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老年大学第四期书画高级研修班 2024.11.13周三第七讲:物理•画理•情理•美理主讲老师:曾华伟 <p class="ql-block">蓝衫立讲台,物理话初开。</p><p class="ql-block">科学探幽径,真理待君摘。</p><p class="ql-block">老者帽遮颜,蓝衣映画间。</p><p class="ql-block">山水传古意,墨香溢四边。</p> 周旻副校长介绍曾华伟老师 曾华伟老师手写讲课稿 <p class="ql-block">手稿蕴哲思,人生百味诗。</p><p class="ql-block">经历融笔端,智慧留后世。</p> <p class="ql-block">纸页草稿陈,科研心未泯。</p><p class="ql-block">数据分析详,未来路已明。</p> <p class="ql-block">作业本翻阅,炎黄育我身。</p><p class="ql-block">地恩铭记心,祖国情永存。</p> <p class="ql-block">斯土长斯人,山水虽好闲。</p><p class="ql-block">悲欢皆过客,岁月静如烟。</p> 曾华伟老师精彩讲课视频 曾华伟老师写生创作的山水作品 <p class="ql-block">山间景色妙,水墨绘天娇。</p><p class="ql-block">树木葱郁立,小溪潺潺绕。</p> <p class="ql-block">水墨展壮丽,层峦叠翠微。</p><p class="ql-block">岩石苍劲立,树木绿欲滴。</p> <p class="ql-block">自然风光美,石立房环围。</p><p class="ql-block">白云飘天际,宁静心自归。</p> <p class="ql-block">人生路漫漫,求索无止境。</p><p class="ql-block">物理探真知,画理显神韵。</p> <p class="ql-block">黑白灰为主,山水意无穷。</p><p class="ql-block">云雾缭绕间,松柏挺且雄。</p> <p class="ql-block">书法传古韵,笔墨见精神。</p><p class="ql-block">印章添雅趣,文化永流传。</p> <p class="ql-block">山崖峭壁立,水墨绘高远。</p><p class="ql-block">云雾缭绕间,意境自悠然。</p> <p class="ql-block">岩石覆绿植,河流绕山转。</p><p class="ql-block">木船载客行,宁静美如画。</p> <p class="ql-block">城市风貌现,白楼紫花旁。</p><p class="ql-block">街道通天际,蓝天白云翔。</p> <p class="ql-block">山峰景色美,水墨绘奇观。</p><p class="ql-block">云雾缭绕间,壮丽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乡村风光好,房屋依山建。</p><p class="ql-block">晾晒衣物处,生活气息浓。</p> <p class="ql-block">山村宁静美,绿树环四周。</p><p class="ql-block">房屋错落立,群山连绵秀。</p> <p class="ql-block">山村古今融,绿树掩农舍。</p><p class="ql-block">电线杆点缀,和谐共长天。</p> <p class="ql-block">瀑布飞流下,气势磅礴显。</p><p class="ql-block">岩石绿植伴,自然美无限。</p> <p class="ql-block">田园风光美,绿树小路弯。</p><p class="ql-block">梯田农舍间,宁静和谐现。</p> <p class="ql-block">梯田山间美,水墨绘奇观。</p><p class="ql-block">绿意盎然处,生活诗意浓。</p> <p class="ql-block">山川景色美,水墨绘高远。</p><p class="ql-block">云雾缭绕间,意境自悠然。</p> <p class="ql-block">山川景色美,水墨绘奇观。</p><p class="ql-block">云雾缭绕间,壮丽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山峰入云端,雾气笼山顶。</p><p class="ql-block">水墨绘意境,韵味自悠然。</p> <p class="ql-block">巨石立中央,树木环四周。</p><p class="ql-block">白云点诗意,画面美如画。</p> <p class="ql-block">山峰云雾绕,水墨绘奇观。</p><p class="ql-block">意境深远处,心灵得宁静。</p> <p class="ql-block">巨石绿植覆,巍峨立天地。</p><p class="ql-block">水墨绘意境,壮美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瀑布飞流下,双层美如画。</p><p class="ql-block">山峰云雾绕,意境自悠然。</p> 周旻副校长作全课评价与总结 班级学习剪影 作业展示 <p class="ql-block">魏巧云</p> <p class="ql-block">石昌信</p> 课后感言心得体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聆曾华伟教授《物理画理,情理美理》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刘六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曾在几次大型书画展上看到曾教授的大型山水画作,很震撼!如我们熟悉的武夷山和厦门鼓浪屿,在他的笔下 ,竟如此奇崛俊朗!