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札记(1)

游子

<p class="ql-block"> 谈谈哲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姐告诉我,她女儿的女儿,也就是我侄女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哲学系,问我学哲学好不好。怎么说呢?一句话,引发我对哲学的思考。我用哲学语言回答:“也好也不好。”好的是,哲学是智慧学,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但也有不好,学哲学会使一个人变得超凡脱俗,难以捉摸,像寺庙里的神佛,很难与世人正常沟通交流。哲学上的诸多命题,如“白马非马”,“人不能同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心外无物”,“我非我”,“我思故我在”等等,像天人说话,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p><p class="ql-block"> 因此,哲学被许多人视为高深莫测的学问,让人望而生畏。同时,由于其显赫的地位和无以取代的作用,又吸引古今中外无数智者穷尽一生去探索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马克思)</p> <p class="ql-block">  对哲学发生兴趣,是从团队调大区机关从事政工研究,工作需要与哲学交好,上南京政院和参加地方涵授学习又是必修课,资料卡片积累了好几本。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史及其观点了解不多。</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还是愿意和年轻人作一次有关哲学的讨论和交流,特别是初入校门的侄女的女儿,还有在北京学乐读研的侄女,以及众多晚辈学子,尽可能为她们提供一些学习参考。</p><p class="ql-block"> 你们已经很优秀,希望你们变得更聪明更智慧。</p> <p class="ql-block">(恩格斯)</p> <p class="ql-block">1,哲学一一“寺庙里的神”</p><p class="ql-block"> 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p><p class="ql-block"> 黑格尔的这一比喻,赋予文化灵魂,让文化拥有了超越日常生活的崇高意义。通过哲学,文化能够自我批判、自我更新,保持活力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一位先哲说过,一个民族不能缺少哲人和诗人,哲人代表理性和沉稳,诗人代表激情和浪漫。理性和激情,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 一位文友说,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的境界,我赞同。</p> <p class="ql-block">(列宁)</p> <p class="ql-block">  在佛教,佛就是“觉者、智者”,即有觉悟有智慧的人。</p><p class="ql-block"> 在教科书里,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本质上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问题研究的学科。哲学为文化、科学以及人类实践提供引领和指导。</p><p class="ql-block"> 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因此,哲学拥有崇高而神圣的地位,神一般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2,矛盾一一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变化</p><p class="ql-block"> 研究哲学,不能回避矛盾。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矛盾,比如领导和同事间产生意见分歧,夫妻之间发生争吵,同学朋友之间产生不同意见,矛盾双方处于对立状态。然后进入争执争斗,隔阂冷战,沟通调合,包容理解,言归于好。瞬间还是暴风骤雨,转眼又是风和日丽。如果矛盾的双方争执不休,互不相让,矛盾就会激化,导致激烈冲突,两败俱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苏格拉底)</p> <p class="ql-block">  对立的双方构成矛盾,爱与恨,恩与怨,善与恶,情与仇,生与死,苦与乐等,构成了纷繁复杂的人类生活。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普遍存在。</p><p class="ql-block"> 矛盾大体表现为以下状态:相互融合,合谐相处;你强我弱,此消彼长;两败俱伤,同归于尽;重新组合,合作共存。</p><p class="ql-block"> 有了矛盾并不可怕,需要及时沟通化解。既团结又斗争,即对立又统一,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矛盾贯穿事物全过程,促进社会变革,推动事物发展,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柏拉图)</p> <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人们会处于进退不能的两难境遇。如元代姚燧的小曲《凭阑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p><p class="ql-block"> 遇到类似情况,哲学会为你提供决策依据,那就是:“两权相害取其轻,两权相利取其重。”</p><p class="ql-block"> 当事物发展到鼎盛的时候,哲学会提示你:“事到盛时须警省,境当逆处要从容。”</p><p class="ql-block"> 当你的人生备受争议困惑,让你举步维艰的时候,哲学会告诉你:“走自己的路,叫别人去说吧!”</p> <p class="ql-block">(亚里士多德)</p> <p class="ql-block">3,“下水学游泳”一一哲学强调实践性</p><p class="ql-block"> 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黑格尔通过“下水学游泳”的比喻,强调了哲学的实践性。他反对将哲学视为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认为哲学就像学游泳一样,需要通过实践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p><p class="ql-block">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指人们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实践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理论正确与否。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原理。</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p> <p class="ql-block">(费尔巴哈)</p> <p class="ql-block">4,“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仍是山”一一认识的升华</p><p class="ql-block"> 佛教对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方法和表述。</p><p class="ql-block">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典故出自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老僧在参禅过程中,经历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这三种境界,真正进入到万物皆空,享受山水而不染山水的境界。这一状态,反映了佛家对事物的认识过程。</p> <p class="ql-block">(黑格尔)</p> <p class="ql-block">  《金刚经》是佛教最重要的哲学经典,通篇闪耀着哲理的光芒,像《道德经》和《易经》那样,吸引众多的人们去研究探寻。