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了促进人们的健康饮食,达到人体均衡营养,中国营养学会基于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制定了八条关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的原则。考虑到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两条建议,形成了以下十条指导方针:</p>
<p class="ql-block">(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科学研究表明,人体需要四十多种营养素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然而,没有任何一种或几种食物能够全面满足这一需求。唯有食物多样化,才能确保营养均衡。在我国,主食主要由谷物构成,如大米、小麦等,它们是提供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因此,平衡膳食的核心在于食物多样性和谷类的主导地位。</p>
<p class="ql-block">(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此类食物富含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对于维持理想的体重、保护心血管系统、增强免疫力以及预防癌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薯类的摄入量。</p>
<p class="ql-block">(3)常吃奶类、奶制品、豆类、豆制品。奶类食品以其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钙质著称,且易于人体吸收利用。豆类及其制品不仅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还有不饱和脂肪酸、钙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定期食用奶类和豆制品不仅能补充优质蛋白质,还能促进骨骼健康,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p>
<p class="ql-block">(4)常吃适量的鱼、禽、瘦肉、蛋,少吃肥肉和荤油。鉴于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多数人的蛋白质摄入量不足而非过量。这些食物主要作用在于补充蛋白质,但其摄入量也需适中,过量摄入蛋白质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并诱发其他疾病。此外,肥肉和荤油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血液粘稠度,提高胆固醇水平,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5)膳食的热量与体力消耗应保持平衡,维持适宜的体重。这是合理膳食的基础原则之一。摄入不足无法满足人体需求,而摄入过多则会导致多余热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不仅增加体重,还会引发一系列营养过剩相关疾病,如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脑中风等。</p>
<p class="ql-block">(6)膳食应清淡、少盐。这意味着饮食不应过于油腻或咸味过重,每日膳食中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否则,容易引发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7)饮酒需限量。无节制饮酒不仅会增加高血压和脑中风的风险,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和酒精性肝硬化。</p>
<p class="ql-block">(8)膳食需保持清洁、卫生、不变质。受细菌、病毒或农药污染的食物直接危害健康。高温油炸、熏烤等烹饪方式容易使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变质,这类食品不利于健康,应尽量避免食用。</p>
<p class="ql-block">(9)食物应粗细搭配,易于消化。谷物的外皮富含维生素B1和纤维素,对于促进中老年人的新陈代谢、预防便秘和癌症具有显著效果。然而,这些营养成分在精加工的米面中几乎消失殆尽,唯有粗粮中仍保留。因此,适量摄入粗粮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10)参与适度体育运动,保持能量平衡。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这一点尤为关键。运动量应适当,且需规律地持续进行。</p> <p class="ql-block">中老年人饮食健康的七大原则包括:食物多样化,确保营养均衡;每餐吃到七分饱,避免热量过剩;饮食宜清淡,减少油脂和盐分摄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减轻消化系统负担;定时定量饮水,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少吃冷饮,保护心血管健康;合理烹调,选择健康的烹饪方法。</p> <p class="ql-block">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显得尤为重要。现代营养学推荐,早餐提供的热量应占全天总热量的25%,午餐为40%,晚餐则为35%。遵循“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的传统养生理念,有助于满足不同时间段的身体需求。早餐应选择营养价值高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午餐则需保证足够的质与量,晚餐则应适量减少,以防止夜间消化不良和肥胖问题的发生。同时,三餐时间也应固定,早餐建议在7点左右,午餐约12点,晚餐则应在18点左右享用。对于老年人来说,晚餐以粥作为主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既营养又利于消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