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解放初期首次考古大发现

小城书训

<p class="ql-block">王献唐(1896—1960),中国近代杰出的历史学家、金石考古学家、文献学家、书法家,1995年青岛市政府公布的20位法定的青岛文化名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岛解放初期首次考古大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2年2月,解放初期的青岛万象更新,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之中。此时崂山夏庄李家宅头村的苗圃工人,为解决浇灌树苗用水问题,决定打一口机井。当机井挖掘到地下4米深处时,工人们发现了两件黑陶罐,一件造型奇特、夹砂灰褐陶鬶和一些零碎的陶片。具有文物保护意识的工人立即停工,把这几件宝贝报送到青岛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文管会的刘善章先生立即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青岛首次发现的一处神秘的古遗址。市文管会一面形成上报材料报山东省古物管理委员会,同时以市文管会的名义对遗址进行保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青岛解放之初的一场首次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就此拉开了帷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初期的青岛,经济文化建设百废待兴,文物保护更是一张白纸。当时青岛市在文教局成立了由郑爰居、华岗、王统照等人组成的文化古物管理委员会,刘善章作为文管会成员和青岛第一代专职文物保护干部,收到崂山的报告后无比兴奋,于是决定再次对遗址进行勘察。他们一路颠簸赶到现场展开田野调查。经过现场调查,认为这是青岛解放后首次发现的古文化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也是青岛市首次开展的田野文物调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岛发现古遗址的信息上报山东省文物部门后,立即引起了王献唐先生的高度重视。王献堂作为山东省古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收到报告后,亲率山东省考古鉴定专家台立业等一批专业考古人员,专程赶到青岛崂山夏庄李家宅头,对遗址及出土文物进行鉴定,并组织了青岛历史上首次考古发掘,从而揭开了青岛解放后考古发掘的首次重大发现:崂山夏庄李家宅头竟是一处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之久的龙山文化遗址!这在当时是一项了不起的考古重大发现,这在青岛引起了极大的反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尽管这次考古发掘面积不大,但从几个探方、探沟中还是出土了一批原始石器工具、灰褐色、黑色陶器等文物。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些出土器物的年代价值,由王献唐先生主持,在市文管会办公室,当时的大学路红万字会旧址举行了专家论证会。应邀到会的有青岛市副市长张公制、市文教局副局长王桂浑,还有山东大学教授韩东生、童书业、黄公渚、丁山诸先生等及青岛文化界人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青岛首次举行的一堂生动深刻的文物保护公开课!王献唐先生把出土的这批石器,陶器文物,与龙山文化的出土文物进行了详尽的比对分析,介绍了崂山出土文物与龙山文化属于同一类型的特征,因此应确定为龙山文化时代古迹。到会的专家学者一致同意王献唐先生的意见,崂山夏庄李家宅头为龙山文化遗址就此确定下来,这也是青岛市政府公布的首批首个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青岛文化名人王献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岛50年代初期的这次考古新发现,首次揭开了青岛龙山时代的文化遗存,一举填补了青岛文明演进的历史空白,将青岛最早的历史年代定格在距今大约4000年龙山文化时期。此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崂山发现的龙山文化,领跑着青岛最久远的历史断代记录。直到2006年在即墨北阡发现的北辛文化遗存,才将青岛先民活动的历史推进到距今大约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从而明晰了青岛从北辛文化(距今7000年左右)—大汶口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龙山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岳石文化(距今3600年左右)至夏商周历朝历代文化演进序列。这次考古发掘尽管规模不大,但在青岛考古史上,却具有开创意义,为青岛文物考古工作首开先河,书写了崭新的一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1928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命名,是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岳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此次王献唐先生主持的崂山野外考古发掘,确定了崂山文明的出现应为龙山文化早期,从此揭开了青岛崂山地区神秘而古老的面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王献堂先生50年代主持的崂山考古以来,青岛市的文物考古人员,多次在青岛城乡区域,出土了原始社会以及历朝历代大量的出土文物,包括夏、商、周时期的双孔石刀、陶器、铜器、玉器等文物,这都充分证明了青岛地区历史的久远与璀璨的古老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献唐为山东地区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不遗余力,奠定了山东省文物保护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他一生收藏图书达10万余卷,收藏无数孤本善本,曾向国家捐献出越王勾践剑、李自成闯王印等珍贵文物8000多件及5万余册孤本典籍。王献唐先生一生著述恢宏,仅专著就有60余种,连同书跋、书序、论文、杂著及日记等,约有千万余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视,陆续将王献唐先生的书稿出版,列为重要的社会科学项目纳入了出版计划。到目前为止,已出版了《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上、下卷)《山东古国考》《炎黄氏族文化考》《那罗延室稽古文字》《王献唐遗书》等14种,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王献唐杰出的学术成就,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是青岛20位法定的文化名人之一,在青岛文化名人雕塑园,立有王献唐先生塑像,其在青岛的故居也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献堂先生对我国学术事业的建树令人惊叹,特别是对崂山、炎黄氏族、不其城等翔实缜密考证,为青岛考古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令人瞩目难忘,为后人深入研究青岛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奠定了青岛崂山龙山文化遗址的历史地位被载入史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载《读报参考》2024年第23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