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D的美篇 北京的秋天之五(西山八大处)

GYD

<p class="ql-block">滿山红叶胜春花,游人如织兴致佳。</p><p class="ql-block">枫树翠柏相掩映,游遍八处夕阳斜(Xia)。</p> <p class="ql-block">我多次游览过西山八大处,2023年10月27日,再次来到公园大门前。</p> <p class="ql-block">八大处几乎每年都举办活动,我有幸赶上过多次。从20世纪80年代末推出八大处重阳游山会,21世纪初推出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新春祈福庙会等,均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和当代流行文化元素有机融合,深受首都市民和各界游客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公园得益于特有的“三山小气候”,冬季山暖风和,春季百花飘香,夏季凉爽宜人,秋季满山流丹,四季风景各有特色,是一座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的都市山林公园,四A级景区。1957年10月28日,西山八大处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公园距北京市中心17公里,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四平台村境内,西山风景区南麓,为太行山余脉翠微山、平坡山、庐师山所环抱,方圆面积3.32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464米,是首都市民登高揽胜的首选景点。八大处始建于隋末唐初,因有辽、金、元、明、清以来历代修建的八座古刹而得名,是北京西郊重要的风景区和佛教活动地,迄今古建筑群保存完好。来到了公园的岔路口。</p> <p class="ql-block">迎面是一棵“许愿树”,游客们纷纷在此拍照,许愿祈福。</p> <p class="ql-block">以“许愿树”为界,向左可沿着山路游览二、三、四、五、六、七处,攀爬到山顶,再下山。</p> <p class="ql-block">向右沿这条路可以步行上山,也可以乘缆车上山。</p> <p class="ql-block">八大处从一处至八处依次为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其中的一处(园外)、二处在山脚下,三处开始进山,四处、五处、六处、在半山腰,七处建在山顶,八处在七座寺院对面的山上。八大处地区历史上至少有过42座庙宇。这是登山路标,并配有各个寺院的具体位置。</p> <p class="ql-block">为了节省体力,我选择乘缆车上山。</p> <p class="ql-block">下缆车就到了平坡山山顶,往东走就是通往香山和八处青龙山的路,往西走通往七处宝珠洞。</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座关帝庙。关帝庙为红墙灰瓦,卷棚顶,面阔三间,前有抱厦一间。殿内居中供奉关帝坐像,兩侧是牵赤免马的周仓和执青龙偃月刀的关平。原庙始建于清朝,但殿内原有的关公塑像,在文革中被毁,2002年,八大处公园管理处油饰了殿宇,又重塑了关公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是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东西分镌“欢喜地”和“坚固林”,为乾隆皇帝御笔。</p> <p class="ql-block">过牌楼前行,路旁一天然巨石,石上可见行书《宝珠洞诗》,落款处镌有乾隆御玺印。来到七处宝珠洞,宝珠洞位于平坡山山顶,始建于1780年。</p> <p class="ql-block">宝珠洞临崖而建,大殿兩层。观音殿后有一石洞,宽深约四米,洞内砾石如宝珠黑白杂陈,晶莹闪烁,因此该洞以“宝珠”命名。</p> <p class="ql-block">宝珠洞西边有个小门,从小门出去是寺庙堆弃杂物的地方,因为没有路,我披荆斩棘的爬到平坡山山顶,站在山顶,向北可遙望到香山峰顶香炉峰,向东可遙望卢师山。</p> <p class="ql-block">下来以后,是通往西面翠微山的一条路,走了一小段,我又从小门回到宝珠洞。</p> <p class="ql-block">从宝珠洞出来步行下山,路过墨云亭,这是一座木结构的重檐四柱式建筑,亭子上履盖着墨斗式的青瓦,形态独特,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上林木深深</p> <p class="ql-block">秋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来到位于平坡山的六处香界寺。寺院坐北朝南,建筑依山取势,门户重重,殿宇巍巍,规模宏大,大小共176间,是八大处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占地近二十亩,为本山诸寺之冠,现存多为明、清建筑。香界寺山门殿,面阔三间,汉白玉券门,檐下嵌汉白玉石额,上镌“勅建香界寺”五个大字,为乾隆帝御笔。殿中对塑“哼”、“哈”二将立像。</p> <p class="ql-block">走过香界寺山门,来到第一进院落内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阔五楹,朱漆明柱,门窗雕饰精美,供奉着贴金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坐像。