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修养为笔•书艺术华章

热爱生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与智慧。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若想在书法之路上渐行渐远,需以自身修养为基石,提升艺术境界,方可步入理想之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欧阳询便是一位将修养与书法风格完美融合的大家。他历经南朝陈、隋、唐三代,一生博古通今,对书法艺术有着极高的追求。他在文化修养方面涉猎广泛,深入研究前朝书法大家的作品,汲取百家之长。这种深厚的文化积累使他的书法风格独具一格。其书法结构严谨、笔力险峻,字体形态端庄而不失灵动,被称为“欧体”。他的《九成宫醴泉铭》,笔画刚劲有力,如铁画银钩,在笔法上尽显精妙。每一笔每一划都展现出他极高的书法造诣,而这背后是他长期的刻苦钻研和对书法艺术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源于他丰富的文化修养。他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使他在书写时能精准地把握字体结构和用笔力度,将自己的精神追求融入到作品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欧阳询的书法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唐代,他的书法就备受推崇,成为众多文人墨客学习的典范。后世许多书法家以欧体为根基,发展出各具特色的书法风格。他的严谨结构为书法学习者提供了重要的规范,不少人从他的作品中领悟到字体间架结构的奥秘,从而提升自己的书写水平。其笔力的运用也为后人所借鉴,那种刚劲险峻的风格,启发了书法家们对于力量感在书法中表现形式的探索。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欧体更是成为众多士子书写的标准之一,因为其规范、端庄的特点符合科举考试对于书写的要求,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欧体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和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也是书法史上的璀璨明珠。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心境复杂,生活困苦。《黄州寒食帖》正是他此时情感的宣泄。此帖笔法跌宕起伏,气势奔放。开头部分书写较为规整,但随着情感的涌动,笔画逐渐粗壮,字势也愈发开张。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等内容,通过他的笔墨展现出无尽的凄凉与苦闷。苏轼的文化修养极高,诗词文章冠绝古今,这种文学素养与他的书法相互交融。他将自己在黄州时期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感慨融入到书法创作中,使得《黄州寒食帖》不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其内心世界的生动写照。其书法风格的形成与他的人生经历和修养息息相关,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往今来,还有像书圣王羲之,其书法造诣之高堪称绝世。他出身于东晋的名门望族,自幼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他并未满足于简单的书写技巧,而是在品德修养和文化内涵上下足功夫。他为人豁达洒脱,钟情于自然山水,其“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心境在《兰亭集序》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是因为其笔法精妙,更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文人雅趣和高尚品格。王羲之的修养让他对人生、对自然有了深刻感悟,这些感悟融入到书法作品中,使其作品超脱了单纯的笔墨形式,达到了艺术的新高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颜真卿亦是如此。他一生刚正不阿,忠君爱国,其高尚的品格铸就了书法独特的风格。在安史之乱时,他挺身而出,坚决抵抗叛军。他的《祭侄文稿》,本是为祭奠在战乱中牺牲的侄子而作。文中情感悲愤激昂,书法线条苍劲有力,笔画粗细变化间尽显作者当时的满腔悲愤与对亲人的痛惜。这篇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它展现出颜真卿书法与人格的完美融合。若非其高风亮节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又怎能在仓促之间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古代书论文献中,孙过庭的《书谱》有着极高的价值。《书谱》中提到“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凛之以风神”,强调书法需具备一种令人敬畏的精神风采,这种风采源于书法家自身的气质与修养。书法家若有高雅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作品便能在字里行间展现出一种非凡的神韵,使观赏者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威严与魅力,如同王羲之的书法,有着东晋文人的潇洒风神。“温之以妍润”,则是说书法要有温和、妍美、滋润的质感。这要求书法家内心有细腻的情感和对美的敏锐感知,通过笔墨展现出一种温润柔和之美,似春风拂面,又如美玉生辉。“鼓之以枯劲”,指出书法要有枯涩与劲健的变化。这需要书法家在书写时能将力量与内敛相结合,懂得在笔法中运用枯笔表现出坚韧的力量感,就像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以枯笔展现悲愤中的力量。“和之以闲雅”,说明书法作品要呈现出闲适高雅的意境。这意味着书法家要有超脱世俗的心境,在书写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体现出修养所带来的高雅情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不能只埋头于苦练笔法,更要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一方面,要广泛涉猎文化知识,从诗词歌赋到经史子集,汲取文化养分,让这些知识在笔下自然流淌,为书法注入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品德如同书法的骨架,支撑着作品的整体风貌;情趣则是书法的神韵,赋予作品独特的魅力。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艺术境界,书法爱好者才能在书法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在这条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创造出不朽的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书法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此,人的高度,决定作品的高度;人的品格,决定作品的风格;人的文化修养,决定作品的文化内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艺术境界,是艺术家进入理想王国的必由之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宁远堂号之缘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吾自幼钟情翰墨,于书法一途,如痴如醉。观古今名帖,若置身圣境,心醉神迷。每见笔走龙蛇之态,墨分五色之妙,常叹为观止,遂矢志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吾生于古宁远之地,此地山川灵秀,民俗纯良,人杰地灵之息,滋养吾身心。性本好静,慕古贤之雅风,尤喜孔明“宁静致远”之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于书法之追求,仿若逆旅之觅真谛。欲以毫端之柔,展乾坤之刚;以墨色之韵,传情思之悠。常思于喧嚣尘世中,寻一方净土,使吾心安宁,笔意纵横。故以“宁远”名吾之斋,望于其中,守宁静之心,探书法之奥。期吾之书作,能脱庸常之窠臼,达高远之境,如鲲鹏展翅,扶摇而上。此乃“宁远堂”斋号之由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