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渐入佳境的秋天,仿佛是每年都要聚会的老朋友,它来,自然是喜欢的。</h3></br><h3>我爱它的原因很简单,它和我一样,都是青春不再,但仍然散发着成熟的魅力,在热烈、悲壮、甚至于落寞凋零的同时,展现出悲剧的美。</h3></br><h3>这样的美,较之于充满生机的春天、热情似火的夏天、以及冰冷残酷的冬天,都更加的刻骨铭心。</h3></br><h3>上了一个星期的班,终于等到了一天休息。</h3></br><h3>十月中旬和朋友去山东的海边玩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心变野了,一有空就想往外溜达。<br></br></h3></br><h3>早上醒来,阳光明媚。</h3></br><h3>看网上一直在推荐九溪烟树的秋景,说现在正是枫叶红与天的时候。于是就起来准备开车过去,一开导航,没想到今天西湖景区双号禁行。</h3></br><h3>我就往良渚国家遗址公园方向开去,这也是我一直想去而没有去成的地方,据说秋色宜人。</h3></br><h3>从云溪高架到良渚非常的方便,二十多公里的里程,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在良渚大道上再开了五、六公里,就到了目的地。没想到的是最后的一公里被堵在了门口,广播上一直喊着第一.第二停车场客满,前往第三、四停车场的通知。看着前面的汽车铁流,我怕了。看表,刚好是中饭时间,突然就想到了边上的瓶窑老街面馆。</h3></br><h3>今年七月份的时候曾经去过瓶窑古镇。当时正值傍晚。在老街面馆吃过一碗大排拌川面。面质绵柔却有韧劲,大排瘦而不涩,色泽红亮,一碗面端上来,香气四溢。</h3></br><h3>没想到吃了以后,久久不能忘怀。<br></br></h3></br><h3>又开了二三公里的路,就到了老街面馆。没想到人还是很多,室内外的椅子都差不多都坐满了,我在老板娘那里拿了号 ,静静地在一个角落坐着。</h3></br><h3>看着熙熙攘攘的食客大多数都是一家三口的年轻家人。面馆除了各种各样的面,还有丰富的小吃和点菜。老板亲自掌勺,菜烧的应该也不错。虽然我没有吃过,但看隔壁桌菜端上来的样子就感觉不错。我也仔细观察了一下,旁边客人的神情和感受,发现他们都是愉悦的,一对小情侣,夸老板的酸菜鱼好吃。一会,我的大排拌川来了。色香味俱全,一如既往的好!</h3></br><h3> 还是点了一瓶上一次喝的汽水 。这是对回忆的一种重现。</h3></br> <p class="ql-block">曾经记得有位作家说过:一碗面一座城。的确如此,吃完一碗美味的当地面,你就会记住这个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完面条,我在瓶窑老街转了一圈。没想到感觉是如此的好 。我决定放弃去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开始仔仔细细地在街上逛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此刻秋天的使者从树的躯干里露出了萌芽。天湛蓝湛蓝的一如我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瓶窑,古称亭市,南宋咸淳临安府志记载“镇北小山古称亭市山,山下村落以山名”。宋代亭市山南麓建窑烧制陶瓶,始称窑山,亭市村因此得名瓶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窑山窑址位于窑山公园东入口,窗依山而建,是目前窗山发现的十二处窑址之一。考古发掘揭露出龙宿密炉3条。窗炉本身仅存窗床部位,窑头及窑尾均不存,窑顶已坍塌。地层堆积中出土了陶瓷标本,推测窗址始烧年代为南宋早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陶瓷制品种类丰富,韩瓶大宗,形制多样;瓶窑产大瓮,曾专为韩世忠的抗金部队烧制军用水壶和朝廷犒赏军旅的酒壶。有歌谣这样唱,“九月里菊花阵阵香,宜兴出得好花缸,细花饭碗江西出,瓶窑出名是乌甏。”</p> <p class="ql-block">在瓶窑老街也残留着现代制窑工业的遗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间无限事,不厌是桑麻。瓶窑之美,美在恬淡,美在底蕴。瓶窑羊山湾“以闸代堤”,是国家清水入湖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兼具防洪和观赏双重功能。枯水期间,可赏苕溪风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宋诗人杨万里从京城回江西老家,写下了咏叹瓶窑风光的古诗《苕溪登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长廊,一头连着苕溪,一头连着十里渠。瓶窑的魅力和其他大同小异的古镇古街不同,它的魅力在于独具魅力的文化。走进老街,没有几间黑瓦白墙的明清建筑,也很少有民国的建筑,大多数六七十年代的建筑,灰色、黄色的“水刷石”墙面,青灰砖柱、砖墙,棕色的门窗……,形成了几乎统一的风格。它的街道和建筑的历史不长,而是中国七八十年代的工业小镇。在这里我会想起自己故乡小县城的童年。落后、闭塞且又骚动不安。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是最适合这里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据老瓶窑人讲,窑山有十八口窑连接十八条弄,每条弄都有一口水井。太平坊(今里窑街)、通济坊(今磨子心街)、荣乐坊(今横街),曾是瓶窑老集镇最热闹的街市。里窑街市,一直是余杭西部,安吉、临安等山货交易集聚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找到了仍在使用的花家井,水很清,可作饮用水。附近的居民也用桶打水洗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石碑上记载,当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命谋臣刘伯温到处破坏风水,防止出真龙天子,动摇明朝江山。