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

蒙区汉人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市原名:灌县,这个由成都代管的县级市,因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都江堰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4月中旬我来揽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去其它地方旅游可以说成是游山玩水,来都江堰不能说玩水,而是拜水,这是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拜的是古代的水利工程,拜的是古人的智慧杰作,拜的是都江堰的历史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工程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公元前256年左右主持修建,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大型无坝引水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被誉为“活着的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之所以被誉为“古今奇观”,它的奇妙在于先进的设计理念。这些设计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和水流特点,内江部分河道深而狭窄,外江部分河道浅而水宽,巧妙将岷江的水四六分为两部分:小部分水沿着原来的河道继续向东,进入外江。大部分的水经过‌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工程导入内江,灌溉成都平原。内江用于灌溉和供水,外江用于泄洪和排沙。这样既能有效控制水量,又能防止洪水泛滥,促进水运和渔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永远有效,李冰从实践中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方法。每年旱季都要组织民工淘滩、修堰,并在滩上埋下石马标出淘滩深度。</span></p><p class="ql-block"> 2300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依然发挥巨大的作用,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县(市、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和成都市生产生活供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从有了都江堰,不管下多大的暴雨,成都城内没受过水灾的侵犯,自从有了都江堰四川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span> </p><p class="ql-block"> 公者千古!历史不会忘记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谁为老百姓谋幸福,浩浩青史千秋万代留美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姓感念李冰父子的功德,在都江堰东岸的玉垒山上建造一座比较大的庙宇供奉,</span>北宋时期李冰父子相继被朝廷敕封为王,其庙宇自此称为“二王庙”。膜拜者络绎不绝,香火延续不衰,只要岷江水不干,李冰、李二郎的美名就会传颂下去。</p><p class="ql-block"> 庙里的两副对联做了概括。其中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六字炳干秋,四十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万流归一汇, 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span></p><p class="ql-block"> 民国水利专家张源写了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深淘滩,低作堰,懿训昭垂,为准为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湾截角,正抽心,仪型足式,无颇无偏。 </span></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景区有一座索桥。据传说这座桥最初是一对夫妻倡议捐资修建的,名为安澜桥,喻意安渡波澜,曾多次损毁多次重建,现在是铁索木板桥。</p><p class="ql-block"> 走在荡荡悠悠的安澜索桥上,仰望历史的天空,俯视滚滚波涛,有一种穿越之感。</p><p class="ql-block"> 环视四周,鱼嘴分江,沙飞石堰,宝瓶口;普济廊桥,玉垒高阁,二王庙尽收眼底。心生敬畏,心灵震撼,感叹古人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