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名人多

淡泊人生

<div><br></div><div> 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 ,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名人众多,闻名遐迩。11月4日下午4时许,我游学至此,瞻仰名人。</div><div><br></div>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代伟人林则徐</b></div> 小时候看过《 林则徐 》电影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英雄壮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div><br></div><div> 林则徐故居是他出生之地 ,这是一座典型福建传统民居,木雕、砖雕和石雕十分精美。现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div><br></div></div> <div><br></div><div> 林则徐史绩展 ,通过大量的图片、史料,书写了林则徐光辉灿烂的一生。在为官三十多年里,“崇实行而不事虚名,秉公衷而不持偏见,”政绩卓越。</div><div><br></div> <div><br></div><div> 道光皇帝 、 林则徐雕塑 ,再现了林则徐“临危受命”的场景。</div><div><br></div> <div><br></div><div> “虎门一怒令硝烟,切恨西夷掠海沿。”“虎门销烟”历史画卷,展现了林则徐不惧强敌、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真正含义。</div><div><br></div> <div><br></div><div> 林则徐一面禁烟 ,一面加强军务,修筑炮台,以防英军狗急跳墙,犯我边界。</div><div><br></div> <div><br></div><div> “一代伟人林则徐”铜刻,由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国学大师启功题写。</div><div><br></div> <div><br></div><div> 御碑亭内立有三座御赐石碑 ,讴歌了林则徐的丰功伟绩,以及对林则徐的追思。御碑亭廊柱上的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为官的座右铭。</div><div><br></div> <div><br></div><div> 树德堂正中神龛里有林则徐坐像 。坐像上方的“福”、“寿”二字横匾,是林则徐过55岁生日,道光帝亲笔书写,以示嘉奖。“功资柱石”牌匾高悬,两旁挂有毛泽东、江泽明、胡锦涛、习近平等伟人题字牌匾,是对林则徐的仰慕和褒奖。</div><div><br></div>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船政大臣沈葆桢</b></div> 沈葆桢故居位于官巷,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由巷道和庭院组成,两边与民居相连,体现官民一体,鱼水情深。<div><br></div> <div><br></div><div> 步入故居 ,只见厅堂上方 “进士” 牌匾高悬 ,表明故居主人学历非凡,进士及第,真才实学。<br><br></div><div> 堂前楹联:“作事须凭肝胆,为人莫负须眉。”楹联上方牌匾书有“忠孝性诚”。儒家文化修身养性,看来故居主人胆识过人,诚信有嘉。<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 故居内设有沈葆桢的纪念室 。据介绍,沈葆桢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改革家、教育家。他曾任江西巡抚、两江总督等要职,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div><div><br></div> <div><br></div><div> 特别是他担任船政大臣期间 ,创立了福州船政学堂,筹办北洋海军,培养了一大批海军人才,强力推动了我国近代海军建设。</div><div><br></div> <div><br></div><div> 沈葆桢对中国近代社会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清史稿》:“沈葆桢清望冠时,力任艰钜,兵略、吏治并卓然。其手创船政,精果一时无耦。后来不能充拓,且听废弃,岂非因任事之难其人哉?”下图是沈葆桢正在巡台。<br><br></div> <div><br></div><div> 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历史名人纷纷撰联赞扬沈葆桢的功绩。<br><br> 如今,沈葆桢故居作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对外开放,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启迪后人、增强民主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场所。</div><div><br></div>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启蒙思想家严复</b></div> 来到郎官巷的严复故居,已是下午5点30分了,华灯初上,巷子里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喜庆非凡。<div><br></div> <div><br></div><div> 从严复故居门口的简单介绍得知 ,严复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他翻译的《天演论》等作品对中国知识界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启蒙运动的第一人”。<br><br></div><div> 严复美好的童年和少年生活 ,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 进门左侧有一尊严复的塑像 ,墙上题词引入注目:“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这是1997年12月,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福州《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上的题词,盛赞严复的开拓精神。</div><div><br></div> <div><br></div><div> 严复故居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献资料,展现了严复光辉传奇的一生。特别是在国民思想启蒙教育方面,严复“敢为天下先,”翻译了《天演论》等诸多西洋学术名著,并附上大量的个人点评和感悟,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div><div><br></div> <div><br></div><div> 严复这些著作 、 手稿 、 遗物等 ,展示了严复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参观者可从中深入了解严复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影响。</div><div><br></div> <div><br></div><div> 严复不朽贡献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梁启超称赞严复“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div><div><br></div>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铁血丈夫林觉民</b></div> 在三坊七巷的杨桥南路上,有一座普通的民居,有趣的是门口挂有两个牌子: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div><br></div> <div><br></div><div> 怀着好奇和敬仰的心情,我步入故居,院落中间有一尊林觉民雕像。林觉民,高中语文课文《与妻书》的作者。雕像后面的白墙上书有 “为天下人谋永福。”这是《与妻书》中的一句话,是林觉民人生座右铭,一直激荡着无数国人的心。</div><div><br></div> <div><br></div><div> 林觉民出生 “书香门第” ,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可他不喜欢科举入仕,“少年不望万户侯,”他放弃童子试,以优异成绩考入新式学堂,接受新思想,后来投身革命,加入同盟会。林觉民18岁那年与陈意映结婚,夫妻恩爱,时常在小院里读书品诗,谈俗世生活。</div><div><br></div> <div><br></div><div> 林觉民参加了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却不幸中弹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林觉民毫不屈服。后被清朝杀害,年仅二十四岁。这是林觉民就义前在狱中给妻子写信的情景。</div><div><br></div> <div><br></div><div> 这块白方巾的家书,竟然成为林觉民的绝笔信。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和对祖国深沉的热爱,情真意切,感染力强。如今,这封绝笔信编入高中课本,取名《与妻书》,教育和影响了成千上万名青年学生。</div><div><br></div>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世纪老人冰心</b></div> 冰心与林觉民生活上没有交集,因为林觉民被害后,其养父林孝颖怕受到朝廷迫害,变卖宅邸,逃离他乡。而买下林家老宅的人叫谢銮恩,并带着11岁的孙女谢婉莹住了进来。<div><br></div> <div><br></div><div> 谢婉莹就是后来的冰心 。 冰心,著名儿童文学家、中国诗人、现代作家,我们是从《小桔灯》、《繁星》、《荷叶·母亲》、《寄小读者》这些课文中开始熟悉她的。</div><div><br></div> <div><br></div><div> 冰心的欢快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冰心在《我的故乡》一文回忆道:“具有很典型的福州民宅特点,除中轴建筑外,左右两旁还有许多自成院落的房屋……”</div><div><br></div> <div><br></div><div> 冰心出生于1900年,1999年去世,被称为“世纪老人”,生前创作了《繁星》、《超人》、《往事》等大量的诗集、小说、散文集,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梁启超赞美道:“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div><div><br></div> <div><br></div><div> “一座宅院,两位名人”,指的是林觉民和冰心,而实际上有三位名人,另一位是林觉民的侄女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历史上先后有400多位名人从这里走出去的,享有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 的美誉。</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