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成都市龙泉山风光</p> <p class="ql-block">山泉镇旁的藤原豆腐店,是摩托车骑游,自行车骑游爱好者们的天堂,可以喝茶,喝咖啡,吃饭</p> <p class="ql-block">柳铺沟战斗遗址,是刘伯承元帅 为支持孙中山先生号召,讨伐直系头目曹锟,早期1923年曾经在此打败军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柳沟铺战址碑,顺小道前行2km</p> <p class="ql-block">龙泉山风光</p> <p class="ql-block">来到北周文王碑</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刻于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系当时北周将领为追谥北周文王宇文泰而立,坐落在当时繁华的成渝古驿道上。它刻在一块俗称“天落石”的巨石壁上,通高2.44米,宽1.24米。专家认为它是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南北朝碑刻。</p> <p class="ql-block">守碑人—-肖太发大爷</p> <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南北朝北周元年(557年):开国伯“强独乐”将军,建“佛道二尊像”并刻碑(北周文王碑),颂宇文泰一生功绩。</p><p class="ql-block">唐大历五年(710年):刻造像12尊(37号龛)。</p><p class="ql-block">唐大历六年(711年):刻《三教道场碑》(25号龛),在天落石东侧刻丈六弥勒石佛1尊,并初步形成石佛寺建筑(推测初期名为“周文王庙”)。</p><p class="ql-block">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刻“1佛2菩萨2侍者像”(11号龛)</p><p class="ql-block">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刻“崇宁进士宋京谒文王庙诗碑”。</p><p class="ql-block">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5月15日,农历1805年4月17日):刻“除夕感怀八首碑”立于石佛寺</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建后佛寺。</p><p class="ql-block">清宣统元年(农历1909年2月):刻碑1通(55号龛)。</p><p class="ql-block">1953年:简阳县十五区奉命修建碑廊。</p><p class="ql-block">1958年后:石佛寺先后用于学校校舍、敬老院。</p><p class="ql-block">1961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北周文王碑”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80年后:修建六角亭。</p><p class="ql-block">1986年4月1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温庭宽教授及硕士顾森,为编著《中国美术史》,在四川文管会专家吴觉非、区文管所工作入员陪同下、考察北周文王碑佛道二尊像,对碑文所述佛道二尊像的所指,提出质疑。</p><p class="ql-block">1986年4月29日:省文管会专家朱秉章、沈仲常,敦煌研究院青年学者宁强偕同广元文管所、龙泉文管所的有关人员,到北周文王碑考查,认为线刻小像和佛道合龛的摩崖造像,均不似北周作品,而具唐代风格,加之碑额与碑文对二尊像提法不一,因此可能佛道二尊像另有所指。</p><p class="ql-block">1986年6月:成都市文管会和龙泉驿区文管所,联合组成北周文王碑考查组,对文王碑及石刻造像石佛寺古建筑进行为期7天的全面深入考察。此次考查得到省博物馆研究员王家佑,文管会研究员温少峰,四川大学教授林向的协助和指导,考察成果见1987年《成都文物》第三期,计有赵纯义、生家佑合写《北周文王碑考查报告》,赵纯义、薛登合写《石佛寺面刻简目》,薛登著《北周文王碑及造像问题新探》,刘新生(笔名小文)著《唐三教道场碑琐谈等。</p><p class="ql-block">1987年5月20日:根据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关于将“北周文王碑”和“大佛寺”划归区文体局营理的决定》、(龙府发(1987)13号)文件精神:将北周文王碑及大佛寺产权划归区文体局。</p><p class="ql-block">1988年3月9日:根据龙泉驿区编制委员会《关于对(区文化局关于“设立三个文物保护点管理机构”的报告》的批复》(龙府发(1987)字第7号)文件精神,批准在北周文王碑设立“龙泉山石刻保管所”</p><p class="ql-block">1994年12月14日: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武侯祠等88处全国重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川府发(1994)170号)文件精神,公布“北周文王碑”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p><p class="ql-block">1997年12月19日: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组织并完成北周文王碑、大佛寺维修。