刘伯温发现老街后面有两座猪形山,地势极佳,便在山边挖18口井破局。后花家弄的花媚儿被选为才人,马皇后怕怀上龙种,又命他前来探测花家风水,他来到花家井,发现龙气,砸破井沿,毁坏龙脉。</p> 井沿边上果真有一缺口。 <p class="ql-block">独特的水泥磨石建筑立面,充满生活细节和道具的小巷,到处都弥漫着慵懒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走到街后的背屋,布满管道的楼梯口,水泥楼道,水泥台阶,时光似乎在这个地方按了一下暂停键。怀着一种说不清的心情,寻找一种回归,一种平淡的真实。</p> <p class="ql-block">除了迎香楼餐馆、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与里窑街十字相交的磨子心街,也有许多老店,买土特产和传统糕点。</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窑山公园的登山栈道,耳畔传来清脆的鸟叫虫鸣,站在山林拓展区远眺,远处的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雷迪森怿曼·窑山食府坐落于窑山公园的半山腰,餐厅依山而居,空气清新,幽雅舒适,周边山青林茂,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餐厅依山而居,幽雅舒适。作为余杭“百县千碗”示范店,这里有最懂你口味的主厨,当地特色菜、创新菜,都是信手拈来,舒适的用餐环境、赞不绝口的美食,你只需要静静享受用餐时光。</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河水,倒影着时代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熟悉的供销模式以及时代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熟悉的一砖一瓦</p> <p class="ql-block">阳光投下飘逝的岁月花纹</p> 一杯茶、一壶酒又怎么说得清岁月的无情?</h3></br><h3> 想想那些曾经的美好吧</h3></br><h3> 在人生的晚秋</h3></br><h3> 让我们舒舒服服地倚靠在沙发上,眯着眼。让如烟的往事,如身边的苕溪静静地流过......</h3></br><h3> <p class="ql-block">在瓶窑直街到横街中间有一条河港(今叫“十里渠”)因往来要绕路走窑坝头才能过河。传说当时有位叫穆姑的大婶家没桥,她丈夫在绕路走窑坝头时,被洪水的一个巨浪卷走。事后,穆姑希望官府出面造桥,但一直等不到消息,于是她就砍木自己动手造桥。结果在造桥时不慎掉落河中、所幸被船上的才女柴静仪救起,才女卖画资助穆姑造了一座桥。就叫“穆桥”,后来被人叫成了“木桥”、”木桥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年,郁达夫和夫人王映霞慕名来瓶窑老街打卡,那天,他们驱车老京杭国道(老104国道),车轮胎刚好压过今天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汽车从架在苕溪的木桥上行驶,郁达夫看到“一条澄碧的清溪,溪上有一围小山,山上山下更有无数的白壁人家,倒映在溪水中”,这些都写在了他的游记《国道飞车记》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上悠悠的桥头,郁达夫游尽了瓶窑老街最热闹的磨子心和横街,“老街是那样悠长,从外窑到上窑,足足四五里路。”他对当地的虾饼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除了美味的“达夫虾饼”,小镇上有许多本地特色的老字号和美食小吃。瓶窑老街内的法根糕点、朱一堂、中泰竹笛、径山茶、万隆酱鸭等各类特色“非遗”产品,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瓶窑老街磨子心广场,人们茶余饭后最喜欢遛弯、纳凉的地方,是广场中心最恢宏的建筑,也就是瓶窑电影院的前身——瓶窑工人文化宫。1978年,余杭电影站出资2万余元,将工人文化宫改营为瓶窑电影院。那些年,8分钱一张的电影票,老底子的瓶窑人可以单手拿菱,一边上嘴剥壳吃肉,一边在瓶窑电影院看电影。这个只有144个座位的电影院,就像是瓶窑的一段传奇,多少人的往事历历,多少离别和重逢......</p> <p class="ql-block">离瓶窑电影院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旧时光影音展览馆,整个展馆面积1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览馆分为三个板块,从一楼至三楼分别是“电影工业”、“电影时代”和“视听乱烧”,展陈有国内外古董级电影放映机、留声机、绝版电影胶片等多个类目的影音藏品:一、二楼摆放着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末期间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电影放映机,一些老电影和经典电影的海报和电影场景:三楼是满墙的黑胶唱片和一架19世纪的老钢琴;二楼还有个怀旧风格的电影放映厅,长木椅、红窗帘、大音响,仿佛走进了小时候村里礼堂……原汁原味的老电影院以交互式观展形式,让大家感受到百年影视文化变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特别要提一下我的同龄人,展览馆的创始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利龙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收藏工作委员会员。浙江杭州余杭区人,生于1963年,自幼酷爱电影和音乐。