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拒绝不得的旅行 </p><p class="ql-block"> 去福州纯属偶然,是遭朋友绑架去的。方乾,乃池州作家,他在马鞍山打电话给我,说:“你在哪儿?”我说:“在桐城。”他容不得我分辩,就说:“马上到马鞍山来。我刚从池州过来,我们在这玩几天。”</p><p class="ql-block"> 真是拒绝不得,应了这份执拗,立马买票踏上去马鞍山的高铁。连日来东奔西跑,有些疲惫,坐上高铁就昏昏睡去。这趟车是桐城至芜湖,再由芜湖转到马鞍山。高铁风驰电掣,在朦胧中感觉自己仍在飞机上。突然,列车停了,车厢里熙熙攘攘,感觉是到芜湖了。芜湖是换乘点,必须下车赶芜湖开往马鞍山的车次。匆忙中我抓起背包就下车了,站在站台上看去,人们行色匆匆,大包小包的,纷纷涌向出站口,我下意识的抬起头,眼前出现的是“铜陵”站标牌,再回头,只见我乘坐的高铁已经呼啸而去。</p><p class="ql-block"> 下错车了!这可是头一次!我急忙跑到检票口询问工作人员,那位身材魁梧的检票员疑惑地看着我,说:“我也不知道,你去那个地方问一下。”我快速赶了过去,问那位女士。女士头都没抬,反问我,“你乘坐的是哪趟车?把你的购票信息给我看看。”我是那么焦急,她是那么沉稳,看了半天,好像没有反应。我心想,今天走不了啦,在铜陵要住一晚上了。女士说:“你把身份证给我。”我交给了她,她反复看了几遍,然后在一张便签上写下一行小字,盖上印章。说:你赶紧去乘这趟车,现在就去……”</p><p class="ql-block"> 我走到检票口,那位身材高大的男士说:“你找站在8号车厢的那位男的,把这个纸条交给他。”我急匆匆的走上月台,那位吹着口哨,示意人流不要站在白线上的男士,查看了我的纸条,对着站在车厢口的女列车长说了什么,然后,列车长对我说:“你就上8号餐车,那儿有座位,你随便坐。”</p><p class="ql-block"> 终于安稳下来。女列车长坐在我对面,修长的腿,膝盖向内弯曲着斜靠在那里,看了我几眼,说:“你在哪下车?”我说:“马鞍山”。高铁疾速地向前,窗外的原野渐渐被夜幕和灯光笼罩,我在想,人生的旅途不也如此么?你在前行,也可能下错车,也可能你在别人的帮助下又找回了自我……</p><p class="ql-block"> 车到马鞍山了,人流稀少,走出车站,和我想像中的城市繁华和喧嚣大不一样……</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二、去福州</p><p class="ql-block"> 刚到马鞍山台风贝碧嘉就要到了。方乾一脸的凝重,说:“台风马上就要来了,本来国庆长假,祁生安排在附近玩一下,这下玩不了啦,我想去五夷山去避避风雨,你们和我一起去,所有费用算我的。你们看怎么样?”这家伙话虽这么说“你们看怎么样”,其实就是裹挟我们一起陪他去的。程祁生嘿嘿一笑,脑子在快速运转,说,“随便。我本来安排你们在马鞍山玩玩的。”方乾打电话叫我来马鞍山,没想到他却另有打算。三个人,真想去福建武夷山的可能只有方乾,但又一想,出来玩就随便吧!我说:“如果去武夷山,就不如去福州了。”</p><p class="ql-block"> 三个人,就这样去了福州。福州好热!阳光炽热如火,天是碧蓝的,云是雪白的。在三坊七巷里穿行,人流密集,你能感受到国庆长假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是那么强劲。福州我已来过,这儿有几位福建较有名的作家和诗人与我有过交集,如田荔琴、杨振辉、简梅、高琴、戎章容等,尤其田荔琴、简梅、戎章容因对桐城历史文化的热爱还专门来过桐城。因为这份感情,我去福州得到了他们极为盛情的款待,那份藏于心的温暖一直令我难忘哩!</p><p class="ql-block"> 三个人偶然的邂逅和旅行,就这样开始了。方乾叫程祁生安排一路食宿。祁生是个认真的人,一路出行和吃喝都一一记在备忘录里,晚上发给大家,生怕大家看不懂,见面时还反复报一遍,以防疏漏。福州之行就这样开始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三、去鼓山</p><p class="ql-block"> 上次来福州没有去鼓山,振辉先生安排好车辆,我们就出发了。走过市区,绕行于盘山公路,福州城被群山环抱,尽在眼底。那些耸然崛起的建筑,在阳光下像雨后春笋,温蔚出一片风景,在这里审视福州,心头不禁再次涌起有福之州来……</p><p class="ql-block"> 鼓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故据传东晋郭璞在《迁城记》中就有“右旗左鼓,全闽二绝”的记载。鼓山或许就是因此而得名吧?我不曾考证,也无需考证,历史之名,就在名正言顺,我又何须画蛇添足呢!山中古刹较多,唐建中四年(783年)建有华严寺,后废。兴废之事不足为怪,这片土地上发生过多少往事,又有多少兴兴废废之事,谁又能说得清,记得住呢?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填潭建寺,即今涌泉寺,明代被焚,后重建。清代几次扩建,整座古寺占地25亩,建筑物依山就势,层层迭进,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感,为闽刹之冠。</p><p class="ql-block"> 顺着山路向上走,只见那几棵千年古树繁荣旺盛,成为一片风景。全国各地的古树数不胜数,鼓山却拥有一千多株千年古树,你若沿着山路行走,随时可与一棵古树相遇,那种带着岁月痕迹的华茂,浓阴蔽日,让人流连肃然。顺着小径上行,这一路游人稀少,山风阵阵。