</p><p class="ql-block">2007年: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组织对石佛寺进行维修。</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根据国务院关于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13]、13号)文件精神,公布“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7年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组织编制完成《北周文王碑抢救性保护维修设计方案—石佛寺维修设计方案》。</p><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组织实施石佛寺保护维修。</p><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完成石佛寺保护维修</p><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完成前殿、厢房、碑廊、凉亭保护维修,完成院落及周边环境整治。</p><p class="ql-block">2023年,北周文主碑及摩崖造像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p><p class="ql-block">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7日</p> <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位于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8组,由天落石、石佛寺、碑廊、凉亭等构成。摩崖造像为“丈六弥勒佛”的大佛,大佛高4.24米,刻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比著名的乐山大佛还早,据传是乐山大佛的前身。石佛寺由此得名,大佛村也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一)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始建于北周元年,是全国唯一一处保存至今以碑文的形式记录北周时期史事及为字文泰歌功颂德的石刻,极其珍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地处成渝要道,造像集中,题材丰富,对于了解当时当地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对揭示当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方面有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在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是四川境内重要的摩崖题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所在“天落石“上雕刻有各个朝代的造像,造像从南侧往北基本按照朝代的变化而变化,南侧的是北周、隋朝时期,北侧是清代,能够很清晰的看出造像风格从清瘦到丰满再到华丽,真实而具体的展示了我国佛教造像风格变化的规律,是我国造像艺术发展变化的重要实物。</p><p class="ql-block">(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以其独有的书法艺术价值,分别被南宋王像之著《舆地纪胜》,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清代《金石苑》、《金石萃编》、《八琼室金石补正》、《八金石苑补目》等数十种志籍收录,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其“精美之独乐”。</p><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所在的“天落石“上各朝代造像,风格特征明显,早期造像比较清瘦,衣饰古朴,雕刻线条硬朗简洁。唐代造像丰满,线条圆润饱满。宋代明代造像衣饰愈加华丽,雕刻线条细腻流畅。时代风格明显,独具特色,艺术价值高。</p><p class="ql-block">(三)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为字文泰丰功碑,碑文主要描述北周政权奠基人宇文泰的生平事迹,通过对碑文的解读,为后人了解,研究北周时期的政治、军事制度等史事提供文字佐证。</p><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为魏碑体,这一时期的书法,尚处于隶书向楷书的过渡,字体亦隶亦楷,粗朴率真,别具装饰美,而略带民间风味,显得道劲挺拔,或参以篆隶,或参以行草,皆可化出一片生机,其书风可从多角度启迪后学,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演变的重要实物。</p><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所在“天落石”上各朝代的造像,为系统研究佛教在川西地区造像艺术变迁和脉络延伸的重要实物。