷野上。</p><p class="ql-block">境内还有47座烽燧,正义峡中的每个山顶上都有高耸的烽火台,如此密集的防御工事,足见天城在当时边防上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在明代之前,天城就在黑河上设有一渡口,过河即可抵丝绸之路直通酒泉。镇夷守御千户所,在明代也是商贸交易的中心之一,东来西往的商旅大都从渡口进入镇夷城。 从古城平面图看,城内南、北大街沿街布满了铺面、商号、牌房等市场交易场所。</p><p class="ql-block">秦末汉初,匈奴右贤王统治西域,其主力之一的浑邪王占据居延一带,从居延进入河西走廊,匈奴人开辟了一大道,史学称作“居延古道”。沿古道向北一路分布着肩水金关、地湾城、大同城、黑城、遮虏障、殄北侯官治所等古遗址。每一座城池、每一道军事关卡,处处都让我们触摸到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如今,天城村西北仍有条山路,旧时路辙尚存,当地人称作“北大路”。这段山路的紧要处称作“石门”,山谷口的石壁上,镌刻着清道光八年(1828年)高台毛目知事王世琳题写的“石门”和“锻石开路”字迹。</p><p class="ql-block">古道清幽宁静,已经看不到昔时狼烟四起、铁马金戈的痕迹。</p><p class="ql-block">居延古道后来成为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附路之一,唐宋时期,此地尚未建制,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胜吐蕃,诗人王维奉唐玄宗之令出塞宣慰,便由合黎山峡口经过,在宁寇军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马圈城遗址)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p><p class="ql-block">二、镇夷城的优秀文化与历史的变迁</p><p class="ql-block">在地方志资料中显示,自万历年间到清雍正二年(1725年)镇夷开设儒学后并入高台县学,镇夷儒学共考中进士、恩贡、岁贡、武解元、武举人等184人,其中出任知县15人,县丞8人、知州6人。这对一个现在看来的一个偏僻荒漠的乡村来说,不得不令人视为叹为观止的奇迹!</p><p class="ql-block">清雍正、乾隆年间,镇夷人阎相师坐镇边陲,战绩赫赫,一路官至甘肃提督加增太子太保,老年受诏进京,图形紫光阁,列入《国史》,病卒后,乾隆帝御赐祭碑,碑文赞曰:“从征戈壁,威行葱岭之后;跃马崦嵫,勋策凌烟之上。”</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间,在黑河渡口建的一座大桥被洪水冲溃。民国25年,国民政府修建一条从张掖通酒泉的公路时,天城石峡仍然是必经之地。 但在解放后,我们国家在设计312国道时,遵从苏联专家意见,此路废止不用。因交通不便,天城堡从此便被甩在了偏于一隅之处。</p><p class="ql-block">随着历史烟尘的远去,昔日繁华喧闹的军事要地“镇夷城”,如今已经成为即将被人遗忘的一个荒漠村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走进正义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去大西北,真的从来就不知道中国有一条叫黑河的河,更不知道还有黑河三峡。</p><p class="ql-block">高台县志记载中得知,黑河也即弱水。佛经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典故即源起于此。</p><p class="ql-block">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段,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全长8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四万多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黑河三峡分别为赵家峡、闫家峡和正义峡。(其中正义峡的“正义”可能源于“镇夷”的谐音)而正义峡是三个峡谷中距离镇夷城遗址天城堡最近、且最为有名的峡谷。距离天城堡村大约五六公里左右。第二天下午,我联系上了黑河三峡的管理人老Y,老Y用农用三轮车带我走进了正义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义峡四面环山,进入峡口,一座小院修建在黑河旁。黑河上空几道百米长的钢索横跨,长方形的测水天车悬挂在钢索上。这就是黑河上年代最久远的水文观测站——正义峡水文站。</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水文站始建于解放前的1943年,从那时起,该水文站就担负着对莺落峡流域的黑河流量、流速、水位、水温、冰凌、泥沙流失等监控监测任务。同时记录着黑河沿岸百万亩农田旱涝用水状况。</p><p class="ql-block">管理人老Y给我介绍说,上世纪五十年代,黑河水流充沛。河水顺流而下,山高峡窄,波滔汹涌,在山路转弯处几经回转,沿陡峭的三峡河床奔腾而下。虽然不像长江三峡那样雄壮险要。但在这戈壁大漠中,却也显得尤为壮观。</p><p class="ql-block">黑河在流经正义峡前时,在这里形成的一个湾流。峡谷两岸得益于黑河水系的滋养,成就了这里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却是戈壁峡谷中少有的河套绿洲。</p><p class="ql-block">峡口不远处一棵约两三人才能合抱的梧桐树,相传这就是唐僧西天取经路过黑水河时,在那里饮马休息时曾经拴过马的那棵树。