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陕西渭南的韩城历史悠久。老城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全国范围保存完整的古城之一。保留着唐,宋,元,明,清五代建筑,其中的元代建筑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韩城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史圣太史公司马迁的故乡。2006年成为陕西唯一一座以县级城市身份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2016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乘火车到达韩城的,出站后在车站附近的宾馆住下。</p> <h3>之后乘公交车去老城,大约7-8站地。南关下车,已经可以看到不远的城门。周围正在建设,挺乱的,在当地人指点下,沿小巷向东步行至老城主街。</h3> <h3>右拐就是新修建的古城南门。城门上题字“文運其昌”。</h3> <h3>过城门是半圆形瓮城广场。回头望城门题字是“溥彼韩城”。这四字匾额,出自《诗经·大雅•韩奕》中的记载:“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其中,“溥”是广大的意思,表达韩城的宏伟。 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小儿子,即周成王的弟弟,被封为韩候国的国君。在建造韩侯国的时候,因为国君年少势单,所以周成王派召公率领燕国的人马来修筑韩候国的城池。这里的百姓感激不已,于是便传唱:溥彼韩城,燕师所完。</h3> <h3>出城门来到城外,回头看,城门看上去还是很有气派的。古城正面南大门上的是“韩城门”。跨过石拱桥,是南门广场,很大。</h3> <h3>广场南面是澽水河,其上的毓秀桥,是一座有故事的古石桥。有石拱10孔,桥长近200米,桥墩呈梭形,桥底石铺,桥面呈弓状,石缝间嵌铁锭加固,桥两旁为石栏,望柱头雕饰瓜果。</h3> <h3>石栏两端各设置象征守护卫的石人坐像一座。 </h3> <h3>关于此桥,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三两银子卖桥”的历史故事。毓秀桥为清康熙年间韩城邑人、云贵巡抚刘荫枢出资所建,为了避免子孙后代借桥欺负百姓,桥建成后刘荫枢以三两银子的价钱将此桥卖给了韩城县。</h3> <h3>南城门外的石桥到澽水的毓秀桥的这段路,古称“南关街”。它是金城的南大门,自古就是入城的必经之地,也是直通省府的交通要道。桥南原有三座木牌坊,上题“示我周行”、“四方会归”;“户尽可封”、”士风醇茂;“解状盛区”、“翠锁城南”。如今虽只剩下一座牌坊,但仍不失壮观。</h3> <h3>之后返回老城,古街两侧的明清老式店铺多为两层楼房,上库下店,前门面后住宅,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坡屋顶,是典型的北方古城风貌。据介绍古城街区,南北贯通的大街为主街道,呈龙形,长达千米,略有弯曲,如同龙身横卧。古城北边高岗上的园觉寺顶端的金代宝塔如龙头昂扬,南端的古石桥如龙尾摆动。龙形主街两翼及东西南北四关,有纵横交错,曲直有序,四通八达的大小巷道72条。</h3> <h3>南营庙巷,主街两侧的小巷。</h3> <h3>我们沿主街北行约百米右拐入一条小巷,不远就是文庙,也是韩城博物馆。</h3> <h3>韩城文庙坐落在老城东学巷,始建于唐,主体建筑为元,保存相对完整,后来虽经历代重修,但庙内主要建筑结构和形状,都基本未变,为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h3> <h3>大成殿。据介绍,文庙坐北朝南,不设南门,共有四进院落。主要建筑以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正谊明道门、明伦堂、尊经阁等构成一条南北长200 米的中轴线。在轴线两侧设有牌楼、致斋所、更衣室、碑楼、碑亭、东西庑、东西碑林、掌酒司、典库司、东西书斋等建筑。