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教与学之我见 <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古代少儿必读,就《三字经》,里边首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并第一个举例就是大圣人孟子成材的故事,文章说孟母三迁造就了一代圣人,后边窦燕山,孔融,张九龄诸位大级别历史名人故事。都做了充分的论证。</p> <p class="ql-block">然而我不解的是孟母三迁,固然没错,造就了一代圣人。强调的是学而教,教而成材,孟圣人的伟大之处就是能从善如流,痛改前非,一鸣惊人。假如有人,一味效仿。不看自己的孩子的个性特点。就一定能成材么,《三字经》强调了人要学,学什么,不好好学学的坏处。</p> <p class="ql-block"> 但只强调了环境对人的重要作用和影响,这个外因条件,忽略了成材的内在因索的,人之初性本善,当然是儒家的基本的核心的观点,你怎么解释为什么现实中那么多人心险恶了现象呢。不好好学习并不就性本恶了起来。但“孟母”的“三迁”,如果“孟子”怎么也从自身学不起来,三迁不算多,六千如何…,孟母之行若是灵丹妙药。天下之人,有孟母之忧者趋之若鹜,不是京华履泰,圣人如麻了么,京华不京,圣人岂圣者欤!</p> <p class="ql-block"> 好多家长,不承认不了解自己家的孩子就忙了起来,千里寻师,遍访名校,费尽心思,怎么孩子也扶不起来,便怪学校不好,环境较差等等。“三迁”失灵,谁之过耶!孟母之行,赞为圣举,自然无过,燕山施措五子名扬,然而谁伤了“仲永”,谁成了甘罗?又谁教的项橐?他们不是孟母的三迁,也不一定是圣人的天赋,娘胎里自带?三字经只说项橐能做孔子的老师不知道他是怎么成材的。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肯定他们不是他爸妈三迁出来的。所以说,后天环境影响对孩子们特别大,那也不必三迁。大家记得毛爷爷专门到人多噪闹的市区读书,砺其志也。古人在荧光之下也奋发不己。如果圣书万卷,束之高阁。余音绕梁,置若罔闻。又有什么用呢。我强调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的轨迹。教与学是辩证的,不一定在环境影响一方面找理由。</p> <p class="ql-block"> 由上论证得到,文王拘而演周易,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苍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逆境成才的例子不在少数,因而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我不想用干巴巴的理论说教人,但理儿就是那个理儿。一个事情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要一味強调某一方面。自身原因是充分条件,教与学相辅相成,孟母断机,子能悔过,三教不化,无济于事。响锣不用重锤,灵犀一点可通。愿可怜父母,切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 教学相长,古已有之,内因外因,辨证分析,一味怨天尤人,结果是缘木求鱼。找准原因,事半功倍。</p> <p class="ql-block"> 好多父母一味强调了外部条件,出现了学校闹事,把自己不成才的原因归为老师教不好,应该多找找自身问题。不是说老师一定好,青出于蓝者,比比皆是,除了三迁,更有他法,孔子弟子三千,才有七十二贤人,成功于事在己不在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