</p><p class="ql-block">我在爬上正义峡西边山顶的途中,意外地发现山坳里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墓群。从矗立在墓群的墓碑上可以看出,这正是清乾隆皇帝,为镇夷人闫相师御赐的墓地所在地。</p><p class="ql-block">从山坳的顶部放眼望去,几万年前的大地造山运动,使这里形成了与祁连山遥望相峙的合黎山丹霞地貌。而黑河水硬是从这里将黑赤色岩石上的合黎山,冲出一道狭窄的沟谷,黑河水从狭窄的沟谷直往西北而下,直到进入内蒙古额济纳的居延海而嘎止。</p><p class="ql-block">黑河三峡两岸虽然峡谷陡峭,但在六月的峡谷的河套中,到处绿草青青,绚丽多姿。百亩翠绿欲滴的果园映人眼帘,成片连绵的古树与那古老的大漠树种胡杨树与沙枣树林一起,把正义峡的古老与沧桑凸显的更加雄伟与壮观。</p><p class="ql-block">在天色即将暗淡下来的时候,我抓紧用手机拍下了“正义峡”弯里这迷人的自然原始景色和令人如同置身人间仙境的画面。同时用手机视频现场直播的形式,向我的家人及网友播放了我所看到峡谷的美丽景观。</p><p class="ql-block">而如今,由于黑河水流量的逐渐减少,导致以往波涛汹涌的河水,流速明显减低。据说,我现在看到的现象与黑河上游水库“调水”有关。据老Y介绍说,如果在不需要调水和雨季,这里仍然能看到黑河穿越峡谷时,奔腾咆哮的壮观景象。</p><p class="ql-block">随着对黑河流量检测技术的提高,横跨在黑河两岸钢索桥上水文检测车,已经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为一条供游客往返黑河两岸旅游观光的铁索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Y把我送到正义峡后开车又返回了天城堡。而此时的整个峡谷再看不到一个人的踪影。在黑河的流水声中,偶尔有几只鸟叫声略过峡谷的上空,使峡谷显的得格外寂寥与苍凉。</p><p class="ql-block">当天已经渐渐的暗淡下来的时候,周边能见的范围内没有一点声音。环顾左右大山和矗立在那里的高大水文站铁塔,在灰暗的暮色中略显的有些可怕与狰狞。当急忙穿过闫相师的墓群下山时,我不禁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冷战,顿感一阵毛骨悚然的恐惧袭上心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下山时天色更加灰暗下来,峡谷的夜幕即将降临,这时峡谷内刮起了阵阵带有响声的凉风,峡谷内的温度一下子骤降下来。从天城堡出发时还是短裤与背心的夏季,而这时候犹如突然进入了初冬季节,感到浑身发冷打颤!我赶紧跑回老Y的住处,把随身携带的羽绒服穿在身上,才感到冷意渐消。</p><p class="ql-block">祁连山下大戈壁中气温的变化无常,唐代边塞诗人卢纶在塞下曲中曾经进行过形象的描述。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说的是在仍能听到大雁叫声九十月份里,天竟突然下起了大雪!这正是祁连山的寒冷空气与戈壁滩上干燥酷热交织下,形成了河西走廊的一种独特气候现象。</p><p class="ql-block">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老Y夫妇终于回来了。从我进入峡谷到老闫夫妇返回,其中也就仅仅四五个小时没有看到人的影踪,我感到好像时空与世隔绝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Y夫妇的归来与热情问话,使我走出了刚才的那种寂寞与恐惧!看来人就是一种群居动物。只有当你一旦与世隔绝时,才会体会到有人群存在的温暖与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夜里,我就吃住在黑河边上的果园里。老Y老婆抱了一捆柴禾拉起了风箱,为我们做了一顿当地待客吃的莜面,酸辣可口的莜面吃得我浑身冒汗,简直胜似一顿山珍海味!</p><p class="ql-block">吃饭过程中,我谈起了对峡谷中气候温差较大比较惊诧时,老Y笑了起来,他指着他身上穿着棉袄说,“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我们这里的气候特征。这里气候就是这样,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上我与老Y在聊天中得知,他唯一的儿子读硕士毕业后,在兰州一家国防工业单位搞尖端技术研究工作。月收入一万多元。2019年的春节,儿子在兰州给他买回来了这辆轿车,说他开了一辈子拖拉机,要给他买个汽车开开!</p><p class="ql-block">这时候老Y带我一起去看他的汽车。</p><p class="ql-block">屋后宽敞树丛中,停放着一辆用车衣罩着的轿车。他掀开车衣让我看他那辆崭新的广本。我用手电透过车窗玻璃看,仪表盘上显示才行驶几千公里。</p><p class="ql-block">他说,我和老伴每天围着这个峽沟里转,偶尔来个像你这样的游客,还得接待一下。平时没啥用车的地方。车买回来后,除了去过一趟张掖和兰州外,偶尔开车到县城转转,堡子里的人都羡慕的说,我养了个好儿子!</p><p class="ql-block">在灰暗的灯光下,我看出了老Y溢于言表的得意之情。</p><p class="ql-block">睡觉前,我请教老Y去往东风航天城的线路时他说,从正义峡到东风航天城去,如有有交通工具,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的边沿,只有不到一百公里,就可以到达去往航天城的途中打车的金塔县。否则,就必须由原路返回,在罗城乡搭乘由高台开往金塔县的班车。然后由金塔县去往东风航天城。</p><p class="ql-block">第一条道路显然被排除了。所以,第二天一大早,老闫破例的用他的新轿车把我送到来时下车的地方,准备从那里乘坐开往高台的班车去往罗城镇。