</h3> <h3>明伦堂</h3> <h3>中轴线两侧建有陈列室,展出当地出土的石雕等各种文物。</h3> <h3>我们从南面的侧门进去,沿中轴线向北走。最北面的尊经阁。</h3> <h3>从北门出来,不远就是武庙,官名叫“东营庙”,别名“关圣庙”。始建于明朝。明以前,韩城驻军分别驻扎在东南西北中五个营区里,这里是东城营区。军人崇武,都崇拜关羽,于是在营区里修了关圣庙,以便祭祀、保佑打胜仗,所以就叫东营庙、关圣庙。恰恰挨着文庙,孔子关公,一文一武,很般配,所以,又叫武庙了。</h3> <h3>庙坐东朝西,主体建筑山门、献殿、正殿、寝宫及附属建筑三公祠、斗母神君殿和古井、石碑、牌匾、石狮、楹联、砖雕、木雕、彩绘等附属文物基本保存完好。</h3> <h3>院内西北角的三公祠,是祭祀三国刘关张的庙宇。</h3> <h3>“三人三姓三兄弟,一君一臣一圣人” 。</h3> <h3>继续向北,出了关圣庙是一条小巷,其对面是城隍庙。庙前东面牌坊上书额“监察幽明”。</h3> <h3>小巷对面是城隍庙,城隍庙,庙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万历五年(1577年)扩建,后多次重建。该庙坐北朝南,平面分四道院呈“十”字形,以山门、政教坊、威明门、广荐殿、德馨殿、灵佑殿、含光殿等构成南北中轴线。庙中所有建筑构架均采用彻上明造,梁架仍保留叉手,前后檐多用“大额”,山面用阑额和普拍枋。歇山顶收山较大,形制古朴,反映了当地明初建筑的特征。是韩城市一座道教道观。主要建筑有琉璃九龙照壁、东西牌坊、山门、政教坊、威明门、广荐殿、德馨殿、灵佑殿和含光殿等。</h3> <h3>琉璃九龙壁位于庙前,庙门东西两侧各一牌坊。</h3> <h3>进大门最先见到中轴线上的政教坊</h3> <h3>威明门,是城隍庙的二门,</h3> <h3>过了威明门是一个较宽的空场,正对的是广荐殿,是敬献祭品的地方。其后面是德馨殿,祭祀主殿。</h3> <h3>从城皇庙大门出来向西可见西侧牌坊上书额“保安黎庶”。 至此结束古城三庙的参观。在不大范围内集中了三座古庙,其中两个为国保,一个为省保,包括宋元明清百余座各式建筑组成一个韩城博物馆,这在国内地县级市里是少有的。</h3> <h3>从城隍庙出来西行到老街,沿老街向北走不远街西是北营庙,也是关帝庙,为主祀关帝的庙宇。主体为明代建筑。</h3> <h3>北营庙坐北面南,总面积116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过殿、献殿、寝殿三殿紧联,附属建筑有西偏殿及道院的东厢房和北房,布局紧凑。</h3> <h3>寝殿中的关公像</h3> <h3>庙院南面是戏楼,戏楼木雕极为华丽,为元代遗存。</h3> <h3>主体建筑西侧有一药王庙</h3> <h3>从北营庙出来继续前行就可看到了有故事的九郎庙, “九郎”指赵氏孤儿。由于韩城是赵氏孤儿的发生地,所以过去韩城各地建有多处九郎庙,现仅存4处九郎庙,其中韩城古城九郎庙保存较好之一,它的存在见证着2000多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目前这里是赵氏孤儿纪念馆,我们到时已经关门,只是外边看看,九郎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664平方米。该庙为两组建筑,中西部建筑是九郎庙,东部是三圣庙,为二庙合一,一庙多神制。</h3> <h3>九郎庙正殿,系元代建筑。据介绍殿内原供有赵武、程婴和公孙杵臼塑像。赵武死后,与程婴、公孙杵臼葬在离县城西南方向的高门原山,就是“三义墓”。</h3> <h3>九郎庙东侧是三圣庙,祭祀关帝、财神、火神。</h3> <h3>转一圈出来到主街北行到头是北关,古时这里也有城门,现在没了。正对的是一高丘,远远就可看到顶端的金代宝塔。<br></h3> <h3>有台阶向上,上去看看,台上是韩城烈士陵园。 </h3> <h3>列士纪念馆</h3> <h3>烈士纪念塔</h3> <h3>烈士陵园安葬烈士共350名,其中建国前牺牲烈士293名,为韩城煤矿建设而牺牲的解放军战士50名,其他牺牲烈士7名。</h3> <h3>烈士陵园上方的台地上建有一钟亭,内悬挂着古钟,圆形、铁质,兽钮,钟身有花纹和铭文,为 “圆觉禅院”之物,铸于金承安四年(1199年)。寺院早已不在,大钟尚存。