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年前的春天里,我有幸来到了冉庄地道战遗址,走进了电影《地道战》中的大部分地道,实实在在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从小接受红色教育又当过兵,走到哪都想尽可能地看一下昨天的战场。那天下午,我来到了冀中的冉庄地道战遗址,首先观看了由聂荣臻元帅和杨成武上将题字的纪念馆和展厅。在这里观看了文字战史、图片和雕塑,电影《地道战》看了无数次,这些年我还看了不少冀中抗日游击战的书籍,对地道战史也比较熟悉,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地道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我从一间平房灶台下的入口进入了地道。地道的形状和电影中的几乎一模一样,并不陌生,不同的是地道的四壁都抹上了水泥,这样就不会掉土了,安装了白炽灯泡照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了地道,我的感觉不由自主地发生了变化,作为外乡人,一种茫然甚至恐惧油然而生。进入了地道,自然就没有了方向感,方位感,假如又没有照明的话,眼前漆黑一片,那会是多么可怕啊,这可能就是当年日本鬼子进入地道的真实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地道里,有许多分岔,看来真是全村联通,形成了地道网。为了寻找和体会当年地道战的感受,我不时爬到向上的出口处,上方会出现碉堡、高房工事、房屋射击孔等能够战斗的地方。这时我眼前自然就浮现了电影《地道战》中的那些生动难忘的画面,也想起了著名画家罗工柳《地道战》的那幅油画,仿佛看到了八路军、游击队在地道里进出自如,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日本鬼子则无处躲藏,处处被动挨打的狼狈样子。</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油画《地道战》、作者罗工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地道里,我也深深地感到了抗日战争的残酷和敌后抗日军民的顽强。我在地道里有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感觉很累很疲劳,地道高度普遍在1.5米左右,宽度也不超过3米,空间狭小,人在这里半个小时以上,体力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当初挖防身洞是为了保存自己而采取的无奈选择,残酷的战争促使敌后的群众迸发出了无穷的智慧,从单个防身地道,发展到能够消灭敌人的地下长城,是一个质的飞跃,这是冀中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论持久战》人民战争思想指引下,创造出的人间奇迹和历史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出地道,当我看到那明媚的阳光和一望无际的冀中平原时,深深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和对自由的向往。作为参加过紧急战备行动的老兵,也再次感到了对和平的渴望,祝愿我们的祖国和军队无比强大、所向无敌!</span></p> 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