</p> <p class="ql-block">香界寺始建于唐乾元初年(758~760年),时称“平坡大觉寺”,明朝为“大圆通寺”。清康熙年间为“圣感寺”,清乾隆年间改为现名。香界寺建寺以来即为历代帝王登山野游休憩之所,清康熙、乾隆的帝王行宫,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香界寺的五层殿堂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钟楼鼓楼均为重檐歇山卷栅顶楼阁式造型,高大精美,彰显“勅建香界寺”巨刹之威仪。</p> <p class="ql-block">走过大乘门,来到第二进院落,首先看到的是一株树龄己达500余年的油松。这株古油松,高约15米,树径接近1米,主干粗壮,虬枝盘旋,张牙舞爪,状若苍龙闹海,枝杈遒劲,就象一条苍龙当空舞动,故称“龙松”,被善男信女们奉为“许愿树”。</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面阔三间,券门和槛窗均以汉白玉石精雕而成。天王殿内供奉一尊弥勒佛金身塑像,笑口大开,相貌喜人,兩侧为四大天王像。</p> <p class="ql-block">走过天王殿,来到第三进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兩株植于明代的七叶树,七叶树叶似手掌,多为七小叶组成而得名,称为北方的娑罗树。七叶树后面是三世佛殿,殿内供奉三世佛,兩侧为十八罗汉像。香界寺殿宇在兩株七叶树的掩映下显得十分幽深。</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香界寺下行,来到五处龙泉庵。龙泉庵是明末清初时在明仁宗洪熙乙已年(1425年)始建的“慧云禅林”,清顺治二年(1645年)于该地发现一泓清泉,遂修建了一座龙王庙,清道光年间兩寺合二为一,称龙泉庵。龙泉庵坐西朝东,寺门为硬山正脊门楼,青石匾额上刻着“龙泉庵”三字。全庵共有五个院落,分为上中下三层,除主殿龙王堂处,还有卧游阁、听泉水榭、妙香院和华祖院。龙泉庵北部是另一组殿堂,由东向西依次为文昌阁、大雄宝殿、卧游阁和祖师堂。</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正门朝东,前悬横匾“俯瞰大千”;后悬横匾“得月先”。殿内供奉“伽蓝神”关公坐像。</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面阔三楹,檐下匾额题写着“灵通宇宙”,抱柱联语为“佛德巍巍丽中天之杲日;慈风荡荡振大地之春雷。大殿中莲花宝座之上供释迦牟尼坐像,左右是阿难、迦叶尊者。</p> <p class="ql-block">龙泉庵里龙泉池为青石砌筑方池,泉水不断从池中龙口流出,注入池内,池水清澈见底,池中央石雕神童刘海手持仙草灵芝端坐金蟾之上。</p> <p class="ql-block">走到龙泉庵门外</p> <p class="ql-block">天壶斟水</p> <p class="ql-block">游客在这里拍照八大处美丽的金秋景色</p> <p class="ql-block">八大处土质肥沃,植被丰富,其中有乔木80余种,40万余株,名贵古树18种,590余株。尤其是长安寺的白皮松、大悲寺的银杏树、香界寺的白玉兰、证果寺的黄连木,树龄均在600年以上,风姿奇美,实为他处所罕见;秋霜过后,八大处满山流丹,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继续下行,来到四处大悲寺上方,从山上往下走,是一尊滴水观音塑像,旁边就是五层楼寮房,室外墙上是唐代高僧玄装法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巨型经文石刻。</p> <p class="ql-block">大悲寺原名隐寂寺,始建于辽金时代(1033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在原有兩层大殿后增建了大悲阁,以供奉观世音菩萨。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此庙,改为“大悲寺”。</p> <p class="ql-block">该寺独处丛林深处,层层殿宇依山势递升,錯落有致,山门南向。大悲寺的首层建筑是山门殿,硬山正脊灰筒瓦顶,檐下饰有丹青彩画,殿脊正中装饰“百烏朝凤"砖雕图案。正檐下嵌有一方汉白玉寺额,上面镌刻“欶建大悲寺”五个大字,字体健劲,是康熙皇帝御笔。</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综合大殿四层建筑,月台下一层,月台上三层,二层大讲堂外景。</p> <p class="ql-block">出了大悲寺下行,过了地藏菩萨殿来到三山庵。三山庵是座尼姑庙,小巧玲珑,殿内灯火通明,是八大处的第三处寺院,初建于金天德三年(1151年),距今九百余年。早年称麻姑庵,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曾重加修葺。山门面朝东北,是一座布局精巧、构筑工美的四合院。现存山门殿、财神殿和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三山庵历史上曾经是香界寺的下院,香界寺的不少高僧更对三山庵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为三开间,左右各开角门一扇;山门殿悬额“三山庵”;垂联“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三山庵殿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正殿五楹并配有耳房兩间,供释迦牟尼塑像。