佛祖在论述诸多重要观点时,采用多重否定的方式,帮助人们认清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p><p class="ql-block"> 如:“我——非我——无我”;“我相——非相—无相”;“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所言法相者——即非法相——是名法相”等,这样的例句,经文中很多,反复论证和说明《金刚经》包函的道理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哲学披上宗教的外衣,更让人神秘莫测;宗教借助哲学的力量,更让人顶礼膜拜。</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与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认识论的观点如出一辙。</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p> <p class="ql-block">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把握,必经“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上升到实践认识”三个阶段。经过持续反复的认识和实践,认清事物的全貌和本质,不断验证完善,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完美统一。</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作了这样归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叔本华)</p> <p class="ql-block">5,水要加温到100度才开一一质量互变规律</p><p class="ql-block"> 1981年底,我从连队指导员提升为团政治处宣传股长,提高文字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战争论》中有一句话给我启发。大意是,要想研究战争,首先研究100个战例。我收集了上百篇有关宣传教育的各类材料进行分折解剖,学习借鉴,收效明显,撰写的材料很快被上级转发刊用。</p><p class="ql-block"> 水要100度才能开,再坚硬的钢材,在强烈的高温下会变为液态,它告诉人们,量变引起质变。学习或做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注重量的积累。奥运会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经过无以计数的重复训练,才取得好的成绩。同时,不要忽视复习已学的知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p> <p class="ql-block">(尼采)</p> <p class="ql-block">6, “钻进去,走出来”一一实践出真知</p><p class="ql-block"> 李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一金句:“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p><p class="ql-block"> 我调军区工作不久,军区举办师、团政治部(处)主任培训班,政治部办公室刘颖秘书长让我给他准备一课,题目是“怎样当好政治部(处)主任”。他找了很多参考资料,哪个问题参考哪些资料等,作了详细交待。刘秘书长是军区的大笔杆子,要求很高,接受任务后,感到压力很大。关起门熬了几个通宵,写好后送给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康德)</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秘书长把我叫到办公室,一边翻着讲稿一边对我说:“小游,前面两个问题参考资料多,你恰恰没写好;最后一个问题资料不多,反而写得很成功,这就暴露了你存在的问题。借鉴别人的东西,要善于融汇贯通,变成自己的话来讲。写材料也像读书那样,要能钻进去,还要能走出来。”</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岁月里,“钻进去,走出来”,成为我看书学习、提笔为文的座右铭。</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读书要先把薄书读厚,再把厚书读薄。”同一道理,值得借鉴。</p> <p class="ql-block">(弗洛伊德)</p> <p class="ql-block">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一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p><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论语》中记载了他因人施教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子路匆匆走进来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冉有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而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p> <p class="ql-block">(孔子)</p> <p class="ql-block">  我的一位老首长,原成都军区联勤部政委陈开礼将军,先后在两个大区机关,三个軍级单位担任领导。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五点一线”工作法。即抓住重点,认清难点,分析弱点,掌握关节点,选准突破点,连成一线,全面把握,系统思考,重点突破。他把“五点一线法”运用于实际工作,成效显著,屡获成功。川藏兵站部长期积累的“机动难”问题,他以“五点一线法”为指导,很快得到解决,成为学以致用,创新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功案例。</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老子)</p> <p class="ql-block">8,“法无定法,万法归宗”一一学哲学没有捷径但有方法</p><p class="ql-block"> 在经典著作上用功。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毛泽东多篇哲学名著,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和哲学经典。云南腾冲人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揭开了哲学神秘的面纱,把深奥晦涩的哲学通俗易懂地介绍给普通大众。</p><p class="ql-block"> 名著经典,经久不衰;开卷有益,闭卷有悟;日积月累,积土成山;反复阅读,其义自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关键概念上用功。哲学中的基本原理,重点范畴和关键词语,诸如“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辨证思维”等,是我们打开哲学大门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学哲学,最重要的是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马斯洛)</p> <p class="ql-block">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种种矛盾困惑,都与哲学相关,可以从中找到渊源和谜底。</p><p class="ql-block"> 遇到问题,哲学不仅告诉你是什么,而且还要告诉你为什么;面对现实问题,它不能给你提供现成答案,却能引导你去思考探索;它不能直接为你解决难题,却能帮助你去分析判断,找到答案;它不让你满足现状,引导你去回顾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它不让你停下脚步,引领你总是向前,走得更高更远;它不能给你万能的智慧,却能给你一双慧眼,让你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真相和规律。</p><p class="ql-block"> 总之,当你真正读懂“我非我”,“我思故我在”的时候,你就踏进了哲学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文/游德远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昆明</p> <p class="ql-block">(笛卡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