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相知三十载——中大百年校庆之际

<p class="ql-block">  中大犹如一片净土,它的美在我心中是牢不可破的。这两年间,出入中大数十次,沉醉于一栋栋小红楼的故事中,即使是静静地坐在石凳上,感受微风扑面,也是好的。当年懵懵懂懂,每天穿梭于林荫之间,却不知其中真意。</p> <p class="ql-block">哲生堂,名字取自孙中山之子孙科的字。是孙科在铁道部任职时,由铁道部拨款建造。1931年建成。现为物理系所用。</p> <p class="ql-block">  陆佑堂是校友黄容章与其兄黄容康捐建,以其祖父南洋实业家黄陆佑命名,于1931年建成。这栋建筑与哲生堂一样,色彩丰富,下层主体红砖,上面黄墙,屋顶绿瓦,屋脊蓝琉璃瓦,窗户间隔是绿底雕花图案,罕见的蓝,黄、绿、红和谐搭配,很有复古宫廷的味道。前后均有草坪绿树映衬,姿态优美。现为物理系所用。</p> <p class="ql-block">  1919年,钟荣光先生赴印度尼西亚爪哇各地向华侨募捐建造大学宿舍经费,广大华侨热心教育事业,纷纷慷慨解囊。为纪念爪哇华侨的赤诚,将该宿舍命名为“爪哇堂”。爪哇堂于1920年动工,为四层建筑。现为中山大学物理系所用。</p> <p class="ql-block">  在英东体育场西面,有四栋建筑形态相仿的小楼,现称四敦楼。这一大片古树环绕,静谧宜人的绿地,我每次来都要逛一下。</p> <p class="ql-block">格兰堂,大钟楼门前,悠然自得的懒猫。</p> <p class="ql-block">模范村建筑群也是我的心头好。又称中国教授住宅群,1915年至1930年间先后落成,现存13栋。2014年,学校筹款近千万元,对这些小楼进行了全面修葺,成了今天焕然一新,风清气爽的小区。</p> <p class="ql-block">中大屋檐的滴水,曾经是岭南大学的图案,现在替换的都是中大图样。</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一楼右侧的学人文库。面积不大,140平方米左右,建于2014年,是中世纪欧洲图书馆的风格,以黑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两个花窗是专门按老照片定做的,一个是学校最早用作图书馆的马丁堂,另一个是文明路时期中山大学的图书馆。天花板下垂下三盏精美的吊灯,据说有猫头鹰的图案。文库里收藏的都是中山大学师生在各个时期的著作和图书。</p> <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前,有幸同窗四载,在美丽的校园相识相知。转眼各奔东西,在母校百岁生日之际,有缘再次共聚。大家在各自领域勤奋深耕,守护家人,陪伴左右,虽不常见面,但依然记挂彼此,我们都是千千万万平凡的中大人之一,有着中大外院学生独特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黄飞红老师近80岁了。见到我们很激动,还用法语说了几句。</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国亚萍老师还是那么优雅。</p> <p class="ql-block">黄国文老师也还是那么儒雅。</p> <p class="ql-block">  再热闹的庆典也有落幕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要回归到生活日常,工作压力,家长里短,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在中大的时光,就像我们心里一抹纯净的底色,给予我们抚慰,给予我们希望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那天妍发了个视频,采访中大同学说最能代表百年中大的一首歌之类的,我就想到了这首《千载不变》。</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恩我们同中大有缘一生同行。同学们守望相助,情谊永存。</span></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