悬额“是大世界”,联题:“慈目静心法相;和风甘雨祥云。</p> <p class="ql-block">从三山庵出来继续下行,景亭长廊。</p> <p class="ql-block">来到二处灵光寺。灵光寺是八大处最重要的寺院,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于世。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年),最初称“龙泉寺”,金世宗年间(1162年)改称“觉山寺”,明成化(1428年)恢复龙泉寺旧称,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扩建后改为“灵光寺”,有12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灵光寺佛牙舍利塔高大挺拔,宏伟壮观,高51米,八角形状,十三层密檐塔格式,为八大处标志性建筑。汉白玉拜台高出地面2.7米。塔身内部为七层殿堂,室外有石梯上达佛牙舍利堂,堂内金塔用纯金制成,高一米,重135公斤,金塔中供奉着佛牙舍利。</p> <p class="ql-block">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的遗体火化后,遗下了四颗牙齿,其中一颗升上了天,一颗入了大海,另外兩颗留在了人间。一颗左犬牙流传在印度,后传到斯里兰卡;另一颗臼牙传到了巴基斯坦,这颗牙齿被视为圣物,被信众争相供奉。五世纪中,南朝高僧法献西游于阗,把这颗佛牙舍利带回南齐首都建康(即南京);隋朝建立后,佛牙舍利被送到长安;五代时期,中原战乱,中间经隋唐,至辽,又辗转传到了当时北辽都城燕京(即北京),1071年八月,招仙塔建成后,这颗佛牙舍利便供奉在招仙塔内。</p> <p class="ql-block">走到灵光寺南面,这就是原来招仙塔残留的塔基。招仙塔为辽国丞相耶律仁先母出资于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年)捐建。据记载,原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辽塔典型式样,高50余米,通体洁白,十分壮观,塔周围有铁灯龛16座,每一块塔砖上都刻有精美的佛像。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义和团在灵光寺设坛反抗。八国联军对这里进行疯狂炮轰,致使宝塔和殿宇化为废墟,仅存塔基。</p> <p class="ql-block">1901年,主持重建工程的圣安和尚在清理塔基瓦砾时发现一石函,石函内有一沉香木匣,匣上刻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善惠书”。考查字迹,为北汉高僧善惠手笔。“天会”为北汉孝和帝刘承钧年号,天会七年为963年,早于建塔百余年。可见这颗佛牙舍利在此己供奉了830多个春秋,佛牙舍利为寺僧精心收藏于塔下灵光寺,由此,灵光寺愈加声名远扬。后经考证,灵光寺所供奉之佛牙舍利确为佛陀涅槃后存留世间的四颗佛牙舍利之一,故极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灵光寺的僧人想重修佛牙舍利塔没有成功,1955年在中国佛教界倡议与中国政府支持下,将佛牙舍利迎至北京广济寺供奉,并曾到云南及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兩国供信众瞻礼膜拜。1957年中国佛教界想按照原式样在原塔附近修建新塔,作为佛牙舍利的永久供奉场所,这一倡议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批准。从1958年夏至1964年春,历时六年,于1964年3月完工,1964年6月25日,隆重举行开光仪式,来自柬埔寨、印尼、老挝、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越南的佛教代表团,与我国佛教界人士一起,参加了这一仪式。</p> <p class="ql-block">灵光寺誉滿天下,是我国佛教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周围邻国特别是缅甸泰国越南僧人常来朝拜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佛牙舍利塔,并没有完全复原辽代招仙塔的原貌,而是融入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佛塔建筑的新元素,看起来比照片中的辽塔更加雄伟壮美。</p> <p class="ql-block">1998年11月22日,纪念佛法东传二千年法会、中国佛教二千年纪念大会,就在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前进行,使灵光寺成为在中国佛教界举足轻重的重要寺院。</p> <p class="ql-block">灵光寺供奉的三尊佛分别是释迦牟尼佛、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和报身佛卢舍那佛。</p> <p class="ql-block">走过灵光寺后山长长阶梯</p> <p class="ql-block">来到许愿台</p> <p class="ql-block">许愿台上的金刚佛殿</p> <p class="ql-block">弥勒殿和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法器,干什么用的,第一次见到,旁边也没有展示牌说明。