</p><p class="ql-block">(四)社会价值</p><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是重要的摩崖题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其所在的石佛寺,始建于唐代,位于汉代东出蜀地的重要通道---古东大道(现成渝要道,古驿大道)上。在古东大道上又分布了石经寺、龙泉湖、桃花故里等人文景观,历史积淀深厚。无论摩崖题刻还是寺庙,在该地区(现龙泉驿区山泉镇域范围)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社会号召力。</p><p class="ql-block">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14日</p> <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简介</p><p class="ql-block">南北朝北周元年(557年),开国伯“强独乐”将军在龙泉山腰古名“天落石”的岩壁上,建“佛道二尊像”并镌刻北周文王碑,歌颂宇文泰一生功绩。</p><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通高2.24米,宽1.25米。碑首浮雕朱雀、四小佛像等。碑额阳刻正书15行,每行4字,字径5.4厘米,记碑名,领衔立碑人强独乐的官爵。碑文阴刻 1300余字,40行,正楷书写,笔法刚劲有力,主要叙述宇文泰生平业绩、北周伐魏史事,以及西蜀立碑缘起等。此碑因具原始史料价值,历来备受学者重视。自南宋王像之著《舆地纪胜》始,至明代曹学《蜀中名胜记》、清代《金石苑》《金石萃编》等数十种志藉,皆予著录考证。此外,同一岩壁上的唐代“佛道二尊像”龛内共雕刻人物20余个,雕刻手法细腻。</p><p class="ql-block">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14日</p> <p class="ql-block">看了碑,发现一个问题,佛像与碑均以天落石走势而倾斜,并非垂直于水平方向,是否因地震造成不得而知,请大家分析!告知为贺!</p> <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碑文:</p><p class="ql-block">北周文王之碑。大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开国伯强独乐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树其碑。元年岁次丁丑造。夫功烈当时而显扬于载者,非竹帛无以褒其训;非金石无以铭其德。是以汉颂李氏于荫岑,前魏书邓艾于绵竹,姬姜受齐鲁之封,晋宋垂拱而取天位者,皆犹立身有滔天之功,平暴理乱,存济苍生故耳。而我文王,处身成长,值国艰难。恒朔风起,连及鲁越,鲜于、葛荣各拥十州之众,翻魂齐晋。尔时王身,文武英邈,策量山海,坐算知天,谋无不决。平杜、葛二军积年之寇,扫荡齐魏革化之民。京洛清晏,关东贴然,安置宰守,人民复业。惟有丑奴、莫折,屯聚蚁众,扰乱三秦。贺拔与王俱时受命,龚行天罚,各领虎将百干,刚奋争先,擒丑奴于泾州长坑之原,戮莫折余烬在大秦之域。河凉息宁,关陇倏同。平泾定秦,王有阵敌之功,重勋难彰,除原州刺史。在任清俭,与民水菜不交,闇绝私觌,皎然冰镜。恩同子产,后比周邵。令名昭著,远近钦穆。寻转为夏州刺史。尔时,贺拔仆射为关西行台,侯莫陈为陇右行台。各领所部拟伐凶逆。时有灵州刺史曹渥,圮黄河之难,不祇国命。而贺拔仆射心欲讨恶,志公无二。而侯莫陈阴生妒嫉,密怀徒害。王时在西夏,闻仆射薨于原州,即领所部星赴平凉。尔时大军,见府公薨背,人怀异望。</p><p class="ql-block">王自至泾,誓约六军,泣而言日:“昔洪演纳肝,苞胥央秦;解阳执楚,至死不二;纪信代君,焚烧其身;伍员报父兄之仇,孙武令而言之:"一人欲死,百人不当;万人欲死,横行天下。遂能灭强楚于娘城之侧,破越军会稽之野。况我等诸军,将同韩白,众如虎狼,今不为</p><p class="ql-block">“昔洪演纳肝,苞胥央秦;解阳执楚,至死不二;纪信代王自至泾,誓约六军,泣而言曰:君,焚烧其身;伍员报父兄之仇,孙武令而言之:'一人欲死,百人不当;万人欲死,横行天下。’遂能灭强楚于娘城之侧,破越军会稽之野。况我等诸军,将同韩白,众如虎狼,今不为君雪耻,岂可立身于地上乎!”因即将士同心,扬威西讨,时不逾朔,顿荡除凶虐,斩侯莫陈元恶党类。虏掠众军,悉恕不咎,遂总摄百万,志平国难。至永熙年中,高贼猖狂,弄威并、相,主上嫌恨,遂迁京师,内外百官,归还雍都。知王神机独决,视彻九霄,负武迳文,镇越社稷。所领将帅者,皆进有曹刿之机,退怀孙膑之策,指日光回,吹流谷壑。其士卒也,手把长戈,雄毅跳山,蹴石成风,吸岳崩思。故武帝拜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大丞相。威振八极,六合来宾。北有茹茹,倾国归降;南伐梁国,君刑民迁。交广请命,西定宕昌、邓至、吐谷浑称蕃,贡献相寻,礼及中原。君臣和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盗贼大匿,奸诈不行。故能除挽枪于九霄,扫尘遐于六莫。</p><p class="ql-block">囹圄无阿枉之囚,幽涧无屈滞之士。令行仁涣,遵同慈父。昊天不吊,春秋五十,薨于长安。百姓号墓,如遭考妣之丧。国王大臣,咸推世子代其父位,心在哀迷,未治军府。天鉴积善,必加余庆,善恶报应,惟在上灵。是以汤王自烧,甘泽降注;宋景思殃,荧惑一宿,为之三徙,天道无亲,惟德是予,玄像垂曜,万国共仰。魏主知天命去已,祚归于周。周畏天之命即依恭受。而天王既临万国,寻思汉祖,乃尊谥太上皇。魏文谥父为武帝。昔我周之绍隆,武王灭纣,谥先文王。今既天归周恒,应袭其故,遂依尊号文王,班告天下。乐等与大都督夫蒙携帅、都督杨哲、都督吕璨、都督治石岗县傅元绪、(都督治阳安县史于仲、武康郡丞刘延,治怀远县刘开、都督王祥、都督冯延、都督郑业等。