千姿百态又伟岸雄浑!我到过武夷山 ,也出生在日光岩麓瞰青别墅!也画过武夷山、鼓浪屿……怎么就捕捉不到那种风采神韵呢!一句话,没有传统书画的功力支持,没有对造山运动的板块的物理认知 ,没有丰富的构图章法笔法技巧,没有情感个性的融入,没有美学品味的加持,只能是涂鸦而已!所以曾教授特意作了物理与画理、 情理与美理的综合关系梳理,四大要素相互观照融合之中才能打磨出一幅好作品!难怪曾教授要说,日后绘画实践过程中,同学们慢慢就能体会到,学画竟然要有这么多丰富的学养的支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曾教授以介绍三位哲人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开场。其一老子 :五色令人色盲。文人画不太用色彩。他对中西绘画作了比较,西画直观,重视客观写实风格,色彩丰富。而中国的文人画则有点玄乎!因为起点就与文化脱不了干系 , 是文化了的艺术 ,它从临画谱开始,就有很多来自千年的文化淬炼了的传统积累,有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与情感寄托。所以唐以后 ,特别是宋代,文人画多采用水墨表达 ,大道至简!对生活、对自然的认知,都包涵其间,并非针对绘画而言。色有五类 ,所谓形形色色 ,即每个客观事物都用色表示 ,隐晦之中的,就看不到事物本质!而文人与世俗之人有所区别在于文人用水墨画更直接表达个人思想心境,用颜色会让眼睛盯住色彩,看不到画的思想意涵。水墨变成文人作画的主要载体 ,理解古人作画的意图 ,才能明白其因何作画。唐代之前 绘画色彩浓烈, 王维作为出家人, 喜用佛教原理画水墨画 ,色即是空 ,佛教与道教有相通之处 , 因为佛教传入中国也中国化了 ,有人以为山水画的水墨运用是受佛教影响,其实不然,佛教的影响要晚一点。儒道对文人画的影响更早,只是某些理念相通 可以认定佛教是半路闯进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其二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人最重要的是道,要有道德、仁爱,艺只是末流。画师,相当于古代的艺伎,玩玩而已!春秋时期从事绘画是不能成就事业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其三庄子:解衣般礴。庄子以此形容一位画师的精神气质。一位国君召集画师作画,多人毕恭毕敬,生怕怠慢国君。 唯有一人得悉 ,后返回住处,脱掉上衣盘腿而坐,开始作画 ,并把君王使命忘得一干二净。令人惊讶的是,君王认定这位解衣般礴之人才是真正画家。轻松自在的状态才是进入艺术创作的所需精神气质。如果创作时苦思冥想 ,那必然与创作初衷背道而驰!在庄子看来,包括绘画在内的艺术创作,并非按他人的命题创作,而是通过笔墨丹青形式 使自己对生命与自然的理解跃然纸上!对生命与自然的诠释往往意味着画家须将主观意识进行抒发,在“形似”与“神似”之间 后者往往更受青睐!神似,便是主观意识的豁达贯通!写意要求通过“悟道”的过程 达成“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它是对自然万物发自心灵深处的理解与体悟。无论是张彦远论画以自然为妙,还是郑板桥以造化为师 ,都以庄子哲学中的自然之道为依皈。对庄子来说,人生境界的顶点仿佛是庄周梦蝶的物化境界,这也是一个充满审美意味的哲学命题,因这种境界存在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合而为一。无论题材和创作技法有何变化,庄子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之高明玄妙,都浸润着中国绘画的每一件传世佳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苏东坡开创文人画先河 ,在绘画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其画论颇有影响。他的学生李公麟、元代赵孟頫、倪赞等深受影响。推动绘画技巧创新,提出“以书入画”理念,用书法笔法来作画,对中国画线条的表现力也有重大影响。他不仅擅长山水画,涉猎人物画、花鸟画等 题材广泛 ,为后世书画家提供创作灵感,对文人画的推动有历史贡献。苏东坡常说,所见东西有常形和无常形两种 ,无常形者亦有常理。常形之师人尽皆知 ,但画得很像也不一定符合常理!从宏观看,地球的作者 ,板块运动形态不一,石头角度不同,福建山水和四川的山水不同 。福建花岗岩系2亿年前火山遗留,其地质特点,是流水冲刷出来的山峰!四川是地震带,山变化大,比较险峻,地壳运动相对挤压,山的纹理走向改变显得凌乱!因而地理构造形成的皴痕不同!这使老师联想到傅抱石,他在重庆国学艺专期间,创作出斧劈皴笔法,非常逼真表现这类山体!因此,写生要找到自己的东西,观察自然,发现别人没发现的景观,或发现了却不知如何表达的领域 ,大胆去创作!厦门景观很好!山岛主要因泉州德化戴云山的东西走向的影响,分支多 而景点琐碎!武夷山的漂亮有代表性!厦门岛风景迷人,有自己的特色,所要表达的形象!艺术形象有门派,要为闽派的艺术创作做出努力!重要的还是观察自然的表现!没常形的山水,水的流法,线条体现水的流变形态;不是两山之间有线条就是水。山的形态的变化,包括云都是有形态的,不是随便留处空白就代表云!留白要有层次形态,前后关系,厚薄轻飘的关系。总之 , 无常形的东西要有常理。阶梯、树木的枝干都要据理而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画理是哲理。类太极拳,黑白之间,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虚虚实实,密疏之间 白底黑点,形成哲学关系。写生按此思维方式去组织黑白关系。西画按客观实体、明暗色彩去落笔, 讲究的是像不像!写意画与西方比较,个人意识即主观色彩做主导!所以如果拿老师的作品到现场比较, 很容易得出造假的结论!