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人物不少,但在词人中,能文能武且武功最高的人也许是辛弃疾。大多数人只知道辛弃疾是词人,却忽视了他的武力值。</p>
<p class="ql-block">辛弃疾,山东济南人,出生于官宦家庭。祖父辛赞是金朝的县令,虽生在金地,却常带辛弃疾登高望远,教他抗金救宋的道理。21岁的辛弃疾不满金人长期压迫,便拉起了反金的大旗。他在家乡组建了一支两千人的军队,投奔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起义军。耿京封他做“掌书记”之职。</p>
<p class="ql-block">不久,一个叫义端的和尚生了反心,偷走了辛弃疾保管的大印。辛弃疾与耿京约定三日为限,捉拿叛徒。他手拿长刀,埋伏在义端通往金营的必经之路上。天刚亮,义端骑着高头大马出现,辛弃疾从草丛中一跃而起,一刀将他砍下马,二话不说,将叛徒就地正法。辛弃疾回营交令后,耿京对他更加看重。</p>
<p class="ql-block">公元1162年,时年22岁的辛弃疾,耿京决定率领部队归附南宋,并派辛弃疾和朝廷联络。辛弃疾在建康(今南京)见到了宋高宗,被封为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耿京被封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北上回到山东,得知起义军大本营发生了谋杀案,叛徒张安国收了金兵的贿赂,杀害了耿京,还带领一部分士兵降了金国。辛弃疾在经历短暂的悲痛后,决定先捉拿叛徒。他单枪匹马冲向金军大营,此时的张安国正在营中饮酒,辛弃疾走过去,伸手将叛徒提上马。辛弃疾很快跑远,与自己的队伍汇合后押着张安国,一路狂奔来到建康。南宋举国震动,大力宣扬辛弃疾的神勇事迹,辛弃疾因此被封为江阴签判。</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水墨风格的人物插画。男子身穿白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条蓝色丝带,散发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气息。他的头发束起,露出饱满有力的脸庞,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故事与智慧。他手中握有一把剑,虽然并未完全显现出来,但可以想象其锋利无比。整幅画面以淡雅的颜色为主调,营造出了宁静而又神秘的艺术氛围。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身怀绝技的侠客形象,充满了东方武侠世界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辛弃疾25岁被赵构封为右承务郎江阴签判,尽管他是一名武将,却被任命为文官。宋朝时期注重文治胜于武功,辛弃疾作为“归正人”遭到了朝廷的排挤和轻视。仕途历程颇为坎坷,最终只跃居四品龙图阁待制之职。</p>
<p class="ql-block">辛弃疾年少时果敢英勇,文学天赋也相当不错。他的词作《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展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更是抒发了他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骑马的人物画像,穿着紫色的衣服,戴着黑头巾,手中握着缰绳,正在策马奔腾。辛弃疾一生主张力抗金兵,但始终未能如愿。他多次上书请求北伐,却屡遭主和派的打压。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心中的理想,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p> <p class="ql-block">南宋朝廷一直主张缓战甚至不战,表面多加赞赏辛弃疾的果敢,实际上并不真心北伐。辛弃疾四次出仕,三次被弹劾,后来回到上饶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他立志收复中原,但人到中年却只能无奈怅惘。回首少年时期的辛弃疾,抱着抗金的理想南归,雄心壮志一次次被南宋朝廷的怯懦与畏缩浇灭。公元1207年,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但此时的他已经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只能上奏请辞。当年壮志未酬的辛弃疾病逝,最后时刻还大喊:“杀敌!杀敌!”享年68岁!</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描绘古代文人的水墨画,他身穿白色长袍,头戴黑色帽子,手持一枝梅花,背景是一座山峰和一棵松树。辛弃疾晚年虽然遗憾,但依然英姿勃发,老当益壮。他的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对英雄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他感叹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内心依旧燃烧着不灭的火焰。</p> <p class="ql-block">辛弃疾,可谓是文武双全,武将却成就了词龙。他英武豪迈,诗篇充满激情与豪气。无论是《青玉案·元夕》中的繁华景象,还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壮志豪情,都让人感受到他那颗不屈不挠的心。即使身处逆境,他也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p>
<p class="ql-block">画面展示了一个身着红衣白帽的老者站在竹林之中,他的左手拿着一根拐杖,右手扶住腰间的一块布巾,看起来非常悠闲自在。辛弃疾晚年虽然被贬谪,但依然英姿勃发,老当益壮。他用诗词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留给后人无数珍贵的精神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