</p><p class="ql-block">从天城堡开往高台的班车车主就是本村人。在等待发车期间,老Y热情的用车拉着我,又围绕古城遗址转了一大圈,使我再次看到了“镇夷城”遗址的全貌。并用手机拍下了镇夷城的遗址和遗址上树立的“镇夷城故址”石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老Y告别时,他握住我的手介绍说,地方政府也十分重视镇夷城和黑河三峡的开发项目。已经有多家旅游投资商前来考察调研,准备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资金,在恢原始地貌的基础上,开发镇夷城与黑河的旅游资源。届时会让游客看到镇夷城与黑河三峡的真面目。</p><p class="ql-block">那时候这里供游客需要的一切应有尽有,下次您再来绝不会让你再借宿在学校里!这时候我们两个都大笑起来!</p><p class="ql-block">我们分手时我才突然想起来还没有给人家吃住的费用。我问需要多少钱时,老Y客气的说不用不用了!我说那哪能行,必须得给!他说那你就给50元吧。</p><p class="ql-block">我想,这样折腾又吃又住的说只收50元钱,我都觉得不好意思。这时候我拿出100元塞给老闫说,谢谢您,多少就这了!以后到河南去,按我给你留下的电话给我联系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点钟我搭上了开往高台县城的汽车,告别了镇夷城、告别了正义峡,告别了学识渊博的F老师和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老Y。</p><p class="ql-block">“波平石海虏尘空,尽变桑田垦塞中。</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兵革息,居民仍是古幽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漠戈壁中的镇夷城和黑河三峡,特有的原始地理风貌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还有大漠古城人的热情好客及淳朴的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四、写在此游之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往高台的班车带我到达罗城时,才是早上不到八点钟。司机再三的告诉我,你就在这里等候千万不要远去,因为这里去往金塔途径的班车每天只有一趟,如果错过了只有等到明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在罗城镇下车后就徘徊在省道附近,这时回望来时的天城堡及黑河三峡,已经被淹没在浩瀚的大漠之中。站在通往金塔国道上,南望是海拔四千多米的祁连山,北边是一望无际的巴丹吉林大沙漠,而这条长达千余公里的河西走廊,让我想到了“不是新疆太远,而是甘肃太长”的那句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这条狭长的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金戈铁马、厮杀不断的古战场。唐朝诗人王翰曾在这里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凉州词:</p><p class="ql-block">“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p><p class="ql-block">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p><p class="ql-block">诗中提到的夜光杯,就是祁连山所产的祁连玉所制。诗人以浪漫悲壮的诗句,歌颂了边防将士为了抵御外患、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环顾四周的大漠戈壁与巍巍祁连山上常年不化的积雪,把这些由感而发写下的诗句,发在了朋友圈和家庭群里。诗中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祁连山上雪,斑斑征人泪。河西三千里,征战几人回。”</p> <p class="ql-block">儿子在微信里给我玩笑的说,老爸,看到你发回的河西走廊的照片与视频,我感到这样的地方如果不打仗,都对不起这样的好的战场!</p><p class="ql-block">我给他回复了一个愤怒的表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台县面积四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仅十五万。这里地广人稀,在我候车期间的三个多小时,我没有见到一个过路行人。我在无聊中数着往返的车辆,往东去方向18辆,往西去的车辆13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感慨的在想,这样的车流量相当于内地不到三分钟的通过车辆数。这里的车还需要限号吗?而这种荒凉与不拥挤的悠闲,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是吗?不是吗?我茫然不知所答!</p><p class="ql-block"> 11点多,汽车终于来了,我急忙登上了去往金塔班车。</p><p class="ql-block"> 告别了!大漠中的镇夷古城!</p><p class="ql-block"> 告别了!祁连山下的黑河三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史料记载、日记随录,整理编辑于疫情期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