因为写生创作过程以新的形象出现,虽非实景,但因为神似又感觉很写实,实际上就是已将创作意图融入自然之境,进过人脑过滤的景观更符合心中的审美需求!我们到实景写生 ,往往不知如何落笔!一定要思考在前 ,看是什么触动了您的内心,达到非画不可的地步!即意在笔先!从哲理角度把握方圆之间的取舍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情理,即中庸之道!太圆,溜滑不好看, 把情的注入,达到理想。景色不该如此 ,便加以调整,绘画对象也可以通过改变其形态,如画鼓浪屿日光岩,石头挡路可以去掉,然后加以改造,日光岩坡上太平缓 ,可凸显其高度,高耸入云,险峻的态势 笔法遒劲!山麓白云点缀!国画是讲性情的!笔苍劲,显历史感!想画郑成功遗址就要如此!用细节营造氛围去烘托!自然界不可能尽如您意 那么移情造景俨然画家的本能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关于美理,一直很困惑!美至今没有确切的概念 。没有定义 ,画家实际成天才!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美因人而异,众口难调!唯心与唯物两派辩论,维心派认为没有受众来欣赏,美何在?唯物派认为 ,譬如黄山,不管有没有人欣赏,美就是客观存在,不会消失!绘画一定是唯心的。惠能说 ,风在动,是心在动!典型唯心之说。毛泽东曾给予肯定,此为主观能动性!绘画就是心在动!形怎么样为美!有个准则,黄金分割率!不用再困惑!形态美有规则。画树木,三数,奇数 ,较好解决疏密问题。画树 由上往下画,顶部可控制画中位置,有避免不好预设树高问题。选择写生的位置 ,一定要绕行周围景观,选择视角 ,涵盖最具特色景点,如画武夷山水帘洞,绕行后发现,斜向入画, 更能将有特色山景作背景 !需要画面丰富,步步移情换景,显示不同趣味!山水的重要特征就是用情, 古人常怡情山水,寄托情感!选画日光岩亦同理!要做出向上攀登的山的形体才是美的!鼓浪屿的街景,蓝天白云衬托下,一定是欢声笑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最后大家如痴如醉地欣赏到曾老师的两组写生作品武夷山和鼓浪屿,共二十几幅,精美非常,因为作为珍贵资料,基本都以写实为主!他还将画作上题写的诗句念出,可谓画龙点睛!经过一番理论梳理 ,再看老师的作品,更加叹服老师的学养!没有文人的学养如何传承文人之情怀胸襟!体会尤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课后,周校长作课结,言简意赅,特别点明文人化了的中国绘画的评价精准到位!借此感谢曾老师的倾囊相授!感谢学校领导、周部长、陈社长和班委的付出!谢谢!与大家分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聆听曾华伟老师讲课的课后心得体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______________郭丹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曾华伟老师在讲课开始就提到的孔子这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并于此来展开中国画的核心论述,一下子抓住大家的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首先,“志于道”,对中国画来说,“道”可以理解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画家们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个人情感和思想的理解和表达。这种表达正是“志于道”的体现。其次,“据于德”,是画家的德行和修养在作品中得到体现。中国画强调“人品即画品”,画家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都会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因此,“据于德”也是中国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 “依于仁”中的“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画的重要精神内涵。画家往往以人物、山水、花鸟等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达出对自然、对生命、对社会的热爱和关怀。这种仁爱之心,正是中国画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最后,“游于艺”,中国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画家们通过笔墨纸砚等媒介,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在这个过程中,画家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而“游于艺”正是对这种艺术实践和创作的生动描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总的来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也深刻体现了中国画的核心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接下来,曾华伟老师又引用苏轼的话: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物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这句话为引子,阐述中国画在描绘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而展开中国画中关于物理、自然、常形、常理的之间关系的论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以为这一节的理解比较难,但我也试图去理清思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国画中的物体的形态、结构:如山石、竹木的纹理、形状和体积; 