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摄影:陈金展</h5><h5>福建宁德屏南龙潭古镇</h5><h5>2024.11.9</h5> <h5> 初秋,赋予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别样的景色,这里入目即是风景,入心便是归处。一眼望去,青石板路,小桥流水,黄墙黛瓦沿溪而建,村中“颖水三墩驻,西溪七拱桥”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入夜时分,弥漫着醇厚酒香的民居中,珠圆玉润的“四平戏”曲声扯出了惬意时光,所谓小桥流水人家也不过如此。(百度文字)</h5> <h5> 龙潭村地处熙岭乡东南部,是省级传统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村落保存相对完整,房屋建筑风格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台戏、一坛酒”独具特色。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龙潭村从昔日的“空心村”“变身”为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眼中的“网红村”。</h5> <h5> </h5> <h5> 古村四面环山,一条小溪从村中流过,溪水清澈见底,横跨溪面七座石,村尾最古老的石拱桥始建于明代,整桥雄伟壮观。溪中分别耸立三墩天然巨石,景色优美,正是“颖水三墩驻,西溪七拱桥”。村庄民居沿着小溪建筑南北对照。</h5><br><h5> 在这里惬意的打开方式就是:观桥、看戏、品酒。</h5> <h5> 龙潭村有一座“末代廊桥”。该桥原建于村中,是屏南县建设完工年代最晚的一座石拱木屋廊桥,桥拱以块石拱砌,桥面以卵石铺设,桥屋建9开间,40柱九檩穿斗式构架,重檐翘角歇山顶造型别致,古朴典雅。</h5> <h5> 黄墙黛瓦沿溪而建,木质长廊里挂满红色的灯笼,一排过去,整整齐齐、喜气洋洋。几乎要倒塌的旧屋子摇身一变,成了“随喜书店”“静轩艺术空间”“悠然之家民宿”以及咖啡屋、酒吧……这些焕然一新的院落,既有传统风格,又融入现代气息。</h5> <h5> 龙潭村俱乐部里,四平戏悠扬曲声隔窗而出,在宁静的山村中久久回荡……四平戏,俗称庶民戏,被喻为“明代四平腔的活化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孑遗高腔剧种,于明朝万历年间由江西传入龙潭村。</h5> <h5> 为了活化文化遗产,龙潭村在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时,也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龙潭村是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唯一留存的地方,这个剧种没有曲谱,只有少数的手抄剧本,数百年来,它就依靠着农民艺人口传心授得以传承,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个剧种日益衰落。为此,龙潭村建起四平戏博物馆,复兴“戏窝子”,戏班子重新开班。</h5><br><h5> 旧时的龙潭村,人们除了用四平戏表达对节庆的喜悦,还会亲自酿造黄酒,为欢乐注入几分微醺的感觉。</h5> <h5> 屏 南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龙潭村家家必会的手艺。如今村里建起了黄酒博物馆,传承酒文化。此外,村里还建设有公益艺术教学中心、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等一批文化休闲公共设施,搭建了古村的文化平台。</h5> <h5> 清晨,阳光透过树梢,撒向晨雾中的村舍。在艺术爱好者眼中,龙潭村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留影的绝佳背景,是写生和摄影首选外景地。短短几年时光,龙潭村便成为国内外游客旅行目的地和宜居的心灵家园。村里休闲旅游业火了——节假日游客爆满,周末常常一房难求;村民开的4个农家菜馆门口经常排起长龙,农副产品卖得红红火火。</h5> <h5> 民居文化的兴起,给龙潭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新老村民的共存共生,让原本死寂的龙潭重新焕发了生机,也给乡村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青山依旧,黛瓦如故,与绚丽油彩交相辉映后,终将是一个不一样的龙潭村。</h5> <h5>谢谢浏览</h5><h5>2024.11.13</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