</h3> <h3>再向上便是远处看到的是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建造的古塔。向东跨过石拱桥是金塔公园,得名于旁边的金代古塔。这里也是新城区南端,与塬下老城区紧紧接连。</h3> <h3>在金塔旁台高台上俯瞰古城。</h3> <h3>第二天早餐后乘车到南关,转乘去司马迁祠景区的班车(票价3元),半个多小时到达景区。</h3> <h3>进入景区大门后是司马迁祠广场的祭祀大道,两侧是多组群雕。《楚汉之争约的西楚霸王》和《高祖雄风》</h3> <h3>广场南头是司马迁雕像。</h3> <h3>东转前行,过了一座牌坊有民国时修建的芝秀古桥通往祠墓区。五孔石拱桥长约百米,拱孔雕以龙头,栏板望柱饰以瓜果造型。桥下小河为芝水;来自西南,东汇澽水、黄河。</h3> <h3>过桥便可看到司马迁祠,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坐落在韩奕坡悬崖上,司马迁墓与祠分别建于西晋永嘉三年(309年)与永嘉四年(310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此后历代均有增建与修缮,今建筑以宋建居多。</h3> <h3>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h3> <h3>沿坡道上行到平台岔口,有一简朴木牌坊,据说为元明建筑,上书“高山仰止”。司马迁德高如山,世人敬仰。</h3> <h3>继续上行,来到祠前大门,门眉上有题字“史笔昭世”为后人所挂,意思是《史记》这部史书必将流芳百世、永垂千秋。</h3> <h3>进门向上又一个高台,台上立有“河山之阳”砖砌牌坊,“河山之阳”四字系清康熙年间韩城县令翟世琪所写,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之句。司马迁青少年时期曾在芝川镇梁山以西四五华里,即他的家乡高门村龙门嵬山之南坡从事过耕种放牧劳动。</h3> 登高回望,远处是京昆路桥<h3><br></h3> <h3><h3>再上一个台阶也就到了司马迁祠墓所在的梁山山顶。祠门为三间悬山顶,门额“太史祠”三字由清光绪年间韩城县令王增祺所题。这一高台建有前后两院,前院为司马迁祠,后院高台上则建有司马迁墓。而祠内又分献殿与寝宫。前面献殿内存有历代石刻诗碑65块,尤以唐初大书法家褚遂良为司马迁“侍妾”随清娱撰写的墓志铭碑刻以及现代文学家郭沫若题刻的“龙门有灵秀”石碑最为珍贵。寝宫在献殿的后面,宫内立有司马迁全身彩塑坐像,长须飘拂,气概刚毅,神态自若,目光炯炯。塑像完全刻划了司马迁的性格特征。</h3></h3> <h3>在司马迁祠院的后面,苍松掩映着司马迁的墓茔,这座形状极似蒙古包的八卦墓,传说是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改建的。</h3> <h3>这里除祠墓外,还有九个展馆:①史记碑苑展馆 ②史圣济世经展馆 ③龙门谒司马展馆 ④史记博览中心 ⑤十二本纪园景观 ⑥千秋太史公展馆 ⑦铁笔写春秋展馆 ⑧巨著惠万代展馆 ⑨守望家园展馆。我们选了其中几个主要的展馆看了看。</h3> <h3>参观完司马迁祠墓景区后,又到对面的文史公园转了转,目前还在建设。有一个大湖是司马湖,几个亭子和一个在建的高大阁楼。文史公园项目是陕西省韩城市澽水河生态景观项目的一期工程,项目着力打造“一湖一堤二溪三岛”和“十景十二园”。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目前司马湖基础工程已完成。之后乘车返回宾馆。</h3> <h3>第三天早餐后到宾馆东面的市内汽车站乘班车去党家村,因为是过路车,公路边到党家村还较远,也没有别的车,下车后只好步行。走了近半小时才到。</h3> <h3>党家村古建群,始建于元代1331年,大规模兴建于明清。居民主要为党、贾两姓人家。古老的四合院建筑紧凑,村寨相连,保护完整,至今保存古塔、古暗道、古井、祠堂、私塾、哨门、看家楼、贞节碑等18处公用设施。保存123处古民居四合院,保存古巷道20多条。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村落南北有塬,村寨合一,东西走向呈“宝葫芦”状,村南有沁水绕行,形成依塬傍水之势。