出自布素,蒙王采拔解褐入朝,位登三司,恢身殒命,无以上报,虽肝肠糜烂无过时之哀。窃唯上古非臣子不树碑铭,非其神而祭之者谄。乐等今从柱国大将军、大都督、甘州诸军事、化政郡开国公宇文贵边戍岷蜀,因防武康,不胜悲切。故于分东之岭,显益之冈,天落石旁,为王敬造佛二尊宝堂。药王在其左,普贤在其右;文殊师利,挟持两厢;飞天化生,在上驰翔;狮子吒呰,在下侏张;百神庄严,内外黄黄;鉴察愚真,济其道场。前立灵碑,文字书扬;龟龙交般,岩巍昂藏;刊石隐文,万代弥常;赞其功勋,永序延康。赫赫文王,才高少昌。扫除四凶,建节秦阳。总押百万,其锋难当。仪同督将,智济三刚。文学儒士,态殊陈张。平弥燕赵,进师金方。克捷三秦,悬褂边疆。群奸敛平,众逆消亡。南定庸蜀,西及胡羌,北降茹茹,东南夷梁。六合清晏,</p><p class="ql-block">济济康康。百官厘务,佩玉锵锵。各治其职,抚导胜常。百民率舞,男女显章。六畜满原,粟帛盈仓。汉称文景,周咏成康。论此德绩,上及三皇。抑强绥贵,采擢贤良。覆载之下,赞言明王。故颂其德,刊文碑旁。</p> <p class="ql-block">1961年7月13日,四川省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北周文王碑</p> <p class="ql-block">强独乐为何人?</p><p class="ql-block">扫描碑刻简介上方二维码可以看到,北周文王碑刻于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系当时北周将领为缅怀北周文王宇文泰而立。石碑通高2.24米,宽1.25米。碑帽浮雕朱雀、四小佛像。碑额阳刻正书15行,每行4字,字径5.4厘米,文为:“北周文王之碑。大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开国伯强独乐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树其碑。元年岁次丁丑造。”碑文阴刻正书40行,每行34字,全文1400余字,均刻于正方格内,大部分字迹风貌犹存。碑身下左右角浅刻两佛像。此碑与其右侧为文王建立的佛道造像一龛,距今已有144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强独乐为何人?史书上鲜有记载,但从碑文中可以看出,强独乐官至车骑大将军,级别是军都县开国伯,而“伯”在当时“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中,居第三等,在职掌四川的官员里面居于第二等级。</p><p class="ql-block">原本他一介布衣,因为宇文泰推行了一套选拔人才的机制,才让他有机会施展抱负。强独乐后来驻守武康郡,也就是今天的简阳一带,路过龙泉山,看到这里风景优美,加上山腰还有一块巨大的红砂岩,于是就在天落石上记载宇文泰的功绩,为他建造了两尊佛像祠庙。</p><p class="ql-block">价值创下两宗“最”,可补史料缺</p><p class="ql-block">有专家认为,在此刻石缅怀,并非因为风景优美。龙泉驿是古代蜀国到巴国的必经之路,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成都的东大门,据《华阳国志》记载,公元前280年前后,秦国为进一步夺取巴国和进攻楚国,蜀郡守派蜀人和军队修建了从成都经龙泉驿至巴国境内的蜀道,作为军队征战和运送粮草的战略大通道,蜀巴古道初步开通。</p><p class="ql-block">到了南北朝时期,西魏晚期实际掌权人宇文泰派大将尉迟迥率勇士12000多人伐蜀,连克剑阁、漳州等地,一路所向披靡。八月,魏军进攻益州(成都),益州刺史开城投降,从此,成都及巴蜀地区归于西魏统治,“蜀巴大道”恢复畅通。</p><p class="ql-block">在此刻碑的原因,一方面,东大路所在的蜀巴古道因北周文王的强势入蜀而重新开通,有纪念意义;另一方面,东大路古驿道当时非常繁华,来往的达官贵人众多,强独乐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为宇文泰镌刻碑文,是想更好地宣扬宇文泰,而且选择石刻的方式为宇文泰歌功颂德,更利于保存,影响也更深远一些。</p><p class="ql-block">根据史料记载,宇文泰为鲜卑族人,他是西魏晚期的实际掌权者,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吏治,创府兵制;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攻陷南梁,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特别是他在用人制度上,唯贤是举,不限资历,只要德才兼备,哪怕出身微贱,亦可居卿相,他的选官思想体现了打破门第传统的新精神,使西魏吏治较为清明,也为大批汉族士人进入西魏政权开辟了道路。</p><p class="ql-block">“夫功烈当时而显扬千载者,非竹帛无以褒其训,非金石无以铭其德。是以汉颂李氏于荫岑,前魏书邓艾于绵竹,姬姜受齐鲁之封,晋宋垂拱而取天位者,皆犹立身有滔天之功,平暴理乱,存济苍生故耳。而我文王,处身成长,值国艰难……赫赫文王,才高少昌。扫除四凶,建节秦阳。总押百万,其锋难当。仪同督将,智济三刚。”</p><p class="ql-block">在碑文中,回忆了宇文泰成长时的环境,当时正值北魏末年政治衰乱、佛教泛滥、民不聊生的社会大动荡之时,这一时期爆发的六镇、河北和关陇三次大起义,这些都与宇文泰后来的崛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后又讲述了宇文泰入主关陇的事迹,称颂他表现出的政治家的胆识和气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