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进入收藏行业,历经二十余载,藏品颇丰,其中不乏国内外古董级电影放映机、留声机、摄像机、以及绝版的电影胶片和电影海报等精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瓶窑的很多地方,都和一个花姓女子有关,她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才人花媚儿。</p> 花家弄,长80米,因弄内居民多姓花,故名。 <p class="ql-block">“才人弄”相传是花媚儿出生的地方。长50米,宽2,5米。原有一财神庙,曾叫“财神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镇上有一座才人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传说花媚儿被选为才人后,很想念瓶窑的自由生活。她向皇上告假准许回乡省亲一个月。花媚儿觉得时间太短,去向刘伯温问计。刘伯温拿出一个锦囊,关照在瓶窑住满士天后打开。花媚儿到家一恍十天过去了,她打开锦囊,见写着“落水建桥”四个字,第二天,当她从花家河境登船准备离开时,脚一滑掉进了水里。修书向皇上讲了落水之事,提出想在河上修座桥。皇上觉得修桥是好事,便让她监工。半年后,在花家河埠建起的一座石拱桥,命名“才人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镇口有个诚意亭。</p> <p class="ql-block">传说皇帝朱元璋要携花媚儿到瓶窑光宗耀祖,遭到马皇后反对,便派刘伯温前来探测花家风水。县令亲自率船前去迎接,花老爷哪敢懈怠。船到花家河埠头,刘伯温见西边凉亭站满了人,而东边凉亭空着,感到纳闷。县令禀告“西边迎驾,东边接驾,先生不至,无人敢立。”刘伯温一听,面有难色。县令赶紧解释:“花家历来从商,讲究诚信,闻先生前来,故将此亭取名“诚意亭”,既是作为商家的承诺,也是对先生的尊重。”刘伯温这才上岸,走进亭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边上还有一座迎驾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传说花媚儿被皇帝临幸,受封宫官正五品才人,并允诺择日携其返乡,光宗耀祖。花媚儿快马传书,让家人做好接驾准备。花家老爷召来工匠,修缮花家河埠头,并在东边建了座“接驾亭”,以供皇上临时歇息。凉亭建好,当花老爷带着族人去查看,天突然下起了雨,大家跑到凉亭躲雨,竟将凉亭挤得满满的。花老爷想,皇上和娘娘驾临,到时许多人挤在亭中,是对皇上的大不敬,于是在西边再建一座“迎驾亭”,以供地方官和族人迎驾之用。</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花媚儿在历史上是否真实的存在,至少没有正儿八经的史书出处,她也许是民间杜撰的,但丝毫不影响瓶窑的一切。有花配绿叶,总是好的。</p><p class="ql-block">另外作为瓶窑文化集中体现的非遗馆群,包含了良渚玉雕馆、余杭纸伞馆、瓶窑陶艺馆、风筝灯彩馆、蚕桑文化馆等5个非遗馆,瓶窑老街经过小城镇综合整治后,充分保留还原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风貌,是杭州市余杭区重要的传统非遗街区之一。非遗馆群是瓶窑老街非遗街区和文创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本土非遗文化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让非遗技艺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和传承,也让传统的非遗技艺能够被更多人知晓和关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余杭纸伞馆</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示了中国纸伞千余年的历史和余杭纸伞的传统制伞技艺。游客可以了解到纸伞的制作过程,并亲手制作纸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瓶窑陶艺馆</span></p> <p class="ql-block">追溯陶窑文化的发展进程,游客还可以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和全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良渚玉雕馆</span></p> <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着各种玉雕作品,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游客可以观看玉器的制作过程,并了解玉文化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蚕桑文化馆</span></p> <p class="ql-block">介绍了蚕桑养殖和丝绸制作的历史和文化,游客可以了解蚕桑的整个生产过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风筝灯彩馆</span></p> <p class="ql-block">展示了多种风筝和灯彩,其中包括一些紧跟时事的风筝设计。游客可以亲手制作风筝,体验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太阳快要下山了,它把我的影子投在瓶窑的石桥上,仿佛将我融进了这座风格迥异而又容易动容的低调小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知道我的魂魄没有离去。自然,瓶窑的魅力也不止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敬请期待:2024镜头:瓶窑二</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qIN5v4lFY41XOg2WfxMud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