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古迹,尤其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有“江南宋城”之誉。我于2024年10月下旬来到赣州宋城游玩了一天,这一天收获颇多。</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就选择参观赣州“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它位于赣州市章贡区的河套老城区,街区范围内有郁孤台、宋城墙、福寿沟、蒋经国旧居、魏家大院等历史建筑,还有古街巷、古浮桥等,是一个集历史人文体验、商旅融合为一体的聚集区。</p> <p class="ql-block">我对赣州古浮桥很好奇,所以第一站就去古浮桥。哪知导航“古浮桥”把我导到了风情园里的古浮桥,导来了就看看这座小而古朴的浮桥。</p> <p class="ql-block">我想看的浮桥叫建春门浮桥,也叫东河浮桥,它位于宋城建春门外,连接贡江两岸,100多只舟板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已有8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上去很稳,没有摆动的感觉。舟船相连,缆索固定,地锚加稳,大赞古人智慧!</p> <p class="ql-block">赣州古城三面环水,因为河面较宽,河两岸往来主要靠渡船。宋代赣州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渡船已满足不了需要,架桥,工程技术达不到,而且不利于天然防卫,于是就在章、贡两河上先后铺就了东河、西河、南河三座可以随时启闭的浮桥以满足需要。建国以后,西河、南河浮桥因修建了公路大桥而被拆除,只有这座建春门浮桥,特意保留了下来作为历史文化景观,并还在为赣州市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以前浮桥都是木质船,现在在大修中逐步用铁质浮船淘汰已坏的木质浮船。以前浮桥在固定的时间打开,让船只通过,现在是通过的船只,提前告知,立即打开通过,我碰巧看到了铁质浮船移开画面。</p> <p class="ql-block">赣州古城墙始建于晋代,现保存较完整的砖城墙修建于北宋年间,全长3664米。1996年11月20日,赣州城墙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涌金门,古赣州水路主码头,1954年拆除城楼,1994年因万安水电站运行和城市建设需要,在城门原址修建防洪标准为五十年一遇的现代化闸门,墙上标有2002年秋汛高水位。</p> <p class="ql-block">一座城市的兴盛,往往离不开杰出人物书写的传奇。四贤坊所铭记的,正是四位值得赣州人记住的人物。赵抃,北宋嘉祐年间任虔州知府,凿通赣江险滩,凸显了赣江的黄金水道地位,对繁荣赣州功不可没;刘彝,北宋熙宁年间任虔州知军,亲自督建的福寿沟这一闻名中外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在造福赣州人民;周敦颐曾任虔州通判,理学开山鼻祖,《爱莲说》即出自于他的笔下;文天祥,南宋德祐年间任知州,当时元兵南侵,他在赣州组织义军前往,诗作《过零丁洋》传诵千古。今天这里正在举行宣传活动,这里也是宋城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从四贤坊进去,沿着图标指示找到了蒋经国旧居,它是一栋仿俄式砖木结构建筑,建于1940年,是蒋经国在赣南执政期间的住所。旧居内陈列着蒋经国在赣南期间使用过的物品和照片,展示了他在此期间的生活和工作情况。</p> <p class="ql-block">城墙北门楼经过多次修缮和重建,墙上也标有2002年秋讯水位。</p> <p class="ql-block">从北门进去能看到章江和贡江在此处汇合成赣江,这就是赣江的源头。岸上立有客家人南迁纪念碑,大量中原人南迁至赣州,形成了今天的客家人。</p> <p class="ql-block">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是城区的制高点,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登高望远留下诗词。</p> <p class="ql-block">与郁孤台渊源最深的,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在赣州任职时,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1982年按清同治年式样重建郁孤台,台有3层,高17米。</p> <p class="ql-block">郁孤台一楼正厅置江泽民亲书《菩萨蛮》</p> 登上三楼观景 <p class="ql-block">从郁孤台下来,就去参观明清建筑及艺术展。</p> <p class="ql-block">参观魏家大院(赣南客家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魏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赣州城内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家族民居建筑群。边参观建筑边看展,首先介绍了魏氏家族一些情况:魏家通过经商创造财富,但同时也崇文重教,家族人员都有参加革命活动的传统,反映客家人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魏家大院作为赣南客家文化博物馆,展示了赣南客家人深明大义、爱国爱乡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历史。客家人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赣州是客家人的原乡?我在看展中给自己答疑解惑了,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p> 客家人继承了中原耕读文化 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形成的客家精神 <p class="ql-block">参观福寿沟博物馆,因排水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而得名。福寿沟是我国古代基础的城市下水道工程,是当时一项重大的发明与创举,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下水道。</p> <p class="ql-block">在没有福寿沟之前,三面环水的赣州古城常遭水患困扰。修建了福寿沟后,任洪水肆虐,古城内却安然无恙,所以福寿沟成了古代城市建设的样板工程。这项工程能保留至今,少不了不同时代仁人志士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进入设计的实体福寿沟体验,真实感受福寿沟结构组成、建造技艺、科学原理。</p> <p class="ql-block">福寿沟,利用水落差的自然冲力,将沟中垃圾带入池塘、沉井和江河中。同时,对一些相对平坦的地方,则因地制宜和视水量的大小,不断改变沟渠的截面,以保持水的流速足以冲走垃圾和冲开水窗。</p> <p class="ql-block">福寿沟主沟之外,尚有许多毛细管状的网状支沟覆盖城区,这些主沟与支沟又与城内众多的水塘相贯通,既可调蓄城内水容量,又减少下水道的溢流。</p> <p class="ql-block">福寿沟岀口,利用水力使水窗自动启闭。即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水位时,借助江水之力将水闸门关闭;当江水低于水窗时,则城内沟道水力将水闸门冲开注入江河之中。</p> 真实的福寿沟实体展示 <p class="ql-block">福寿沟,是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杰作,至今仍在正常使用,展现了我国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2019年,福寿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又去灶儿巷逛逛,灶儿巷是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街巷的一个典型代表。清初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服装,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后来谐音就变成了“灶儿巷”。</p> <p class="ql-block">灶儿巷鹅卵石路面井然光洁,巷内的徽派建筑融入了赣南客家建筑的特点,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应该还在整修中,店面都未开业,未来这里一定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路遇赣州标准钟楼,始建于1952年,这座钟楼共六层,高20米,是当时赣州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宋城一日游,长知识长见识,惊叹古人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