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转折前夜 黎明曙光(纪念红军长征出发九十周年)

巴山蜀水

1934年12月11日,在湘江遭受惨重损失的中央红军艰苦跋涉,来到了通道县县溪镇。次日,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周恩来、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王稼祥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在恭城书院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作出了“通道转兵”进军贵州黎平的军事部署,通道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要会议。 通道会议参加者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塑像<div>通道会议的历史意义:</div><div>1、通道会议使中央红军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急局面。</div><div>2、通道会议为6天之后举行的黎平会议创造了有利条件。</div><div>3、通道会议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被排挤之后,第一次有了话语权。<br></div> 通道会议的成功召开,是中共中央摆脱左倾“教条主义”束缚,毛泽东成为领导核心的第一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div>1、这是毛泽东极力促成的会议。中央红军突破蒋军四道封锁线,在湘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损失过半。毛泽东看清了红军当前所处于的危急局势,积极争取要求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红军的战略问题,得到张闻天、王稼祥的支持,毛、张、王三个人的共同建议得到采纳。2、这是一次紧急状态下的“飞行会议”。通道会议开会的时间仅有2个小时,是长征中重要会议中时间最短的一次。这说明军情紧急,没有充分的时间讨论研究。3、这是一次没有任何会议文献的会议。中共中央自成立以来,召开的任何正式会议,都要有会议记录、纪要、讲话、决议、通告、报告等各种形式的会议文件产生,这是会议的起码要求。可是通道会议没有,不是遗失,而是根本就没有。4、这是一次在妥协中求进取,充满政治智慧的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中提出将中央红军在湘西会合2、6军团、建立湘黔川边根据地的原定战略,改为西进在遵义一带建立根据地。建议立即遭到博古和李德的坚决反对,他们顽固地坚持原定战略不变,要继续向湘西进军,如果双方争执下去,意见无法统一。周恩来认为事关重大战略问题,在当前紧张局势下毛泽东的主张与博古和李德分歧太大,遂提出一个稳妥的折衷方案,即红军先西进向敌军力量薄弱的黎平前进,然后寻机北上湘西会合2、6军团。毛泽东看到战略问题一时解决不了,那就先脱离险境,向西进军方向也符合毛泽东的主张。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朱德和王稼祥否定了博古、李德北上的意见。毛泽东周恩来以高超的政治智慧,避免了争论贻误军机。就是这看似简单的妥协,成为中央红军战略转变的先声。</div> 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攻占黎平县城。12月18日,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在黎平城召开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div><br></div> 1934年12月17日,就在同一个地方,中央红军总政治部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的性质、任务、纪律,散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驳斥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劝说群众安心生产生活;将官僚劣绅的财物分给百姓等。红军广场故而得名。 当年红军进驻黎平的旧址(拼图右上:黎平会议旧址;拼图右下:黎平会议会议室) 黎平会议集中讨论红军新的战略行动方针。博古等人仍坚持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毛泽东则主张向贵州西北进军。经过激烈争论,会议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为贯彻黎平会议决议,12月19日,朱德、周恩来签发了《关于军委执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决议之决议电》;21日,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签发了《总政治部关于创立川黔边新根据地工作的训令》。黎平会议实现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战略转兵,中央红军在黎平会议精神的指引下,挥师黔北,强渡乌江,攻占遵义,迎来了中央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曙光,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br>黎平会议在中共党史、红军长征史、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开端。 猴场镇原名草塘,曾经是商贾云集,繁华热闹之地,元、明时期曾经在这里设置草塘安抚司。这里也是贵州历史上著名的商业重镇,素有黔北四大集镇,贵州十大乡场的美誉,猴场一直以来是一个民间说法,因为每月申(猴)寅(虎)二日赶场,故俗称“猴场”。 1934年12月31日下午至1935年1月1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 (今草塘) 宋家湾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史称“猴场会议”)。这是党史上唯一一次“跨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博古、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张闻天、陈云,候补委员有刘少奇、王稼祥、邓发;李德等列席了会议。 会议作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了黎平会议精神,坚持渡江北上建立新苏区,完成了红军战略方向的转移。从通道会议到猴场会议,实际上开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猴场会议决定,红军一举突破乌江,直捣遵义,实现了红军处境的根本好转,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周恩来称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猴场会议纪念馆内,伟大转折的前夜雕塑群像。 <div>猴场会议首先坚持了黎平会议的决策,批评了李德返回湘西与二、六军团汇合的主张,第二、决定强渡乌江,发布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第三、停止了李德的指挥权。<br></div><div>“猴场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前夜,使长期以来一直被排挤在一边毛泽东重新能参与军事决定了。基本结束了“三人团”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初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br></div> 中央红军为执行猴场会议的决定,决心在敌军未完成合围之前,迅速抢渡乌江,向敌军力量薄弱的黔北挺进,开创川黔边苏区。(图片:当年渡口对面的山上有“乌江天险 ”杨成武将军题字石刻) <p class="ql-block">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于1935年1月1日到达乌江回龙场渡口。团长杨得志等到附近村庄调查,发现村子里不仅无船,就连一只桨,甚至一块像样的木板也难以找到,船渡显然是不可能了。架桥呢。不要说没有材料,就是有,因水流湍急,敌人居高临下,汹涌的波涛也将毫不费力地把人吞没。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和政委黎林到处寻找可以架桥的材料。最终,他们发现了轻便的竹子,决定制作竹筏。就这样,突击队在火力掩护下,竹筏一个接一个地划过乌江,消灭和驱逐了对岸守军,占领了滩头阵地,并拖护后续部队渡江。至1月4日,红一军团主力及红九军团由此渡江完毕。</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红一军团二师师长陈光率领四团为前卫,于1月1日通近江界河渡口。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发现渡口大道是国民党军防御的重点,而渡口上游500米处,则有一条横的小路与大道相通,勉强可以行人,国民党军对此疏于戒备。因此,他们决定:以一部兵力佯攻渡口大道,集中主力强攻渡口上游的小道;强渡由第三连连长毛振华率七位水性好的战士泅渡,计划用绳索架桥,但由于绳索被国民党军炮轰炸断,没有成功。晚上,他们又组织了18位战士乘竹筏偷渡,但只有毛振华等所乘的竹筏划向对岸。上岸后,毛振华和战士们潜伏在石崖下。同时,红四团遵照军委迅速渡江的要求,紧急动员,绑扎60多个竹筏强渡。2日9时,突击队员乘坐竹筏,在炮火的掩护下,奋勇前进,在接近对岸时,石崖下潜伏了一夜的毛振华等突然冲入敌人的战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压制了敌人的前方火力,保证了大部队顺利渡过乌江。工兵部队迅速架起浮桥,至3日,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由此相继渡过乌江。</p> 当年中央红军抢渡乌江江界河渡口遗址(其境已不复当年,由于修水库,过去狭窄陡峭的乌江已被一片宽阔的水域所代替。) 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分别在茶山关、洛旺渡、水口渡、回龙场等渡口强渡乌江成功,一举突破敌人的乌江防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随同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安全渡过乌江。至六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天险。强渡乌江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伟大胜利,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在此歼灭红军的计划,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黔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