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攒簇雾灵山 壁陡崖悬不可攀 <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山山攒簇雾灵山,壁陡崖悬不可攀,我今方知来绝塞,古人于此控雄关。”这是清光绪年间密云知县陆嘉藻到曹家路巡视时的感叹。<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雾灵山是这片山区的最高峰,海拔2118米(图一)。它体量巨大,山高水长,延伸的山体被冲刷出条条沟壑。明洪武年将雾灵山作为边外屏障后,在北麓设关建堡,修筑了长城防线。 图一:左为最高峰,明修长城时称雾灵山 这段防线就是封堵雾灵山北麓的沟谷,设有遥桥谷寨、南峪寨、恶谷寨、烧香谷寨、烽台谷寨、黑谷寨。峪、谷可同音,但从这几个地名看,它们是不同音的。一般来说,峪是指狭窄的山沟或山口,谷是指较宽的山间通道,现在来说二者区别不大。<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遥桥谷寨,洪武初建,万历重建,现遗存南门、堡墙(图二)。寨子盘踞在安达木河北岸的高坡上,其南3千米是长城隘口,称走马安(图三)。隘口两侧崖壁高悬,口门、水门及墙体无存,现有文保碑及两侧高耸的敌楼。 图二:遥桥谷寨是一座正方形的小堡(来自网络), 图三:走马安口东沟顶上的敌楼 遥桥谷走马安口到南峪寨口4千多米无墙体,只是在雾灵山延伸出的脉脊上筑有敌楼(图四)。所以,走这段长城需要寻着敌楼反复翻山,山陡林密,异常艰辛。 图四:寻找敌楼翻过的密林山脊 南峪寨,现称楼湾子。隘口叫镰钯峪口(图五),关城、水门已无存。边内5千米可直达曹家路营,边外过大安峪可到雾灵山西门。 图五:像大镐一样的沟谷,故称镰钯峪 恶谷寨,现为大沟村,因不好听改名。隘口设在沟口正鼓楼(基址在一农家院内)一线(图六),东侧山峰高耸,山顶有只剩基座的敌楼(这里的楼墙砖据说为侵华日军所拆,用于建检查站)。西侧山峰较缓,存三座敌楼基址。沿山脊修筑的公路可达雾灵山北门。 图六:正鼓楼隘口 恶谷寨口外一百米有石刻“羊肠鸟道”,它与雾灵山大字石石刻同为明边军所为,说明除了山道险峻,边外雾灵山也在明军的控制之下。 烧香谷寨,现为马场营,已废弃。隘口在南1.8千米的沟内(图七),已无墙但有水潭,两侧山崖上有残石墙,东崖根有祭祀小洞,难道这就是烧香峪的来历? 图七:烧香谷口,此沟也称大蚂螂峪 烽台谷寨,现为花园村,有古堡遗迹。其隘口在村南2千米(图八),墙体、口门、水门完好,水门上方仍有水闸卷筒支架(图九)由于每个券门石拱顶部有凿刻的虎头,再加上水门下有一卧虎石,所以现称五虎水门。 图八:边内看,右边的水门直对水道 图九:水门顶城墙上遗存的吊水闸辘轳支架 黑谷寨,称黑谷关,是一道山口(图十)。水门、关门已毁,关城南高北低,墙体、南敌楼、北门完好,居民已外迁。它外联雾灵山、小白旗,内通曹家路,可骑兵出入。它是曹家路最东边的重要关口,曾派把总镇守。 图十:黑谷关敌楼及关城北门 这段长城从黑谷关关城南墙壁中部接出,至烽台谷口为一等边,但已楼残墙半,掩映在树丛中很难发现(图十一);烽台谷口至南峪口,为三等边,已坍塌为石垄。南峪口至走马口,有楼无墙。总体看,敌楼较多,但都不大。 图十一:乱树丛中的长城 这段边口、边寨也是洪武年所设,嘉靖、隆庆年增加边墙,隆庆、万历年筑敌楼、包砖升级边墙。<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对南峪、恶谷的位置,《四镇三关志》与《三镇边务总要》记载的颠倒,今地名又无对照参考,待解。<div>2024.10</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