折过一个山坳,视野所及,满眼皆绿。我们顺道而行,遇叉路向右走去,此时,危岩陡峭,而眼前豁然开朗,极目远眺,远山层叠,山水相连,真的让人心胸顿时宽阔了起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四、鼓山石刻</p><p class="ql-block"> 鼓山比较出名的是石刻。在来鼓山之前,福建党刊总编辑杨振辉先生说,山上有摩崖石刻群,而在他看来,蔡襄的书法水平最高。蔡襄的字我不熟悉,是因我对书法不懂,所以关注不多。既然杨先生介绍了,那就冲着蔡襄的书法去了……</p><p class="ql-block"> 鼓山并不巍峨险峻,但树木葱笼,处处可见树木参天。顺着山路前行,只见涌泉寺端座在山岰中,走进寺院,一片清净,没有游客,只有我等游人徜徉其间。在入口处有一石刻:“吸江灵气观自在,清净兰若人不识。异草奇石松连天,眼前古梅丛中笑”。僧人寻自在,山中野趣,远离喧嚣与浮躁,清净乃自然,而自在就很难说了。人类社会,无论你在哪里,都会受到影响和约束,寺中的清规戒律,僧侣间的你来我往,古之亦然,今天恐怕也是无法回避的。涌泉寺的建筑很独特,不像那些佛家古刹,有雄伟的大殿,令人肃然起敬的寺庙建筑,那些殿堂给我的感觉不过是山间野寺,大户人家的房子而已,倒是清幽与宁静吸引了我。山间有大片的梅林,这让我想起了朋友陈东先生,多年前,他说捐赠给鼓山一片梅林,我有些疑惑,此山远在福州,你一个安徽人在那儿搞什么梅花基地呢?今天看到那个梅林说明,算是略知一二了。我们来此正值九月,树叶尚绿,梅花未见骨朵,但我可以想象寒冬腊月里,这片山谷该是怎样的一片梅香呢!</p><p class="ql-block"> 沿着栈道前行,问摩崖石刻在哪儿?游客未知可否,只是指了一下,在那边。那边是哪儿?反正往前走吧!山路弯延,感觉有些体力不支了。我们一步步向上走去,在前面看到一座牌坊。上有楹联:“云壑石增千云秀,密绿疏红一径幽”。外柱楹联为:“蟠桃满坞无人采,玉笋成林有人栽”。由此,感觉这儿的生态环境太好了!蟠桃满坞,竹笋成林,自然与植被让人心境怡然。顺着山路前行,陆续看到一些石刻,由于年深日久,字迹已显模糊。时间真是一把锉刀,多少艰深难解之事,都被慢慢消磨。这段山路曲折崎岖,摩崖石刻也不见了,我们准备折返回去,方乾却在一块不显眼的石头上面发现了蔡襄书写的“蓬莱左股”。这是对鼓山的推许吧,鼓山被称为“古今名山”,在此远眺,山水衔云极为舒展,真有蓬莱仙境之感啊!</p><p class="ql-block"> 记得杨振辉先生说过,鼓山有好几处蔡襄的摩崖石刻,这让我提起精神,想再去寻找。蔡襄(1012-1067),福建仙游人,幼年跟随外祖父学习,天圣八年(1030)成进士,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弹劾宰相吕夷简循私不公而被解职,蔡襄写诗讥讽,此后任西京留守推官、朝奉郎、试大理评事、著作左郎等。庆历三年(1044),蔡襄在福州、泉州等地为官,鼓山的摩崖石刻就是这一时期写下的。蔡襄的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书家,传世之作有碑刻《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等。</p><p class="ql-block"> 沿着山道继续前行,是因为太想一睹蔡襄的书法了!石阶若琴键,在宁静的山野中行走,犹能听到琴箫之声呢!这声是自然的无拘无束之声,是我与非我之声,是历史与现代文化交融中的音律之声,当然,更是我们内心久蓄不息的对前人的仰慕怀旧之情。时间、历史、当代,在空间与现实的碰撞中,多少英华与英杰都曾远去,但你观古鉴今,在历史的尘迹里得到的启示一定会醍醐灌顶。沿途出现许多摩崖石刻,据说最早的摩崖石刻是蔡襄庆在历六年(1046年)写下的,这一年也是他才来到福州为官。他在福州改变了福州的左医右巫的习俗,开办学堂,为百姓减负,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该文为:</p><p class="ql-block"> 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孟秋八日游灵源洞。</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情景已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自蔡襄在此留文之后,这片山野就有了灵性。你瞧,随处着墨,笔走龙蛇,哪个摩崖石刻皆是不可多得的妙品!人文景致,赋予这山、这水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你是深谙历史还是布衣白丁,你都会因此感到游兴不减,而深受洗礼!</p><p class="ql-block"> 灵源洞是摩崖石刻集中的地方,在众多书法中,我最喜欢蔡襄书写的“忘归石”三个大字,笔力雄劲,深镌岩壁,被称为宋代楷书一绝!你从笔势上就能感觉到蔡襄在深壑飞泉旁流连忘返的心境,是那么愉悦。崖石峭壁,曲折回落,后人在此留下了大量墨迹,这大概也是受蔡襄的影响吧?民国佛家弟子林鸿光、陈镜昭的“道心坚固”,可谓是笔力浑厚,结字外圆内正,其心可鉴,道心亦然。不同的人,不同的书法,法乎于心,书其人性,你在欣赏的同时,也在读取书家的品格,正所谓书如其人,一点也不假。</p><p class="ql-block"> 山风悠悠,日薄西山,我亦忘归。抬头看看天,时间不早了,风景再美,也得离去,但鼓山的摩崖石刻也留在我心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