</p> <p class="ql-block">再回看灵光寺塔,塔顶采用印度式,八角攒尖,盖绿色琉璃瓦。整座宝塔显得挺拔壮观,神圣庒严。</p> <p class="ql-block">耸拔挺立,金光闪烁。</p> <p class="ql-block">从许愿台下来,来到灵光寺东侧的菩提缘,这里是佛教用品流通处。</p> <p class="ql-block">灵光寺西侧的玉佛殿</p> <p class="ql-block">走出灵光寺。左侧为灵光寺的山门殿,殿中供奉释迦牟尼铜胎贴金造像,重3300千克,为泰国僧王赠送。</p> <p class="ql-block">继续下行,来到位于灵光寺下方的柳溪山房。</p> <p class="ql-block">八大处一处(长安寺)在公园外,没有开放,从二处出来,向八处证果寺前进。</p> <p class="ql-block">八处在东面的山上,位于密林掩映的卢师山腰,与翠微山、平坡山上的寺院隔涧相望,独领一峰之秀,是京城最为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秋色烂漫</p> <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p> <p class="ql-block">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p> <p class="ql-block">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p> <p class="ql-block">来到八处证果寺。证果寺是八大处中最古老的寺庙,始建于隋代仁寿年间,己有1300多年历史,寺院坐北朝南,中路由南向北分别为山门殿、天王殿和三世佛殿。东部是方丈院;西部是秘魔崖和其它附属建筑。寺中一株古黄连木树龄600年以上,为京城独有。</p> <p class="ql-block">唐朝天宝年间,此地来了一个叫卢师的僧人在这里修行,因卢师又叫“感应祥师”,因而将该地改建成“感应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改名“大天源延圣寺”,到明正统和景泰年间时,又分别易名“清凉寺”和“镇海寺”,天顺年间最终改名证果寺,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寺院右边有一座殿堂和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来到秘魔崖。秘魔崖是一块从山顶悬空伸出的岩石,向下斜状,其形状像狮子张口,是由厚层的石英砂岩所组成,但见此处一巨石自山顶凌空而出,突兀奇险。石上镌刻“天然幽谷”四字,下为一片平地,旁侧有一洞,名“真武洞”,面积约10平方米,供有道教真武大帝,体现了佛道二教在此融合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在洞前有招止亭,内有石刻,相传因卢师和尚在此修行,因而人们称此山为“卢师山”,岩洞亦称为“卢师洞”,后因其为民祈雨灵验。又称为“感应禅师”。</p> <p class="ql-block">走出证果寺,继续向卢师山山顶攀登。</p> <p class="ql-block">登上了山顶,山顶的亭子封闭不能进,亭子下面就是宽阔平坦的道路,可通行汽车,沿着这条路向北可到香山、平坡山、宝珠寺。向南可盘旋下山。</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盘旋的山路开始下山</p> <p class="ql-block">沿途观看美丽的秋色</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对面的灵光寺,掩映在夕阳柔美的光晕中。</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登山,国内攀登过泰山,黄山、华山、恒山、绵山、峨眉山、青城山、乐山、武夷山、嵩山、庐山、长白山(天池)、新疆天山(天池)、祁连山冰川(冰川4828米)、玉龙雪山冰川(4550米)、九华山、五台山、崂山、兴安岭、千山等。北京周边的八达岭、古长城、水关长城、居庸关、金山岭、司马台、香山、蟒山、百花山、凤凰岭、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百望山等。国外爬过韩国的汉拿山(1950米),加拿大的落基山。我喜欢登上山顶,环顾四周,一览众山小的快感。</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旅游,中国境内的大部分寺庙大都建在风景秀丽的旅游区,有名的寺庙大都参拜过。我游览过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还到三亚南山拜了海上观音,得到了福报。通过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参观了众多的寺庙,了解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行了万里路,读了万卷书,增长了知识。</p> <p class="ql-block">下午6点,走出八大处景区大门,用时6个多小时,走了3万多步。这是我连续5天,攀登了八达岭3段长城、香山、凤凰岭、大觉寺、百望山、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9座山,逛了颐和园,参观了9座寺庙,每天日行3万多步,强健了体魄,收获良多,结束了北京金秋登山之旅。北京美丽的秋天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