物体的明暗变化,以及色彩的搭配和浓淡对比;水流、烟云等自然现象的流动和变化,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等,这些是物象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国画中的画面效果和意境表达。如何表达和评判中国画中的画面效果和意境,就必须抓住这些自然物象的常形和常理,处理好之间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首先,常形是苏轼例举的自然中物象,他们的外在形态是相对固定和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可以根据实际形态进行描绘,追求形似和逼真和造型上的严谨和准确。而大自然中,很多生态是没有常形,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却有其变化规律,这就是常理。抓住这些规律,将其变为道理,再转换为画家手下的笔墨。就此曾华伟老师举了不少例子。例如:造成不同的山石形态的地质原因,其不外呼是地震、火山喷发、海水冲刷等,由此形成不同的自然状态,亦或成块状突起、亦或折皱堆叠、亦或高俊巍峨、亦或悬绝断崖等等。古人据此将其归纳成各种形态的山势图形及各种皴法,供后人效尤。因此,我们必须弄清这些关系,通过深入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理解其常理,从中提炼出自然景象的规律和神韵,然后运用笔墨、线条等艺术手段将其表达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然而,要画好中国画,除了以上讲述的那些道理,更重要的是要熟悉画谱。曾老师说“中国画是被人文化的画普,必须将画谱学好,才能深入中国画的殿堂。老师说,不懂得画谱,一看便知道。画面的布局,分割,山石皴擦,线条的勾勒等等。画好中国画,更重要的是要去写生,观察大自然的常理,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这里摆脱不了画家的文化和素养,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道“和”德“。然后对照自然,在象与不象之间找到契合点,转换成笔墨来表达,才能创作出好的中国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最后,曾老师还告诉我们一些技法:例如,白云的表达不能只是简单留白,他也有空间形态,有前后,厚薄(浓淡)等;水虽然是流动,水与山的结构交接处也是有形态, 也能够用线条来表达水的状态。同时还分享画树的技法、画石头的技法, 画面的布局和黄金分割法等,如何根据画面的需要,合理地安排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根据物体的运动规律,如何运用线条和笔墨来表现出物体的动态和生命力。总之, 一节课下来, 干货满满, 受益颇丰。在此, 非常感谢曾华伟老师的精彩演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4.11.13</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参加高研班学习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郭金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有幸参加本次书画高研班学习,听了几位大咖专家的讲座,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使我们在书画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感谢老年大学领导的精心安排,感恩周校长的精辟点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此次获得周校长的两本大作,《诗书画缘探美》、《山川人物且淹留》,如获至宝,初略翻阅一下,顿时被周校长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博大精深的学识水平、如火纯青的书画技巧,深深震憾。让我们认识了身边这位高深而又平凡的大学者、大画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我们为有这样的校长、这样的大学而感到庆幸。″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厦门老人真幸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希望周校长今后经常为我们讲课,奉献宝贵的智慧才华,希望学校以后经常举办这样的高研班,让更多的学员接受更高水平的学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2024.11.15</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感恩[抱拳][抱拳][抱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