全村结构由巷道组成,主巷东西向穿村而过,次巷、端巷与主巷连接,符合地形排水方向。巷道地面一律石墁,断面凹形,交通与排水共用。目前党家村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h3> <h3>进大门后,沿下坡路来到村中心街。正对着的一个小院:党家村中日友好广场,应当是新修的。据介绍,这是一个中日友好纪念碑,碑文简单记述了党家村史及西安冶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联合考察团1987—1989年间在党家村的民居调查情况。 </h3> <h3>出来向东行不远便可见到立于街边仿木砖雕节孝碑楼,雕制精美,建造独特,是党家村砖雕代表作品。</h3> <h3>再向前就到了村东北的上寨沁阳堡,寨下有一门洞。</h3> <h3>沿洞坡转上去,高台之上一排排整齐的民居,看上去大多房子是空的,还在此生活的村民并不多。</h3> <h3>连二祠堂,是堂姓人口多了,又建的新的词堂。</h3> <h3>沁阳堡的围墙应当有七、八米,可见当年为防御匪盗是下了功夫的。</h3> <h3>小院挺漂亮</h3> <h3>一位老妇人正在打理门前的菜地。</h3> <h3>从堡上俯瞰党家村。</h3> <h3>之后回到党家村主街,走到村东南小学院内的文星阁风水塔下,该塔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共六层六角形,塔高37.5米,塔的各层外都有砖雕牌匾。据说塔之所以建在村东南,是因为该村西北高东南低,建塔可以挡住风水,留下财气。</h3> <h3>离开文星阁沿主街向东参观村中的主要民居——四合院。党家村四合院一般都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占地四分左右,虽有带后院、偏院的,但数量较少。上首的厅房和下首门房都将地基的横向基本占尽,两侧厢房嵌在二者之间,围在中间的院落比较狭窄,明显小于北京的四合院。大多为长方形,仅极少数是方形。</h3> <h3>党家村四合院院门分墙门和走马门楼两类。墙门窄小朴素;走马门高大富有。院门大多开在门房偏左或偏右的一间上,中门较少。据说,家里出了有“功名”的人,才能开中门,所以中门外面,往往竖有旗杆。但是有“功名”的人家多数并不开中门。临街有“上马石”,就近墙上安有“栓马环”,有着“栓马桩”,为主人出入,宾客来往上爬乘骑骡马提供方便。因这几样设施,这种门楼才冠以“走马门”的大名。</h3> <h3>每家的门顶都有一个廊檐, 富裕 的人家可以搞的复杂些,雕个花什么的,一般的人家也会挂个横匾,写上或刻上诸如“太史弟”、“诗书家”、“耕读世家”,“安乐居”,“忠厚”,“文魁”,“登科”之类的题字,白底黑字或蓝底金字,有的表白心志情趣,有的显示身份地位,书法刻工都十分讲究。</h3> <h3>一棵印院,为少数的方形四合院。</h3> <h3>古井</h3> <h3>双旗杆院</h3> <h3>看家楼为砖砌方形三层阁式,高十多米,是防御设施的了望楼。</h3> <h3>书画院。党家村人重视教育,据说仅一百余户的村里先后办有二十六家私塾,出了一名进士,四名举人,近百名秀才。</h3> <h3>党家分银院</h3> <h3>刻在街旁墙上的慈禧赐福。</h3> <h3>党家祖祠,是村内比较漂亮的院子之一。离开党家村乘车返城。</h3> <h3>晚餐后又到新城中心转了转,这里的夜景也不错。</h3> <h3>第四天早餐后乘公交去市南区的南湖公园,约半小时车程。一个大湖,有一彩虹桥伸向湖中,游人不多,这里基本在城外,空气清新,环境不错,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h3> <h3>从南湖公园乘车回返,路过桢州公园下去看了看。公园不大,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休闲公园。</h3> <h3>午餐后,乘火车返京,结束韩城的四天之旅。总的感觉不错。韩城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厚重,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说过韩城是中国最值得行走的三地之一。我也有同感,韩城确实是值得一游的地方。</h3>